收藏 分享(赏)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1551825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及教育策略研究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爱民乡小学:蔡定宾所谓品德不良是指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过错行为,由于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品德不端,行为不良。当一个儿童表现出一种或几种问题行为时,就可称为品德不良儿童。儿童的品德不良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不仅使自己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毁掉个人前途,而且会危急家庭的和睦幸福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儿童品德不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固执、情绪不稳定、爱说谎、自私、推卸责任。2、不遵守规矩和纪律,常侵犯他人,缺乏同情心,对他人和小动物、公物表现出残忍等攻击性行为。3、常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如拒绝上学、逃学、躲学、破坏纪

2、律、离家出走等。4、自私贪利、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感恩思想。5、小团体主义、讲哥们义气,缺乏集体观念和行为,要面子、爱慕虚荣,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吃、穿等。6、懒惰,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还差。7、学生之间稍有矛盾,不是粗话连篇就是拳脚相加,看到其他同学发生争执,不会加以劝阻,恨不得能快点打起来,可以一睹为快。8、对学习不感兴趣,凡事无所谓,缺少上进心、自信心。29、严重者甚至与社会上的游手好闲之徒混在一起,偷窃、过早追求性的体验等等。品德不良的个案简介:案例一:我校小学五年级学生张 XX,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父亲在家也无正当职业,不好好的办生产,经常在外喝酒、打牌,很少过问儿子的情况。而

3、一旦儿子有不良表现让父亲知道后,就痛骂,有时甚至棍棒相加。有一次,因儿子看上了同桌的陀螺,自己又没有钱买,便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拿了同桌的陀螺,装进了自己的书包,教师调查清楚此事后,便告之了张 XX 的父亲,他就用绳子、小棍棒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并说:“我把你教育不好,你找你妈教育去”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趁昨晚打牌回来晚了的父亲正熟睡之机,离家出走了。案例二:我县的一所乡镇中心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当地村支书之子,平时贪玩好耍,不用心学习,成天和街上及村里的十来个小混混(初中未毕业)混在一起,周末就上网、喝酒,有时甚至参加赌博等。平时做作业就叫班上成绩好的拿给他抄,后来由于上网无钱,便盯上了校内十

4、多个家庭稍微宽余,学生胆量又稍小的学生,叫这些学生每天每人至少要给他 2 元钱,不然就会被暴打一顿,坚持了三个多月后因一学生无钱遭暴打被家长发现后,才弄清此事。案例三:李某、罗某均是山区女孩,父母不识文化,加之二人本身的思维能力也有限,数学成了班上最差的,拖了该班的后腿,经常受到数学教师的辱骂、同学的冷眼,八年级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后来了当按摩小姐,从事3色情活动,不时给家里寄些钱回去,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打工,父母在乡人面前沾沾自喜,称赞自己女儿会挣钱,却从未问女儿挣的是什么钱,案发后,老实本分的父母感到非常震惊。案例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中国所有家长的夙愿,这在同学父母的身上表现的更

5、加明显、突出。自读小学开始,她父母就规定她每天到家完成回家作业后,必须马上做学校、家长规定的家庭作业,周末两天都要去参加画画、音乐、美术、书法、跳舞等课外培训班,不管学生是否有此方面的爱好。限定她每次考试必须位于年级前 10 名,基本上剥夺了她交友和娱乐的时间。在这样的精神、心理压力下,的行为渐渐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品德不良儿童的成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及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主要成因。(一) 、失去家庭的温暖。夫妻不和、家庭剧变、单亲家庭等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影响儿童品德和情感的发展,使其情绪消极易冲动,性格孤僻或偏激,行为退缩或攻击性强,常

6、形成亲子间、师生间、同学间对立。从小体验着委屈、冷漠、悲伤、嫉妒、不满、怨恨等负面情绪,给儿童的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了逃离不可忍受的家庭环境,他们进入少年期以后常常离家出走,也会逃学、旷课或流浪街头。在逃学、逃宿期间,他们食宿无着落,会感到焦虑、恐慌,走投无路,这时极易受到坏人的引诱。一些少女则容易往上当受骗,走上歧途。4(二) 、受重钱轻学的思想的影响,或者是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或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父母把子女委托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养育,儿童从小跟随隔辈长者,与之长期生活,几年以后再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在感情上产生距离。这些孩子往往有话不和爸爸妈妈讲,凡事自作

7、主张、我行我素。(三) 、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鲁,满口脏话,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问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父母对孩子要么管得少要么不敢管要么没父母管(四) 、父母受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为了孩子以后能有个好的出路和归宿,多数家长摩拳擦掌、苦口婆心、不惜重金地说服孩子参加诸如英语、奥数、作文、绘画、书法、钢琴、乒乓球等各种培训班,力求把孩子打造无所不精、无事不能的全才。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个人感受。这种功利性很浓的社会氛围,金钱、权利、和物质的相互攀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都在曛染着孩子,也助长了孩子的短浅的目光和自信心的缺乏。(五)家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溺爱,教育方法不当

8、。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 、 “小公主” ,家长像宝贝一样的供着。有的是对子女过分溺爱和迁就,使之养成任性、自我中心、专横、懒散、依赖等不良的性格,他们对子女偏袒护短,甚至埋怨别人,责怪学校。相反,有的人过于苛求,一发现子女的缺点和错误,就动辄训斥、打骂、驱赶。这些做法,使子女对父母望而生畏,怨恨不已,甚至离家出走,5在外游荡,造成严重后果。(五)父母的不良表现也直接影响儿童的不良品德养成。有的父母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家庭教育意见不一致,或者家风不正,或者父母关系不和,没有给子女做好表率。这些行为表现,都会对子女产生极坏的影响,或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而引起性格变异

9、,导致品行不良。第二、学校方面:(一) 、学校教育措施实施不够得力,领导还不够重视。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存在,德育与智育不能协调发展。尽管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多数农村小学领导,仍然观念陈旧,思想老化,口口声声喊素质教育,但搞的仍然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仍以学生考试分数奖惩师生,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 、班级教师和同学嫌弃品德不良儿童。品德甚差的学生在班上会被教师、同学看不起,特别是经过教师多次教育、教导都还没有改进的同学,有教师会弃之不管,任由其发展。 (三) 、个别教师师德修养欠缺。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

10、对学习差的或犯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出言不逊,行为过激,不注重自身形象,给一些品德不良学生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粗暴,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6逆反心理。还有的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品德好坏无关紧要,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领导就认为我这个教师教得好,就是好教师。第三、教育体制也存在着弊端教育体制的弊端。目前,教育体制上的某些缺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某些难以适从的感觉。纵观我国教育体制的走向无不受国内政治

11、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学校沉甸甸的安全教育和仍有一定市场的应试教育无不左右着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手段,成为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桎梏,因而给儿童情感缺失、性格暴燥、心理脆弱、心理冷漠、价值观扭曲和行为过激等不良品德的形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给儿童不良品德的形成开了绿灯。诸如电视、电影、光盘等过多暴力、豪赌、鬼怪、宿命等不良镜头、画面、言语的频频出现;家庭、街头麻将馆的兴起;某些音像店挂着赤裸裸画面的海报;播着绯绯之音的宣传车在街上游荡,在热闹的人群中穿梭;电视剧中打打杀杀等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和听觉,给判断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儿童将是极大

12、的刺激、极度的诱惑,促使他们去仿效、去追逐、去盲从。再加之有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因为急于求成,加之本来就有些游手好闲,爱吃喝玩乐,就不择手段的在背地里干起赌、骗、偷、抢等事。因而某些不良品德在某些儿童中也就由此而产生,甚至激发了某些少年儿童犯罪的趋势。第五、儿童自身因素(一)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儿童自制能力弱,辨别是非7能力不强,导致在道德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 ,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 。(二) 、儿童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他们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顺从、认同的初级阶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当个人欲求在外界诱导下占了优势的情况下

13、,就会做出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侵犯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三) 、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在他侥幸得逞之后,这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就会与个人欲望的某种满足发生联系,经过多次重复,便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不良行为,仿佛不那样做就感到不自然,甚至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于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成了产生不良品德的内部因素。品德不良儿童的教育策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儿童不良品德的形成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其转变更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品德不良儿童的转变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大体

14、可以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1、醒悟阶段:是指品德不良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2、转变阶段:这是指品德不良儿童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3、自新阶段:这是指不良品质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形成儿童不良品德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我们的教育策略也应该8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我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谈点我的看法和做法。一、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一) 、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儿童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父母要想培养出聪慧的子女,就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

15、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建立一个舒适、温馨的物质环境父母应当特别注意室内的整洁,东西放置有条理,还应尽量宽敞,给孩子多留一些活动空间。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会使孩子感到心情愉快,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2、建立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良好的家庭风气,是有效的、无形的教育,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父母首先要搞好与长辈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搞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要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尽量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等,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家庭关系。 3、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能陶冶品德的环境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

16、境。如在墙上张贴陶冶孩子情操的格言、图片,增添一些少儿读物。找一些如中国杂学网之类绿色的、健康向上的网站。 (二) ,父母对子女既不能过分娇惯、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苛刻。防止对孩子溺爱,由于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勇敢精神9的机会。调查表明,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孩子做错了事,不要过分责怪,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做错事后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他们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既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表现出成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为了爱他,从而也就会知错改错了。(三) 、 做好孩子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言传身教时时刻

17、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良好形象就会受到子女的尊重和模仿,是对孩子的无声的教育。因此作为家长都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四) 、父母应该支持学校教育,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不要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钱,就是教师的事了,有的还有意无意地贬低学校,贬低教师,这就完全损坏了学校及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学生也就不会按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去做。二、从学校教育来看(一) 、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儿童的不良品德矫正,既要注意到他们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如年龄、个性、错误的轻重、态度

18、的好坏、生活的环境等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他们的心扉,促使他们的品德不断地向好的方面转化。例如,有的儿童依赖性强而又易受他人的影响,就要着重培养其自觉性、独10立性和原则性;有的儿童在道德活动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果断性;有的儿童冒失、轻率、易冲动,就要培养他们道德意志品质的自制性。(二) 、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和尊重、爱护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

19、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教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我们一定要以爱为核心,以尊重为原则,以培养自信为目标,施以爱心,持之以恒,了解并尊重、爱护他们,才能使品德不良的同学得到成功转化。(三) 、善用榜样激励法,少批评多表扬,决不放弃。榜样激励法就是对品德优良学生的个人表扬,是对良好的品德、正确的行为的肯定和赞许。教育者平时应多分享一些关于勤奋、努

20、力奋斗的事迹。如“头悬梁,锥刺骨” 、 “凿壁借光” 、 “映雪读书”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等故事来激励儿童,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让孩子不知不觉接受这种品德的影响。作为教师对品德不良学生要多鼓励、少指责,多肯定、少否定,一旦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就要鼓励。从一般情况来说,差生对劳动、文体较有兴趣,且有超凡表现,要善于抓住这一闪光点让他在班内担任相应职务,在11取得成绩时充分肯定、表扬,并指出,如果努力,学习上也一定会优秀的,鼓励其不断上进。(四) 、将品德教育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 ”哪儿有生活,哪儿就有教育。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

21、的亲历和体验,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走向农村,参加劳动实践,体验七彩生活。儿童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愉悦身心、提高素质,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的记忆。比如:行军、爬山等可以提高抗挫折能力;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商业服务劳动,也包括有偿劳动和社会公益无偿劳动;参加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植树、交通安全的宣传、卫生、慰问烈军属、教师、为老弱病残送温暖活动) ;参加卖报、捡废品、摆摊等生存体验劳动。(五) 、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免疫力,他们不但能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而且反过来会把学校的新风尚带到社会上,推动时代前进。班风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更直接的影响。班集体

22、的凝聚力越强,班集体的力量也就越显著。集体舆论会对班集体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奋发向上的班级,是一种放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强集体成员克服困难、改掉不良品德的勇气,促进大家共同提高。(六) 、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带动儿童不良好品德的改变。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影响到儿童。儿童会有意识、12无意识地模仿着。比如:模仿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 为此,教师在转变儿童不良品德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儿童树立榜样,做出表率,让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师不要乱扔垃圾、见有垃圾能够弯腰捡掉;有情绪时

23、不要充学生发泄;不要有不良嗜好等。 (七) 、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辨别是非就是清醒地认识到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它与道德评价能力密切相关。是非观念的欠缺,是一些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之一。为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提高不良品德学生的是非观念,靠空洞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地提高,要联系他们的切身利害关系进行说教,要以正反两个方面事实的对比来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分析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认识到正确行为的意义和不良行为的危害性。 (八) 、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学生犯错误总是由某些不良

24、诱因引起的。这些诱因既可以是一些外部的客观条件,也可以是一些内部的主观原因。因此,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改变内部错误观念,又要注意控制不良诱因的影响。由于学生的新的行为习惯还未巩固,旧的行为习惯在短期内仍然会影响他的行为。因此,暂时控制或切断他们与外部不良诱因(如犯错误的场合、伙伴等)的联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仅仅依靠避开外部诱因是消极的,既不容易完全做到,也不容易排除在新诱因作用下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不合理13的欲望、嗜好等内部因素的消除。锻炼他们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新的动机与新的行为习惯之间的联系。 (九) 、学校与家长紧密联系,对不良品德及时发

25、现、及时纠正。家庭与学校教育内容不同步,甚至在教育理念上有冲突。使得“知”不能指导“行” , “知”多“行”少,或者“知”而不“行” 。首先,可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下大力搞好家长的培训甚至教育工作,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提升其教育水平。其次,是邀请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相关教育活动。其次,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家访制度,丰富家访内容与形式。家访可以是电话、短信、书信、实地走访等,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不良品德,及时予以正。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只有牢固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努力做到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形成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离校不离教,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才能使儿童墨迹的不良品德得到有效的监督、自醒并改过。总之,要教育好品德不良的儿童,就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适时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参考文献】1胡厚福德育原理 ,辽宁大学出版社。2美布鲁肖著、方雅婕译 给教师的 101 条建议 中国青年出版143 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赵小红学生品德问题与教育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曾仕强家庭教育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研究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