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体育舞蹈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体育舞蹈(亦称国际标准交易舞)是一种人体运动的艺术,它不仅是一项具有运动功能和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而且还具有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因此,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把体育舞蹈明确列为普修和选修课程。为了较好地激发学生体育舞蹈的学习动机,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推广体育舞蹈运动,必须对学习的动机理论和体育舞蹈的教学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机的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1 学习的动机理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一般来说,影响动机强度和
2、方向的因素有两大类即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内部需要是指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它是产生愿望和推动行为的力量,引起人的活动。外部条件是指环境因素,即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各种生物性的和社会性的因素。个体的行为可以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引起,但往往是内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近些年来,社会认知理论对体育运动领域整个动机研究的方向所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该理论主要从社会评价、自我效能和目标定向等方面对动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2 体育舞蹈的教学特点 (1)体育舞蹈中动作与音乐的配合。音乐是体育舞蹈教学的灵魂,动作是表现形式。在练习中反复听舞曲、听重音、抓节拍,如听
3、不出舞曲的重音和节奏,将无法起舞。舞蹈动作不仅表现出音乐的节奏,还应表现出音乐的内涵。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一致是该项目的主要特征,只有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风格特点,与动作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才能使音乐真正起到灵魂的作用。所以,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音乐的伴奏是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2)男女双人配合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练习形式。体育舞蹈的主要练习形式是男女双人的和谐配合。男女通过身体各部位动作及其配合,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各自的形体美与气质美,展现动作的流动美和静态造型美。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是双方协调配合的前提。双方在共舞的过程中必须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有依赖对方的感觉和动机。男女双方
4、的相互衬托、交相辉映赋予了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手段,强化了它的艺术价值。 (3)体育舞蹈的动作表现特征。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情感的无声语言。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加入大量的舞蹈动作训练内容,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完善动作技能、身体姿态,使学生具有优美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表现力。 3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途径 (1)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我们把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追求成就动机。每个人的成就需求不同,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追求成就动机高的人会积极进行
5、身心动员,勇于克服困难,全力以赴追求成功。 因此,激发起学生的成就动机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机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就体育活动而言,成就需求又是与个体在体育参与中所获得的能力知觉直接有关的,所以,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成就情境,使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引发学习的欲望。 (2)提高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当面对一项挑战性任务时,个人能否主动参与、全力以赴,将取决于他对自己胜任能力的评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强大支持力,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行为的选择、影响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学习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而体育舞蹈运动对学生的协调能力、舞伴
6、之间的配合能力、音乐节奏感及身体的表现力要求很高,往往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战胜挫折感,严重影响学习动机,这就提醒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注意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学生亲身的成功经验。学生亲身的成功经验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的亲身经历,它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切忌挖苦和讥讽。 间接经验。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鼓励学生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类似的任务,这种间接经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言语鼓励和劝说。作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如果对学
7、生持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学生有能力学好体育舞蹈,这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 (3)创设高度任务定向的学习气氛。根据目标定向理论可以知道,任务定向是以自己个人为参照系的,不同他人做比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而自我定向则不同,它关注的是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对能力的判断易受客观环境影响,更易使人产生能力不足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同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尽力创造并维持一种积极气氛,帮助学生建立高度的任务定向。 (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由于在身体协调性、舞伴间的配合能力、音乐节奏感及动作的表现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教学都
8、采用同样的要求和标准,显然一方面会造成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会使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产生挫折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标准和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舞蹈的魅力。 (5)经常改变和丰富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趣味性。经常改变和丰富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方法。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经常更换教学音乐、多组织观摩表演和比赛等,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满足学生追求乐趣和展示自我才能等多方面的需要,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内部动机。 综上所述,只有在全面分析学习的动机理论和深入探讨体育舞蹈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出发,运用适当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才能切实改善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 2韦广忠,梁宝君.体育舞蹈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 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