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108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一上册知识集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七上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归纳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 通 僵,读 jing ,解释:僵硬。童趣沈复 2、诲女知之乎! 女 通 汝,读 r ,解释:人称代词,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 悦,读 yu ,解释:愉快。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 智,读 zh,解释:聪明。 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 通 才,读 ci,解释:仅仅,只。 6.既而风定天青,一切乌有。乌 通 无,读 w,解释:没有。 7.尊君在不? 不 通 否,读 fu,解释:在用肯定否定式表示选择的句子里,表示否定的一方面。二、解释下列词义,理解并掌握其不同义项 而:表转折 却 人不知

2、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上论语)表顺承 并且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 (7/上论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上论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上陈太丘与友期) 表并列 任重而道远 (7/上论语) 表修饰 暮而果大亡其财 (7/上智子疑邻) 故:所以,因此 故时有物外之趣 (7/上童趣沈复) 形 旧有的,原来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上论语) 名 缘故,原因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7/上塞翁失马) 观:动 看,观看 昂首观之 (7/上童趣沈复) 名 景观 作青云白鹤观 (7/上童趣沈复) 见:通现 出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7/

3、上西江月辛弃疾) 看见 倏忽如 拳如豆,遂不可见 (7/上山市蒲松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上童趣沈复) 其:句中语气词 表揣测 大概,也许 其恕乎 (7/上论语) 指示代词 那,那些 神游其中 (7/上童趣沈复) 代词 表领有 他/它(们)的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7/上童趣) 择其善者而从之 (7/上论语) 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7/上咏雪) 表转折 然而,但是,可是 然数年恒不一见(7/上山市蒲松龄)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上论语) 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 (7/上论语) 白天 期日中,过中不至 (7/上陈太丘与友期) 太阳

4、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7/上童趣沈复) 天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7/上咏雪) 时:按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上论语) 那时,当时 元方时年七岁 (7/上陈太丘与友期) 时候 余忆童稚时 (7/上童趣沈复) 时常,经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7/上童趣沈复) 数:几 然数年恒不一见 (7/上山市)动词 数数 数至八层 (7/上山市) 亡: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 (7/上智子疑邻)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 (7/上塞翁失马) 为:动 当作,作为 以丛草为林 (7/上童趣沈复) 可以为师矣 (7/上论语) 是,就是 始悟为山市 (7/上山市蒲松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上论语) 此何遽

5、不为福乎 (7/上塞翁失 马) 介词 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上童趣沈复) 介词 替,给 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上论语) 介词 因,因为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7/上童趣沈复) 行:行走,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上论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上陈太丘与友期) 奉行,执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上论语) 焉:兼词 于之,在这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上论语) 语气词 见贤思齐焉 (7/上论语) 已:停止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上论语) 副词 已经 待君久不至,已去 (7/上陈太丘与友期) 以:介词 用 徐喷以烟 (7/上童趣沈复) 历历在目,以亿

6、万计 (7/上山市) 介词 把 以丛草为林 (7/上童趣沈复) 介词 凭借,按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上论语) 介词 因,因为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7/上塞翁失马) 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了解 ) 是知也(通“智”聪明) (7/上论语) 之:助词 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7/上童趣沈复)代词 它,指“蚊舞空中”的景象 昂首观之 (7/上童趣沈复) 代词 它,指蚊子 使之冲烟而飞鸣 (7/上童趣沈复)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语 1、仁以为己任(古:把当作 今:认为) (7/上论语) 2、直接霄汉(古:一直连接 今:跟“间接”相反) (7/上山市) 3、与儿女讲论文义(古

7、:子侄辈们 今:指儿子女儿) (7/上咏雪)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古:离开 今:往去)(7/上陈太丘与友期)四、解释下列词类活用 1、天雨墙坏(雨:名词活用为动词 下雨) Z、智子疑邻(智:聪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聪明)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鞭:名词活用为动词 用鞭子鞭打)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旧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新的理解和体会)五、在古文中找出成语并解释 1.明察秋毫目光敏锐,可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形容洞察一切。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泛指又高又大的东西,也用指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A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

8、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4.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 5.死而后已到死后方才停息。谓尽献一切力量。已,停止。 6.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喻肩负重大任务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8.择善而从选择好的依从他。择,挑选。善,好。从,追随,引申为学习。 六、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1、童趣沈复 7/上 明察秋毫(明:清楚;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徐喷以烟(徐:慢慢地;正常语序为“以烟徐喷”) 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果真;唳:鸟鸣;省略句,为“果如鹤唳于云端) 使与台齐(

9、省略句,应为“使之与台齐”)以土砾凸者为丘(土砾:小石块;丘:山丘,丘陵) 凹者为壑(凹:低陷下去的地方;壑:山沟) 盖一癞虾蟆(盖:连词 表原因 原来是 ) 方出神(方:正) 2、论语7/上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有害) 诲 女知之乎(诲:教诲 ;女:通 汝 你 )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强毅 ) 3、世说新语7/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指子侄辈们,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10、:不久;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比,相比 )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依靠,凭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委:丢下,舍弃 ) 友人惭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太丘舍 去(舍:放弃,不要;去:离开 )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4、山市7/上 然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顾:看;念:心想) 尘气莽莽然(莽莽:形容尘土广大的样子) 见山上人烟市 肆(市:集市;肆:店铺)则黯然 缥缈(黯然:昏暗的,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高插青冥(青冥:青天,天空) 5、智

11、子疑邻7/上 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不筑,必将有盗(筑:修补) 7、塞翁失马7/上 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jing 带领) 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 七、文言文中表示相近意思的词: 1.表示“我” 余忆童稚时 吾日三省吾身 必有我师焉 2.表称谓: 诲女知之乎 (女:你) (7/上论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 (7/上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 (尊君:你的父亲尊称) (7/上陈太丘与友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7/上论语)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子:这里指孔子敬称) (7/上论语) 公欣然曰

12、公大笑乐(公:这里指谢安 敬称) (7/上咏雪) 3.表示“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非人哉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表示“就,那么” 友人便怒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5.表示“象” 果如鹤唳云端 白雪纷纷何所似 6.表时间的词语: “突然” 忽有庞然大物(童趣)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忽大风起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后三句均选自 7/上山市) “不久,一会儿”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未几,高垣睥睨 既而风定天青,一切乌有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均选自 7/上山市) 俄而雪骤 7/上(咏雪) “经过”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一年,胡人入塞 7/上塞翁失马 “傍晚” 暮而

13、果大亡其财 (7/上智子疑邻) 八、特殊句式: 1、“不亦乎?” 解释为 “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均选自 7/上论语) 2、“以为” 解释为 “把当作” 例: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均选自 7/上童趣沈复)人教版七上课内文言文学习要点童趣学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余忆童稚时 余 :我 童稚 :童年能张目对日 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明察秋毫 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见藐小之物 之:的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其:它的故时有物外之情 故 ;所

14、以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私下 拟:比 于:在则或千或百 则:就 或:有时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为:因为 之:代词这(指观蚊) 强 :通“僵”,僵硬。有留蚊于素帐中 于:在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使之冲烟而飞鸣 之:它们作青云白鹤观 作:当做 观:景象,景 观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然。 唳: 鸟鸣为之怡然称快 为 :因为 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自己的以从草为林 以:把 为:当着凹者为壑 壑:山沟,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观之,兴正浓 兴:兴趣盖一癞蛤蟆 盖: 原来(是)舌一吐而二虫尽

15、为所吞 为:被余年幼,方出神 方:正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二、一词多义归纳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 助 词 ,的 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 词 ,它 们 ;代夏蚊 项为之强 这 , 代 词 , 代 “昂首 观 之 ”这 件事 为之怡然称快 代 词 ,代 “果如 鹤 唳云端 ”观之,兴正浓 代 词 ,代 “二虫斗草 间 ”驱之别院 它,代 词 , 代 癞虾 蟆心之所向 舒 缓语 气,不 译 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 (因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当作)以:徐喷以烟 (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把)

16、观: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昂首观之 (看)而: 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 (表修 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表承接)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童趣选自 浮生六 记 ,作者是 清代 文学家 沈复 。本文依次写了 观 蚊 戏 蚊 神游“山林 ” 鞭逐 虾 蟆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趣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其中 “ 见 藐小之物必 细 察其 纹 理,故 时 有物外之趣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联 想和想象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有 想象之趣, 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 有 细察之趣 ,比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有 童稚之趣

17、 ,比如:“神定,捉虾蟆别院”。2、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 总领 全文或引起下文 点明文章的主旨3、“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 见 藐小之物必察其 纹 理。4、作者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物外之趣 ”指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 乐 趣。这 种 “物外之趣 ”是借助丰富的 联 想和想像 创 造出来的。5、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怎样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作者是一个活 泼 可 爱 、天真无邪、有情趣的人。要 热爱 生活、 热爱 自然 要善于 观 察事物 要富于 联

18、想和想象能力, 才能成 为 一个有情趣的人。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 喻 、夸 张 ; 表 现 了小孩子天真 烂 漫的情趣,和丰富的 联 想、想象能力;在 结 构上与上文相照 应 ,为 下文作 铺垫 。7、找出本文中出现的常见的成语并解释: 明察秋毫: 比 喻为 人非常精明,任何小 问题 都看得很清楚。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 满 足的 样 子。 庞 然大物: 形容外表上 庞 大的 东 西。 夏蚊成雷: 形容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 样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 的作者已陶醉在他

19、 联 想的境界之中,眼前 实 物已 经 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 癞 蛤蟆自然成了 “庞 然大物 ”。它的突然到来,自然就被形容 为 “拔山倒 树 而来 ”了。论语十则 学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时 常 习 :复 习 “说 ”同 “悦 ”,愉快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从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愠:生气, 发 怒不亦君子乎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 :替 谋 :办 事 忠:尽心竭力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交:交往 信: 诚实 ,真 诚传不习乎 传 :老 师传 授的知 识 习 : 复 习温故而知新 故,

20、旧的知 识 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 可:可以 以:凭借 为 :做,当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诲汝知之乎 诲 :教 导 女:同 “汝 ”,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为 : 是是知也 是: 这 知:同 “智 ”,智慧, 聪 明见贤思齐焉 思:想,想要 齐 :看 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反省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 读书 人 弘毅: 刚强 ,勇毅仁以为己任 仁: 实现 仁 以:把 为 :作 为死而后已 已:停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 这 凋:凋 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可以:能 够 行:奉行其恕乎 其:大概,也 许 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的 勿:不

21、要 施:施加二、一词多义归纳1、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 顺 承 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 转 折,但是,却 任重而道远 表 并列: 拔山倒树而来 表 修 饰 2、焉: 见贤思齐焉 语 气助 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兼 词 “于之 ”,在其中3、其: 其恕乎 大概,也 许 表猜 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蹲其身 代 词 ,他 们 的 、其中的、 自己的 、之:知之为知之 代 词 :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 词 :它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代 词 :它故

22、时有物外之趣 的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 谓间 助 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义、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可以为师矣 做,当仁以为己任 当作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论语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 传 弟子 关于 孔子言行 的记录。是 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 和 大学 中庸 孟子 合 为 “四 书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末期 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 思想家 和 教育家 , 儒家 学派的 创 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圣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

23、而不思 则 罔,思而不学 则 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三人行,必有我 师 焉 ”来表示。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 为 知之,不知 为 不知,是知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 远 方来,不亦 说 乎? ”8、“ 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调 也。

24、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9、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任重而道 远 ”,“重”表现在“ 仁以 为 己任 ”,“远”表现在“ 死而后已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 为 知之,不知 为 不知,是知也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 句 话 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 强 加 给别 人。其中包含相互体 谅 的意思。遇事如果

25、 换 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 对 立,避免 对 他人造成 伤 害。13、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知新 任重道 远 死而后已 见贤 思 齐 、不亦 乐 乎 三人行,必有我 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学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邑八景之一也 邑:县然数 年恒 不一见。 然:但 数:几 恒:常常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同人:朋友 饮:喝酒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相顾惊疑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 近中:近处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不久碧瓦飞甍 甍:屋檐 飞甍:翘起的屋檐 始悟为山市。始:才 悟:明白 为:是未几,高垣睥睨 未几:不久 高垣:

26、高墙 睥睨:矮墙连亘六七里 连亘:连绵不断居然 城郭 矣。 居然:竟然历历在目 :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莽莽:广大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既而风定天清 既而:不久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惟:只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楼五架, 窗扉皆洞开;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 昏暗得看不分明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或凭或立 或:有的(人) 凭:靠着 立:站立着不一状 : 形状各不相同逾时,楼渐低 逾时:过了一会儿又渐如常楼 常 :平常 ,寻常又渐如高舍

27、舍:平房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遂不可见 遂:于是,就又闻有早行者 者:的人见山上人烟市肆 肆:店铺 市肆:集市 与世无别 别:区别 故又名“鬼市”云。 故 :所以 名:叫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山市选自 短篇小 说 集 聊 斋 志异 ,作者 蒲松 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 斋先生 ”。 清代 文学家。郭沫若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贪 刺虐入骨三分。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时间顺 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 时 ,倏忽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形成 阶 段:孤塔、 宫 殿的出 现 ; 发 展 阶 段:城

28、市的出 现 ; 高潮 阶 段:危楼的出 现 、消失。 4、“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排比、夸 张 的修辞,表 现 了山市的繁荣景象。5、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当 时 的人 们 不能 对 “山市 ”这 种自然 现 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 说法来解 释 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 乌 有、 历历 在目、直冲霄 汉 、风 定天清 7、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奇异、奇妙、神秘、瑰 丽 、变 化多端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

29、女:子侄们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骤:急速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 乃:才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待君久不至 君:您相委而去 委:舍弃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 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 世 说 新 语 ,世说新语是由 南朝 人 刘 义庆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 乐 ”是因 为

30、 孩子 们 的比 喻 生 动 、形象,他 为 孩子 们 的 聪 明智慧感到欣慰、快 乐 。作者并没有直接表 态 ,却在最后 补 充交代了道 韫 的身份, 这 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 赞赏 道 韫 的才气。3、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陈 元方是一个 聪 敏,懂礼的孩子。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 评对 方 “无信 ”“无礼 ”,维护 父 亲 尊严 ,令人 钦 佩, 对 于年 仅 七 岁 的孩子我 们 不能求全 责备 。启 发 :做人要 诚实 、守信、尊重他人。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1、宋有富人 宋:宋国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不筑 筑:修补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老头 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人皆吊之 吊:慰问此何遽不为福乎 遽:就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居数月 居:过,经过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堕而折其髀 髀:大腿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拉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 以:凭借 跛:瘸腿 故:缘故 父子相保 保:保全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智子疑邻选自 韩 非子 ,作者 韩 非子 , 战 国 末期著名思想家, 法 家代表人物。2、塞翁失马选自 淮

32、南子 ,该书又名 淮南 鸿 烈 ,是西汉 刘安 等人编著。3、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 实 ,不能凭主 观 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 见 只 应 听正确的,而不要看 这 意 见是什么人提出, 对 人不能持偏 见 。4、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 转 化的,坏事可以 变 成好事,好事也可以 变 成坏事。人 们 看问题 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汇编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篇 2010-10-30 15:05:49| 分类: 七年级 |字号 订阅本文引用自天水家园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

33、料汇编诗词名句背诵积累篇1、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

34、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5、辛弃疾的西江

35、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7 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9、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10、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本文

36、的成语:源头活水1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1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 9 个景物描绘

37、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4、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 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6、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阐述学习与思

38、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39、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论” 读 l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AAPP

40、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论语十则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别

41、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9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

42、行,必有我师焉。”12 成语“择善而从” 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13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15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16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8 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 与“学而时

43、习之” 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 仁” 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士不可以不弘毅” 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2、观沧海曹操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4、;”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4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 9 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