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0785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出师表联读助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知人论世读经典走进诸葛亮 走进出师表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精神追求、不同的文字风格。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又寄寓着作者某种思想感情,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只有从课本注释,报刊网络和相关的文献中,获得写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情感起点,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的世界。知人论世,应当是解读经典的一条有效路径。读原文 舍得花时间在诵读朗读原文上,充分诵读。要想真正掌握全文思想内容和主旨,就非熟读成诵不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在这篇表文,层次清晰,整句和散句疏密相间,内容情真意切,熟读成诵应该是首要任务的。 熟知内容方可分析,

2、不必急于进入分析理解阶段,近期就是反复诵读。 读课文,要读得有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读联读 读连读材料 情感定位1、诗歌蜀相并适度理解赏析22、散文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去武侯祠凭吊而作。这是一首咏史

3、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 “鸟空好音”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3下计” )忠心报国(“老臣心” )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坎坷,饱经离乱,崇敬诸葛亮,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他晚年避居成都,前去拜谒武侯祠(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故称武侯祠) ,首句一个“寻”字道出了诗人迫切拜谒的心情。“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成都以产锦闻名,曾设专官

4、管理,故称此名)句点明武侯祠的地点与非凡气象。走到祠前,只见映阶碧草,听到黄鹂好音,而一个“自”与“空”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寂寞,一代名相竟被人冷落了。睹物思人,诗人不禁潸然泪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出统一天下的计谋,帮助刘备开创基业,帮助刘禅继承大业并渡过(济)难关。真不愧为“两朝开济”的老忠臣。他六出祁山伐魏,没有成功,病死军中,永远使天下英雄每念及此,泪满衣襟。 “英雄”既指千古仁人志士,又指诗人自己诗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正寄希望于当世的名臣良相。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

5、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4武侯祠坐落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 。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诸葛亮殿殿柱矗立,殿门前敞。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

6、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 ,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 ,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A)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 万曹兵灰飞烟灭;(C)你会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5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 ,笔

7、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1文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_的氛围。(2 分)2文段既交待了武侯祠的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喜爱(或敬仰)

8、之情。(2 分)3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 分)左为隆中对 ,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 ,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64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4 分)B 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C 句:治军严明,不徇私情。5文段中“深深的遗憾”是指出师未捷身先死。(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6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1 分)表现出书写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精忠报国的性格特点。7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

9、。(5 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知恩必报(或“士为知己者用”等)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千秋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 ,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能从个人品格、聪明才智、民族气节、历史成就等方面回答。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7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感人之深,于此可见。链接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10、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思考:从文中积累一条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读资料 读助读资料,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阅读,辅助下个阶段的讲析,同时也可以利用阅读资料进行提炼整合信息的阅读训练一读作者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曾居隆中。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霜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地方打败曹操,占领荆州,西取益州,建蜀汉。8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

11、,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安十二年(234)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从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

12、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拿掉,好的把他弄掉,坏的就杀。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 、 “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9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

13、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诸葛亮的忠诚,一度感动过包括苏东坡在内的许多文人学者,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白居易则感叹到:“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 10二读出师表的背景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

14、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221 年,刘备称帝。223 年,刘备与孙权作战失利,在白帝城病危,召丞相诸葛亮托孤,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又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后主继位,年仅十七,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两年后,诸葛亮率军平定永昌等郡,砺兵秣马,待机北伐。226 年,魏文帝曹丕亡,子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吴王孙权乘权攻魏,没有成效。227 年诸葛亮首次伐魏,准备夺取凉州(今甘肃大部分地区) ,临行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

15、主要亲贤人,远小人,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份奏疏,后人就称为出师表 。后主刘禅,暗弱不明,诸葛亮出师之前上此表,主要不在于阐述为什么要出师、怎样出师,而是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实行明智治国,有所作为,支持自己出师,以免后顾之忧。11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 、洛(今河南洛阳) ;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 。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

16、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谓“益州疲弊” ,就是指这种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做准备。如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件事。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诸葛亮是刘备临崩托孤的老臣,后主登位,对诸葛亮“如父”一般对待。诸葛亮一方面是长辈,受托辅助幼主;另一方面又是臣子。因此,在上表后主时,既陈述利害、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语意恳切,又注意用词分寸,以情感人,以激励后主。全文六百二十四字,却有十三次提及“先帝” ,七次提“陛下” , “报效”“忠贞”的思想贯穿全文。有些话他不便直说,常举先帝的“遗12德” 、 “遗诏”来启发、激励后主,寄寓着殷切的期望。本文以议论为主,又兼以必要的叙述和抒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真诚的感情,使人读来深受感动。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