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增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 2 月下旬3 月中旬,对全市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汇报会和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市农委、工商局、财政局、商务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的汇报;听取了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视察了我市城北市
2、场、大润发农产品超市,如城凌青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桃园鸿福养鸡场、下原锦标有机农业园、如皋市水产养殖场、南通赛天蓬牧业有限公司、如皋农科所等种养基地,江苏长寿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如皋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和如皋市粮油检测中心。这次执法检查活动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姜永华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分管农业的杜永红副2市长陪同视察调研。现在,我代表执法检查组,将此次执法检查的有关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和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 2006 年 11 月 1 日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个环节秩序不断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到目前为止,全市范围内未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法律宣传摆上位置,安全责任较为明确。近年来,市政府及农委等部门主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做到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信息,要求全社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做到生产者自觉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流程组织生产,销售者主动依照规定销售安全农产品,消费者提升安全消费理念和识别安全农产品的能力,农资经营者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投入品的行为,监管机构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做好农产品生产
4、、贮运、加工、销售和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四年多来,共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材料近 2 万3份,举办相关法律和技术培训班 100 多期,接受群众咨询6300 余人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社会知晓率逐步提高。(二)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的要求,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四项措施: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向上级申报涉农项目,“十一五”期间, 我市先后争
5、取到 “国家标准粮田建设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如海灌区改造”、“土地综合整理”和“万顷良田建设”等国家和省重点农业项目资金 15.3 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田基本建设,全市防渗渠、农田林网、机耕路及排灌设施建设均在全省领先。目前,全市基本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旱能抗、涝能排,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确保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21.2%,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二是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大力推进秸杆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现象得到遏制,2009 年、2010 年被评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全市累计
6、建有猪场沼气工程 84 处,一池三改沼气户用工程 29000 多个。三是在港区设立化工园区,将全市大多数零散化工企业搬迁园区,有效地保护了水体、土壤、大气等农业产地环境。2009 年被认定为省生态农业县(市)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我 市 大 力 推 广 测4土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2010 年获得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称号;积 极 推 广 有 机 肥 施 用 和 秸 秆 还 田 ; 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我市使用的农药量年减少 5%左右。据统计,2008 年农药使用量 2693 吨,2010 年降到 2400 吨,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积
7、极推广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全市建成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21个,南通市级 20 个。 鼓励发展规模农业。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鼓励新建农业园区,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农业生产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全市现有生猪、肉禽、蛋禽、蔬菜种养殖规模分别达 70.75%、94.07%、94.39%、39.83% 。获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称号。(三)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 “三品”认证快速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市政府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检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示
8、范基地。几年来,共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 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2 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 4 个。为引导园区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市农委积极开展百名农技人员“驻点兴园”联百村活动,搭建服务平台,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规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园区规范化种植水平。积极开展 5“三品”申报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2 个,绿色食品 40 个,有机食品(含有机转换产品)9 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74.27 万亩,绿色食品基地 3.95 万亩,有机食品基地 0.415 万亩,“三品”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
9、积的 64.13%。“三品”认证企业基本上能执行农产品包装、保鲜、贮存、运输的有关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未发现冒用、超范围、超期使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现象。(四)检测体系基本形成,相关预案逐步健全。根据农产品质量监测的需要,我市于 2004 年开始筹建如皋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已具备初步检测能力。全市 20 个镇(区) 、26 个农贸市场和 6 个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共建立了 54 个基层农药残留检测室,每个农残速测室配备一名40 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兼职检测人员,并统一制定农药残留室规章制度和检测记录台账。如皋市粮油检测中心自1987 年创建以来,现已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粮油
10、检测设备四十多套,具备了对各种粮油开展质量指标、卫生指标的检测能力,并于 2011 年 1 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和粮油检测中心为支撑,镇(区)农技服务中心、规模以上生产基地或主要农贸市场为基础的三级农检网络体系。我市还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组,负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跟踪、回访等工作;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预案 、 农业6生态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消除,确保快速、准确、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坚决防止事态
11、扩大和蔓延。(五)监管重点较为明确,执法力度日益加大。深化农药化肥种子市场治理。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作出的的审议意见 ,加大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治理力度。目前具备经营农药、肥料、种子资质的业主1058 个,比整治前的 1789 个减少 731 个。2007 年和 2008 年,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共收缴、回购 1670 公斤甲胺磷等 5 种高毒农药,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销毁。近年来,我市农药市场没有发现甲胺磷等 5 种高毒农药,也未发现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 六六六” 等 23 种农药。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市农检中心共抽检了40 多个品种,2100 多
12、个批次,2.5 万个样品。每周编发一期检测分析报告,累计 295 期。分别报送南通市农业局、农检中心、蔬菜办和我市有关领导,对检测发现农残超标的及时反馈给有关市场处理。深化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市场治理。市农委执法部门共检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点 21 个,各类产品130 余种,其中,发现有 9 种兽药产品存在违法行为,涉及经7营点 3 个,全部立案进行了查处。目前全市兽药生产企业 3 家、经营企业 84 家。加强畜产品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检疫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屠宰行为,强化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省、南通市商务局去年首批在我市长寿集团、西郊、加力、夏堡等 4家定点屠宰 A
13、证企业安装了电子监控。 2010 年我市共屠宰检疫生猪 65.4 万头,牛 3251 头,检出检疫不合格生猪 280 头(计 15400 公斤) ,集中在兴建的大明无害化处理场进行了处理。强势推进生猪“宰前停食静养”规定。2010 年,查处案件19 起,其中立案 6 起,关闭屠宰场 3 家(由 2009 年 38 家减少为 35 家) ,取缔私屠滥宰窝点 2 个,捣毁生猪注水窝点 2 个。对市外调进的猪牛进行“瘦肉精”抽检,2010 年猪抽检数量为6220 头份,抽样比例达 6.1%;牛抽检 300 头份,抽样比例达9.23%,抽检比例均达到要求,抽检结果全部为阴性。对涉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贮运
14、、经营等环节加大打击力度,全年共查处违法案件 20 多起,其中立案查处的 10 起,现场处罚的 10多起。规范主体资格,加快信用等级评定。市工商部门以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者主体资格为抓手,健全基础台账资料,完善索证索票制度,加快市场内经营者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我市有农贸市场 26 家,其中 4 家市场暂缓通过年检,对 2 家未登记的市场向当地镇人民政府发出建议书。目前已对 16 家农8贸市场的 3501 户经营者均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通过信用等级的评定,经营户文明诚信经营的风气日趋形成。强化消费重点单位监管,建立可溯源制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消费相对集中的大酒店、机关、学校等单位
15、的管理,要求进货渠道正规,同时要索证索票记好进货台帐,建立可溯源制度。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检查组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法律宣传欠深入,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这次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市专题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活动不多,全社会还未形成关心、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共识。部分基层干部和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少数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多地关心生产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管理难易,安全自律意识欠缺,采购、贮运、加工、销
16、售农产品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的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一些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重价格轻质量,农产品优质优价难以得到体现。(二)规模化程度相对较低,标准化生产有待进一步加强。9农业生产规模化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但是,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这些众多的经营主体很难统一起来,按照一个模式组织生产。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标准化的要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这种状况极大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三)制度落实尚未完全到位,农产
17、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四年多来,规定的产地环境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识制度、农产品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制度都进行了贯彻落实,但有部分还不能严格执行,没有达到产品可追溯要求。如在生产环节,规模园区和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包装标识和生产记录等制度执行得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限于生产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习惯,生产记录制度难以得到执行;在流通环节,大型市场在市场准入、索证索票等制度执行较好,零售市场执行得相对较差;在消费环节,大酒店、机关、学校等可溯源制度得到较好执行,小餐饮等可溯源制度还没有全面有建立。(四)
18、检测手段相对落后,保障措施亟待到位。一是覆盖面不够宽。农产品一般是指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10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目前我市只对蔬菜类、肉类等作常规检测,而对水产、水果、食用菌等都未列入检测范围。二是部分基层单位检测人力、设备和检测速度达不到检测要求。三是我市没有专门的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及检测机构。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联合公告中指定的七种“瘦肉精” ,我市仅能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三种,还不具备检测磺胺二甲嘧啶、氯霉素等违禁兽药残留项目的条件。四是市农检中心建设速度偏慢,还没有通过省质监部门计量认证。五是财政投入不足。设施投入和检测费用与实际
19、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缺口。(五)监管工作亟待加强,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农委、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粮食、环保等多个部门,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比较分散,存在监管界限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明确、履职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现象。我市农资连锁经营的占比还不高,农业投入品市场有待进一步净化。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偏少,销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的情况仍有发生。因镇级农业服务机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体系没有真正延伸到镇级,镇农业服务中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未能得到完全改变。三、几点建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
20、到11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市政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群认识。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列入 “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学法、懂法、用法、守法。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和规模企业业主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有针对性的宣传农药、兽药、鱼药等的安全使用知识,把限制使用药剂使用范围、防治
21、对象、安全间隔期等作为重点。要加大违法典型案件查处情况的曝光力度,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让群众掌握识别问题农产品的方法,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二)加强源头控制,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坚持源头治理与全程监控相结合,在加强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把源头治理作为重点,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管理。一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工业“三废” 、城市“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对还没搬迁到如皋港化工园区的小化工要限期整治到位;对重大农业项目,要进行环境评12估,对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生产要素进行实地观察和量化测定。二要根据我市农村
22、经济发展形势,在总体规划框架内,认真做好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对不宜种养农产品的区域,要逐步退出和调整(特别是如皋港化工园区周边地区) 。三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许可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依法督促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四要加强农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规范农业投入品流通环节销售台帐的管理,建立不良生产、经营企业的黑名单和良好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全面完善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真正净化农业投入品这个“源头” 。(三)发展规模农业,加快标准化建设。要通过大力发展和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23、业,积极探索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通过土地大流转,建设现代农业大园区,促进农产品质量大提升。鼓励农户加入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监管,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病治虫,指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打造安全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制订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扶持和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13台阶。(四)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监控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检验检测结果是判断农产品质
24、量是否安全的直接依据。根据市场布局,落实检测机构和人员,研究探索检测人员的管理体制,以满足检测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职能明确、责任到位、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特别是镇一级要在体制机制上理顺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是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检测设施的修建、仪器设备的配置、设施设备的维护、人员培训、药品试剂、监控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工作运行经费等都需要有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保障。市镇两级政府要将农产品检验检测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检测设施陈旧老化和无检测设施的单位,要拨出专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特别是市农检中心,我市财政应配套的资金要迅速落实到位,尽快配齐检测
25、设备,使农检中心早日通过认证,发挥应有作用。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在做好日常检测的同时,要将检测的关口前移,重点加强对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监管。(五)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农产品品种繁多,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复杂,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十分不易。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对农产品监管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定期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和问14题协调。二要明确部门职责。农委要以促进规模经营、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抓好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切实控制好源头;抓好畜禽鱼等养殖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检措施,加大对兽药、渔药、饲料和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切
26、实做到监管工作系统化。商务部门要在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建设升级的同时,突出抓好各定点屠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商管理部门应强化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市场巡查,逐步探索和推广农副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坚持对投入品经营者的前置许可把关,加强对证照的管理,依法取缔非法经营活动。质监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测力度。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全面推广学校、工厂、机关、餐饮等部门和单位购进农产品的索证索票管理,建立进货台帐,实现可溯源管理。三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机制,将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四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行业自律,自觉抵制有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