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0320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1 形象思维的重要性摄影的本质是写实的。摄影当然可以象绘画那样组织各种各样美丽的画面,但比较而言,对其建立在写实本质上的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能更为重要。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里写的是“写实摄影”,而不是人们早已习惯了的纪实摄影或其它称呼。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一些争议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大家一开始就意识到,我们要谈的所有问题,全部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之上的。写实摄影的基本操作,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非艺术的拍摄,都是直接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上形成的所有影像,包括所有细节,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 本来的样子。对此人们甚至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就是拍摄到画面上的所有东西,不能允许任何弄虚

2、作假。其实,这正是所有写实类摄影的基本特征。如果与绘画去比较,可以认为,写实类摄影是用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方法,去最终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其突出的特点,是现实情境的有机组织(甚至是瞬间组织);而绘画则是着意描绘理想的画面,并通过各种渲染手段,去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有几点一定要弄清楚,这将在我们今后的讨论中不断深入:1.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而非经过构思最终形成的影像;2. 捕捉某一瞬间,而非雕琢一个画面;3. 情境的瞬间组织,而非精心设计安排。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捕捉自现实生活的景象,以及在瞬间定格的画面,一定是为某个主题服务的,而绝非捕捉到什么算什么。美国东部宾

3、州哈里斯堡(Harrisburg),一场大雪,把一排汽车都掩盖了起来。一个人正在从雪中挖掘他的汽车。画面处理得非常美,但主要的目的是交待雪是如此之大。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形象一词经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它是指为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够激发欣赏者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一 般生活中也使用形象一词,但这种使用往往也与欣赏性的观察有关,即能够引发人们思想或感情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可见,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 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 体验。我们开篇即引用了这样一个概

4、念,是因为图片的阅读与其它二维(平面)艺术形式的阅读一样,必须遵循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样,不会 欣赏(阅读),不可能顺利地创作。而问题恰恰是:相当多的摄影人或图片的阅读者,不能够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使图片的阅读和创作(形象的组织)遇 到障碍。不能自觉地阅读图片,不能完全怪阅读图片的人,这种障碍是由图片的特殊性造成的。写实性摄影中的形象,全部直接拍摄自生活现场,是现实生活情景的 “物理性复制”。图片的这种“复制”特性,常常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只产生认识这些情景的欲望,而不容易引起欣赏性的观察。也就是说,在图片的阅读过程中,本 来应该自然产生的形象思维,被如此真实、如此客观的

5、景象强行拉回到了一般的认识性思维逻辑思维方式中去了。了解一结束,一切就跟着结束,体验或感受根 本没有发生。这是相当多的人不容易读懂写实性摄影作品的原因,也是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拍摄写实性摄影的原因。显然,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需要有意识地用欣赏的眼光(感受或体验),而不仅仅是认识的眼光去观察图片中的形象,或观察写实性摄影作品(包括具有明显审美意味的优秀新闻图片或纪实摄影作品),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的实现还有困难,那可能就是人为的,或心理的因素了。人们强调图片的客观性,强调它的记录功能及历史档案价值,这是不错的。但如 果因此而否定形象思维,就有点过分了。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世

6、界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充分地利用形象思维,并不会因此而影响信息的客观性。形象思维方 式,是阅读理解图片最基本的手段。运用形象思维并不意味着不能同时运用逻辑思维。比如观察一幅照片,你当然可以先去了解这上面都拍了些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如果 这幅照片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形象思维来包含进更多的东西,你当然可以就此打住,例如普通的照片。但对于包含有更多思想内涵的纪实摄影作品,对于具有更丰富 情感、评价信息的优秀新闻照片,有意识地运用形象思维,可能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你一定会通过形象思维方式,发现更为内在的,过去不容易读出的内容。同理, 在拍摄、创作并非一般记录的照片时,你会发现,熟练

7、地掌握形象思维,你的作品马上就会变得更为内在,更为含蓄。这是路透社记者 Fayaz Kabli 今年 1 月份拍摄自印度克什米尔的一幅照片。一个人在枪战中死去,他的家属正在哀悼。死者平静的脸和亲人悲痛、无助的表情,只用一只马灯便十分生动地勾划了 出来。作者用一种近乎油画的拍摄效果,使画面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气氛,从而更深一层地交待出亲人生离死别的悲剧情节,揭示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L2 学会选择形象和利用形象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进行写实性摄影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捕捉现场人物或情节自身,那只是一个现场记录的照片而已。要想完成一件被称为作品的写实性照片,你必须学会通过这个画面,准确而

8、深刻地表达出你对镜前人物或情节的准确而深刻的感受或评价,并让观赏者能够通过阅读,正确地理解你的拍摄意图。你当然需要尊重镜前形象包括情节自身的意义。因为你拍摄他们,一定是要向读者介绍他们,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但是,在完全尊重形象或情节的基础上,你可能还希望表达出在情感、现场感受,甚至是思想评价方面的更多的东西。这是完全正常的需要,甚至是必须要做的事,至少对于优秀的写实性作品来说是如此。 那么,形象的选择和情节的把握,特别是对细节的关注和瞬间的捕捉,可能就是我们最需要动脑筋,下功夫的事。可以认为,在进行写实性摄影的创作时,你实际上 是在一定主题的指引下,重新审视这些形象或情节,并在保持他们自然、真

9、实的前提下,利用他们的不同瞬间来传递不同的情感、感受或思想评价。注意,即使在同 一个现场面对同一个形象或情节时,由于瞬间选择的不同,这种意图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而且绝不仅仅是画面捕捉得是否完美。现场的人物或情节是随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不受干扰,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生活链中的几乎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是真实,生动的,而不象人们一般想象 的那样,很难捕捉到生动的瞬间。如果说某个瞬间不真实,不生动,那这个瞬间一定是受到了你的干扰。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操心的,是这些瞬间是否能够正确地 转达你的意图。如果这个画面混乱,结构不美,你不满意,当然不算是正确地转达了你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你可能想要表达欢快的气氛

10、,而画面却让人感到沉闷 或压抑;你本来想要让人产生同情,而画面看后却让人反感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就是你没有恰当地选择好形象,或情节的某个瞬间。要知道,生活现场如 果是让人感到欢快的,那一定是欢快的主体,以及主体周围的主要形象或情节,成功地营造了这欢快的气氛。你的作品没有表现出这种气氛,一定是哪个与欢快的气 氛相左的形象,或情节或陪体被你留到了画面上。在杂乱无章的生活现场,这种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但是,因为主体或主要群体是欢快的,删减、躲避这些干扰形象 并不很难。如果人们把摄影叫成是减法的艺术,那真正要下功夫减的,正是这些与主体气氛相左的干扰因素。当然,反过来说,应该加上的,是符合你所需要的那

11、些 因素。一个优秀的写实摄影师,一定会非常认真地寻找时机,耐心地等待时机,巧妙地营造时机,和熟练地把握时机。他也一定会聪明地寻找适当的角度(包括左 右、上下、远近和镜头的俯仰),迅捷地操作相机,准确地框取到自己和将来的读者,都能够普遍认可的最理想的画面。美联社记者 Wally Santana 2004 年 8 月 25 日,拍摄自台北的一个画面。台风过后,一个居民站在水中,看望着被毁的家园。记者压低镜头,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前后必然会存在的杂乱的东西,只框取有着几片被水冲来的杂物的水面,非常精彩地表现出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画面处理得非常利索。泰吾士报记者 Ben Gurr2004 年 12 月

12、14 日拍摄自英国白金汉宫门前的一个画面,作品的标题叫“双人舞(Pas de deux)。大不列颠约克公爵即将在白金汉宫举行一个有芭蕾舞表演的聚会。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扮演仙女的西蒙克拉克(Simone Clarke)身着舞裙,在向以“雷打不动”著称世界的白金汉宫门卫面前,调皮地整理自己的鞋带。摄影者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形象以强烈的反差捕捉到一起,入 骨三分地描述出了这一平时很难描述的有趣现象。L3 形象的叙述能力及表现能力(上)叙述是指直接地讲述,诉说。形象具有叙述能力,这一点好理解。有人在跑步,拍摄下来,照片就会告诉读者有人在跑步,这就是叙述。用形象进行叙述是图片最主要的功能,与其它艺术形式相

13、比较,也是最独特的功能。一般而言,把要叙述的东西拍下来,叙述也就实现了。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拿起相机就可以实现。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叙述,以及如何更准确,更充分地叙述的问题。还 以跑步为例:谁在跑步,要不要叙述出来?如果需要,就应该把脸拍下来,因为脸是人最容易识别的地方;他在哪里跑步,要不要叙述出来?如果需要,就应该把最 容易识别的地域标志拍摄到画面上;他为什么要跑步,要不要叙述出来?如果需要,就应该把相关的形象因素设法捕捉到画面上:因火灾而跑,要把能够说明失火的 背景或环境拍摄下来;如果是赶车,就应该把能够说明赶车一事的背景或环境拍摄下来图片的叙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叙述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另

14、一方面看,与叙述的主题无关的东西,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画面的精炼问题,以及避免产生岐义的问题。大 多数摄影者比较容易实现主体的讲述,但比较容易忽略无关形象的干扰,从而使画面看上去杂乱无章,甚至产生误解。视角变化、框取的范围、景深控制、光影色彩 的利用,以及时机的等待,都能够有效地排除干扰,突出主体。是否无关,要根据主题的表达需要而定,不同的主题,会选择不同的陪体或环境。由于现场是在不断 变化的,并不一定以摄影者的意志为转移,而且看中的画面往往稍纵即逝,因此要求摄影者有敏捷的观察能力、迅速的判断能力,也需要摄影者快速的反应能力,直 至超前的预见能力。实践证明,在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中

15、,这种无关的东西是极少出现的,看我们举例的作品即可知道,尽管这看起来好象很难。与那些优秀的摄影 作品相比较,我们的作品中普遍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垃圾,大扫除的工作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不仅无关的东西,有关的形象也要看是否有必要都拍摄到画面上。一个 形象完全可以说明问题时,第二个可能就是垃圾,至少是多余。就象说话一样:罗索。罗索的画面与充满干扰因素的画面相比,好不到哪儿去。相关方法,以后我会 专门介绍。其实,以现实生活场景为基础的写实性摄影,并非只能叙述,它同样具有象其它艺术形式一样的表现能力。所谓表现, 就是将形象中更为内在的东西显现出来,一般为感情、体验,或思想、评价。与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内在的东

16、西并不一定能够直接看到,但却很容易感受得到。写实 类摄影,正是借鉴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感受方式,实现对内在信息的传递。对于相当多的摄影者而言,感受写实类图片,可能是个陌生的提法。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寻 找主体,发现情节,然后就是评价和走开。实际上,这样的阅读是相当浅薄的。寻找到主体之后,应该开始的环节,是通过联想等手段发现画面内所没有直接拍摄到 的更多的东西。例如表情可以传递心情的信息,动作可以传递意图的信息(想干什么),工具可以传递身份的信息,环境可以传递处境的信息,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 交待出更多的情节等等。即使阅读至此,欣赏的过程还没有完成一半。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所有细节,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17、,去品味作品能给你带来的感受。真 正的主题,很可能是藏在这些感受之中的。这是路透社记者 Ellen Ozier 2003 年 5 月份拍摄自美国 Goldsboro 约翰逊空军基地的一幅画面。一位刚从伊拉克调防回来的女军官,紧紧地抱住已几个月不见的军犬。作品简单而浓厚地表现出军人与爱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幅作品的叙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深厚的感情色彩主要通过这一拥抱的情节体现出来。这是一幅以内容非常丰富的街道为背景去实现主题的作品。美联社记者 Gurinder Osan 2003 年 12 月 26 日拍摄自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一位乡村理发师正在为一位顾客理发。由于大雾影响,飞机无法正常起飞,这位

18、旅客借机跑到街头理发。这幅画面既表现了使飞机延误的大雾,又非常丰富地 交待了街头的细节。电线杆子上的一面镜子不仅交待了理发师独特的经营方式,而且再度扩展了镜头的视野,使作品变得格外丰满,趣味横生。注意,街头内容的丰 富并没有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由于镜头与主体的接近,使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加上这些内容全部处在自然状态,所有主要细节并没有遭到让人不适的遮 挡,因此得以以成组的形式,不受干扰地参与叙述,画面仍然显得十分精炼。 这是一幅表现战争给生存带来灾难的照片。盖蒂图片社记者 Sean Smith 拍摄自巴格达。一个孩子正从美军轰炸后留下的巨大弹坑中抱出一只小兔子。画面以弹坑做背景,选择孩

19、子和弱小动物做主体,因而有力地引发出读者的同情心。选择弱者表 现残酷题材,是西方摄影记者普遍使用的陈述手法。举一反三,主题的表现如果能够有意选择矛盾的陪体及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能够产生更为有力的表达效果。L4 形象的叙述能力及表现能力(下)写实性摄影的表现方法,与其它任何艺术形式相比,都是极为独特的。作为平面的艺术,摄影当然同样需要依赖色彩、线条、色块、布局这些技术手段去营造氛围,蕴含主题。但现实生活给写实类摄影所带来的那种细致入微的真情实感,是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难以得到的,这些细微的感觉如果能够被摄影师适当地捕捉,并在一定主题的指导下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必然能够更为立体,更为多层次地勾画出

20、丰富的内涵。优秀的摄影者正是从这里入手,才使自己的作品出类拔萃;而欣赏者最需要做的,是到这个层面来寻找摄影者的拍摄意图,从而较为到位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给与评价的话,严格地说,只有抵达这里,才有资格评头品足。进入表现领域的写实类摄影并非扭曲了现实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如上所述,就是主题的深化,或立体化。这种手法用得 最多的就是新闻摄影、报道摄影,或图片故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有的表现都在围绕着主体展开,不过是对主体的立体化描述。摄影者有时会在画面中融进感情 色彩,有时也会融进一些评价性内容,例如同情、爱恨,或赞扬、批判等。但无论如何,他们并没有离开事实本身,去讲述题外的东西,显得

21、比较客观,因此适合于 报道事件。另一种方式走得要远一些。尽管照片仍然捕捉自生活现场,没有进行丝毫的摆布,但他们经常是把生活现场中的形象或情节当成模特儿看待,不过是捕捉来的,而不是经过构思摆布出来的而已。 这种方式拍摄出来的画面,形象或情节自身开始变得不再十分重要,而他们所代表的某种属性开始突出起来。例如父亲和儿子,老者和少女,而不是张三或李四,某 公公或某媳妇;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抽象化,不再是某城某村,而可能仅仅是农村或城市;他们的行为也出现变化,不再是在哪里,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可能仅 仅是吃、赶路或争斗。这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与其说是在描述现实生活,不如说是在利用现实生活的某一场景,去表现

22、更为抽象,更为概括的主题。与上一种方式比 较而言,这种方式拍摄的作品开始体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如果说前一种作品的阅读方式还是以认识、了解为主的话,后一种可能就具有更强的欣赏、品味的意味。不 用说大家也猜到了,我们中国二十年来最时兴的纪实摄影就属此类(请注意,这里仅指中国的一种“纪实摄影”,而不是所有,更不是西方的纪实摄影)。这种创作 方法是将抽象化了的形象或情节进行某种有意味的组合(当然只是捕捉而不是摆布);或者说是某种有意味的组合使这些形象或情节抽象化,从而实现思想层面,哲 学层面的内容。还有一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你可以从国内新闻摄影评选获得重要奖项的作品中发现:这种重在描述事实的手法和进行抽

23、象表现的手法,同时存在于一幅作品之中。 它们的基本特点就是主题并非脱离了具体的事件,但确实表现出了抽象的意义,从而凌驾于两种几乎矛盾的表现方式之上。可以认为这些作者是相当高明的,这样的 创作难度极大,但他们实现了。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相当多的,被国内摄影界普遍接受的新闻摄影精品具有这样的特征,也因而使我可以果断地说,你可以到那 儿去找到它们。事实上,许多优秀的纪实摄影精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标志就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既可以毫不含糊地作为新闻摄影作品使用(如果还不过 时的话),也可以被公认为优秀的纪实摄影精品。这样的作品你可以很容易地在人民摄影报的头版大照片中找到。比较单纯地叙述事件的作

24、品。美联社记者 Rick Browner 2002 年 4 月 18 日拍自美国国会大厦门前。几个下身麻痹患者将自己吊在空中,以呼吁参议院立法机构不要禁止出于医疗目的而进行的克隆研究。以国会大厦建筑为背景,下面是轮椅,上面是临时搭建 的木架和绳索,基本上交待清楚了事件的内容。低角度仰角拍摄,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高度。这幅画面只是交待了事件或情节,叙述的内容与情节是完全统一的,没有 更多的抽象化内涵,是比较地道的纯事件报道性新闻图片。仍然是叙述但强化了现场气氛的作品。法新社记者 Andre Durand 2002 年 4 月 5 日摄自约旦河西岸阿拉法特司令部旁。路透社巴勒期坦籍电视记者 Ismai

25、l Khader 从以军投掷过来已经爆炸的催泪弹烟雾中跳出。催泪弹的烟雾和记者跳出的动作大大地加强了现场的气氛。这镜头很难拍到,但整个画面仍然是在比较单纯地交待情节,仍是比较纯的事件报道性图片。这幅作品在叙述的同时,开始出现了比较强的表意性。盖蒂图片社记者 Paola Bronstein 2002 年拍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家诊所门前的画面。一个得了一种叫做利什曼病的小女陔,正站在一面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面前等待就医。本来是常态的场面,但摄影师将墙面上的弹孔与孩子脸上的疮疤进行了强列的呼应,从而使主题出现提升,暗示作者期望战争的创伤和孩子的病一样早日得到康复。这幅作品的情节开始淡化,画面几乎在

26、直接地表述摄影者的观点。路透社记者 Abed Omar Qusim 2002 年 3 月 7 日拍摄自约旦河西岸 Tulkarem。以军坦克正在开进一个巴勒期坦难民营。这画面并不难拍,因为鸽子在路上寻找食物在这里是常见的现象。但摄影者利用了坦克轰鸣惊起鸽子的瞬间,有力地描述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并因而使作品顺利地进入到表现领域。这幅作品在叙述细节的同时,用更多地笔墨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盖蒂图片社记者 Ami Vitale 2002 年 7 月 4 日拍摄自东非马拉维 Blantyre 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中的画面。一位携带艾滋病毒的妇女躺在病床上满面愁容。妇女脖子上挂着的十字架被处理得十分突出,暗示着对生命的祈祷。妇女姓氏名谁已变得不再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