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和创造力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文章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大学生创造力缺失的原因,并系统地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创造力;土地资源管理;大学生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
2、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专业涉及自然、经济、管理、技术、法学等多个领域,包括地理学、土壤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信息技术、测量学等多个学科。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时常会有课堂教学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的稀缺性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关系呈现动态变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动态变化。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实践工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
3、养。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创造力,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满足专业市场需求的能力。 一、当前制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因素 (一)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大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注重创新的社会环境、鼓励发展个性的校园环境和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创造力的形成。我国自古遵循孔孟之道,提倡做人应从中庸之道,不主张标新立异。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人民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人们思想得到解放,近几年又提出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新口号,逐步开始形成注重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但是仍处于初级阶
4、段,对社会活动各方面的影响还不够强。我国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而高考的压力也使广大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考高分,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性格塑造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老师和长辈都喜欢听话的“乖孩子”,导致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很严重的依赖心理,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人云亦云,被舆论左右,思维缺乏个性。另外,我国的教育还存在“权威至上”的风气,学生从来不会质疑书本和权威,认为权威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这些大环境的影响贯穿学生的成长塑造期甚至一生,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创造力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1.
5、现行教育教学体制方面的阻碍 部分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国高校教育仍旧延续应试教育体制,课堂也是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的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身份。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仍采取单一的闭卷考试,使得学生只能课堂做笔记,考试前不加思考地死记硬背,这种方式使学生只懂得被动的解决问题,却不懂得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校和教师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习时间非常有限,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
6、类,需要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而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共性,而缺乏独创性,阻碍了大学生的个性及人才多样性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开设较晚,是在相关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来源于农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地理学和测绘学等,不同高校该专业开设的基础不同,侧重点不同,本科开设的课程也有各自的特色,但是,近几年市场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占很大比重,“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土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我们本科教学对于技术类课程也局限于课堂教
7、学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文史类院校对于实验课程不够重视。学生上课所用的教材常常只有基础理论而不与实际联系,而且本科生只有极少数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接触本专业的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的机会很少,导致学习与生产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就不可能探索出新的出路。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传统的灌输式,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缺乏自我组织、应用和加工。社会调查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也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完全没有土地政策、土地制度和土地法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只局限于自然科学方面如:遥感、测量等工程技术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学科多,范围广,各学科综合有机结合构成具有拓扑关系的
8、完整有序的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往往是分别开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别掌握每一门课的基本方法,却不能将所学融汇贯通,在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各门课的技术和方法。 (三)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在自己学校原有专业的基础上,由学科带头人和一些对专业感兴趣的老师一起参与开设了该专业的学士、硕士或博士点,对该专业的教师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目前每年毕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博士研究生,有一部分继续从事科研、一部分从政,真正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的人才很稀缺。而且很多老师都是博士毕业直接任教,缺乏与社会接触的经验,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
9、点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也就无法将实践经验传授于学生。有些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过于注重自己的科研事业,放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上课只是走形式,而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 许多学生对创造力的认识不正确,认为创造力是极少数“聪明人”才有的,普通人没有创造力。一方面有想要在学习上有所创新,但由于知识面欠缺、能力不足等在创造的道路上出现拦路虎,失去信心。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渐渐失去了主体意识,渐渐磨灭了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进而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少疑问,不主动思考,对专业课程的前沿问题也
10、缺乏兴趣,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科研。除了上述的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采取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在生活、社团等活动方面仍有许多规章制度要学生遵守,学生的行为和活动受到限制。在这种呆板的环境下,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缺乏主题意识直接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创造力培养的对策 (一)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也沾染了集体主义,侧重群体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也违背了学术的自由独立精神和繁荣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和教师打破这种禁锢,为学生创造一个适于发挥创造力的学
11、习环境,营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探索,尊重创新、支持创新,创设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其次,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要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创造和探索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学会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一个优秀的创造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创造精神。 (二)开设创造学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1. 开设创造学课程 高校应当开设创造学课程系列,设为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可让学生的对创造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创造的
12、过程和规律,进而使自己能够从事创造活动。创造型人才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方向上讲,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征。从发散思维的独特、流畅、变通三个特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各个角度探究问题,才能发现或发明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刚毅的性格都是创造性人格不可或缺的几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要注意从这五个方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
13、另外,应不定时的请专家在学校做关于创造力的报告和讲座,能够启发学生的想法。 2.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首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据此合理调整本科生课程结构体系,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同时尽量多开展学术报告和专家讲座,对专业从不同的角度增加认识,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 其次,要改革课程设置。大学一年级是基础阶段,第一学期除全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等以外,开设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第
14、二学期开始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如:土地的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开设GPS原理与应用、城市地理、矿产资源导论等为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扩展专业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拓展构建牢固的平台和基础。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将理论、技术和应用结合,全面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大学二年级开始专业技术和软件的重点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或者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
15、和对软件技术进行熟练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第三学年为强化阶段,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素质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创造需要建立在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之上,通过前两年打下的基础,在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素质之上,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实现新的成果和突破。认识起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因此,每学期都至少要有一门课安排校外实习的时间,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第四学年应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创新型和创业创新型。有一部分计划考研的学生可将毕业实习的时间稍作调整;计划工作的同学第四学年全年都可以作为毕业实习时间,老师应当指导学生认真选择实习单位,毕业以后可以考虑正式入职的。 再次,要
16、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还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需要建立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最后,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记忆力考核和开卷思维能力的考核如给出某一论题由学生完成论文,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实践课成绩,平时成绩的比例也可以合理增加。 (三)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修养。真正对学生负起责任,用心培
17、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思考教学的新形势,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投入专业课题研究,不断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和学生分享,放在课堂上讨论,让学生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耳濡目染,学生渐渐地就会自己主动思考和发挥创造性思维。学校要构建一支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教学素养和科研素质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结构合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科专业团队不断开拓进取,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科不断发展,使专业的学生享受进步成果,跟随老师不断开创新局面。 (四)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 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创新活动,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允许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18、团体,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思考,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作为学生自身,应当对自己负责,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不断深入地了解自己,探索适合自身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道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讲座和各种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保证进入社会工作中,能尽职完成自身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出自己的新方法,实现工作上的突破和思维上的开拓。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社会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切实负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自身积极主动,还
19、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骞.论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 2012(1):23-24. 2 闵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2013(4):66-67. 3 林彬,毛德华,刘青.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3(3):62-63. 4 谢黎旭,冷护基.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29(1):133-134. 5 杨志东,刘玉利,王效政.刍议当代大学生创造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8):168. 作者简介:文倩(1974- ),女,辽宁本溪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