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13691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药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摘要本文是在国际营销这个大环境中了解中药国际营销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在中药国际营销中,绿色贸易壁垒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成为了制约中药营销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和中药国际营销的现状,尽量的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突破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为中药国际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案例法,类比法和推理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绿色贸易壁垒及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中药国际营销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情况及其原因;中药市场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及其方法。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确信:让中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更好的发展,使绿色贸易壁垒

2、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中国中药真正的走向世界走向人们的生活。关键词:中药国际营销;绿色贸易壁垒;规避;应对策略2AbstractThis article i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is environmen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understand Chinese medicine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avoid. In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green trade barriers to play an inc

3、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t became the restricting Chinese medicine marke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main impediment to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the cau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ituation, try to avoid green trade barriers, the bre

4、akthrough developed countries formulate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For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reates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ctively explor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research method basically is: the inductive method, case law, analogy method and reasoning method. This p

5、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ntents: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encounter green trade barriers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nd cause,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evasion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method. Th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is r

6、esearch sure: let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etter development, make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is no longer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factor. Let Chinese medicine in real towards the world toward the life of people.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marketi

7、ng; Green trade barriers, Avoid; strategies 3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导致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绿色革命也得以兴起和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得环境问题与贸易措施相结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 “绿色反补贴” 、 “绿色反倾销” 、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 PPM 标准及其它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 ISO14000 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可以预测,绿色壁垒对未来中药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贸易纠纷

8、将成为中药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焦点。怎么样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使得中药更的发展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引起越来却多人们的关注。我们该怎么防范,该怎样让中国中药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走的越来越好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1.2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其内容在中药的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历来都是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贸易壁垒越来越“隐蔽”化。绿色贸易壁垒在中药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绿色贸易壁垒在近 10 年的时间里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措施。在全球 4917 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 3746 种产品的贸易额达 47320 亿美元。占 199

9、9 年世界进口额的 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 6790 亿美元占 13%。全球共有 137 个进口国采用绿色贸易壁垒错措施1。而且绿色贸易壁垒使用的领域和所管辖的对象范围都越来越广泛。我国加入 WTO 以后,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中药对外贸易的最大“障碍” 。发达国家为了保障他们在国际草药市场上的利益,不断通过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国中药打入国际市场面临更多困难。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90 年代开始兴起。4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的中国而言,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贸易壁垒,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乃至我国入世战略的实施

10、形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方便易行,见效快的强有力保护手段,绿色贸易壁垒愈来愈频繁地付诸实施,矛头直指我国大宗出口产品。使中国成为“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打击对象。致使中国诸如中药的许多产品无缘进入国际市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各种绿色贸易壁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进口关税税率不断递减,各国贸易壁垒的形式和种类发生了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应运而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展中国家正在加紧研究破除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对本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办法。:中国入世之前,国家已经提出“中药现代化” 、 “

11、中药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入世之后,为了中药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有指导、方向明确、政策明确,国家于 2002 年和 2006 年先后颁发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一 2010 年) 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一 2020 年)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正抓紧对 ISO14000 系列国际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试图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管过范围内推广使用,同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制定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使发展中国家防不胜防,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

12、品必须符合进口国标准。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有 10 万个,德国的技术标准则约有 1.5 万种,美国的技术标准则更多。在中药产品方面,严格苛刻的标准美国药典USP)及欧洲药典(E P)标准一般均高于中国同类药品的标准,而且不断地进行修订2。如欧美发达国家对以营养食品名义进行的中草药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十分严格,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残留、重金属含量及其他污染物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我国的中药产品很多就因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而被退回。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在药品法律、法规上对进口的中药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内容涉及到剂型、规格、包装、质量标准以及农药残留量限制等方面。其中,美国 FDA(美国食品药品

13、管理局)制定的食品药品管理法规是国际上最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的绿色贸易壁垒也名目繁多,包括技术标准、新药许可证、包装、广告宣传及药品的反倾销条例等。执行的是与美国 FDA 相似的严格的药物审批制度,审批过程长,费用昂贵。欧盟在 2004 年 4 月 30 日正式颁布生效的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进5入欧洲的传统药(包括中药)作出了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对通过注册十分不利,会使新的中成药被拦在欧洲传统药品市场之外。由于中国中药企业生产加工工艺落后,流通过程中储存、运输条件差,管理不科学,而且人工种植中药中有时不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化肥、添加剂,加上环境污染,中药不可避免地受到二次污染,从而

14、导致了中药卫生学标准超出规定,重金属限量超出规定,中药饮片农药残留超标,有害毒物含量超标,药性不稳定。同时,在包装上,中药产品存在含有西药成分不注明,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包装材料质量不可靠,商标设计不当等问题,给人劣质产品的感觉。另外,中药材市场交易的管理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严重损坏了中药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诸多情形使得我们不得不深入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规避方法,其现实意义如下:首先,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意义重大。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惯例,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应对措施。这有利于突破中药国际营销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对

15、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绿色贸易壁垒最初是在环境保护的宗旨下产生的,它具有双向引导作用。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是要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重视本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走中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1 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生态是中药发展的主旋律。要尽快使中药工业企业树立绿色环保意识,这是生态文明对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顺应历史潮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总的来说,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引导我们建立长期,稳定并且有效的规避机制和途径,这对于整个中药的国际贸易发展来说必不可少。2 绿色贸易壁垒2.1 绿色贸

16、易壁垒产生的背景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和植物的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3。主要分为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反倾销、绿色包装6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这六大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隐蔽性、技术性和广泛性,正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比较盛行。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医药,由于在生产、加工以及成分鉴定等方面存在一些技术欠缺

17、,就更容易遭遇到绿色壁垒。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日渐频繁、广泛的国际交往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发展潮流。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成为人类首要问题之一。于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就出现了绿色壁垒。可以说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

18、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真正走向前台并扮演重要角色,是以 1995 年 WTO 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的,到 1999 年 11 月 3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而使环境这道绝对的贸易壁垒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环境和贸易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绿色贸易壁垒随之盛行4。我认为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

19、小。 于是以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便应运而生。2.2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害性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一切都加剧了各国争夺生态资源的冲突,增加了人类应付自然灾害的成本,制约了本国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在具体的消费选择上,各种绿色、环保的产品深受人们青睐。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7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

20、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许多欧美国家在面临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贸易冲突的背景下,纷纷通过立法将绿色壁垒加入到贸易保护政策体系中,以限制进口增加本国出口,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目的。3.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

21、,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4.各种绿色组织的存在及其政治影响早在 70 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5.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由于各国的生产力

22、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

23、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 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6.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8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由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 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 、 “不合理” 、“变相限制” 、 “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发达国家为了保

24、护本国市场,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制定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使发展中国家防不胜防,甚至用法律明确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进口国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削弱了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影响中药的市场准入。部分中药由于技术性壁垒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一般有以下三种状况:一是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达不到认证标准,被拒之门外。二是由于进口国家实施某种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中药被限制进口。三是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究其实质,我觉得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使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

25、大变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崇尚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消费。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进口中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利用自己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打着保护环境的旗号,构筑非关税壁垒,行贸易保护之实。2.3 现行的绿色贸易壁垒中药国际营销面临的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自产生以来,在种类上就层出不穷,形式不断翻新。总结归纳来说,在中药国际营销过程中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绿色关税制度。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

26、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9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 ,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

27、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4绿色包装制度。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5绿色补贴制度。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

28、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此外,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还有绿色市场准入、 “推行国内 PPM 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 、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 ISO14000 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3 中药

29、国际营销中的绿色贸易壁3.1 中药国际营销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情况据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统计,2008 年 1-8 月,我国中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达到 2 000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42.88 万人,资产总额为 2 219.54 亿元,累计销售收入 1 212.6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为 8.34%、2.29%、7.48%、25.27%。从 2008 年全国中医药工作10会议上获知,中药产业经济规模已突破了千亿元5。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药工业呈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但增速低于全国医药工业,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态势相比,略显不足。国际中药市场容量和市场

30、份额很大,每年中药销售额高达 160 亿美元,我国大部分中药产品已出口到 130 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在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较低,仅有 3%-5%,尤其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更低,约为 2%,且大部分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6。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中药出口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药出口数量受到影响 据统计,自 1995 年中国中药(含中药材)出口额达 77 亿美元之后,至 2002 年一直处于徘徊和下降之中,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从 5%降到了3%6, 7。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虽然这几年从各方统计的数据看,中药出口美国的数量没有明显下降趋势

31、,但国际上类似“马兜铃酸肾毒”的出现,对中药出口的潜在不良影响是深远的8。提高药品价格,增加了贸易成本。绿色壁垒大部分表现为各种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中药产品要符合进口国制定的各种要求,必须在各种相关技术上有所改善和提高,而这必然造成产品和贸易成本提高。以药品包装为例,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包装都要求节约能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自然降解,保护环境,有利于消费者健康,并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包装的材料(如不含铅、汞、镉等成分),建立存储制度以达到饮料容器的循环利用等9。这样,商家就要采取措施,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含量,更新原材料等。凡此种种都要增加投资,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间接刺激

32、“洋中药”的生产 造成自身市场丢失的潜在威胁 中药本来是中国的优势出口项目,但是目前在国际上的市场形势却是“洋中药”大行其道,挤压中国中药。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仅为 3%左右。那些“洋中药”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外观精美,而且定位简单明确,服用剂量少,大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国产中药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3.2 中药国际营销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中国中药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中国中药企业生产加工工艺落后,流通过程中储存、运输条件差,管理不科学,而且人工种植中药中有时不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化肥、添加剂,加上环境污染,中药不可避

33、免地受到二次污染,从而导致了中药卫生学标准11超出规定,重金属限量超出规定,中药饮片农药残留超标,有害毒物含量超标,药性不稳定。同时,在包装上,中药产品存在含有西药成分不注明,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包装材料质量不可靠,商标设计不当等问题,给人劣质产品的感觉。另外,中药材市场交易的管理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严重损坏了中药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我国国内巨大的中药生产能力与在国际上占有的微小市场份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绿色营销角度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尚未建立国际通用的植物类中药质量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规范、完整的植物类中

34、药质量标准,更不用说国际通用标准。4 中药市场绿色贸易壁垒规避的策略及方法4.1 我国政府的主要应对策略我国政府应当对中药国际营销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给予充分重视,将其提高到影响中药发展的战略高度,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制定出系统化的综合应对策略。1.构建绿色贸易壁垒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全面收集进口国有关中药的技术标准、法规的最新变动信息,动态监控与预测中药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状况,建立相应的中药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数据库,分析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及时向中药出口企业和政府机构发布预警信息。2.完善行业质量法规标准体系建设面对绿色贸

35、易壁垒,最根本的还是要保证出口中药产品的质量,否则其他措施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现有相关措施的差距,加强中药行业质量控制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工作,坚持不懈地强化行业质量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应该贯穿整个中药产业链,包括从中药材种植、饮片炮制、药品非临床及临床试验、药品生产到药品销售的各个环节。我国中药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因此,应当尤其重视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高效质量控制,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继而保障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另外,我国还应该积极开展对国际濒危动植物类药材的

36、保护和人工替代性工作,并形成12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注意国际环境保护协议中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限制,针对我国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新品种培育时可能会出现的转基因问题,尽早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3.强化政府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为帮助中药企业尽早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应当强化这方面的服务职能。首先,可以考虑设立应对中药绿色贸易壁垒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鼓励中药企业积极参加一些自愿性的环境标志认证10。比如:参加国际 ISO14000 环境体系认证;自觉执行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申请绿色产品标志认证。另外,该基金还可以用来支持中药企业开展绿色科技攻关,积极参加国外绿色展

37、销会、博览会、研讨会,在国外组建中国绿色产品销售促进会等。其次,政府应当提高对中药行业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能力,将这类研究项目列入国家科委的科研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最后,还应当加强绿色贸易壁垒培训,提高中药企业管理人员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水平和应对技巧,国家可以建立相关的研究咨询机构,面向国内中药企业开展绿色贸易壁垒的咨询工作,使中药企业全面了解主要贸易国有关绿色壁垒的内容、动态及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应对措施建议11。4.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贸易壁垒最初是在环境保护的宗旨下产生的,它具有双向引导作用。我们一方面要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我们也

38、要重视对本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走中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资料显示,2006 年 1-11 月,我国中药出口额 985 亿美元,其中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出口比例高达 81%,尤其是中药提取物同比增长 4881%,而中成药只占到大约 12%的比例12。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属于低附加值产品,尤其是中药提取物对我国资源的消耗极大,资源生产率过低。我国中药对外经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上。因此,我们应当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重视经济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中药贸易、资源和环境的均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当尽量提高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出口比例

39、,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向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绿色结构型发展。5.加强国际交流,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国际政府间的交流,利用 WTO 平台促进国际间医药知识体系的融合,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大多数国家不允许中药作为药品进入主流医疗市场,迫使中药只能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售。由于中医药学与西方医药学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之上,如果硬要用西方医药学的框架去衡量中医药13学,就会导致中医药在市场上丧失自己独特的竞争力13。因此,提高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国际地位是中医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还应该争取尽快将中医药纳入世界非物

40、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贸易的协议(Trips)的有关规定,传统知识和民俗可以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当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国家与中国在传统医学的申遗工作上展开了直接的竞争,比如韩国已经向联合国递交了将韩医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申请,与我国的中医药可以说是针锋相对。我国政府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问题,争取尽快将中医药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为中药国际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机会。4.2 我国企业应该采取的方法及态度我国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使中药走向国际化。第一,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由于 WTO 的透明原则,对药品采用技术秘密

41、的方式进行保护已经越来越难行得通。企业应更多地选择采用司法形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加强对国内外专利保护体系的研究,加大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策略的系统研究,建立促进中药专利产出的激励机制。第三,支持中药成份鉴定及质量检测手段和模式的探索研究,促使中药复方能够得到有效的专利保护。第四,企业要参照国际市场对中药的准入制度,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措施,在新药研制过程中注意申请专利保护。1.实施中药生产经营的绿色战略首先,应当对中药贸易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象日益频繁,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绿色贸易技术壁垒不容忽视。其次,熟悉掌握各国

42、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信息。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全面收集进口国有关中药的技术标准、法规的最新变动信息,动态监控与预测中药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状况,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再次,从中药贸易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也要重视对本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走中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2.提高绿色环保意识 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 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生态是中药发展的主旋律。尽快使中药工业企业树立绿色14环保意识,这是生态文明对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顺应历史潮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参与诸如 ISO9000 和 ISO14000 系列国际标准的认证工作等

43、,已成为中药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14。3.坚决推进规范化建设 确保中药产品生产质量大力推广 GAP,把好中草药种植质量关,药材大多属农产品,来源广泛,受诸多因素影响,含量不一。所以,必须大力推广 GAP,重视从“第一车间”原药材生产抓起。抓好药材在原产地的采收、加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收购标准规范,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解决中药材、中成药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格执行 GMP 认证 提高中药的生产管理水平 GMP 是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标准,中国至今能达到国际公认的 GMP 标准水平的中药企业屈指可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4、。所以,坚决严格推行和实施 GMP 是中国中药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参照国际医药市场对药品安全性的要求 尽快健全和完善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中成药通行的标准,国家应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开展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按照 WTO 对传统医药必须“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经济”的要求,根据国内中药的实际,尽快对中成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制定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标准,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15。完善药品包装,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是药品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要确保包装材料的环保标准,讲究商标设计,避免与出口国的风俗或法规发生冲突。注意规范中医药术语,准确翻译成英语,标示贮存

45、期和安全指示等。加快培养国际型的中药贸易人才,仅仅埋头生产是远远不够的,要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进行国际贸易和反技术壁垒的交叉结合研究,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包括贸易对象国的植物药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 WTO 有关技术壁垒协议的研究,及时辨析药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技术和政策改进建议,运用正面手段反击中药出口遇到的各类绿色壁垒,积极开拓国际市场。4.3 其它策略和方法完善相应的技术性法规、标准体系及检验检疫程序从企业来说,其主要任务是不断提升中药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坚持开展中药技术标准的研究及相关的认证工作。而且要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积极参

46、与到中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工15作中去,促进与其它国家的标准互认,减小出口障碍,降低出口审批及检测费用。要建立健全中药在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相关的应急预警机制。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工作,加大对中药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打击走私,规范中药市场。对行业经营资质问题应加以研究并形成标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能真正代表行业整体利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良性的出口竞争机制。增强中药研发能力。国家要支持建立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支持中药基础、创新和产业化研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对中药研究方法、中药生产共性技术、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安全性

47、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大支持力度;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小企业则可以与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合作。165 结论不可否认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随着绿色浪潮的发展,我认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拆除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环保贸易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我觉得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全球绿色浪潮给我国产业结构和中药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

48、品出口,从根本上提高中药出口产品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保证中药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稳定增长。我们应辩证的看待绿色贸易壁垒,对绿色壁垒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抵制和反对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 ,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动辄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掩盖、模糊了绿色贸易固有的、合理的另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误解情有可原。而且,在入世以后,我们也要学会善于利用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熟练掌握破除绿

49、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贸易战略为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方位多层次的增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能力;并且构筑自己的绿色屏障,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实现生态环境和外贸发展的“双赢”局面。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积极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中药这一民族瑰宝,就一定能在世界市场上大放异彩。17参考文献1王春花.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中药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22文占权. 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的中药国际市场营销.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7),33文占权. 中药国际营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政府应对策略. 中国药房, 2007,15-184文占权. 中药国际营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政府应对策略. 中国药房,2007(24),8-11 5吴振华,周本宏.由“洋中药”引发的思考.中国药房,2006,17(14):1 0526王奎,付天齐,阎美云.欧共体国家的中药市场.中国中医信息杂志,1995,(11): 16-187陈永法.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对中药国际化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