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12725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系列调研报告之一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 序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08 年 10 月以来,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度滑落,外商直接投 资(FDI)流入出现负增长。外需萎缩不仅造成了经济增速放缓,而且促使就 业 形势发生扭转,并 给 2009 年的就 业形势增添了巨大压力。为了跟踪金融危机 对中国 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我 们先后到广 东、福建、上海、江苏和辽宁等地,对企业、政府部门和城市家庭进行了深入调研,最终结合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以及金融危机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 业冲击 程度、未来就业形势变化,形成了 这份调查报告。一、金融危机的 经济冲击 金

2、融危机的经济冲击,主要表现为外需萎缩或锐减,并透过贸易、投 资和服务等领域,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进而使得就业形势发生改变。 (一)收入效应 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度滑落主要来自收入需求效应。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增长衰退,失业上升,居民家庭收入下降,消 费减少和储蓄增加等现象。伴随着失业上升和收入下降,发达国家的进口收入需求效应显现出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推 迟或取消。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 年 11 月份,我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出现了自 2001 年 6 月份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到 12 月份,进出口增长进一步

3、下滑,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由于进口中有较大比例用于来料加工, 进出口下降自然带来了企业的开工不足、减产或停产,形成了有别于往年的反常局面。在 2009 年 1 月份最新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09 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降至,比上年下降将近 3 个百分点。美国、欧盟和日本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将进一步降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加重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二)价格效应 人民币升值会产生出口产品的价格效应。这种价格效应不容忽视。从 2005 年 7 月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民币升值。在最初的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升值步伐比较缓慢, 为。然而,从 200

4、7 年 9 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在一年时间里上升了 10.3。随着人民 币加速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冲击。以服装衣着类纺织品为例,从 2005 年 7 月到 2008 年 1 月,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以上,但此后一路下降, 2008 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平均只有 2%左右(如图 1)。尽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等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升值。 这种升值相当于产品的价格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削弱中国出口的国 际竞争力。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和 4.7。由于收入弹性绝对值

5、大于出口价格弹性绝对值,金融危机爆发造成的收入效应大于价格效应。 (三)投资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下降诱发的投资减少,也减弱了投资拉动就业效应。中国是全球吸收 FDI 投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 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在资金链条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了就 业问题。据商务部统计,2008 年全国

6、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7514 家,同比下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但 2008 年 11 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12 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出口滑落还带来了出口企业和制造业的开工不足,诱发投资进一步下降,加大了 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负面影响。 (四)间接效应 金融危机还对服务业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也遭受影响,比如外贸服务部门、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等部门。同 时,在经济增长放慢带来的收入减少情况下,国际旅行和旅游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国外游客数量减少和跨国公司节约旅行开支,都对服务

7、业贸易和本地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出口下降还通过乘数效应放大了对投资、消费和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不同行业就业产生程度不同的冲击。 图 1:人民币升值对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 加入 WTO 以来,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 周期。城镇就业形势由过去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变为相对宽松,出现了“民工荒”等普通 劳动力短缺现象。正当人们讨论这种积极变化时,国际金融危机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就业形势发生逆转,在去年底导致大批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提前返乡。 (一)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估计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农民工遭受的冲击程度最大。在制造业、出口企 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

8、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6 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亿人。其中,有在第二产业就业。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 1/3 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 70%以上。相对来讲,他(她) 们 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 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 10 月份统计,返乡农民工数量约为 485 万,占这些省份外出务工人员的。随着时间推移, 农民工返乡数量不断上升。据农业部对 11 个省份 120个村庄统计显示,到 2008 年 10 月底,有的农民工返乡。按照 1.3 亿农民工总量计算,大约有845 万人返乡。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

9、示,截至去年 12 月份,提前返 乡农民工数量约占外出农民工数量 10%以上,大约有 1000 多万人。 农业部最近组织调查的统计显示,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比人们预想的数量要大。来自 15 个省、150 个村抽样调查的结果是,春 节前返乡的农民工比例为,其中有属于失去工作或者未找到工作的返乡劳动力。也就是说,相当于外出总量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 约有 2000多万人因经济危机冲击或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岗位。 (二)沿海比内地受冲击程度严重,但沿海地区内部也有很大差别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程度最大。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 60%左右,出口比重在 90%以上。2001

10、 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东部地区。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沿海地区的出口企 业和制造业最容易受到影响。在订单减少、推 迟或接不到订单的情况,企 业开工不足或部分企业倒闭,带来了企业减员或岗位消失问题,使得在 这些地区从业的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 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出口企业的利润薄,制造 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也最早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调研中也发现,沿海地区内部的受冲击程度存在显著差别。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的就业冲击最为严重,其次是长江三角洲

11、地区,东北地区如辽宁等受冲击程度相对较弱。 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等方面差异,是造成这三类地区受冲击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珠江三角洲的服装和纺织等产品出口比例大,来料加工多,因而受冲击程度最大。 东北地区如辽宁的大企业多,外向程度低,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因而受冲击程度较低。不过,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大企业的计划招工规模有所减少。 (三)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受冲击程度最大 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 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分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 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制造 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

12、需求下降的压力。由于超 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 1583 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 859 万人,合计有 2442 万人。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 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8 年 19 月份,广东省倒闭的 1.5 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 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就业岗位不足对城镇就业产生挤压效应 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拉动就业能力减弱和就业岗位减少,将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2007 年是中国经

13、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 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 5 年左右,因而今后 23 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和 FDI 流入减少,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 经济的波动性加剧, 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 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 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 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 这些部门就业的、受 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

14、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三、未来就 业形势展望 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走势变化。目前来看,金融危机是一个周期性冲击,对 2009 年的城镇就业形势带来了空前的压力。这种就业压力不仅来自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就业岗位减少,而且还来自新增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在不利外部环境下,城镇就业形势也面临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利因素。为了促进城镇就业形势向积极方面转化,我们需要在树立战胜金融危机信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政策因素去消除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通过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增长。 (一)空前的城镇就业压力 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相当于就业岗位减少的数量。

15、长期以来,农业部门扮演就业蓄水池角色,一旦遇到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 农村劳动力就通过返乡务农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外出数量,是构成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年龄结构上,外出从业劳动力中 20 岁以下占、21-30 岁占,两者占外出从 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作为新一代移民,他(她)们与老一代移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希望在城市 寻求个人发展机会,因此,这些劳动力继续外出的可能性非常大。31-40 岁年龄组占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劳动力是农户挣得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可能性也非常大。 4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例不到 20%,在不利的就业形势下,这部分劳动力

16、的外出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按 70%的农民工依然外出,那么,粗略地估计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缺口接近 1400 万左右。 城镇的新增劳动力数量非常庞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有 830 万,2009 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数量有 610 万人,加上去年尚未落实就业的 150 多万,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将达到 1500 多万人。不考虑就业岗位继续减少的情况,大约需要新增将近 3000 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解决全部就业问题。然而,我国经济 增长创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大约 900 多万,显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在 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城 镇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二)不

17、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场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实体经济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它 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 这次危机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一些审慎的预测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大约需要 2-3 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恢复时间较长,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所带来的进口需求下降,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持续的打击。特别是一些出口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对外出口将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始终存在。中国制造 业 和出口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18、利润空间不大,对产品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在 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方式,刺激出口,而人民币压力始终存在,并存在 长期升 值预期,这使得中国外贸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被部分削弱。这种价格效应,一方面 导致部分企业或制造业产品出口额下降,降低出口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出口拉动的就业数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额价格,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预期,外 资流入数量减少或净流出,也造成了外向型 经济部门的投资下降,拉动就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三是中国经济处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从 2000 年到 2007 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 8 年的扩张势头。从 2007 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

19、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会导致拉动就业能力减弱,不利于消除城镇庞大的就业压力。 (三)有利的政策因素 尽管 2009 年中国城镇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利外部环境,但我国相继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随着这些政策逐步实施到位,它们为我们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传达了坚定的信心。而且,这些政策在稳定就业、 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将陆续释放出来,不断缓解城镇

20、就业压力,并随着经济复苏而彻底改变。具体来讲,这些有利的政策因素包括: 通过扩大投资实现保增长和保就业。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 2010 年加大投资 4 万亿元,主要用于建 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 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 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投资开始逐步到位,就 业拉动效应将逐步发挥出来。 通过对企业减轻负担和加大扶持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

21、部门出台了“ 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 组合拳”,提高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的税率、增加中小企 业的信贷规模、降低企 业社会保障缴费费率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需求提供保障。初步预计,这些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 2000 亿元,稳定上千万个岗位。 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 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 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 纳就业;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同时强化创业培训,

22、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创业 的稳定性,为劳动者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就业供求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延长时限、提升水平来实现特别功效。 针对农民工就业困难,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通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多渠道 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扶持。 采取积极的措施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23、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 (四)总体趋势判断 2009 年将是城镇就业面临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尽管城镇就业存在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作用下,这种严峻的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缓解。如图 2(下)所示,在多渠道、 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作用下,城镇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在趋于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向正常状态恢复。 图 2:多管齐下化解城镇就业压力 中央已经出台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是非常及时的,而且具有针对性。下一步是要注重狠抓落实,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通过调研,我 们也发现,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纠正

24、地方就业保护问题。 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尽管农民工遭受冲击程度最大,但一些地方政府在稳定和促进就业过程中,大多把本地劳动力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对外来劳动力和农民工采取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如就业岗位补贴优先解决本地就业、对企业社保费用减免也限于本地劳动力优先,等等。 这种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与上世纪末不少城市出台的就业保护政策如出一辙。由于缺乏有效的责任分工、问责机制和利益补偿,地方政策在解决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等问题上,缺乏激励和积极性。这样,即使中央和地方都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地方就业保护虽提高了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成本,却削弱了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政策措施上,建议采用常住人口的概念把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纳入城镇就业失业统计体系。同时,采取常住人口的就业统计制度来建立就业问责制度。按照常住人口 进行就业统计,不分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而是按照解决就业数量和效果, 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这样,就能够做到就业优先目标在全国层次和地方层次的相互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劳动就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