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对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的警示报告2010 年以来,联社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委员会依据冀信联发【2008】209 号文件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五次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认定范围为 2009 年 9 月 1 日至 2010 年 9 月 30 日期间形成的不良贷款,共涉及不良贷款 1121 笔,金额 3278.97 万元,其中:新增不良贷款 585 笔,金额 1687.99 万元,占比分别为 52.19%和 51.48%。联社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委员会经过逐笔责任认定,共认定免责贷款 1078 笔,金额 3117.46万元, 其中:新增免责贷款 543 笔,金
2、额 1531.48 万元;认定责任贷款 43 笔,金额 161.51 万元,其中:新增责任贷款 41 笔,金额 156.51 万元。在今年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过程中,新增不良贷款的笔数和金额占比都超过了 50%,而且全部自然人农户贷款;而截止到 2010 年 11 月底,联社新增贷款不良率为3.28%,已经超越了省联社规定的 3%红线,因此不难看出,新增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过高已经成为联社面临的重点问题。通过分析各社上报的自然人农户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从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 贷前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贷前调查是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键关口。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到
3、贷款的经营风险。 1、 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按照贷款操作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去深入细致的进行实地调查。贷前调查的方法应坚持实地调查为主、非现场检查为辅的原则。而有的信贷人员仅仅根据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作为贷前调查的情况,而造成贷前调查失真。例如,某笔贷款用于养猪,借款人将猪舍建在高压线下方,资金投入后,相关部门禁止其饲养,造成资金损失,致使贷款形成不良;此笔贷款在贷前调查时若能进入现场实地考察,就会对猪舍的选址产生疑问,经过和相关部门咨询后发现这个问题,就不会发放贷款,从而避免信贷资金的损失。2、 贷前调查过程中缺乏对借款人的深入调查,没有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没有摸清借款人的真实背景,不具备申请
4、主体资格。借款人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其信用程度、还款意愿、家庭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等都应是贷前调查重点内容。在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时如果不全面,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风险质量。例如:某笔贷款用于养猪,借款人孤身一人,养猪亏损后便外出打工,贷款到期后无法与其联系,家里又无其他成员,致使贷款出现风险;某笔贷款用于买肥,借款人为社会闲散人员,无正当职业,根本没有可靠经济收入,贷款到期后也无力归还,致使贷款出现风险;某笔贷款用于打井,打井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而借款人在贷款时缺乏技术,这就为贷款形成风险埋下了隐患;某笔贷款用于付工资,借款人经营工程建筑队,由于人际关系不好接不到工程,向信用
5、社借款为工人开支,后又到外地做传销,现在押服刑,致使贷款形成不良。上述实例表明,信贷人员由于对借款人基本情况缺乏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在没有摸清借款人的底细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贷款在发放之初便已经存在风险。3、贷前调查过程中缺乏对担保人的调查,或是调查不全面,不深入。担保人作为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在第一还款来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风险时,要有代偿此笔贷款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社上报的不良贷款担保人情况,从中发现,一是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调查不足,例如,某笔贷款用于建房,其担保人本身就有不良贷款,而且还为多户进行担保,在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足时,担保人也无力偿还,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致使贷
6、款形成不良;二是互保问题严重,例如,某两笔都是用于买车,两个借款人合伙经营货物运输,互相担保,在经营亏损后,借款人和担保人同时出现损失,都无力偿还贷款,此时的担保人已经形同虚设;三是对担保人的信用程度和履行担保意愿调查不足,例如,某笔贷款用于进货,担保人具有担保能力,但在借款人还款能力因经营亏损出现问题时,担保人不愿履行担保义务代偿此笔贷款。4、贷前调查过程中对高风险行业的认知程度不够。我县区域内所面临的高风险行业主要是养殖业,并且我县未设立相应的农业保险,一旦出现疫情或是较大的价格波动,养殖户将会遭受重大的损失。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时缺乏行业风险意识,在出现行业风险后,信贷资金将受到重大损失。
7、例如,在今年认定的不良贷款中,贷款用于养殖行业 113 笔,金额 251.51 万元, 其中用于养猪行业的 64笔,金额 164.56 万元,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2009 年“猪流感” 疫情的影响,猪大面积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无力归还贷款,致使贷款形成不良。5、贷前调查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信贷投向行业,使得大量信贷资金涌入国家严控和禁止的行业,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人员自身缺乏国家产业政策观念,不了解什么行业该投放什么行业不该投放,什么行业能投放什么行业不能投放,从而造成信贷资金形成风险。例如,某社贷多笔贷款用于购买汽车,所购车辆要么是没有手续的二手旧车,要么就是改装车,是国家明令
8、禁止使用的,经营风险性极大,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而且在事故后没有任何保障;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时只看重这一行业的短期效益,没有考虑投放行业的风险性和政策性,借款人在车辆出现事故后得不到任何赔偿,无力归还贷款,致使贷款形成不良。二、贷中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贷中审查是在贷前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户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是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贷时审查操作的不可控性,必然会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从而使信贷资金出现风险。1、贷中审查过程中不能执行面签制度,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到场签字。例如,某笔责任贷款用于进货,贷款在办理时借款人和担保人未到场签字,经办人员是此笔贷款的责任人。2、贷中审查过程中贷款手
9、续审查不完备,信贷人员在办理贷款手续时主观随意性较大,不能按照联社要求办理相应的贷款手续。例如,我联社要求在办理 50 万元以下农户贷款时要为借款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而某笔贷款用于养牛,信贷人员在办理贷款手续时,没有给借款人办理保险业务,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发生意外事故死亡,得不到相应的赔偿,致使贷款出现风险。3、贷中审查过程中对同一户发放的多笔贷款审查不严,造成信贷资金出现风险。信用社普遍存在对同一借款户发放多笔贷款的现象,对其发放贷款时往往只注重此笔的调查,不考虑前一笔的贷款情况,例如,某社某户有两笔贷款,两笔借款日相隔半年,都是约定按季结息,前一笔贷后在发放后没能按时还本结息,违反了借款合
10、同,信贷人员在办理第二笔时没能发现这一情况,继续为其发放贷款,最后两笔贷款全部出现风险。4、贷中审查过程中不能正确掌握省联社信贷政策,造成操作上的违规。例如,省联社规定,2005 年 7 月 1 日以前发放的贷款可以办理借新还旧,以后发放的贷款不允许办理借新还旧,而在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过程中,有多笔贷款用于借新还旧,贷款首次发放时间却为 2005 年 7 月 1日以后,贷款在发放时就已经违反规定。三、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主要环节,是识别、预防、控制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控制冒名、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的重要举措。但是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现象在信用社依然存在,贷后管理
11、仍是信贷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之一。1、信贷人员对贷后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不到位。信贷人员传统的思想认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还是停留在重放轻管的观念上,从而形成了思想意识上的滞后,所以也谈不上适时跟踪、采取有效的实施监管,信贷人员甚至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又有担保人,就高枕无忧了,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例如,某笔用于买车,贷款于 2008 年到期,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后没有对其进行过贷后检查,贷款到期的两年时间里,也没有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过催收,所做的就是为保全超诉讼时效对贷款进行依法起诉,信贷人员在思想上就对贷后管理不重视,完全
12、没有尽到贷后管理责任。2、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深入贷户,进行实实在在的贷后检查。现实工作中大部分信贷档案中首次跟踪检查资料及对贷后日常检查只是信贷管理人应付了事,不是真正检查,没有真正对贷户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根本起不到对贷款的监管作用。从而造成贷款挪用、垒大户等问题严重,人为造成信贷质量的下降。例如,在 2010 年 10 月份进行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过程中,某社不良贷款中绝大多数被挪用了,而且都是挪用给几个人使用,如果我们的信贷人员在贷后检查时,能够深入农户,实地检查其资金使用情况,就能发现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弥补,从而降低信贷风险。3、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到期
13、贷款的催收方式不正确。信贷人员对发放贷款的本息催收大部分只停留在电话或口头催收,没有真正落实到书面。信贷人员在贷款催收后要签催收通知书,让借款人及担保人确认,这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证明信贷人员确实进行了实地催收,二是可以延续贷款的诉讼时效。例如,某社多笔贷款在贷款到期后只是对借款人进行电话催收,或是虽进行了实地催收,但是没有签催收通知书,也没有形成贷后检查报告,不仅不能体现信贷员的工作效果,也不能延续贷款的诉讼时效。4、贷后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对借款人的催收,而忽略对担保人的催收。在贷后催收时,信贷人员往往只对借款人进行催收,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就认为贷款无法收回,而担保人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应当具
14、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具备代偿贷款的能力。例如,某笔贷款用于买车,贷款到期后信贷人员对其进行催收,借款人因经营亏损无力暂时无力偿还,担保人具有偿还此笔贷款的能力,也愿为借款人代偿此笔贷款,但是信贷人员并未对其进行催收,造成贷款形成不良。5、贷后管理过程中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不够。信贷人员在清收不良贷款进行时,虽然做了工作,但是力度不够,得不到实绩的效果,例如某笔贷款用于买车,从事运输业,后来经营出现亏损,贷款到期后无力归还形成不良;在这个过程中,借款人经营出现亏损不是损失的什么都没有了,汽车还在,本金不能全部归还,可以交利息重新办理贷款手续;而实际工作中,借款人经营亏损后不归还贷款,赔钱赔
15、的是信用社的钱,要么将汽车卖掉后归还亲戚朋友的借款,就是不还贷款,这说明不良贷款还有清收的空间,信贷人员贷后清收工作还没有做到位。6、贷后管理过程中不良贷款清收多依靠依法清收,清收手段单一,对有可执行财产的执行不到位。首先,起诉对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收贷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没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和担保人,我们只是获得了一纸胜书,保全了诉讼时效,对不良贷款清收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例如,某笔贷款用于买肥,贷款到期后借款人和担保人都没能力归还贷款,又没有可执行的财产,对其依法起诉后,起不到任何效果。二是对某些有执行财产的借款人和担保人执行不到位。有些起诉的贷款,借款人或担保人具有可执行
16、的财产或者是公职人员,但是我们在起诉后并没有申请执行,例如,某笔贷款用于购买挖掘机,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归还贷款,信用社对其进行了依法起诉,担保人为政府公职人员,具有代偿此笔贷款的能力,在起诉后一年的时间里,信用社没有对担保人向法院依法申请执行,致使贷款至今尚未归还。7、贷后管理过程中信贷人员没有养成部分清收不良贷款的习惯,只是倾向于全部收回贷款或是结息倒约换据。对于经济困难的贷款户不能一次性全部还清或结息倒据,我们在贷后催收时要有多少收多少,逐步压缩贷款,这样即可以给借款人和担保人施加压力,提高还款意识,又延续了诉讼时效,降低信贷风险。但是在不良贷款认定的过程中,贷款合同金额是多少,贷款余额
17、就是多少,能够做到部分还款的很少, 贷款户经济困难,不至于一分也还不起,还不起本金可以还利息,还不起壹仟还壹佰,不能嫌少,要有清收进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识,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四、没有对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是根据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通过分析不良贷款形成主要原因,认定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责任人。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分析认定不良贷款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责任。通过各社上报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材料可以看出,根本没有对这项事情引起重视,金额错误、日期不准随处可见,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要么千篇一
18、律、过于简单,要么胡编乱造、前后不衔接。单从上报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大部分贷款都有责任,认定为免责贷款过于牵强,根据文件规定都应认定为责任贷款。由上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过程中存在问题可以看出,我们的日常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还有待改善。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调前调查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与规范1、贷前调查要做到真实准确。调查的方法应坚持实地调查为主、非现场调查为辅的原则,认真细致地搜集第一手材料,对取得的第二手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核对、甄别与鉴定,调查报告所揭示的全部论点应有相应可佐证的书面或电子材料、资料,做到有据可查、证明有力。2、贷前调查要做到全面完整。调查
19、的内容应当全面完整,调查人员既要对借款人整体情况、发展前景进行充分摸底、分析,又要对借款人申请的具体信贷业务进行调查、论证,也要对相关情况进行必要揭示、提示,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3、贷前调查要做到系统规范。调查活动应当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方法,既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内容完成调查活动,也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处理具体工作环节,做到程序合理、行为恰当。4、贷前调查要做到客观公正。调查的结论应当公允合理,并建立在一系列论据推断的基础上,逻辑严密,防止主观臆断;与此同时,调查报告既要对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反映,也要对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揭示,做到意见明确、科学公正。二、贷中审查要做到全面准确、
20、手续合规1、贷中审查要做到全面准确。对借款人资格的审查,借款人要属于贷款对象,符合贷款条件;对保证人的审查,保证人要具有保证资格和代偿能力,保证手续真实有效;对抵质押物的审查,抵质押物要合法、符合抵质押条件;对借款内容的审查,借款手续要完备,借款用途、期限、利率、额度等内容合理,有价单证已抵押、冻结,出质人签字承诺。2、贷中审查要做到手续合规。签订借款合同要执行面签制度,合同的填制要做到字迹清晰、要素齐全、时间一致、前后相符,贷款期限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三、加强贷后管理1、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程监控信贷风险的理念。贷后管理是信用社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
21、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影响,将贷后管理落实到位,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在注重信贷绩效考核的同时,明确设置贷款质量的考核指标,结合贷款五级分类,提升管理层次,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新增贷款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从业务考核和经营理念上正确引导,树立新的信贷理念。同时,要及时识别和弥补信贷潜在的风险,为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贷后管理的核心目标实现。2、认真落实贷后检查的相关内容。一是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履约情况、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履约情况包括履行借款合同情况、履行与贷款相关交易合同情况;经营状况包括客户原料市
22、场、生产技术、组织管理、主要产品的市场变化是否影响产品的销售和经济效益,客户及其关联公司交易情况等;信用状况包括关键财务指标及信用等级变化情况、不良信用记录情况、客户是否有违法经营行为、是否卷入经济纠纷等。二是对借款人的现金流进行持续检查。对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指定专门还款准备金账户、项目收入账户、资金回笼账户的,要密切监控账户资金进出情况。对与借款人协商签订账户管理协议的,按照约定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三是贷款担保情况。对担保贷款,应对担保人和抵(质)押物的担保能力进行跟踪检查。对于贷款原有担保不足以保障贷款安全,借款人又不能提供其他有效担保的,应利用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贷款安全
23、。对于保证担保,应在保证合同有效期间,督促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按期提交有关材料、履行各项义务,并至少每季依据合同约定对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等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保证人财务状况是否恶化,是否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是否已歇业、解散、清算等。根据检查情况,定期对保证人的保证代偿能力进行重新评价。四是首次跟踪检查。对企业类贷款的首次跟踪检查要在贷款发放后 15 天内进行;对个人类贷款的首次跟踪检查要在贷款发放后 30 天内进行。金额在 5 万元(含)以下的贷款可不进行首次跟踪检查,但要着重监督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首次跟踪检查,重点检查信贷审批方案、限制性条款及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采用
24、借款人自主支付的客户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3、强化贷后检查的职能。信用社加强贷后检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不良贷款的出现,要真正堵住不良贷款,应以预防为主,清理为辅。贷款发放后,应随时关注借款人动向,一旦发现借款人违约,应立即发出书面违约通知书,告知其发生违约的行为并限期改正,同时通知担保人或抵押人。在通知书发出后,跟踪了解其整改情况,对于拒不改正的,信用社要立即收回贷款。四、调整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方式在今后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中,对所有需认定的不良贷款假定全部为有责贷款,各社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小组认为免责的进行免责举证,举证要从以下几点说明:(一) 、贷前调查1、申请借款人是否为本辖区
25、范围内的客户。2、借款人、担保人是否具备借款或担保的主体资格。3、借款人、担保人是否为不良贷款黑名单人员。4、生产经营项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规划。5、贷款用途是否合理。6、自有资金和偿债能力是否充足,保证人是否有足够的代偿能力。7、是否做到尽职调查,调查报告撰写是否真实、准确。(二) 、贷时审查1、借款人是否存在不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没有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2、借款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规定必备的证照是否齐全有效。3、要求到场面签的合同各当事人是否到场签字并按手印。4、抵押物、质押物是否登记。5、是否存在顶名贷款情况,贷款是否坚持谁的钱入谁的账或由谁领取的原则(受托支付除
26、外) 。6、借款人是否按规定办理农户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或财产保险。7、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权是否清楚,评估价值是否合理,抵押物是否存在禁止抵押的财产,抵押率是否符合规定。(三) 、贷后管理1、贷款发放后,是否按规定期限进行贷后检查,并形成详细的贷后检查报告。2、发现借款人存在违约行为时,是否制止或收回贷款本息。3、贷款到期后,是否按规定进行催收,是否留有催收记录。4、是否做到尽职催收贷款,是否存在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却不能按期还本结息。5、是否存在质押贷款到期后,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扣收,造成贷款本息出现损失的情况。6、诉讼贷款在起诉前是否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财产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保全措施。7、对已胜诉的贷款,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执行。(四) 、不良贷款责任人认定1、贷前调查举证不充分,贷款调查人员为不良贷款责任人。2、贷时审查举证不充分,贷款经办人、审批人为不良贷款责任人。3、贷后管理举证不充分,贷款贷后管理责任人为不良贷款责任人。4、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三方面举证不充分,信用社调查人、经办人、审批人、管理责任人为共同责任人。不良责任认定不是以认定责任人为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清收全县不良贷款,压降不良贷款占比,把新增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 3%以内,提高资产质量,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将贷款质量调到最优,从而促进 XX 信合健康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