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02980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 摘 要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的合理滴速,充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根据文献中几大类药物注射剂型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滴速数据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以及处理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其相关性。结果和结论:滴速高于标准滴速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大于正常情况。静脉滴注用药必须重视滴速的控制,药学人员在这一方面应进行必要的用药监护,以求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关键词静脉滴注 滴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R472.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9-0431-04 Safety guarantee for drug u

2、se by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intravenous speed of different drugs SHI Hao-qiang1,WU Yan2,ZHANG Li-qun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Ruijin Hospital,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25;2. College of Pharmacy,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221004)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3、ing the rational rate of IV infusion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administration. Methods: Looking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usion rate of several main kinds of IV medicines and thei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and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ADRs are more likely t

4、o occur when the infus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rate. It is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infusion rate of IV medicine.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dministration,pharmacis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in this respect. KEY WORDSIV infusion;infusion rate;ADRs;rational administration 静脉输液作为医院内部运用最为广泛

5、的药物给药途径,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在输液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溶媒的正确选择以及护理人员的准确操作对输液质量的控制和患者用药的结果影响很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不同的药物,如果静脉输注速度调节不当,不但可导致输液反应,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药物,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和输液总量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输液速度,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充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而药师更应在这方面高度重视,在调配注射液时给予合理的提示和指导,从而建立起静脉用药的“双重防护”,这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崭新课题。 1不同药物滴速的选择 1.1中药注射剂

6、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往往带有抗原或半抗原物质,例如未除尽的蛋白质、鞣质等杂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中药注射剂一般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为妥,滴速过快容易出现头痛、恶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表1列出了具代表性的中药注射剂的控制滴速、不良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1,2。 1.2抗感染药物 1.2.1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半衰期短、杀菌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静脉滴注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100250 mL的输液中于12 h内快速滴注,以求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提高杀菌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但是青霉素剂量过大或滴速过快,可对大脑皮层产生

7、直接刺激作用、甚至引起青霉素脑病,出现痉挛、抽搐、昏迷和心脏骤停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5%10%,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严重时可致过敏反应休克甚至死亡。表2列出了一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控制滴速、不良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3。 1.2.2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滴速过快可致神经肌肉阻滞、呼吸抑制和肾毒性,甚至导致幼儿的终身耳聋。 1.2.3氟喹诺酮类注射液 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宜为1-2 h,不然即可因脑内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包括癫痫在内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2.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局部有刺激性,因此不宜肌肉注射,而静脉

8、滴注过快会引起静脉炎,故滴速应慢,持续给药时间不宜过长。静脉给药时,如发生耳鸣、听觉障碍等症状,应停药或减量4。 1.3有机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一般以815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滴速过快易引起搏动性头痛、眩晕、颜面潮红、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腹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者可致颅内压增高、心动过速、抽搐、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甚至引起死亡。表3列出了一些有机硝酸酯类药物的控制滴速、不良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5。 1.4脱水药物 甘露醇、山梨醇应快速静脉滴注,滴速可达250300滴/min,250 mL宜在30 min内滴完,以显著增加血浆渗透压,产生利尿脱水作用。但对心功能受损的患者

9、,应考虑患者心脏的耐受能力,防止发生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表4列出了一些脱水药物的控制滴速、不良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6。 1.5肠外营养液 氨基酸输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滴速过快可造成细胞脱水,增加细胞外液容量,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增加循环系统负担,引起头晕、呕吐、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对老年和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尤应注意7。 脂肪乳剂静脉滴注过快,可引起循环超负荷综合征,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发热或寒战,应根据患者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或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廓清能力进行调整,以免滴速太快,引起脂质代谢紊乱8。成人开始前10 min应控制为20滴/min,然后逐渐增加,30 min后可稳定在需要的水

10、平上。10%、20%的脂肪乳剂500 mL滴注时间应分别不少于4 h、8 h。表5列出了一些肠外营养液的控制滴速、不良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 1.6其它 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搏,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滴速,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能量合剂因含胰岛素, 不宜在空腹时使用,并且滴注速度应缓慢,控制在20滴/min左右时,仍可出现不适反应,过敏体质患者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谨慎使用9。 前列地尔滴注速度达到80 滴/ min时可导致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 对局部血管刺激过大, 造成静脉炎10。应将滴速调节为40 滴/min, 改进后

11、患者未再出现静脉炎的现象。 2讨论 因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其中相当数量的病例可通过减慢滴速来消除,说明不良反应和滴速存在相关性,当滴速高于标准滴速时,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滴速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所使用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老年人、儿童、心功能不全者滴速宜慢,不宜超过2040滴/min,一般情况下滴速常在4060滴/min。如果患者有心脏或肺部疾病,滴速宜慢,一般为3040滴/min,滴速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11。 静脉滴注通常通过一次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头给药,药物不需经过口服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且可避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反复多次扎针,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迅

12、速,是所有给药方式中产生药效最快的。静脉滴注能快速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剂量准确,但缺陷是除了输液反应以外,如果长期应用还有可能造成静脉炎、肺动脉炎、肉芽肿、栓塞和体内菌群失调等,同时抗生素频繁地被使用,提高了细菌的耐受能力,会造成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大量出现,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由于药物直接输注入体循环,会增加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其中中药注射液因含有各类半抗原物质,未经肝脏灭活,风险会更大。如相关资料报道,参麦注射液有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肌内注射三种给药方式,而静脉滴注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竟可达92.35%12。 各类静脉输液在使用时除了对用药指征、患者生理状况进行判断,采用适当的

13、剂量和疗程外还应重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静脉滴注给药滴速过快会致使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体质弱或敏感患者多不能耐受,而部分抗菌药物对血药浓度要求较高,临床为提高疗效往往会使用高浓度并加快滴速。例如,外科手术后,对普通成年人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滴速一般可达到80滴/min甚至更快。因此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求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而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氨茶碱、氯硝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和林可霉素等治疗窗狭窄的药物,治疗安全范围较小,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很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对象13。而这类药物滴速过快会使血药浓度超过治疗范

14、围,引起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滴速过慢则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药效不佳。因此,恰当的滴注速度的选择将成为药师对药物监测的新的内容。如:林可霉素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掌握滴速,尤其是心内膜炎患者,滴速过快可产生心跳停止等严重后果。上海市某医院一名高年资护士给自己输注林可霉素时死亡,其原因就是滴注速度过快、用量较大。所以,药师们再也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仅局限在药房内了,走出药房,深入临床,用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去为临床的合理用药出谋划策,是新时期对临床药师新的要求。 目前,各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说明中很少涉及滴速数据,不同的药物在滴速方面的标准也有趋同的现象,显得不甚合理。这些都使得药学人员在进行药学监护、个体化给

15、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回顾分析等工作时缺少有效依据。药师们应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予以充分重视,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药学水平,在常规调配注射液的工作中给予合理的提示和指导,尤其是治疗安全范围窄的药物更应是关注的重点。比如,可以通过电脑HIS系统将常规注射药物的滴速要求打印在电子注射单上,重点药物更应醒目标识,从而建立起静脉用药的“双重防护”,充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立勤,徐彦贵,王屏,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3):215-218. 2 孙源,卜一珊.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天津药学,2006,18(4):63-64. 3 张占军.头孢噻肟钠致

16、过敏性休克一例J内蒙古医学,1999,31(6):362. 4 宋秀杰,王睿.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应用J人民军医,2009,52(11):772-773. 5 韩梅,高巍,王青.静滴爱倍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山东医药,2001,42(9):66-67. 6 李丙选,林妍,李玉枝,等.甘露醇滴速对脑梗死患者血粘度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1998,3(31):145. 7 贾公孚,谢惠民主编.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68-469. 8 王贤才.临床药物大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1678. 9 宋沧桑,陈东海,李仁秋.注射用能量合剂致不良反应1例J 药物流行病学,2003,12(6):333. 10 王曾. 静脉输入凯时后出现静脉炎与输液速度有关J中华实用医学,2004,6(4):128. 11 刘凤玲,张丽丽.抗感染药物静滴速度过快所致不良反应及防治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9):843-844. 12 黎颖然,潘泰先.170例参麦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物警戒J2010,7(10):623-625. 13 张晓曼.药代动力学与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2001,20(12):785. (收稿日期:2011-07-01)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