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010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4.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高考调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0课 游褒禅山记,早读新课标完美启航开卷有益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或喷涌而为泉,或积聚而为潭,或飞流直下而为瀑,或汇纳百川而为海。同是一棵树,或叶绿而吐雾,或根劲而裂石。同是一座山,或拔地而独秀,或逶迤而苍茫面对神奇的、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锦绣文章。这些文章或描绘奇山异水,或抒发壮志豪情,或阐发人生哲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是其中的精品。读此妙文,能让人的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识记语基一、读准字音1.褒禅山( )( ) 2.庐冢( )3.盖音谬也( ) 4. 窈然( ) 5. 咎其欲出者( ) 6. 好游者( )7.夫夷以近( ) 8.昏惑( ) 9.始舍于其址

2、( ) 10.有碑仆道( )11.萧君圭( ) 12. 孰能讥之( )13.无物以相之( ) 14.王回深父( ),三、古今异义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_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4. 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今义:表整数的数词,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四、名句默写1.于是余有

3、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则游者众;_,则至者少。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_,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此余之所得也!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你做对了吗?一、1.bo chn 2.zhng 3.mi 4.yo 5.ji 6.ho 7.f 8.hu 9.sh 10.p 11.gu 12.sh 13.xing 14.f二、1.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竟,竟然,

4、居然 于是 才 2.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难道,表反问语气 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 指示代词,那、那些 人称代词,我、自己 3.名词,道路 动词,说,讲 名词,方法 名词,道路 动词,取道 名词,政治主张 4.这样 是、对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但是 5.名词,收获 动词,能够 动词,得到 动词,得到 副词,必须,三、1.不平常2.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3.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4.“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于是”为单音词连用。5.十分之一四、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险以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然

5、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于人为可讥 其孰能讥之乎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整合常识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_、_、_。字_,号_,江西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对西夏的作战形势。因遭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6、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_”。,二、典句品悟 1.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解析】 本句说明了“尽吾志”的重要性。只要尽了自己的心志,那么自己不会后悔,别人也不会讥笑自己。,2.此所以学者_。,【解析】 这句话指出了为学的人深思慎取的重要性。是针对仆碑而发的经典的议论。,三、背景寻踪由于褒禅山地处偏僻,且既无名胜,又非要冲,现代人身临其境者极少。那么王安石何以来此一游,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游记呢?原来,离褒禅山三、四里处有个伍子胥所过的昭关,离褒禅山八九十里路又是霸王自刎的乌江,王安石曾去乌江游霸王庙并留下一诗。王安石在写游褒禅山记时任“舒州通判”。王安石赴任或任满返江宁(南京)

7、必经和县。含山、乌江、和县,当时同属和州。因此,王安石既到乌江,再到昭关、褒禅山,是情理中事。,你记住了吗?一、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介甫 半山 王文公二、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微写作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请围绕“志向”这一话题深入思考,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文。答:_。,【参考示例】有志者事竟成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后洞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要想饱览大自然的“非常之观

8、”,须立常人不敢立的志,须走常人没有走的路,须涉常人不能涉的险。人生亦是如此。唐代和尚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行至嘉峪关,一位老人劝阻他:“伊吾国(今新疆一带)有八百里沙漠,,上无飞禽,下无走兽,多少人结伙而行却葬身其中,何况你一个人!”玄奘说:“我既然已经立志西行,就绝不后退一步,纵死途中,绝无怨恨!”途中他多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近一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佛学大师。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是有志之人,有志者事竟成。,素材链名言警句 1.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法)巴斯德 2.贫而懒惰乃

9、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法)罗丹 3.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 5.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谚语,素材典例格林尼亚立志求学 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的恶习,直到遭到一次重大打击,才改变了他的人生。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随即追上前去,而他听到的是:“请快点走开,离我远一点,我最讨厌被像你这样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使他羞愧难当。此后,他,只身一人到了里昂,隐姓埋名,立志求学。他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谢绝一切社

10、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他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长期的努力下,他发明了“格氏试剂”,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羞辱”中奋起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10岁时随全家到首都游览,却因为身份是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小赖斯备感羞辱,凝神远望白宫良久,然后回身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房子的主人!”赖斯的父母很赞赏她的志向,就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改善黑人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劲头往前冲,或许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劳,就得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

11、八倍的辛劳,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为了能“赶在白人前头”,她数十年如一日,以超过白人“八倍的辛劳”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果然,25年后,从名牌学院丹佛大学毕业、已成为俄罗斯问题专家的赖斯,昂首阔步进入白宫担当了首席俄罗斯事务顾问,后又升为国务卿,成为全世界著名外交家。白宫那条歧视黑人的规定,也早已烟消云散。有位诗人的一首诗写得真好:我相信有一天,我流过的泪将变成花朵和花环/我遭受过千百次的遍体鳞伤/将使我一身灿烂所以说,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感谢“羞辱”,因为人无压力轻飘飘,不经激励不发愤。,书声朗朗资料收藏 一、王安石与褒禅山 安徽含山县城北,山峦起伏,风景秀美。城北褒山乡距城十五里处

12、,十年浩劫前,仍有寺庙,建筑宏伟,本地人称为“大庙”。院内古树参天,墙外翠竹茂密,相传这座寺庙是唐朝和尚慧褒隐居之所,王安石称之为“慧空禅院”。距此院约二百米处半山腰上有大小二宝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可惜宝塔在十年浩劫期间被人用炸药轰毁,寺院被拆除。,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7年后(1061)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9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

13、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二、王安石诗词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3)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孤桐),(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5)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6)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14、),(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9)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桂枝香金陵怀古)(10)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浣溪沙),三、妙语锦囊山 水 之 思 中国人对山水自古情有独钟。中国许多成语与山水契合成妙语。有山无水,山便显得顽冥;有水无山,水便显得落寞。山与水,是一对甜蜜的情人。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没有水的山如同没有情感的男人,没有山的水就像没有韵味的女人。,的确,中国人早已把山与水人格化,使它成为托志言情的对应物。所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谓“有容乃大唯山水”,所谓“醉翁

15、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寄寓了多少贤达仁人的豪情与壮志、希望与感慨每当吟诵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时,总令人对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肃然起敬。,山与水各有各的性格:山,高深博大志存高远;水,灵动柔变波蜿流蜒。山寓意正直,水寓意机智。山的性格是耸立挺拔,不畏浮云遮望眼;水的习惯是迂回曲折,缓缓渗透,水滴石可穿也。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所以读水会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不过,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在不同人的眼中,便有了不同的,风采。同是剑门山路,在李白是险阻:“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陆游那里,却变得清秀可亲:“此身合

16、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同是洞庭湖水,在孟浩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逼人;在李白却是“将船买酒白云边”,变得温情可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来,要当个仁人智士就必须寄情山水,去接受山川河流那深奥而耐心的教诲。何况,好山好脉,多有河流的芳影。五指山和万泉河,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巴颜喀拉山和黄河、长江,大兴安岭和黑龙江,长白山和松花江,阿里山和日月潭名山必有名水相伴,名水必有名山相托。山水依偎、缱绻缠绵的生死恋。,美文诵读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有删节)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

17、“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同行的一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当年不过是死者身边一块普通的石头。衡王刻字希

18、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洌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

19、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

20、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

21、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后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

22、入新的一年。我在院中徘徊,面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一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牌楼,突兀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牌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门,雾霭中翠柏披拂,奇

23、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推动历史车轮的人。,国学智慧韩非子选读 (一)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屦(),麻鞋。缟(),白绢。徙,迁移。跣(),赤脚。被,通“披”,披散。【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草鞋、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细白的生绢,他们想要迁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

24、你一定要穷困了。”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草鞋或麻鞋是要穿在脚上踩在脚下,但是越国人光脚板走路;白,绢是要做成帽子戴在头上,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特长,跑到用不着这些特长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难道可以做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不用我们特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它们的用途会更加广泛,我们怎么会贫穷呢?”,(二)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25、使,假如,如果。毋,无。,【参考译文】 陈轸受到魏王的重视、信任,魏相惠施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侍奉魏王身边的人。那杨树,横着栽它可以活,倒着栽它也可以活,折断了栽它还可以活。然而假如让十个人栽杨树,一个人拔杨树,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以十人之多,栽容易成活的杨树,可是经不住一人毁坏它,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因为栽杨树很困难,而除掉杨树却很容易啊。你虽然善于在魏王那里树立自己,可是想要除去你的人很多,你就一定要危险了。”,(三)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6、(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逆旅:客舍,旅店。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指旅店的主人。,【参考译文】 杨朱路过宋国东边的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两个老婆,那个长得丑的受到宠爱,长得美的却受到冷淡。杨朱问这是什么缘故。旅店的老板说:“美的自认为美,我就不觉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觉得她丑了。”杨朱便对他的学生说:“做贤德的事而抛弃自以为贤德的心理,到哪里会不受到赞美呢?”,课堂互动探究通读课文 一、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对于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二、艺术特色(1)因事说理,叙

27、议结合。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因事见理,前面的事和后面的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有很多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精读课文 一、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28、。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舍:_ 址:_ 卒:_ (2)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文:_,(3)独其为文犹可识文:_(4)盖音谬也谬:_,【明确】 (1)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指山脚 死后(2)碑文 (3)文字 (4)错误,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译文:_句式特点:_(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译文:_句式特点:_,(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文:_句式特点:_,【明确】 (1)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生活居住的屋舍和死后埋藏的墓地。(判断句)(2)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

29、(在)路旁。(省略句,省略介词“于”)(3)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判断句),二、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3.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侧:_而:_(2)有穴窈然窈然:_(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_穷:_,(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_(5)有怠而欲出者怠:_(6)不出,火且尽且:_(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_,(8)火尚足以明也以:_明:_(9)则或咎其欲出者咎:_(10)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_,【明确】 (1)名词作状语,从旁边连词,表因果,因而(2)深远幽暗的样子(3)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形容词用作动词,

30、走到尽头(4)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致(5)懈怠(6)将要(7)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用来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名词用作动词,责怪(10)副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4.翻译下列句子。(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文:_(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_,【明确】 (1)我和同游的四个人举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异。(2)出洞以后,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一起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5.第二自然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_,【明确

31、】 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所用对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三、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6.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_叹: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常:_险远:_,(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至于:_幽暗昏惑:_以:_相:_(4)其孰能讥之乎其:_,【明确】 (1)古今

32、异义词,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表顺承的连词) 动词用作名词,感慨(2)古今异义词,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非常) 形容词用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3)古今异义词,古义:到的地方(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表目的,用来 辅助(4)副词“难道”,7.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译文:_句式特点:_(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_句式特点:_,(3)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_句式特点:_,【明确】 (1)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

33、,往往有心得。(状语后置句)(2)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省略句,省略谓语)(3)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判断句),知识百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34、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4)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8.作者是如何论证“志”“物”“力”三者关系的?_,【明确】 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 “物” “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要有坚定的方

35、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要性依次排列,逻辑十分严密。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件,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所以作者又对“志”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这一正一反的两层意思,照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突出了“有志”的决定作用,并且提出“尽吾志”,即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高标准要求,从事物的规律性归结

36、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所议论的道理推进一层。,四、诵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9.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_传:_名: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_(3)长乐王回深父父:_,【明确】 (1)名词用作动词,弄错,使错 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词用作动词,识其本名(2)古今异义词,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通假字,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句式特

37、点:_,【明确】 (1)我看到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思熟虑地谨慎地选取的原因了。(判断句),11.第五自然段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明确】 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的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研讨平台 1.作者为何由“仆碑”

38、而“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呢?“仆碑”和“古书”有何关系?_,【思路点拨】 需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技法。【探究参考】 作者并不只想就“仆碑”上的文字进行议论,而是想议论人们对所有“不存”的“古书”上知识的误传而带来的危害,从而得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结论,因此作者自然由“仆碑”过渡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仆碑”和“古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是“斑”和“豹”的关系。,2.游记这种体裁主要在于记所游历程,于水光山色中尽享天然的乐趣,写景抒情。如初中时学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请谈谈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

39、_,【思路点拨】 从记叙、议论手法的运用入手,找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探究参考】 一般游记,多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出山水之美。本文根本就没有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即使是记游部分,也是“轻描淡写”,简之又简。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没有写景,并不表明褒禅山非秀色可餐。它并非名山,的确不像黄山奇松、怪石、云海、飞瀑,令人心向往之;也不像泰山磅礴雄伟、突兀峻拔,使,人襟抱顿开。但泰山虽自古知名,亦有西岳华山、南岳嵩山、北岳恒山与之抗齐。“世上名山僧占多”,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可知褒禅山亦“风景秀丽”;从下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知它也有“奇伟

40、、瑰怪、非常之观”。不写景,缘于作者的别有用意在记游中生发大段的议论,借游览华山洞的见闻,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课文译注,教你一招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拿)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以时:按一定的季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凭身份),(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具以

41、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促织),(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与)(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带领),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且)(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