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意象和意境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品,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良好文化涵养。然而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呢?我认为,古典诗歌教学当以意象解读为前提,以意境分析为突破口,这样许多鉴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
2、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一般来
3、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从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二、意象解读 意象解读,就是对作品中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进行分析品味,来达到对作品理解的一种阅读形式。如果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解读意象。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中国诗歌艺术的奥妙,从意象上可以寻到不少”。 历代的诗人们总是努力从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意象来编织他们的诗句。意象在诗歌中不可或缺,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为表达
4、诗人内心孤独寂寞忧愁的情感营造了哀伤凄清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衬托人物节操、品质或性格。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黄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喻人,衬托出诗人的高洁品行和坚毅性格。铸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三、意境分析 (一)要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
5、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巧妙概括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二)要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象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
6、图,这是一种再造想象。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象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象的表现。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这种优美的诗歌意境,使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三)要把握意境的不同形式。景和情是诗歌的孪生兄弟,优秀诗歌在景和情关系的处理上,总是和谐默契、相得益彰的。大致说来,景和情有以下四种关系。 1.触景生情,情由景生。此类诗
7、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两联写洞庭湖壮美的景色,后两联写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抒发了诗人的郁闷心情。 2.景语情语,情景交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深深地感染了读者。 3.缘情造景,景由情生。此类诗一般是先抒情后写景。如韦应物的登
8、楼寄王卿:“踏阁攀楼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杆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诗歌前两句抒情,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后两句紧承前面的抒情,以凄清的笔触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画图。 4.景略情在,直抒胸臆。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不见写景,实则景略情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是诗人无法施展抱负的无限感叹,全诗不见写景,但通过作者抒发的情,读者不难领会幽州台的形象和氛围,反而比写景多了一份想象。 总之,单个诗歌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是不确定的,一系列意象构成的意境所表达的感情则是固定的、明确的。诗歌教学抓住了意象解读、意境分析,弄清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许多诗歌鉴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