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304030F21备案号:311112011 口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JJr行业标准DLT 5982010代替DLT 5981996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exchange telephonenetwork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201 10109发布 201 10501实施国家能源局 发布目 次DL,T 5982010前言一”II1 范围,一“l2规范性引用文件l3术语和定义24交换网络35中继与路由一56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技术指标97交换机接口性能要求一:168编号计划“一1
2、89信令2110软交换及船电话系统的接入231l 同步12计费“13环境和可靠性要求26i-一”-26j28DL,T 5982010fIu 声本标准是对DLT 598一1996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进行修订。本标准在DLT 5981996的基础上,参考通信行业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各地建设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的经验,对DLT 598-1996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标准与DLT 598一1996比较有以下一些主要变化:原“交换网的网络”一章分成了“交换网络”、“中继与路由”两章;原“交换网的技术指标”改为“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技术指标”,并对其内容作了适当修改;删除了“中继线的
3、接线和工作方式”一章,部分内容合并到其他章节;原“信号方式”一章改为了“信令”,且侧重内容由中国No1信令改为中国No7信令;原第9章“网同步”改为了“同步”,且对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原第10章“交换设备”改为了“交换机接El性能要求”,且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原第11章“电力通信交换网交换机接入公用网的方式和技术要求”合并到第4章“交换网络”中:增加了第10章“软交换及IP电话系统的接入”及第13章“环境和可靠性要求”;其他各章节内容也进行了适当修改。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厂r 598-1996。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
4、省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俊现、罗永斌、张合明、常宁、洪丹轲、张印昶、张红红、喻洪辉、王兆佩、卓文合、孙凤杰、高会生、高芸。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1996年10月1日,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I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技术规范DL,T 598201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简称电力交换电话网)的网络
5、结构、技术指标、编号计划、信令、软交换及疋电话系统的接入、同步、交换机接口性能要求、计费、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生产管理交换电话网各交换节点的网络及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3378-1982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T761l_200l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GBT 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IEC 60255-5:2000,IDT)GBT 145
6、98132008 电气继电器第22一l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MI-I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0255-221:2007,MOD)GBT 15542-1995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GBT 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F010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DL厂r 888电力调度交换机电力DTMF信令规范YD 344-1990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YD 1176-2002公用电信网计费的基本技术要求YDT 958-1998 1号数字
7、用户信令系统(DSSl)帧方式基本呼叫控制信令技术规范YD,r 1062-2000交换机ISDN用户接口在线监测功能YDI“1127200l No7信令与坤互通的技术要求YDT 1203-2002 No7信令与IP的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规范YDT 12962003公用口语音交换机设备技术要求YDT 1317-2004 IP网络技术要求口网与PSTN、ATM、移动网互通YDT 1323-2004接入网技术要求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YDT 13801_2005 V5接口技术要求第l部分:V51接口YDT 138022005 V5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V52接口YDN 034-1997 ISDN用
8、户一网络接口规范YDN 056-1997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暂行规定)YDN 065一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5f-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ITU-T E1“国际公共电信编号计划玎UTGl23国内网络中的电路噪音11uT G131发话人回声的控制DLT 5982010ITuT G704信令网功能和消息ITuT G712脉冲编码调制信道的传输性能特性ITuT G960 ISDN基本速率接入的接入数字段ITUT G962 ISDN 2048kbits基群速率的接入数字段ITuT 1431 一次群速率用户一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I
9、TuT Q921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规程ITuTQ931用于基本呼叫控制的ISDN用户网接口第三层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网络等级network grade对网络中的汇接交换中心等级的一种安排。在有级网中,每个等级的汇接交换中心分配一个等级,除最高等级汇接交换中心外,每个汇接交换中心均应连接到等级较高的汇接交换中心。32汇接tandem在电力交换电话网中,将来自不同交换设备的话务转接到其他交换设备的工作方式。33汇接中心tandem center负责转接终端交换站之间或者其他汇接交换中心之间话务的交换节点。3 4终端交换站terminal switching
10、 station位于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末端,仅有本地局用户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的交换节点。35公网呼叫cull with PSTN呼叫的主叫或被叫一方位于公网内,另一方位于电力交换电话网内的呼叫。36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callwithprivatetelephone networkofelectricpower system呼叫的主叫和被叫全部位于电力交换电话网内,但分属不同的汇接交换中心或者终端交换站的呼叫。37交换局exchange office在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某一节点处,能按各个用户需求建立接续的交换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集合体。3 8假设参考连接(HRX)hypothetical ref
11、erence connection在传输标准中,具有规定长度和结构,通常用于传输指标分配的连接模型。39响度评定值loudness rating用以表示完整通话连接或其组成部分(如发送系统、中继电路、接收系统)的话音响度性能,单位为dB。310全程响度评定值(OLR)overall loudness rating从发话用户的嘴到受话用户的耳之间经过一个完整通话连接的响度损耗,单位为dB。2DL,T 59820103 11全程传输损耗(OTL)overall transmission loss一个通话连接的全程传输损耗是由用户线、交换局及局问中继电路在,=1020Hz时的传输损耗之和,单位为dB
12、。312软交换系统soffswiteh system指一种体系结构,包括了4个功能层面,即媒体接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它主要由软交换设备、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和综合接入设备等组成。313软交换设备softswiteh软交换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基本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314IP电话IP telephone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315信令网关signaHng gateway连接信令网与IP网的设各,主要完成PSTNISDN侧的信
13、令与IP网侧信令的转换功能。3 16 7 。一计费点charging point用来对经由该节点的或由该节点控制的呼叫产生详细计费信息或脉冲计次的计费信息,并向用户提供话费清单的节点。4交换网络41交换网网络结构411网络结构分级电力交换电话网采用四级汇接五级交换的网络结构。412汇接交换中心及交换站设置汇接交换中心及交换站的设置要求如下:a)一级汇接交换中心(C1)设在电网公司总部。b)二级汇接交换中心(C2)分别设在各区域电网公司。c)三级汇接交换中心(C3)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为省公司)。d)四级汇接交换中心(c4)根据交换网的需要设在地区(包括地级市)供电公司。e
14、)终端交换站(Dz)设在电网公司系统各级直属单位、发电企业、县供电公司等;省级及以上交换节点单独设置汇接中心时也可设置终端交换站。413汇接与汇接区各级汇接交换中心宜采用单机全汇接方式,即所有下级交换中心和直属终端交换站全部汇接至所属交换中心同一台交换设备。各级汇接中心与其下级汇接中心形成的区域为一个汇接区。414备用汇接交换中心设置省级及以上等级的汇接交换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备用汇接交换中心,除c1外,备用汇接交换中心不宣单独设置,可选择某下级汇接交换中心兼任,地点宜选择备用调度所在地。设置备用汇接交换中心时,主备汇接交换中心均应与下级交换节点进行全连接。DL,T 5982010415网络结构
15、C1、C2、C3之间以长途中继电路相连接构成的长途电力交换电话网称为省间网。各省内的交换机相互连接构成一个省范围内的电力交换电话网称为省内网。电网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公司与其直属单位的交换机互相连接也组成一个与省内网同级的交换网。由省间长途中继线将各省内网连接构成整个电力交换电话网,该网络等级划分如图1所示。一捱i接交换中心c二锾忙接空换中心C2三缎i接奎换中心C3省四经拒接变换中心“ 自终蛸奎换站DZ图1 电力交换电话网网络等级划分42电力交换电话网接入公网的方式421 电力交换电话网内交换机接入公网时,可采用端局或用户交换机的形式,不应采用公网交换机虚拟的形式;单独设置汇接交换中心的交换节
16、点可由汇接交换中心汇接与公网的呼叫。接入公网应符合YD 3441990的各项规定。422全自动(DODl+DID)或(DOD2+DID)进网方式:a)全自动直拨(DODl+DID)方式:用户交换机至公网端局的出入中继均接至公网端局的接续网络,呼出只听一次拨号音(简称DODl),呼入直拨到用户交换机分机(简称D);b)全自动(DOD2+DID)方式:用户交换机出中继接至公网端局用户级,呼出听二次拨号音(简称DOD2),入中继接端局接续网络。呼入直拨到用户交换机分机(DID)。423半自动进网(DoD2+BID)方式:用户交换机出入中继均接至公网端局的用户级,呼出听二次拨号音,呼入向用户交换机话务
17、台送振铃信号,由话务员转接至分机用户(简称BID)。424全自动及半自动混合进网方式:较大容量的用户交换机。至公网出中继为自动直拨(DODI)方式,呼入中继线一部分为自动直拨到分机(DID),另一部分为经过话务台人工转接至分机用户(BID)方式。425交换机接入公网方式选择原则:用户交换机接入公网,宜采用全自动入网方式。不具备全自动入网条件时,可采用半自动入网方式。426接入公网的中继与信令选择。接入公网时优先选择2M数字中继电路,信令优先选择中国No7信令方式。4。3各级汇接交换中心和交换站的功能电力交换电话网内所有交换机应同时具备电力交换电话网和本地公网交换功能,各交换机应同时具备处理本地
18、局用户的公网呼叫和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功能。各级汇接交换中心的交换机还应具有汇接功能,完成经本汇接交换中心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4厂llI省问。DL,T 5982010431一级汇接交换中心(C1)的交换和汇接功能如下:a)本地局用户间的交换,本地局用户出入公网的交换,出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交换;b)直接接入Cl的终端交换站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c)各级汇接交换中心问经C1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432二级汇接交换中心(c2)的交换和汇接功能如下:a)本地局用户间的交换,本地局用户出入公网的交换,出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交换;b)直接接入C2的终端交换站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c
19、)C3经C2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d)C2至其他汇接交换中心设置直达路由时,其他汇接交换中心经c2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433三级汇接交换中心(C3)的交换和汇接功能如下:a)本地局用户间的交换,本地局用户出入公网的交换,出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交换;b)直接接入C3的终端交换站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c)各C4经C3的电力交换电话阿呼叫的汇接;d)c3至其他汇接交换中心设置直达路由时,其他汇接交换中心经C3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434四级汇接交换中心(C4)的交换和汇接功能如下:a)本地局用户间的交换,本地局用户出入公网的交换,出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交换;b)接入该CA的终端
20、交换站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c)c4至其他汇接交换中心设置直达路由时,其他汇接交换中心经c4的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的汇接。435终端交换站(Dz)的交换功能如下:本站用户间的交换,本站用户出入公网的交换,出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交换。5中继与路由51 中继电路群的设置标准与要求51 1 基干电路群:设置在相邻等级汇接交换中心之间的低呼损直达中继电路群。设置标准与要求如下:a)c1至C2,C2至c3之间中继电路数的配备应满足呼损不大于001的要求;b)C3至C4之间中继电路数的配备应满足呼损不大于O005的要求;c)基干电路群上的话务不允许溢出到其他电路群;d)基干电路群路的2M电路应承载在不少
21、于两条独立的传输通道上或采取(1+1)通道保护措施,保证中继电路群安全可靠。规定至少设置2个2M数字中继系统。512低呼损直达电路群:指直接连接两个交换节点,且呼损不大于O0l的中继电路群。设置标准与要求如下:a)配备低呼损直达电路群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b)低呼损直达电路群电路数的配备应满足呼损不大于001的要求;c)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上的话务不允许溢出到其他电路群;d)低呼损直达电路群的2M电路应承载在不少于两条独立的传输通道上或采取(1+1)通道保护措施,保证中继电路群的安全可靠。规定至少设置2个2M数字中继系统。513高效直达电路群:指直接连接两个交换节点,其呼损大于OOl的中继电路群。
22、设置标准与要求如下:a)配备高效直达电路群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b)高效直达电路群电路数的配备应满足呼损大于001的要求;DL,T 5982010c)高效直达电路群上的话务可溢出到其他电路群上:d)高效直达电路群应采用2M数字中继电路。514省间网电路群设置情况如图2所示。图2省间网电路群设置模型基千电路群一低呼掼直选电路群直选电路群515省问网电路群设置要求如下:a)C1至(32、(32至C3之间应设置基干电路群;b)设置备用汇接交换中心时,备用汇接交换中心至上级汇接交换中心,下级汇接交换中心至所属备用汇接交换中心应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作为基干电路群的备用:c)根据地理位置、传输资源和话务
23、负荷情况,c1至c3、c2至c2、c2至c3及C3至C3之间可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或高效直达电路群;d)Cl、c2、c3连接的Dz,接入所属的汇接交换中心,宜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52省内网电路群设置原则521两级汇接的省内网5211 C3和C4之间连接,Dz根据地理位置连接到c3和C4,其电路群设置如图3所示。6基干电路群低蜉掼直进电路群直达电路群图3两级汇接的省内网电路群设置模型6:D6DL,T 59820105212省内网电路群的设置要求如下:a)C3至C4设置基干电路群;b)设置备用汇接交换中心时,下级汇接交换中心至备用汇接交换中心应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作为基干电路群的备用;c) 根
24、据地理位置、传输资源和话务负荷情况,C4之间可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或高效直达电路群;d)一般情况下,DZ至所属汇接交换中心宜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且满足本标准512的要求。不具备条件时,可采用2W环路或4W E&M中继电路。522星型汇接的省内网各DZ直接与C3连接,其电路群设置如图4所示。设置要求如下:一,低呼损直达电路群图4星型汇接的省内网电路群设置模型一般情况下,DZ至c3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群,且满足本标准512的要求。不具备条件时,可采用2W环路或4WE&M中继电路。53路由计划 j5 31路由选择顺序5311 先选高效直达路由,遇忙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最终路由;在路由选择中,当遇到基
25、干路由和低呼损路由时,不允许溢出到其他路由上,路由选择结束。5312在路由选择时,。应先选择跨越交换节点少的路由,后选择跨越交换节点多的路由:先选择数字中继路由后选择模拟中继路由;先选择光纤路由后选择微波路由,最后选择卫星电路路由。i532路由串接电路数规定5321 从传输质量及信号的有效动作考虑,应尽可能减少串接电路的段数。5322由DZ至C1之间的最多串接电路数不应超过4段;由某省内DZ至任一个其他省DZ最多串接电路数不应超过8段。5323串接电路中的卫星电路宜为1段,最多不得超过2段。533自动迂回路由迂回路由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a) 呼叫本汇接区的来话业务,不应迂回到其他汇接区汇接。b
26、)上一级汇接交换中心之间的业务,不应迂回到下一级汇接中心汇接。c) 两个同级汇接区之间的业务,应在该两个汇接区之间进行业务汇接,不应迂回到其他汇接区进行汇接。d) 由上级流向下级汇接交换中心的业务,不应迂回到其他汇接区到上级的直达路由上进行汇接。e) 由下级流向上级汇接交换中心的业务,不应迂回到其他汇接区到下级的直达路由上进行汇接。f) 各级交换网应根据条件可能和接续合理的原则设置自动迂回路由。每个汇接点自动迂回的次7猫b矿:OmDL,T 5982010数不超过3次,即第一路由和两个迂回路由。g)设置自动迂回路由时,任何交换节点的呼出呼叫不允许经对方交换机由原呼出电路群返回本交换节点,也不允许
27、经多次转接再返回本交换节点。534省问网路由选择计划534:1 同汇接区内的路由选择对照图2,C1呼叫C3A时,路由选择顺序如下:a)选择高效直达路由C1C3A;b)选择迂回路由C1c2A-C3A,选路终止;c) 若c1至C3A为低呼损直达电路,选择低呼损直达路由C1c3A,选路终止。5342不同汇接区内的路由选择a)有直达路由时的选择。对照图2,C3A呼叫C2B时,路由选择顺序如下:1)选择高效直达路由C3Ac2B;2)选择迂回路由C3A-C3BC2B;3)选择迂回路由C3Ac2Ac2B;4)选择迂回路由C3AC2AC1c2B,选路终止;5)若C3A至C2B为低呼损直达电路,选择低呼损直达路
28、由C3A-C2B,选路终止。b)无直达路由时的选择。对照图2,C3A呼叫C2C时,路由选择顺序如下:1) 选择迂回路由C3Ac3cc2cj2)选择迂回路由C3Ac2AC2C;3)选择迂回路由c3Ac2AC1C2C,选路终止。535省内网路由选择计划5351两级汇接的省内网路由选择计划对照图3,路由选择顺序如下:a) 属于同一个C4的终端站DZA呼叫DZB,选择路由DzAc4A-DzB,选路终止。b)属于不同C4的终端站DZA呼叫DZC,路由选择顺序为:1)选择路由DZAC4AC4BDzc;2) 选择路由DzAc4Ac3c4c_DzC,选路终止;3)若CAA至C4C之间为低呼损直达电路,选择路由
29、DzAC”C413-Dzc,选路终止。5352星型汇接的省内网路由选择计划对照图4,终端站DZA呼叫DZB路由选择顺序如下:选择路由DZAC3DZB,选路终止。536备用汇接交换中心路由选择原则省级及以上汇接交换中心设置备用汇接交换中心时,当主用汇接交换中心正常工作时,备用汇接交换中心不参加路由选择:主用汇接交换中心发生故障时(包括设备和中继电路故障),备用汇接交换中心取代主用汇接交换中心参加路由选择。537全网路由选择计划5371 本汇接区范围内路由选择计划对照图5,终端站DZA呼叫C2A路由选择顺序如下:a) 选择路由DzAc4A2A;b)选择路由DzAC4AC3A-C2A,选路终止。53
30、72非本汇接区范围内路由选择计划对照图5,终端站DZA呼叫C2B路由选择顺序如下。a)DZ呼叫另一汇接区的汇接交换中心,DZA呼叫C2B路由选择顺序如下:】)选择路由DzA4AC2Ac2B;D丛DZB DZC基千电蓐群一一低呼攮直达电蓐群一直选电路群图5电力交换电话网路由模型2)选择路由DZAc4AC3Bc2B;3)选择路由DZA-C4AC3Ac2B;4) 选择路由DzAc4A-c3Ac3日rc2B;5) 选择路由DzAoAc3_2AC2B;6) 选择路由DZA_C4Ac3AC2Ac1c2B,选路终止。b)DZ呼叫另一汇接区的DZ,DZA呼叫DZB路由选择顺序如下:1) 选择路由DzAC4Ac
31、4BDzB2)选择路由DZA-C珥A-C3B-C4B-一DzB;3) 选择路由DzAc4A-C3AC4BozB;4) 选择路由DzAc4Ac3Ac3BC4B_DZB;5) 选择路由狐c4Ac3Ac2AC3Bc4争_DzBi6) 选择路由DZAc4Ac3Ac2Ac2Bc3Bc4B-DZB:7) 选择路由DzAc4Ac3Ac2Ac1C2Bc3Bc4BDzB6电力交换电话嗣的技术指标61假设参考连接(HRX)电力交换电话网规范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长通话假设参考连接如图6所示传输指标。DLT 5982010选路终止。据此分配秘确定各项DZ C4 C3 C2 CI C2 C3 C4 DZ丕卜兴_*j七亭,
32、_*j专*二厶图6电力交换电话网的假设参考连接62全程晌度评定值(OLR)和全程传输损耗(oTL)及分配621全程响度评定值(OLR)6211横拟二线用户的OLR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任何两个用户之间,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时,进行通话时的全程响度评定值OLR应不大于230dB,如图7所示。9DLT 5982010图7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时的OLR示意图6212数字用户的OLR电力系统自动交换电话网任何两个用户之间,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且为数字话机时进行通话时的全程响度评定值OLR应不大于160dB,如图8所示。厶*一*一*一厶l竺苎苎型竺 1图8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
33、户线时的OLR示意图622全程传输损耗(OTL)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线,且数字交换设备具有可变衰耗功能,对本地局呼叫配置35dB损耗时,OTL应不大于195dB,如图9所示。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且为数字话机时,则OTL应不大于16dB。图9全程传输损耗示意图对于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时,OTL应不大于230dB。对于数字交换机,当具有可变衰耗功能且对本地呼叫配置35dB损耗时,OTL应不大于175dB。623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的分配6_23 1用户电路的发送响度评定值(Sending Loudness Rating,SLR)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由发
34、话用户的嘴到所连端局的z接口之间的用户电路(包括送话器和用户线)的发送响度评定值应为30dB120dB,如图lo所示。10DL DL图10用户电路的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一一一尊DL,T 59820106232用户电路的接收晌度评定值(Receiving Loudness Rating,RLR)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由受话用户所连端局的z接口至受话用户的耳之间的用户电路(包括受话器和用户线)的接收响度评定值应为一40dB+40dB,如图10所示。623 3用户线传输损耗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用户线采用05mm(或04mm)线径非加感电缆线对时,传输损耗应不大于80dB(,1020Hz),如图10所示。在
35、实际使用中,当采用04mm线径用户电缆的距离超过42km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损耗,如选用高效能电话机等。6234四线电路链的晌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对于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在两端交换节点(包括远端模块和数字用户交换机)间四线电路链的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均为7 0dB(包括供电桥损耗205dB)。624四线电路链终端损耗的配置四线电路链终端损耗的配置如图11所示。厂王-+一丕卜Hb DZ40ms每位 30ms每位40m“每位信号问隔时长 40ms 30ms40ms923用户线条件。a)允许用户环路电阻达1800f1(包括话机电阻),特殊情况允许达到3000n,馈电电流应
36、不小2lDL,T 5982010于18mA:b)线间绝缘电阻20 000n;c) 线间电容O7uF。93局间信令方式931中国No7信令方式应符合GF 010要求。932 Qsig信令方式Qsig信令方式是专用ISDN网络用户级交换机(Private Branch Exchange,PBX)之间直接互通的协议,等效于国际电信联盟ITUT Q921和ITUT Q93l等相关内容,与DSSl信令有互通性。在电力交换电话网中,不应用于汇接交换中心之间,可用于终端交换站的接入。933 DSSl信令方式l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l)是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D通路上采用的协议,应符合YDN034一199
37、7、YDT 958-1998等相关要求。电力交换电话网交换机接入公网不具备中国No7信令时,可采用DSSI信令方式;在电力交换电话网中,可用于终端交换站的接入。934中国No1信令方式应符合GB 3378-1982规定;935环路中继线线路信号利用直流环路的高阻或低阻状态来转输线路的空闲或占用状态信号,技术条件见表13。表13环路中继线线路信号技术条件环路电阻 可达到1800Q,特殊情况可达3000Q,馈电电流不小于18mA用户线绝缘电阻 20_I)00Q及以上用户线线间电容 059F及以下936四线E&M中继线路信号应符合DL厂r 888要求。937电力交换电话网的信令选择信令选择原则如下n
38、 。a)交换节点问应优先选择数字中继方式:b)各级汇接交换中心之间的信令应选择中国No7信令;c) 终端交换站至汇接交换中心之间宜优先选择中国No7信令,交换机不具备No7信令时,可选择DSSt或Qsig信令方式;d)局间选择使用中国No7信令时,其用户部分应优先选择ISUP;e) 与公网交换机之间应优先选择中国No7信令,不具备条件时可选择DSSl信令。938电力交换电话网中No7信令规范9381 信令网的结构按照不同等级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无级信令网是信令网不引入信令转接点(Signaling Transfer PointSTP),信令点(Signaling Point,sP)间
39、采用直联工作方式;分级信令网是含有信令转接点的信令网。电力交换电话网应采用无级信令网,网内各交换机全部作为信令点。9382信令网和电话网的对应关系如下:a)信令点与交换节点的对应,即在电力交换电话网中,各交换节点即为信令点;b)信令链路和中继电路的对应,即局间设置中国No7信令链路时,选择2M数字中继的某一时隙作为信令链路通路,其他司_用时隙作为话路通路。DL,T 59820109383以中国No7信令接入公网时,应采用公网分配的信令点编码;无公网分配的信令点编码时,可采用虚拟信令点编码,虚拟信令点编码在网内相邻交换节点间不可重复。注;虚拟信令点编码可采用与全编号关联方式保证全网唯一性,我国国
40、内信令网采用24位编码计划,十六进制表示为AB-CD-EF,可将全编号9l2PQABCD中l2填入AB中、PQ填入CD中、EF使用顺序由00开始编号,如某省内交换节点全编号为92812ABCD,则其虚拟信令点编码可为1C一12-00。10软交换及IP电话系统的接入101软交换系统的接入10 11概述软交换系统以软交换设备为呼叫控制核心,在分组交换网上提供实时语音和多媒体业务的网络。随着软交换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电力交换电话网开始引入软交换系统。为了在现阶段规范软交换系统在电力交换电话网的引入,本标准对软交换系统的引入方式、互通、呼叫处理、业务承载及编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1012软交换系统
41、的引入方式电力交换电话网内引入软交换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本交换节点电话交换机并存的方式;另一种是完全替代本节点电话交换机的方式。10 121软交换和电话交换机并存交换节点已有电话交换设备,由于扩容或者业务扩展的需要,需要引入软交换系统,即软交换和电话交换机并存的情况,其结构如图15所示。软交换系统通过SG和TG接入本局电话交换设备,要求如下:a) 软交换系统内用户与软交换系统外用户之间的呼叫,包括与本节点电话交换机之间的呼叫、公网呼叫、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均通过电话交换机汇接;b) 电力交换电话网内经本节点汇接的呼叫,由本节点电话交换设备汇接。各类用户终墙图15电话交换机与软交换并存
42、的情况10122新建软交换节点新建的交换节点采用软交换系统,或者原有交换节点整体更换为软交换系统的情况,其结构如图16所示。软交换系统通过信令网关(SG)和中继网关(TG)分别接入公网、上级汇接交换中心、下DL,T 5982010级汇接交换中心和终端交换站,要求如下:a) 软交换系统内用户与软交换系统外用户之间的呼叫,经TGSG后由对端电话交换设备汇接b)电力交换电话网内经本节点汇接韵呼叫,由软交换系统汇接。图16软交换替代电话交换机的情况1013软交换与交换电话网的互通方式软交换和电力交换电话网互通应采用直联方式,中国No7信令消息和媒体信息都透过TG和电话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电路传送,此时中继
43、网关TG中内嵌SG功能,负责中国No7信令消息的接收并将中国No7信令消息(MTP2层或MTP3层以上消息)传送到软交换上。1014软交换和公网互通软交换接入公共电路交换网(SCN)时,按照公网规定执行。1015呼叫处理10151 电力交换电话网呼叫处理方式如下:a)软交换内用户呼叫软交换外用户,若是省内网呼叫,根据被叫用户所在区域不同,分别发送至相应的C3或c4;若是省外网呼叫,发送至C3,后续处理遵守本标准第5章规定;b)软交换外用户呼叫软交换内用户,若是省内网呼叫,根据主叫用户所在区域不同,由相应的C3或C4发送至软交换系统;若是省外网呼叫,由C3发送至软交换系统:c)软交换内用户之间的
44、呼叫由软交换系统处理。101 52公网呼叫处理方式如下:a)软交换内用户呼叫软交换外公网用户,若主叫号码归属端局由电话交换设备与对端相连,则由电话交换设备汇接后发送至公网端局,否则直接经TGSG发送至公网端局;b)软交换外公网用户呼叫软交换内用户,若被叫号码归属端局有电话交换设备与对端相连,则由电话交换设备汇接后经TGSG发送至软交换系统,否则由公网端局直接经TGSG发送至软交换系统。1016承载网10161软交换业务由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承载。10162软交换业务的承载网应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MPLSVPN)、异步转移模式永久虚连接(A=rMPVC)、虚拟局域网(VLAN)等技术与数
45、据网上其他业务隔离。24DL,T 59820101017软交换系统的编号10171软交换系统内用户的编号应充分考虑使用习惯,现有用户更换成为软交换系统用户时,用户拨号习惯应保持不变。10172软交换系统内普通电话线用户号码需分配ITUT E1“编码,初始会话协议(s口)终端用户应分配E164号码和统一资源标示符(URI)号码,URI号码的编号方式为:用户名主机名(或域名)。10173软交换系统的编号应遵守第8章编号计划中的各项规定。102坤电话系统的接入1021概述口电话是指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通常IP电话网与传统电话网的互通应当是业务层面的互通,包括传统电话网对IP网
46、提供的数据业务接入以及m网络对传统电话网提供的话音承载。实现口网络与传统电话网实现互通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a)利用接入服务器实现P网在传统电话网上的数据接入;b)在球网和传统电话网接口处设置m电话网关设备,实现语音业务的互通;c)利用软交换设备使传统电话网用户通过IP网进行互通。本章主要对上述b)种方式,即球电话系统以电话网关形式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接入方式、互通、呼叫处理及编号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1022 IP电话系统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的方式口电话系统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口网络通过口电话网关接入(见图17);另一种是采用语音IP交换机方式接入(见图18)。图17利用IP电话网关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示意图图18利用IP语音交换机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示意图10221 IP电话系统通过口电话网关接入电力交换电话网时,应接入各级汇接交换中心,且设置低呼损直达电路,呼损指标满足本标准的51规定。网络互通满足YDT 1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