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霍桑实验.doc

上传人:精品文库 文档编号:1488869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桑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霍桑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霍桑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霍桑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霍桑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霍桑实验位于美国芝加哥城外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机的专用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工人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线效率不理想。为此,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实验。这就是霍桑实验。从年,在将近年的时间里,霍桑实验前后经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从年月到年月。第二回合是不是年,主要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主持进行研究。整个实验前后分为个部分。一照明实验实验在被挑选出来的两组绕线工人中进行。一为实验组,一为参照组。实验组不断增加照明强度,从,烛光递增,参照组则始终保持不变。研究者打算找

2、出理想的照明度,使工人工作效率在这种照明条件下达到最高标准。实验结果是两组的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后来又采取相反措施,逐渐降低实验组的照明强度,把实验组的女工安排在单独的房间工作。照明强度逐渐降低到和月光差不多。这时候也只有这时候工人的生产量才开始降低。研究者的结论是: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且不太重要。由于研究着找不到原因,感到迷惑不解,许多人都不干了。只有该公司的检查部主任 C.PENNOCK 当时推测,产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中鼓起的工人的实验热情的影响。后来于年冬天,PENNOCK 一次哈佛大学教授MAYO 主持的人事经理报告会上把这一想法告诉了MAYO,并邀请 MAY

3、O 参加霍桑实验。 MAYO 于是组织了一批哈佛的教授会同电器公司的人员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二,继电器装配实验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梅约选出了 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装配继电器的工作。他们告诉女工可以保持平常的工作节奏,实验的目的不时为了提高产量,而是要研究各种工作条件,以找出最适宜的工作环境。在这个期间,研究者在实验场所指定一名观察员,他的任务是创造与工人的友好气氛,确保她们合作。他还做一些管理工作,每天与女工们非正式交谈,以消除她们对实验可能抱有的疑虑。这样一来与女工之间的谈话更加自由,彼此关系比以前更加亲近。在试验过程中,不断增加福利措施,例如:缩短工作日,延

4、长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等。结果生产效率提高。研究者开始以为是这些福利措施刺激里工人的积极性。但随后撤消了这些措施之后,生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提升。这证明物质条件并非提高产量的唯一原因。经过分析,研究者认为管理方法的改变可能是改变工人工作态度和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三大规模的访谈实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MAYO 等人组织了大规模的态度调查,在职工中谈话人数达 2 万次以上。 ;访问过程中,访谈者提出的问题大都是一些直接问题,如工厂的督导工作和工作环境等。虽然访谈者事先声明,将严格保守机密,请工人放心。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仍然遮遮掩掩,存在戒心,怕厂方知道,自己受到报复。后来改用了非直接问题,让

5、受访者自己选择问题, ,这时候职工的谈话反而变得无所顾忌了。结果在这次访谈中,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部门工人态度的资料。经过研究分析,了解到工人的工作绩效职位和地位既取决与个人有又取决于群体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还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工人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研究者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工人长期对工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感到不满,无处发泄,现在工人无话不谈,发泄了心中的怨气,由此而感到高兴,使产量大幅度上升。四继电器绕线机组的工作室试验这项试验又称群体试验。试验者为了系统观察在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车间里挑选了 14 名男工,其中 9 名绕线工,2 名检验员,在

6、一个专门的房间工作。试验开始,研究人员向工人说明:他们可以尽量努力工作,报酬实行个人记件工资制。研究人员原认为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努力工作,提高产量。但结果是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而且每个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根据“时间-动作”分析的理论,公司经过计算向他们提出的标准定额是每天完成 7312 个焊点,但是工人每天只完成 60006600 个焊点就不干了,即使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也停工不干。研究人员经过深入观察,了解到工人自动限制产量的原因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接着制定出更高的定额。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为了了解他们之间的能力差别,对试验组的每个人做了灵敏测验和智力测验

7、。发现 3 名最慢的绕线工在灵敏测验上得分都高于 3 名最快的绕线工。其中一名生产最慢的绕线工在智力测验上得分排第一,灵敏测验排第三。测验结果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使研究者联想到群体对这些工人的重要性。一名工人可以因为提高产量而得到小组“工资基金”的较大份额,减少失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招致群体的非难与惩罚。因此每天只完成群体认可的工作量就可以相安无事。研究者发现通过观察发现,工人之间有时回交换工作,相互帮忙,尽管这样是违反公司规定的事。但这种行为却大大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有时也促成相互之间的怨恨。谁喜欢谁,不喜欢谁,都可以因此表现出来。诸如此类的事,使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中间存在 2 个派系,现

8、简称为 A派和 B 派。研究者在对他们的观察中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派系并非因工作不同形成,如 A 派包括 3 名绕线工,1 名焊接工和 1 名检验员。2 派系的形成多少受工作位置的影响,如 A 派的几名工人均在工作室的前端,B 派的几名工人均在工作室的后端。3 试验组的成员中也有人不属于任何派系。如其中一位检验员受到其他成员的排斥,原因是他曾经向检验科说工作室的工人都在偷懒,大家知道后都与他保持一定距离。还有 1 名绕线工,喜欢在 B 派中出风头,B 派因此没有完全接纳他。4 每个派系都认为自己的派系好,并有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研究人员在观察他们各自的行为规范时发现:有的规范与产量有关,有的

9、与个人品德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1 谁也不能干得太多,谁也不能干的太少,以免影响大家。2 谁也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做有害于同伴的事。3 任何人都不得远离大家,孤芳自赏;也不得打官腔,找麻烦。4 任何人不得在大家中间唠叨或自吹自擂,自以为是,一心想领导大家。这些规范主要是通过挖苦,嘲笑以及排斥与社会活动之外等一些社会制裁方法实施的。如果有谁违反这些规范,就会受到群体的制裁。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就是那些严格遵守群体规范的人;而受厌恶的人,则是违背群体规范,私下向工长告密的人。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其职能,对内在于控制其成员的行为,对外则是保护其成员,使之不受来自管理阶层的干预。这种非正式群体,一般都存在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霍桑实验的结果,经 MAYO 整理于 1933 年正式发表,书名为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此书中,MAYO 首次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