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思考 当前,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中出现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影响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如何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紧跟形势,适应要求,切实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党组织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和制约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存在着“四个不相适应”。 1、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市在发展
2、党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党员队伍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是文化偏低。我市共有党员23752人,其中,大专以上仅5293人,占党员总数的22.3%,初中以下11211人,占党员总数的47.2%。二是年龄偏大。全市55岁以上党员10191人,占党员总数的42.9%,其中60岁以上党员达到6860人,占党员总数的29%。三是性别失衡。无职女党员只有1475名,仅占党员总数的6%,特别在农村,个别村党支部根本没有女党员。四是活力不足。一些党员观念比较保守,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还不如一般群众,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党员,只想着自己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
3、则劲头不足。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无从谈起。 2、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村级班子结构不合理。具体体现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我市共有20个乡镇街道,308个村,*年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共有1673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6至55岁640人,占总数的38.25%;56至60岁159人,占总数的9.5%;60岁以上12人,占总数的0.72%。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以下885人,占总数的52.9%。二是后继乏人。当前,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外流严重,人才相对匮乏,一些在职干部受既得利益和宗族观念的影响,对培养后备干部又态度消极,村干部队伍后
4、备人才青黄不接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是能力偏低。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是在“矬子堆里拔大个”的情况下选出来的,从自身能力到工作方式方法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缺乏发展和服务能力。一些连选连任的村干部,习惯穿旧鞋,走老路,不能实现由“指挥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的转变。四是热情不高。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工作量相对增加,工资水平低和村级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付出与收益反差太大,一些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没奔头,离岗后生活没保障,一些后顾之忧难解决,临时思想比较重,没有长远打算,工作推着干、干着看、得过且过。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与建设社会
5、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滞后于党员队伍变化的新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级党组织所属党员增多,从事第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党员数量增加,党员从事产业呈现多样性,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给党员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二是滞后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近年来,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我市仅党员合作社现在就有70个,社员7000人,其中党员650名。农民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的突破村组的范围,形成了新的人员组合。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不少跨乡、跨村的经济联合体,原有的党组织设置已不适应党员活动与加强管理的需要。三是滞后于新经
6、济组织的发展。近年来,农村新经济组织发展迅猛,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经济组织中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有的建立了党组织,但党组织活动情况也不理想。 4、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几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实行了村财乡管,村级在经费使用上失去了自主权,同时,税费改革过程中,乡镇党建活动的经费没有列入乡镇财政预算,这样,致使近年来乡村开展党建活动失去了经济基础。就目前来看,乡村办公经费连维系正常运转都很艰难,在党建工作上作出投入很难办到,许多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党内活动必要的费用开销都要个人
7、垫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处境十分艰难。作为党的组织,农村的领导核心却无钱办事,这极大地影响了党组织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威信。 二、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上下功夫。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切实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一是创新党员现代教育机制。改变以往开会念报纸、坐着听讲课的老方法、旧手段。在党员教育工具、方法和内容上求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直观传媒手
8、段,使党内教育始终站在各种教育的前沿,促进党员产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内容,采取“按需施教”的办法,定期征求党员的意见,掌握党员现实需要。二是创新党员发展机制。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为目标,突出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重点发展政治素质、文化程度高的优秀青年;重点发展农村劳动致富带头人;重点发展村级干部和其他农村后备干部;重点发展妇女党员;重点发展退伍军人、打工返乡创业者;重点在无党员村民小组发展党员。特别是要向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倾斜。三是要建立党员关爱机制。在党员就业服务、法律援助、特困救助、发展扶持等方面建立机制,充分体现党员的优越性,使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荣誉感。 2、创新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努力
9、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第一,创新选用机制。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把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好、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推选进村“两委”班子。在村级干部的选用上广开视野,通过内选贤才、外举能人、下派骨干、挂职锻炼等方式,既推行不拘一格选人才,又严格坚持高标准,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第二,创新管理机制。制定相关方案意见,严格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对村支部书记实行市、乡两级双重管理,对其他村级干部实行乡镇管理,市级备案。对不称职的村级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或启用罢免程序。第三,创新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市、乡两级党校,积
10、极组织村级干部培训。利用市委党校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全员集中培训班,利用乡镇党校举办村级干部全员集中培训班。探索集中培训结业考试、考核制度,把考试考核结果作为村级干部任职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做出相应的组织处理。第四,创新约束机制。一方面,严格工作目标责任制,由乡镇党委对每名村级干部确定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村级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第五,创新储备机制。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一职两备或一职多备,实行梯次配备,动态管理。第六,创新激励机制。在村级干部中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让村级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中有劲头
11、。健全村级干部生活保障机制,为具备一定条件的村级干部采取市、乡、个人各出一部分的办法,办理养老保险。 3、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传统单一按地域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成份和经济主体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的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一是建立产业党组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产业特点突出的村,把原有各村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把所辖党员,按照产业相同或相关原则、组织引导和党员自愿原则、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原则、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等原则,进行产业分类,组建产业党支部。
12、产业党支部隶属于村党总支,对发生变化的产业党支部内的党员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三是建立园区、小区党组织。把进入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工贸小区等园区和小区的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组建党组织,纳入统一管理。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 4、创新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为村级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经费上需要有一个长期的保障。根据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个保障机制做到多渠道、多层次。一是政策保障。由我市市委责成我市财政和农民负担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每年按计划对村部的维修和管理,下拨一定数额的经费。二是提出要求。要求各乡镇从行政经费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保证党建正常工作需要,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三是激发内力。通过村级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载体活动,激发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每年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在党建活动上增加投入。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