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47595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7 年衡阳市八中高二 12 月份考试历史试题请注意:时量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之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同,反而受到批评。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分封制仍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C诸侯国君丧失了统治权 D儒家思想已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春秋时孔子指斥管仲“不知礼” ,但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所以依然许其为“仁” 。这说明孔子( )A推崇尊王攘夷 B重仁而轻礼C肯定管仲的才能 D具有大一统的

2、思想3有人认为, “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4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 )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 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5有学者

3、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 ,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 ,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6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 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 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

4、制权力7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王国问题的日益严重 B对外战争的频繁发动C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D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8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名称 地点 描述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

5、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29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自(河北)栾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今岁虽云薄收,而旧日之积蓄尚有数千驼,亦足资一年之用” 。这说明当时( )A区域经济存在互补 B政府大力推广植棉C河北成为产棉中心 D北方棉纺织业发达10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50 种 1 种 5 种 11 种 2 种 12 种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5 种 1 种 6 种 3 种 2 种 若干种A大量的

6、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11 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小农经济的脆弱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海禁政策的恶果12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

7、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1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14在清末有识之士的眼中, “夫外人之敢于圈割我土地,剥削我膏腴,监督我政权,刍狗我土庶者,以我无国民故也” , “且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 。这突出反映出( )A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日益增强 B民族危机使民众普遍觉醒C近代国民意识培养的紧迫性 D有识之士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忧虑15下表是 19141921

8、年中国面粉业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数(包)1914 63 527501918 99 1233301919 104 1378101921 131 215370A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C民族面粉工业在一战后发展停滞 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16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 ,19 世纪 60 到 90 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

9、国走资本主义道路17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国学”复兴, “国医” 、 “国术” 、 “国画” 、 “国乐” 、 “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这反映了( )A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3C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 D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稚18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60 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其谈话意在说明( )A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B国共合作加快

10、了中国革命的进程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19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娱乐建筑和行政建筑,三者的用途通常彼此交错。比如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又是公共档案馆, 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 公民大会和 500 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 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看戏剧的娱乐场所, 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 如举行公民大会等。其目的在于( )A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 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0公元 100 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林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

11、。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 )A皇帝无权更改行政命令 B重视法律的管理作用C皇帝与平民的地位平等 D立法权属于元老院21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22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材料表明伏尔泰( )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 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 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23中世纪的基督教自然神学认为:凭靠人的

12、理性从各种自然现象通过类比而推知上帝的存在及其某些属性。包括牛顿在内科学家都坚信这种中世纪的神学观。据此推断( )A基督教神学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B近代科学建立的途径是神学启示C近代科学注重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D近代科学强化了天主教会的权威24 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上述材料表明( )A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B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二、非选择题(52 分

13、。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25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

14、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 “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4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

15、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10 分)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右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 分)近代社会

16、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圣西门简要生平 1760 年 10 月 17 日 生于法国巴黎一贵族家庭。 幼年 受教于著名的启蒙学者达兰贝尔,受到唯物主义和民主思想熏陶,热爱自然科学,反对宗教迷信。 1777 年 与贵族家庭决裂,到军中履役,随后随法国军队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1789 年 同情和支持法国大革命,主动放弃伯爵爵位并拒绝担任市长等职务。 1802 年 开始写作,宣传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圣西门主义的团体,宣传他的思想和出版他的著作。 1825 年 5 月 19 日 逝世。 材料二 圣西门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弊端,指出它是一个是

17、非颠倒的世界;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它以大工业为基础,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实业家委员会和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领导;应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宣传和教育实现这一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圣西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圣西门的主张与共产党宣言的异同。(9 分)5衡阳市八中 2016 级高二年级 12 月份考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5:BABCC 610:CCDAA 1115:DDBCD1620:BAACB 2124:ACAB 25.(25 分

18、) 【答案】(1)原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15 分。每点

19、 3 分,任答 5 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6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 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4 分) 26.(12 分) 【答案】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 、 “科学”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

20、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

21、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27 (15 分)【答案】(1)条件:政治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迅速推进;文化上,启蒙思想等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每一方面 3 分,满分 6 分) (2)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理想社会的一些构想。 异: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不同:圣西门通过和平的社会改良实现。 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圣西门改造社会寄希望于开明人士, 共产党宣言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每一方面 3 分,满分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