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绽放“创新之花”.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70075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绽放“创新之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绽放“创新之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绽放“创新之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绽放“创新之花”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都依赖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的获取能力,学生很难改变配角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资源贫乏、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创新型的课堂是让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课堂,并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探讨文本的目的。一篇课文,要学深学精,达到触类旁通,读出作者的思路和思想还只是初步,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试着来解决问题。找问题的过程实际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也是还学生“权力”的过程。昆铜中学的

2、课堂就是这样一个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学生自主天地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这,就是一种实践创新。 一、语文教师的理念是语文课堂创新的方向 理念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与行动指南。一个语文教师的理念,便决定了他(她)所带班级语文课堂的形式与教学方向。温州中学罗进近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品鉴文心”式的阅读教学理念来完成他的语文教学。所谓“文心”,按照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的解释,即为“为文之用心”。所以“品鉴文心”就是品鉴“为文之用心”。就阅读教学而言,“品鉴文心”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品鉴文本“用心之处”(文本的核心)的教学方式。“品

3、鉴文心”离不开学生对阅读的发现,离不开激活学生的语文知识,也离不开引导学生去把握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本质。学习了罗老师“品鉴文心”式的阅读教学理念,笔者在石壕吏的教学中就模仿罗老师的先进理念布置了探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抓住“暮”“投”“村”“夜”“捉人”“吏呼”“妇啼”等词去品,最后得出一个“苦”字。老妇究竟为何而苦?哪些人有无言之苦?为何而苦?让学生从多元丰富的探究过程中理解老妇生活中的“贫苦”,遭遇上的“痛苦”,思想的“愁苦”,命运的“悲苦”。理解整个社会都在苦海中的“石壕吏”的“苦衷”及诗人的个人命运的“苦”,最后以石壕吏和杜甫的对比完成杜甫人格的书写。运用这种“品读”让学生

4、从语言文字本身走进文本核心,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收到了特有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语文课堂创新的活力源泉 课堂教学创新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一线教师的业务水平,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建构者和引导者。一个学识渊博、风趣幽默、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他的课堂肯定是一个快乐的课堂,是一个让学生学得轻松,更是让学生“忘记时间”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会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给予学生多方面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 例如,在昆铜中学听了人教版八(上)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执教的傅老师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收束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

5、的“闲人”的解读很有自己的见解。一些教学参考书在解释“闲”时多往遭贬失意、愤懑上靠。她却认为元丰六年,已是苏轼经受“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此时苏轼不复有初到时的愤懑、抑郁、烦恼,如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则成斗筲之人,与苏轼的豁达通畅性格不相符合。那么,苏轼的“闲”应作如何解释?她认为尘世中的人熙熙为名攘攘为利,既劳形又劳心。利害得失充塞于心,哪得片刻清闲?只有内心真闲,外境始清,触目才是佳境,否则只是穷山恶水,凄风苦雨。“真闲人”东坡先生此夜忽悟“闲”之真谛。悠悠万世何夜无月,茫茫大地何处无竹柏,芸芸众生哪里有闲人。一念及此,感慨系之。只有扫除一切杂念,达到空明澄澈,内外如一之境地,方

6、是真闲,方能消受得了清风明月。当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灵不再为形所役。在解除了一切束缚之后以赤子之心与自然相遇,得真趣悟真理。从而求得精神解脱,在艰难的逆境中走出来,这都归于他豁达通畅的性格。所以傅老师认为这篇短文不是一般的游玩活动记录,而是表达空明月色与人生境界和旷达恬静的心境。笔者认为傅老师对这个“闲”字解读能撇开教参,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真是很细、很到位。学生随着老师的分析思路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与知己对话,这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如果专业水平不佳的老师绝不会有这般独特的见解,学生也不会达到这样忘我的境界。 三、合理的优化组合是语文课堂创新的基础 昆铜

7、中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已全面走进语文课堂。学习了他们的经验,回来后,笔者对自己所带的班级也进行了改革。 (一)打破陈规编排座位。旧惯例往往按学生成绩好坏及个子高矮来编排座位,而且第一排与最后两排及角落位置成了后进生的专席。结果,导致差的更差,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展开,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想创新就必须打破陈规。笔者就让学生以前后相邻的7个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组合包括A层理想学生、B层踏实型学生、C层问题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组合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此外,编排小组

8、时,还要考虑男女比例、个性特长、家庭情况等方面因素。笔者班上现有42名学生,按平均人数分成6组,每组7人。每个小组确定2名A层学生,3名B层学生,2名C层学生,按 “韭”字型坐。A层学生相对坐中间,BC两个紧邻A坐,这样以便他们互相帮助。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座位形式相对传统的座位形式也是一种创新。 (二)利用座位优势确定“一帮一”和“互助”对象。所谓“一帮一”对象,指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合作意识等方面优的学生帮助、辅导这方面差的学生,使之不断得到提高;“互帮”对象则指合作学习小组两个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取长补短、以期实现共同进步。对象确定后,让学生在交流中智慧互补,共同

9、合作,相互切磋,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座位形式编排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帮扶,使小组每个成员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就更加有方向感。 (三)确定合作小组组长。分小组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之间形成自治与形成组间竞争,学生自治需要一个负责人,那就是组长。合作小组组长,应该由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责任心、表达能力等均较强且乐于帮助同学的学习骨干担任,他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当然,为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小组,都有锻炼的机会,各个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担任纪律小组长、交流小组长及各科课代表,负责自己职责范围的任务。 四、导学稿的设计、使用、落实是语文课堂创新的灵魂 昆铜中学课改最关键一点就是导学稿的设计、运用。传统

10、的语文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内容、讲课的方式学生事先一概不知,备课大都也只是备知识点。而导学稿是语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精心编制的一套合理的预习方案。 学习回来后笔者想:语文导学稿的设计还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除常规预习内容外,还可以借鉴相关参考资料,将其中学前预习、了解部分整合到导学稿中来。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导学稿要分层设计。于是笔者把导学稿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学习目标、要求与重难点。学习目标明确,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知道文本的重点,从而提高预习效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服务打下基础。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11、为事而作”,在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预习导学,这部分包括朗读课文、基础知识(字词的读音、释义)、文学常识等。 (四)自学探究合作交流。这部分是导学稿的主体,它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有梯度、有思考性、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有的探究题重在把握文章内容,如阿长与中的导学稿题目设计:请仔细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侧重于体会文章的中心,如老王中的导学稿题目设计:心地善

12、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有的侧重于文章的写法,如核舟记中的题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核舟的,请从文中找出说明顺序的语句。 (五)深化感悟、延伸拓展。这部分的题目设计要有深度,主要针对程度好的学生,促进他们的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如信客中的导学稿,这部分的题目设计是: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老王导学稿这部分的题目设计是:当今现实社会中,往往有一些社会地位高、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瞧不起卑微者,要怎样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六)笔者的收获和疑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13、,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导学稿最后,往往留有一块空白,鼓励学生把在自学中获得的感受、疑问及发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思考写在此处。有些疑问可以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解决,有些疑问也可以为我们教师在以后编写导学稿时提供参考与鉴借,教学相长,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同的文本,导学稿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与侧重。 导学稿的使用一般都是提前几天发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导学稿中提出的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小展示与大展示环节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导学案在课堂中当堂使用也卓有成效。首先,根据学情,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与检查

14、。接着,采用展示、点评等方式进行能力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辩论,同时教师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 语文导学稿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载体,还需要教师及时批改,因为有一部分调皮学生老师不改就不去做。及时批改可以让学生重视语文预习,也更加积极地去自主学习。导学稿的批改要灵活机动,可以整班批改也可以重点批改,或者选部分学生批改,其目的是准确地发现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思考。作为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导学稿的批改适合打等级,淡化分数,即采用模糊化

15、的成绩批阅。那刺眼的红叉叉,醒目的分数,不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的是一种挫伤。 五、课堂形式的改变是语文课堂创新的关键 传统课堂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沉闷的课堂,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但是昆铜中学的课堂,老师不讲课或者只讲很少的课,更多的时间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也不是端坐在座位上听课,更多的时间他们会站上讲台自己讲,甚至“簇拥”到黑板前演示。这看上去教师和学生似乎都有点“不务正业”的课堂,就是昆铜中学换了一种理念和模式的新型课堂,它让学生从我们教师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课堂的形式首先是全班起立在小组内进行集体讨论导学稿中碰

16、到的难题。接着是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本组分配到的题目。组内讨论称为小展示,班内演示称为大展示,大、小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考的空间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纵横千里,尽情想象。语文课中,老师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营造各种情景,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这样学生不但敢说,也会爱说。农村中学的学生胆子小,平时锻炼自己口才的机会也不多,这样的课堂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话”平台。课堂上让学生去讨论、去说,借此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再次是总结、点评环节。总结、点评往往是一堂课的高潮,传统课堂这一环节大多是老师在做,但昆

17、铜中学却都是学生在做,老师只是偶尔的评判评价而已。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看问题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这种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的语文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它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教师的智慧,充满了孩子的欢心笑语。我们的孩子就会从学习中感受生命活动的快乐,语文教学将更能促进生命的发展。 六、评价、激励是语文课堂创新的催化剂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呼唤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创新型的课堂是以开放的课堂呈现。尤其是在大展示的环节里,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科学评价,热情鼓励,成效导引。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每一次展示、点评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多角度来客观评价。寻找、发现、接纳学生的

18、闪光点。挖掘、激励、发展学生的潜能。每一位学生上台展示,笔者在班内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用加分予以激励,每月按分数高低定期进行 “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等的评比。班里甚至学校也会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执教湖心亭看雪时班里有一个叫张书磊的同学在展示 “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量词“痕”“点”“芥”“粒”时分析得很到位,令全班同学鼓掌。为这个同学的精彩展示笔者给他个人加了五分。其他同学看到他一下子就得到五分于是争相上台展示,班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到了白热化状态。 七、团队精神是语文课堂创新的一股强大力量 “众人拾柴

19、火焰高”,一个学校要想取得成绩就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今年学校为了课改要求教师每周有两个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分配教学任务,分别对自己的任务进行备课,其他教师对他(她)主备的导学稿再进行讨论。运用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来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质量就会高些。学生方面对导学稿的完成也是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通过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学生的集体智慧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学校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倡导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学习,培养起学业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关心的良好风气。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众人拧成一股绳,勇往直前,在创新道路上不

20、断探索,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才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探索创新教育与创新语文课堂的开展,为我校的发展拓宽了翱翔的空间,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以上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点滴做法,虽尚属初期阶段,但却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笔者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扬起课改的风帆,拓宽学校发展之路,使教学改革更加绚丽多彩,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邱格香.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02). 3庞宝文.语文教师要学会放手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11). 4罗进近.体味真情 赏析细部 深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05). (杨爱萍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六敖中学 317111)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