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办会的技术含量有一本书叫怎样开会 101 招,把会议前准备工作列出 101 条。本书自称提供了 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各方面具体建议,从最基本的准备到合理安排座位,到最后闭会, 全书 101 条简明扼要的提示,有助于你提高开会能力,使会议开得高效成功云云。书中 列出的一些条目,如“使用圆桌可使会议定调为非正式会议”、“不要用很舒服的椅子, 以防与会者打瞌睡”,应该说,对提高会议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有些建议看似言之有理,其实并不一定实用。如“座位之间应有一臂之长的距离”这要看会议的规模和会场容量的大小,设若参会的人较多,可用的会议室空间有限, 座位之间非要留一臂之长距离?摆不下那么多座椅,难道
2、让其他与会者站着听会?再如 “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而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这种建议完全是书生们不切实际的 凭空想象。一场会议组织的成功与否,关键之一就是控制好会议的时间。有些会议之所 以开得拖沓冗长,令与会者昏昏欲睡,甚至悄悄溜号,就是因为会议主持人不负责任或 者碍于情面,不去果断制止个别人脱离议题信马由缰地扯淡,把两个小时的会开成四个 小时,这是应当竭力避免的。组织会议,机关人俗称“办会”,这确实是一门学问,特别是一些大型会议,策划 人和组织者十分劳心费神。正式的会议大致涉及以下内容:会议的主题、类别、规格、 规模、时间、地点、会期、议程、会议形式、议事内容、会场布置、邀请领导和嘉宾、 参会人员
3、范围、文件材料起草、开幕式闭幕式安排、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通知下发时 间、车辆接站、住宿就餐标准、参会人员合影、新闻媒体报道、安全保卫和交通保障、 参观考察、纪念品发放、经费预算、会议善后事项等,这一大堆事项,会前都得理清讲 明,还要责任到人。因此,会议组织单位一般都分设秘书组、会务组、材料组、生活组 等临时机构,来分头应付方方面面的事务。一场大型会议下来,会议组织者都累个半死。说是一门学问,教科书上是学不来的,主要靠实战经验。有经验的组织者,都善于 抓住要点,驾轻就熟。就普通的中小型会议来说,有些技巧是可以借鉴的。无论什么会议,都需要有听众,会场越满,说明会议组织得越成功。参会人员的满 座率
4、,对会议组织者来说是第一头等大事。一般来说,满座率达到 90%以上是最佳,80% 也算成功,倘若只有 60%,会场就显得空荡了。如果满座率只有一半或一半以下,这个 会就不好开了。你想,领导步入主席台上,下边黑压压一片,讲起话来就充满信心;如 果台下稀稀拉拉,势必让领导丧气,局面就很难堪。因此,会议组织者的首要问题,是 如何保证会场的满座率。技巧之一,按照听众人数选择合适的会议室,而且要把可能缺席的人数估摸出来扣 除。比如有 500 听众的会议,你订了 300 人的会议室,当然坐不下啦。500 听众的会议, 你订 700 人的会议室,到时肯定会让你难堪。根据到会人数,扣除缺席的,500 听众的
5、会议订 400500 座的会议室比较合适。技巧之二,为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到座率,在下发了会议文件通知以后,还要用电话 逐个单位落实到会人员数。技巧之三,对一些重要会议,采取发放会议券的方式,在会议券上印明会议时间、 地点、座号,并记录领票单位。这样,开会时哪些位置空缺,就可以按图索骥,找缺席 单位问罪,或者公开通报批评。会议期间听会人员中途退场,是令组织者最头疼的事情。组织者就想了许多办法, 比如将会议入场券分发到各单位后,还要电话索要参会人员的姓名、职务,记录在案。 会议开始后,有专人用摄像机对空缺的座位录像,然后对照参会人员名单,下发文件广 为通报批评。害得那些想中途想逃会的人无计可使,只有
6、乖乖地坐着听完主席台上所有 人的讲话。还有些组织者为防止中途退场,会议开始后干脆将会议室的出入门锁上,直 到会议全部程序结束才打开放人。这已经涉嫌限制人身自由了,最好不要采用。有一次会议上,一个单位领导赶上那几天便秘,会议中间上洗手间蹲了二十多分钟, 回来后听旁边的人说自己座位被录像了,赶紧找到会议组织者说明情况,组织者答应会 后将他从记录中删除。可事后会议组织者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两天后,批评通报下来 了,这位领导的名子赫然在上,把这老兄气了个半疯,跑去找人家理论,吵了个一塌糊 涂,非要组织单位再下一份文件为他正名,消除影响。红头文件是很严肃的,组织单位 当然不会为他一个人另行发文。这老兄感
7、到受了天大的委屈,逢人便骂。除了保证参会率以外,还有许多事项需要注意。 一是主席台上的座次,这在有着几千年礼仪传统的中国是十分讲究的。按照讲礼仪的金正昆教授说法,以左为上是我国传统习俗,目前我国主要是在政务礼仪中比较通行, 其他社交场合如商务交往乃至国际交往,都遵守国际惯例以右为上。根据中办掌握的原 则: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 号首长居中,2 号首长排在 1 号首 长左边,3 号首长排 1 号首长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 号首长、2 号首长同时居中,1 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 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 组织者对于上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一定不能乱
8、了次序。一般情况下这没问题,因为官员 的职务定位很明确,而且排名的先后顺序组织部门有定论。但也有特殊情况,让会议组 织者无所适从。有一个市召开两部门联席会议,挂常委的市领导坐中间,A 局和 B 局两局长分坐两 侧,但两局长谁左谁右不好定夺,工作人员不敢造次,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也定不下来, 此事不便打搅常委,只好向两位局长请示。好在 A 局长比较明智,说这个会让 B 局长 上座吧,他年龄比我大,这才给工作人员解了围。对于有些已经退下来的领导上主席台就座,座次安排就比较麻烦。退下来以前是正 职还是副职?如何与现任领导比拼?这时就要权衡一番了,有时还要论任职时间长短, 在本地资历和威望等等,很要费一
9、番神。90 年代某市的一次会议上,主席台上安排了市 人大一位退休的老主任出席会议,会议组织者把这位曾担任过正市级的老同志,安排到 现任常务副市长之后的座次,这老同志去了一看台签,二话没说调头就走了,弄得组织 者很尴尬。事后听人说,他走时生气地甩下句:“越来越不懂规矩了!”二是会议的议程安排,谁主持会议,谁主讲,谁补充,谁作总结,都有一定的讲究, 并慢慢行成了惯例。一般来说,单位的副职主持会议,正职作主讲明确目标,部署 任务,安排工作,阐述方法步骤云云。与会的最高级别领导(一般是邀请上一层级的) 最后讲话。主持人会大声宣布:“现在,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某某领导为我们作 重要指示!”一阵掌声之
10、后,这位最高级别首长便高屋建瓴,指点江山,侃侃而谈。三是会议上颁发奖励证书和奖牌。工作会议和专门的表彰会议,有一项重要程序是 颁发证书和奖牌,这也是个关键环节,很容易出现混乱。事前要把在会上领奖的人员组 织好,集中到一排就座,并分成几组,定好哪些人是第一批上台领奖,哪些人是第二批 上台领奖,第三批,第四批每个领奖人对应主席台上一位领导。还要把递送奖牌的 礼仪小姐备齐。届时,会议主持人宣布颁奖开始,音乐响起,这边,礼仪小姐身着礼服 捧着证书或奖牌款款走上主席台,将证书或奖牌交到领导手中;那边,领奖人分组上台, 接过领导手中证书或奖牌,与领导合影拍照、录相。这个环节的要点是,每个步骤之间要衔接好,
11、有一个步骤出现纰漏,就亮了场。经 常出现的问题是,颁奖开始后,某个领奖人上卫生间未归,或到外面打手机去了,会议 组织者马上就得派工作人员顶替,绝不能让领导手里捧着奖牌找不到颁发对象。笔者亲眼目睹过一次会议颁奖笑料:颁发集体荣誉奖牌时,由于奖牌做的比较大, 宽度大概有一米五。主席台上八位领导接过礼仪小姐送来的奖牌后,要翻转到正面后才 能向受奖者颁发。可是奖牌过于宽大,台上领导站位又比较密,翻起来很不容易。台下 听众全盯着八位领导在艰难笨拙地翻转大奖牌,有些忍俊不禁。台上一位矮小的女领导 在翻转时没抓牢,奖牌一下滑落下来,正好砸到面前受奖者的脚面上,这人哎呀一声大叫,瞬间跳将起来,惹得台下一片哄堂
12、大笑。事后,总结会议不足时,大家一致认为, 以后再不要做那么大的奖牌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惯例,人大政协领导被邀出席会议,通常是不安排讲话的。 按机关习惯,党委政府属一线,人大政协是二线。一线领导作指示,二线领导不作指示。不明白者会问,为什么人大政协领导不作指示?究其原因,我认为与中国行政体制 相关。人大固然是权力机关,政协也是参政机构,但多少年来,人大与政协领导的组成 都是从党委政府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既然已经退居二线了,就不要再指手划脚了,免 得干扰一线领导的工作。那为什么还要参加会议呢?答案是为了提高会议级别和档次。宣传部门都有一个规 定,有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会议和活动,电台、电视台
13、、报社等新闻媒体必须给予报道。 而没有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可报可不报。一线领导一般都很忙,有的一天要串几个会 议,他们要么迟来,要么早走,哪有时间陪着你们把会议开到底。二线领导却有时间陪 着你们开会,起到支撑会场的作用。有的部门开会,邀请不到一线领导,就把二线领导 邀去在主席台坐着,整个会议也不让二线领导讲一个字,会议的规格上去了,新闻媒体 报道了,这叫做“供菩萨”。因此机关人都说,人大政协的老头们没啥事干,他们的工 作就是“陪会”。有人会问,让二线领导开会又不让他们讲话,他们乐意吗?有没有意见?我的看法 是没有意见,一来这已经形成惯例,大家都认可;二来这些个老头儿们基本无事可做, 闲着也是闲
14、着,为啥不去开会呢?经常出席会议,上上电视报纸,说明你还活跃在当地 的政治舞台上,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领导坐功 练得确实过硬,在主席台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一言不发,却没有一点怨言,真得 佩服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纪律。假如会议主持人动了恻隐之心,点名让这些老同志讲几句,他们是很乐意讲的。在 某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会议主题是全面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努力使本地的升学率迈上 一个新台阶。当原定会议程序全部进行完毕后,会议主持人象征性地征询主席台上的人 大副主任,说某主任,你还讲不讲了?没想到这位老领导说,好吧,我也讲一点意见。 然后这老头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说什么抓升学率重要,但素质教育 更重要,如今学生负担已经很重了,我小孙子才上小学三年级,他背的书包连我都提不 动。小小年纪作业多得吓人,每天 11 点以前没有休息过。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 样下去会压挎了孩子们的 他的这个讲话与会议宗旨整个拧了劲,简直是拆台,搞得 会议上下一片窃窃私语。事后会议主持人吃了一顿狠狠的批评,可见善心发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