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師大附中 97 學 1 學期期中考 史科試卷 單元: 師: 班級:高 2 全 姓名: 座號: 一、單選題 (1-50 題 每題 2 分 倒扣) 1、佛教傳入中國後出現許多同的宗派,關於宗派的發展,下何者錯誤? (A) 出現於隋唐時期 (B) 各派差呈現在教義解釋、經典及修方法的同 (C) 顯示佛教已邁向中國化 (D) 是 佛教分後性競爭的結果 2、印史上某一宗教反對吠陀經 ,反對牲祭及種姓制,但接受魂死、因果迴之,認為一事物有魂,因此要努擺脫迴,而擺脫迴要通過正覺、 正信 、正 ,該教並強調禁慾、苦修,用折磨肉體的修,換取魂的解脫。試判斷以上敘述應是那一宗教? (A) 婆門教 (B) 佛教 (
2、C) 耆那教 (D) 印教 3、西元二世紀以後,印佛教逐漸沒,但在中亞卻大盛,主要是因為那一王國大提倡所致? (A) 孔雀王朝 (B) 貴霜王朝 (C) 笈多王朝 (D) 戒日王朝 4、魏晉南朝時,有位自西域的僧侶,僅通梵文也通漢文,對佛教義又極嫻熟,所譯經卷準確無誤,並廣收門徒,對後世佛教界影響極為深遠。並有色空,空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請問此僧是 (A) 鳩摩 (B) 佛圖澄 (C)佛音 (D)達摩 5、這座佛寺只是個宗教場所,同時也是地方融中心,寺院借貸給農民並收取高額息。寺院擁有龐大的地產和大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長們正和到寺院的達官貴人們探討著深奧的佛。這是麼時期的現象? (A)
3、這是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漢時期之特徵 (B) 這是南朝、隋唐時期佛教寺院的特徵 (C) 這是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下寺院的寫照 (D) 這是明清時期土地財富向寺院集中的表徵 6、下何者是教廷與教宗產生的時代背景? (A) 君士坦丁給與基督宗教合法化 (B) 狄奧多西頒布基督宗教為國教 (C)地中海世界成為基督宗教世界 (D) 西馬帝國滅亡後,教會成為西歐實際的統治組織 7、為何東馬的學者開啟西方學的先河?這是因為學者們 (A) 喜歡討三位一體等一些具有爭議性的題目 (B) 喜歡討主必再等一些大家關心的主題 (C)常引用古希哲學去詮釋基督宗教教義 (D) 常引用古馬哲學去詮釋信徒的信仰 8、有位馬皇帝頒
4、布一份詔書:茲決定:信仰自由的權對任何人得遭到干擾。無國人信奉麼宗教,基督宗教如此,其他任何人所愛的宗教也無如此;這樣望我們所意尊重的那個宗教至高唯一的尊,在一事上繼續賜予我們,祂慣有的恩惠和祝。試問這位皇帝是誰? (A) 君士坦丁 (B) 狄奧多西 (C) 查士丁尼 (D) 戴克先 9、一隊斯夫商船載運皮毛、蜂蜜,自基輔順而下,最後停泊在一處海港,它是第十世紀的政治商業中心,人口多達十萬,斯夫商人在繳付關稅後,將商品賣給城的商人,換當地政府發的幣,然後購買手工藝品,準備運回基輔,這處港埠是 (A) 亞山大亞 (B) 雅典 (C) 威尼斯 (D) 君士坦丁堡 10、 在莊園制下,主將土地交給農
5、民;但農民向保護他們的主宣誓效忠的同時,也被這片土地和自己的社會地位所束縛。他們必須將田一大部分收成上繳給主;每必須在主的指揮下服役干日。農民必須向主繳交某些費用,且必須服從他的判決。以上敘述反映莊園制的那一特色? (A) 是自給自足的經濟 (B) 由約化的權義務交織而成的 (C) 大多的人是農民 (D) 實三耕制 11、文藝興時期的人文學者博尼(Bruni)對他的學生:你應該專心於種研究,是獲得文學上的知, 一是追求有關生活和儀表的知,即所謂人文研究,使你成為一個完人。如果你聽我的話你該;至於表達 的美,文筆的通順,字的富,你就該求教於。中的先後應該是 (A)亞斯多德 西 (B)亞斯多德 湯
6、瑪斯阿奎納 (C)聖奧古斯丁 西 (D)聖奧古斯丁 湯瑪斯阿奎納 12、西元世紀時,某些修會有工作即祈禱的原則,希望終止之前自虐的苦修為。當時該會的修士藉以代替苦修的工作為何? (A) 繕寫書本,保存文獻 (B) 前往亞、非各地傳教 (C) 建大學,培育人才 (D) 組織群眾,收聖城 13、西元九世紀,出生於波斯的茲,是位著名的醫生,他首先發現天花產生的原因,其所著的天花與痲疹 ,至今仍被推為中古時代最佳的醫學著。這段文字可以明麼? (A) 中古時代的波斯帝國醫學有很高的造詣 (B) 九世紀時,天花大,茲的發現,救活很多人 (C) 茲的成就,證明伊斯世界的科學有傑出的表現 (D) 中古時代波斯
7、帝國的醫學,深深影響伊斯文化 14、一位敘亞基督徒作家: 仇之借助阿伯人,將我們從馬人(拜占庭帝國)的手中解放出。這樣的法如何解? (A) 是正確的,基督徒與伊斯教徒是相容的,基督徒可能歡迎穆斯 (B) 是正確的,敘亞的基督徒與阿伯人同文同種,當然視穆斯的入侵為解放 (C) 是正確的,伊斯教與基督教教義同處甚多,教的信徒常能和平共處 (D) 是正確的,阿伯人對征服地區採寬容的統治原則,所以基督徒視他們為解放者 15、穆罕默德曾: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格言是我的,你必須將它與可經 進對照。管我實際上有沒有過那話,與可經 一致的話就是從我而。請問這一段話應該如何解? (A) 表示穆罕默德對真主的推崇
8、(B) 顯示可經 的崇高地位 (C) 希望信徒要性思考,可道聽塗 (D) 表現出穆罕默德的謙遜 16、震驚世界的九一一事件是基督宗教與伊斯教世界長期敵對的產物,請問大勢近幾百的對抗,對伊斯社會造成麼影響? (A) 伊斯基本教義派失去生存空間 (B) 伊斯傳統文化被揚棄 (C) 伊斯教徒對自身信仰的動搖 (D) 伊斯教徒排外情緒高漲 17、許多從事製造業的化學家,在中古時代已經發現許多化學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計有碳酸鈉、二氧化汞、硝酸銀、硝酸、酸、酒等,另外他們也知道蒸餾、昇華、結晶等化學方法。請問這些化學家的身分背景是 (A) 信仰馬公教的西歐人 (B) 信仰希正教的東馬人 (C) 信仰印教的
9、印人 (D) 信仰伊斯教的阿伯人 18、一位史學者指出,有段時期中,歐洲某地工商業發展和市化的程,只有法德斯可相提並。當地沒有完全 封建化,世襲貴族還要受到商人階級的約束;富有冒險犯難的商人遍布各地,與猶太人、埃及人、波斯人、阿 伯人,甚至印人及中國人往。某地是指: (A)二世紀時的希 (B)八世紀的拜占庭 (C)十四世紀的義大 (D)十八世紀的法國 19、很多西方人認為這個民族的戰爭征服破壞中東的藝術、文學與科學的創造;事實上正好相反,這個民族卻是挽救柏圖、亞斯多德與其他希思想家的許多著作,日後並將它傳遞到歐洲。這個民族是 (A) 日耳曼人 (B) 東馬人 (C) 阿伯人 (D) 印人 20
10、、某生向同學解其自助期間拍攝的照片,其中的三張畫面如下:(甲)一座廳堂內的壁飾,乍看好似複雜的花紋,細觀竟是緻的幾何圖形。(乙)一座建築物的外牆上,所有的空間填滿花紋和人物。(丙)一座建築物前,矗著巨大的柱。根據您的史知判斷,這三張照片分別拍攝自何處? (A) 甲:埃及;乙:阿伯;丙:波斯 (B) 甲:印;乙:亞述;丙:希 (C) 甲:希;乙:亞述;丙:波斯 (D) 甲:阿伯;乙:印;丙:埃及 21、某部宗教的經典這樣寫著:彌賽亞,瑪亞的兒子耶穌,過是的一個使徒所以相信與祂的使徒,但要三位一體。奉此經典為圭臬的宗教是 (A) 猶太教 (B) 馬天主教 (C) 德派 (D) 伊斯教 22、某一座
11、城市為建於海濱沿岸的城市共和國,因該地四面環海,人們開始從事食鹽的生產,食鹽在中世紀是相當 缺乏的商品,價格一再上漲;用此一斷之地位,這座城市僅加強其城市競爭,同時財富越積越多,公然 對抗教宗威權。請問此一城市為 (A) 斯本 (B) 威尼斯 (C) 佛斯 (D)米 23、學生的算術教育內容中,往往附加許多牽強附會的秘主義,如把 1 解釋為唯一的,2 指耶穌基督具有性和人性重性格,3 意味著聖父聖子和聖的三位一體,4 指四個音傳道者等等,結果使算術課變成學課。請問這種教育最可能出現在 (A)西元前 2 世紀的西亞 (B)西元 3 世紀的埃及 (C)西元 10 世紀的法國 (D)西元 17 世紀
12、的荷 24、針對日耳曼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甲:因為中古農奴如果逃到城市住滿一又一天,就可成為自由民。 乙:中古地曠人稀,即使是城市,人口也多,城市空氣會人窒息,所以自由。 丙:因為中古後期西方商 業甦,城市興起,許多城市以錢或武取得自治權,所受封建貴族及宗教的束縛較少。丁:十四世紀以後,強 大的君主以火藥、火砲摧毀封建貴族的堡高牆,沒有城牆保護的城市允許各方人士進出,所以自由。請問他們四人 何者正確? (A) 乙丙 (B) 甲丁 (C) 甲丙 (D) 丙丁 25、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為支持這次十字軍,西方歐洲發起全面的捐款運動,馬教宗下教士必須捐付特別 稅,而英王亨倡導有名的薩丁一稅,
13、向人民課徵特別稅;久法王菲普亦制定同樣的捐稅。以上敘 述反映十字軍東征對中古歐洲造成何種影響? (A) 東西文化交 (B) 王權的擴張 (C) 對東方貨物的需求增加 (D) 改變歐洲人的地觀 26、下圖代表的是歐洲某個重要事件的發展過程。此事件指的應該是 (A) 拜占庭帝國的對外擴張 (B) 方言文學的傳布 (C) 黑死病的感染 (D) 十字軍的出征 27、某書指出:在消失百之後,商業再獲得新的生命。首先是東西方的國際貿,繼而是南方的區域貿。23商業興的結果,是市生活的發展和中等階級的興起。這段文字應如何解較為適當? (A) 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中古後期歐洲經濟、社會的發展況 (B) 在此之前,
14、教會禁止放貸,商籌資困難,商業因而窒息 (C) 東西方的國際貿,是指歐洲人繞過好望角與東方的貿 (D) 文中所中等階級,主要是指投資生產的工業資本家 28、有關歐洲中古時期最基層的會組織及其發展過程,下敘述何者為非? (A) 最基層的會組織大抵有二個:一為商人會;一為工人會 (B) 商人會的出現,是源自於商走販時,為求自保而結為商隊 (C) 城鎮興起之後,為對抗蠻族入侵,乃組織商人會,繼續團結 (D) 爭取到城市自治之後,商人會已成為城市中勢最大的團體 29、在動盪安的時代,此機構具有多重功能,它是可以逃避戰,隱居修養安身命,獲得到心安的地方,也是 地方社會慈善事業的中心;它是學術和教育的中心
15、,隨著時代的演變,它成為大地主,並且培養出許多農業專家。 請問這是哪個機構 (A)魏晉南朝時期的寺院 (B)中古西歐的修道院 (C) 東馬帝國的教會(D)阿伯帝國的清真寺 30、東馬帝國的衰亡當然與十字軍運動有所關,我們該如何詮釋這話? (A) 東馬帝國是受到十字軍的攻擊而滅亡 (B) 東馬帝國亡於伊斯教徒之手,所以這話是錯的 (C) 十字軍曾攻打君士坦丁堡,對東馬帝國造成嚴重損傷 (D) 十字軍東征占地中海東部,讓君士坦丁堡的地優勢喪失 31、文藝興時代的學者瓦用語言學的知作史考證,指出君士坦丁的捐獻 這份史文件是後人偽造的。瓦的研究為科學革命時代菁英所繼承,以下有關其研究的敘述,何者合於史
16、實? (A) 運用性解釋支配自然的法則 (B) 以歸納法得出原原則 (C) 以性和知為憑藉挑戰權威 (D) 以觀察、實驗探討自然現象 32、在一幅以維納斯為主題的教堂壁畫中,藝術家以人的形象為底本,用活潑的光影及線條,將希話故事生動的表現出。這幅畫最可能完成於何時何地? (A) 四世紀的雅典 (B) 十世紀的馬 (C) 十五世紀的米 (D) 十八世紀的巴 33、以下有關馬帝國於西元一四世紀迫害基督徒的主因的敘述,那一項較合於史實? (A) 為維持帝國的統一及鞏固人民對帝國的向心 (B) 基督徒勾結蠻族入侵 (C) 猶太人多次反抗馬帝國的統治 (D) 基督徒多次在馬城縱火 34、歐洲中古商業沒到
17、幾可忽視的地步,然而仍有一些地區始終仍維持相當的商業。此地在地上佔有絕對優勢,向 可以和斯堪的納維亞貿,向南藉萊因河及其支則可暢通法西和日耳曼內。此地是 (A)法德斯 (B)威尼斯 (C)巴 (D)敦 35.36.題為題組題: 任何時候准發;准發騷;許笑;許貪吃貪睡;每天要想到死亡就在眼前;應當害怕下地獄;要想著 上帝每時每刻在監視自己的言;天使時刻會向上帝彙報你的為;一有邪就要報告長上;每天要嘆息,向 上帝認罪;要以愛基督的心去愛仇敵;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問題: 35、上文所指出自何處? (A) 上帝之城(B) 尼西亞信經 (C)聖本篤清規 (D)學大全 36、上文的各項要求,原先是針對何種人
18、所提出的? (A)世俗教士 (B)戒教士 (C)基督徒 (D)樞機主教 37、.社會區分階級是常的現象,但依據的基礎各。下哪一社會階級的區分是建在宗教上? (A)先秦的中國 (B)古代的希 (C)中古的歐洲 (D)古代的印 38、土葬是先秦以的習俗,除入土為安的想法之外,也基於尊重亡者的俗。但唐宋之際某些地區卻續出現火葬的現象,其所持的由是身軀僅是魂暫居之所,魂既此身軀,火化土葬皆可。請問:此一現象的出現最有可能與哪一宗教觀有關? (A)伊斯教 (B)摩尼教 (C)道教 (D)佛教。 39、西元 2001 2 月,阿富汗學士政權下摧毀境內巴米安雙佛石雕,引起世人同聲譴責。這尊佛像造像莊嚴, 衣
19、服呈現希古典藝術風格,衣褶鬆散下垂。請問:在阿富汗的伊斯世界為何出現這尊古佛像? (A)貴霜王朝位於今阿富汗的境內,具有獨特的犍陀藝術 (B)伊斯信仰接受偶像崇拜,允許信徒雕刻佛像 (C)小乘佛教的勢發展至此,保存寫實與莊嚴的佛像雕刻 (D)佛教與伊斯教是一信仰,鼓信徒雕刻佛像 40、西元 528 ,東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曾聘請法學者,有系統地整法,編成查士丁尼法典一書。這部法典保全馬法傳統,並影響到近代早期歐洲國家的王權觀。下哪一段文字吻合此一法典的? (A)法乃公意之表達,所有公民皆有權親 自或透過代表,與法之制訂。(B)為避免權遭到用,必須適當安排,使權間相互制衡。(C)君主受法之約束;君
20、主所欲,即具法之效。(D)未經國會之同意,國王得創制或廢止各種法。 41、食物反映一地的地條件與文化,在近代交通發達以前,通常改變; 但有些地區的飲食方式卻在西元八世紀 到十世紀間,有重大的變化,如開、君士坦丁堡屬此。這些地方飲食文化的改變主要原因為何? (A)宗教信仰改變 (B)氣候條件變遷 (C)耕作技術改變 (D)海外貿中斷 42、一位學者介紹某地豐富的文化資產時, 將該地從古以的宗教信仰比喻成一座房屋。他:最下層居住的是法, 4上一層是亞伯罕,再上面一層是基督,最上面一層則是阿。這是何地的情況? (A)開 (B)麥加 (C)大馬士革 (D)君士坦丁堡 43、史上某一時代農民的處境為:必
21、須負擔役和實物租稅,能任意遷徙或從事其他業。耕種時由地主提供農具、 種子、牲畜,農民無法自決定作物種,也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魚、森中打。這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二世紀初的雅典 (B)十一世紀的法國 (C)十世紀的華 (D)十八世紀的台灣。 44、中世紀的人好像在睡夢中或半睡睡之中,被一龐大的帳幔所罩似的。這個帳幔是用信仰、幼稚的無知以及飄 渺的幻想所織成。人首先衝破這個帳幔,他們以客觀的眼光去觀察,討國家以及世界上其他形形色色的事物; 同時他們也先由睡夢中覺醒,而開始有主觀的意,這時他們已變成一位有有個性的人。此段描述中的人 應是下哪種人? (A)馬時代的日耳曼人(B)中古時代的阿伯人
22、(C)十一到十三世紀的十字軍 (D)文藝興時代的義大人 45、出生於佛斯的馬基維(N.B. Machiavelli, 1469-1527 )雖然信仰共和體制,卻寫君王這本書,主 張建一個強大的君主政權。請問他的動機是 (A) 為國家統一之需要(B) 為維護君權授(C) 為對外擴張土之需要(D) 為實君主憲 46、人們這樣形容他: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他崇奉禁慾主義和秘主義,但他 也極宣揚教文化,並把古代馬詩人維吉爾作為自己遊地獄、獄的嚮導和庇護者,此舉透他具 有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此人是 (A)但丁 (B)佩脫克 (C)薄伽丘 (D)伊斯莫斯 47、西歐通過各種
23、管道,從先進的東方學到布匹和綢緞的織、印染技術以及較高的屬加工技術,同時學會種植 水稻、蕎麥、西瓜、檸檬、甘蔗等生產技術,此事早始於何事之後? (A)張騫通西域 (B)十字軍東征 (C)蒙古西征 (D)地大發現 48、秦漢以夫妻家人僅生前同居,期死後相約於泉下,所以夫妻死後同穴合葬,甚至家人合葬。但在隋 唐時期卻看到某些婦要求死後與丈夫、家人分葬,其所持的由是死後是無知覺,合葬毫無意義;死後是 魂滅,縱使分葬千,依然可以相會。請問:此一現象的出現最有可能與下何者有關? (A)佛教的傳布影響傳統的生死觀 (B)伊斯教的教義強化成仙的希求 (C)基督的信仰帶天國的想望 (D) 儒家的興盛導致節葬的
24、要求。 49、下哪個人屬於典型的文藝興時期多才多藝和學淵博的巨人? (A) 湯瑪斯摩爾 (B) 馬基維 (C) 達文西 (D) 但丁 50 人稱人文主義之父的佩脫克,父親是著名的法公證人,很希望他成為一個政治家,所以把他送到一所大學 研,這所歐洲最古的大學之一,以研究馬法而聞名,請問佩脫克最可能進哪所大學? (A)法國巴大學 (B)義大波納大學 (C)英國劍橋大學 (D)英國牛津大學 150單選題 每題2分 1. D 2.C 3.B 4.A 5.B 6.D 7.C 8.A 9.D 10.B 11.A 12.A 13.C 14.D 15.B 16.D 17.D 18.C 19.C 20.D 21.D 22.B 23.C 24.C 25.B 26.C 27.A 28.C 29.B 30.C 31.C 32.C 33.A 34A 35.C 36.B 37.D 38.D 39.A 40.C 41.A 42.A 43.B 44.D 45.A 46.A 47.B 48.A 49.C 50.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