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59283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 摘 要:分析了前苏联解体的主要经济因素,从经济增长率递减发展到危机、半封闭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落后的增长方式长期不能改变、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许多对中国很有帮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前苏联;解体;经济因素;增长方式;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19-02 一、前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研究概述 前苏联经过7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前苏联在1937年3月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其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第四位跃居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2、二位。二战后,前苏联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斯大林逝世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前苏联成为能与美国争霸的军事、经济超级大国。然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和平和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新形势要求苏联的新一代领导人必须转变苏联的发展模式。前苏联模式积压了诸多的内在矛盾,使得它在前进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力应对西方层出不穷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挑战,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中逐渐被边缘化。当20世纪末资本主义挟全球化之威势展开迅猛攻击时,脆弱的苏联模式终于经受不住这种内外的挤压而崩溃了。 学术界对前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学者认为,前苏联解体主要是政治因素导致的,经济因素并非主要原因。

3、也有学者认为,前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军事因素,包括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军事化,经济原因属于附属原因。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因素成为前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方面的不协调直接导致了社会各方面的不协调,最终导致了前苏联解体。少数学者认为,苏联解体还有其文化因素,军事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文化理念严重影响了苏联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导致了前苏联逐渐衰落并最终解体。学术界对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因素确实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大重要原因。而经济因素也存在各个方面,以下就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二、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一)从经济增长率递减发展到危机 前苏联在相

4、当一段时间里作为与美国相抗横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相当,军事实力较强,经济实力也不容忽视。但是,这一优势并未能持续,随着经济体制不合理的弊端日益突出,前苏联的经济增长率日趋递减。而前苏联并未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导致逐步发展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成为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前苏联解体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据前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1980年前苏联国民收入为美国的67%,到1988年下降为64%;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90年约为美国的40%,而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俄国这一指标为39%。据俄一些学者分析,按人均计算,1989年苏联的GDP为美国的30%,工业产值为42%,农业产值为38%。根据联

5、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按购买力计算,前苏联的实际GDP为美国的39.67%,人均GDP为34.96%1。然而,即便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经济迅速增长,也有着很多非正常因素和偶然因素,前苏联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售原油得来的,包括还有出售酒精等一些特殊产品换来的经济增长率的提升。如果剔除掉这些特殊因素,前苏联的经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其实处于停滞阶段,并没有实质的增长。 (二)半封闭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苏联的经济是半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体制在前苏联没有发挥作用。这种半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前苏联固步自封,不能参与自由的市场竞争,为经

6、济落后埋下了伏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正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的力度,而前苏联却基本只与经互会成员国有贸易往来。其他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很高,而前苏联的投资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更不能与当时的另一超级超级大国美国相比了,因此投资的落后也对经济落后产生了影响。1988年,苏联对外贸易出口额占其GNP的7.7%,而1980年世界贸易出口额就已占世界GNP的21%以上。 前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前苏联的经济飞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粗放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前苏联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了军事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这些领域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有限。

7、而且,在其他领域的有限科技成就中,大部分也没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前苏联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前苏联脱离了发达国家积极参与的技术生命周期发展轨道,沉浸在自我发展的成就里,不参与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前苏联没有将已经取得的科学技术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科学技术带来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一步,如果不能很好地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能带来经济增长,不能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前苏联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陷入了两个误区:第一,前苏联过度倾向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领域称雄称霸,忽视了与资本主义领域的合作和竞争,过度强调了两个

8、平行市场的界限和划分。第二,过度的仇视资本主义国家,不与其进行贸易通商,强调资本主义危机的严重性,为了避免资本主义危机波及社会主义市场,坚持在社会主义领域发展计划经济,又欺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阻碍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利。前苏联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一味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过度重视军工业的发展,国家长期处于备战状态,综合实力赶不上美国,人们生活水平不能提高,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落后的增长方式长期不能改变 前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的,是一种粗放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前苏联时期一直未能改变,这一特点是成为苏联解体

9、的经济因素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苏联自20世纪30年代消灭失业后到80年代末,每年平均增加劳动力为200万人。基建投资不仅增长幅度大,而且增长速度快,它一般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约占国家预算支出的50%。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快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如1961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5.4%,而基建投资为5.6%。前苏联生产每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很大,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石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70年代初,前苏联就将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放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上,提出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然

10、而,这一方针的落实却不令人满意。直至80年代,前苏联共二十大也进一步提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将粗放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却仍未取得什么效果。前苏联的经济体制在这段时间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转变,造成经济发展后来面临很大的困境,给前苏联解体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前苏联的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没有转变,一直到1991年底解体,基本上仍是粗放经济,经济效益没有提高,如基金产值率继续下降,每卢布生产性固定基金生产的国民收入从1970年的55戈比下降到1990年的28戈比。80年代中期生产的切屑机床的金属耗用量比美、日、德和法国同类新产品高11.5倍2。前苏联与美国当时是世界上两大超级大国,而前苏联的综合实力稍逊

11、,经济实力距美国更是有所差距。靠粗放式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所维持的经济增长必然不能长久,当这种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手段不能持续时,前苏联的经济增长也就自然无法持续了。 (四)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 前苏联长期以来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和经济比例的失调给经济发展造成了致命的危害。前苏联为了和美国竞争而备战,大力发展重工业,轻工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而即便在重工业内部,前苏联也是优先发展与军事战争相关的机械制造业。这种长期以来的畸形发展给前苏联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例如,重轻工业的比重由19661970间的1.04:1扩大至19711980年间的1.28:1。在重工业

12、内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部门发展更快,19711980年机器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要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1.7倍3。前苏联工业的80%与军工有关。国民经济的片面军事化,不仅造成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还给前苏联的农业带来了巨大危害,农民生活困苦,农业问题严重,动摇了国之根本。前苏联“在一些年份里,用于军事准备的开支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5%30%,也就是说,比美国和欧洲北约国家的同类指标高出了45倍”。前苏联的经济结构和比例的严重失调,在世界各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前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活困苦不堪,这对人民来说是极端不公平的。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人民的发展必然不能持久,因为人民大众才是一切

13、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保持长久发展。 结语 从前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已是世人公认的。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梦阐述的是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人去拼搏。只要我们坚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前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老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顺利实现,中国将以良好的、够格的、显示强大生命力的、对世界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形象展现在国际社会。 参考文献: 1 宫达非.苏联剧变新探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 周尚文.社会主义必须回应时代的要求从全球化视角看苏联解体J.社会主义研究,2013,(6). 3 陆南泉.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建设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