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图发挥 提高初中科学教学的实效 青春期的初中学生, 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很感兴趣.开学初当领到新课本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同学之间传递着自己的发现,哪幅插图最好看,哪幅插图好可怕等.科学课本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很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插图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变得切实可行.笔者在开学第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浏览整本书,粗粗从课本中寻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标题、一句话、一幅图,师生共同分享.从数据统计上可得插图居首位,原因插图的特点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妨“借图发挥”,实实在在体验一
2、把插图给初中科学教学带来的实际效益.为此笔者总结了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插图的规律,按知识结构分为四块. 1.化学方面.漫画插图趣味化,模型插图直观化,实验装置简易化,反应内容丰富化. 2.物理方面.生活插图求真化,操作插图模仿化,概念定义理解化,原理推理指导化. 3.生物方面.细胞组织放大化,器官系统形象化. 4.天文地理.经纬地图帮助化,天体卫星模型化. 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呢?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插图在提高初中科学教学实效的作用. 一、借图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插图内容的生活化是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在光和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生活中的水、大气的压强这些章节中插图内
3、容贴近生活,学生不仅能在生活中找到科学的原型,更容易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操作.在观察和实践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科学信息,在模仿中求真科学知识,理解其中的原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实例. 七上科学图1-10横线是直线吗?图1-11两个狮子一样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测量的兴趣.七下科学中图1-75视觉的误差,因为再次体会“眼见不一定为实”,认识到科学的神秘性和严密性.八上科学中,图2-11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图2-12变瘪的可乐瓶,模仿两图会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就能举一反三了,突然间发现生活中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有很多.从吸饮料过程的
4、正确解释到婴儿第一次吸牛奶的情景的合理分析,从惊奇马德堡半球的神奇到自制半球中,感悟了大气压的大小.图2-21、图2-22,学生通过完成两张纸在吹气时不仅不会分开,而且会更合拢;对玻璃管吹气,玻璃管上端犹如大象喷水;漏斗内不掉落的乒乓球;会上升的机翼等等,这些图片呈现的事实让学生感觉总是“事与愿违”,想明白其中的原理,表现的特别着急,课堂气氛活跃,此时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一个实验的剖析,在理解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基础上,触类旁通,其他问题借助学生的兴趣就迎刃而解了. 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借助插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稳定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5、提高教学效果. 二、借图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 教材中有不少插图是著名科学家的头像:如袁隆平、张青莲、法拉第、阿基米德、门捷列夫、霍金等.这些头像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人格特征和气质风范.结合阅读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奋斗拼搏的经历,消除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无惧困难所在、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如九上图1-4霍金,从图片中学生对霍金深深地敬佩,人残志不残,思维无极限.八上图1-47阿基米德古希腊著名学者,学生首先嫉妒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都能有所成就,接着被“经常几天不离开博物馆或图书馆”感染,从他身上领悟了许多
6、伟大的发明、 惊世的创造常常都是从那些平常的、 一闪念的好奇心开始的.科学就在身边,成功来自执著和忘我工作.八下图1-29门捷列夫,被他在元素周期表中做出的贡献所折服,懂得用简单的方法表述复杂的问题,尊重事实,善于思考,总结规律在探究中的重要性.九上图11-8侯德榜的肖像.在种种困难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红三角”牌纯碱为祖国争光.很多学生的爱国之情,立志报国的激情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努力学习. 这些图片中的人物犹如一面镜子,学生在镜子中重新审视自己,对照这面光亮的镜子不断地激励自己,参照这面镜子不断地修正自己,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陶冶,热爱科学付之于行动,找回儿时科学家的梦想.帮助学生从“被动要
7、我学”向“积极我要学”的转型. 三、借图培养能力,使学生的探究层次深化 插图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隐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插图的寓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八上图1-41“死海不会被淹死的海”这幅图几乎是全班学生都很感兴趣的,除了羡慕图中主人公的惬意,更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而遗憾.为了弥补学生的遗憾,笔者尝试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0包食盐,一只浴缸,一套泳衣,一个摄像机,学生把图片模仿的真真切切,用摄像机记录了整个过程,并且特写了整组人员的“潇洒的惬意”,不仅让课堂上的师生大饱眼福,更是让学生体验动手实验带来的快乐.在学生陶醉在自
8、己的杰作带来的快乐中,进而发现问题.(1)为什么人会浮在水面上呢?(2)施力物是什么?(3)你能让身体露出水面的体积更大些吗?(4)能通过无限加盐来增大浮力吗?(5)那在不能加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第三步呢?能实现在水中上下浮动吗? 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把思维转向了通过改变物体的密度控制物体的沉浮,此时渐渐地明白了物体的沉浮取决于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在探究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的条件时,实验变成了演示“在液体中跳舞的鸡蛋”,通过加水或加盐来改变液体的密度,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学生得出结论不仅缩短时间而且准确.有一组学生还给鸡蛋穿上白色泡沫围裙,演示鸡蛋在液体中“跳芭蕾舞”.趁热打铁,图1-55潜水艇浮沉的模拟实验的活动中,判断玻璃球的运动状态在没有真正实验时,答案几乎没有悬念.自制简易潜水艇成为课后小组竞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