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临沂市 2018 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1.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C.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一节肢动物【答案】A【解析】解: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
2、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A 错误B、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发育成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叶芽(或枝芽)的结构和发育,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是由植物体的芽发育而来。B 正确C、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
3、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C 正确D、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D 正确故选: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2. 以下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2是( )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 abdc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 观察时,为了
4、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粗准焦螺旋D. 发现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答案】C【解析】解: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甲图中,a 滴、b 刮、c 染、d 盖,正确顺序为 abdc,A 正确;B、是细胞核,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 正确;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 错误;D、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左上
5、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 正确。故选:C。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 12 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2、图乙中,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图丙中,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3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3. 如图描述
6、的是绿色开花植物-大豆的一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 种子萌发时,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能萌发,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C. 幼根的生长靠伸长区增加细胞的数量D. 果实由胚珠和果皮组成【答案】A【解析】解: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由胚芽,子叶,胚轴,胚根组成,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A 正确。B、种子萌发必须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同时具备才能萌发,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故 B 错误。C、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故 C 错误。D、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故 D 错误。故选:A。图中胚芽,子叶,种皮,胚轴,胚根,种子,果皮,结合题意答题。明确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及
7、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4. 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答案】C【解析】解: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 种,人的皮肤是器官,由皮肤表面的上皮组织,皮肤不慎被划破,结果流了很多血,血属于结缔组织,感到非常疼说明皮肤里有神经组织。故选:C。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相似、4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8、4 种。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据此答题。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5.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 b 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 c 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圜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答案】D【解析】解:(1)图中 a 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B、水在 b 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B 正确;
9、C、c 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C 正确;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据统计,风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 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 5%13%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D 错误。故选:D。(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2)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
10、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5状态,简称碳-氧平衡。(4)图中 a 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 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 表示散失水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叶片的结构特点。6.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黎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 丙中 b 烧
11、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C. 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 c 遮光部分变蓝D.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答案】C【解析】解: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 正确。A、丙中 b 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B 正确。C、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C 错误。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 正确故选:C。(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
12、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本题考查学生对“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掌握情况,对实验每一步的操作的理解。67.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低温贮藏水果、蔬菜B. 农田及时松土C.
13、 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D.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答案】B【解析】解:A、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C、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D、植物
14、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因此,选项 ACD 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选项 B 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故选:B。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8. 下列病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佝偻病-缺铁B.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CC. 地方
15、性甲状腺肿-幼年时生长激素过少D.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答案】B7【解析】解:A、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D 或钙形成的,A 错误;B、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C 形成的,B 正确;C、成年人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C 错误;D、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D 错误。故选:B。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9. 某兴超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16、 检验方法 馒头碎屑+2ml 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 10 分钟加 2 滴碘液 馒头碎屑+2ml 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 10 分钟加 2 滴碘液A. 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B. 37改为 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不变蓝C. 实验现象是号试管变蓝D. 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解:A、表中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 正确;B、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改为 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变蓝,B错误;C、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号试管不变蓝,C 错误;D、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D 错误。故选:A。(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
17、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8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0.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正确的是( )A. ab
18、 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B. bc 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C. cd 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D. ab 段和 cd 段曲线都表示呼气【答案】C【解析】解:A、曲线 ab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A 错误;B、曲线 bc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肌舒张,B 错误;C、曲线 cd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 正确;D、曲线 ab 段和 cd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D 错误。故选:C。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 ab 段表示
19、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曲线 bc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9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
20、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11. 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 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乙位于小肠,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多B. 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C. 血管 1 是上腔静脉,血管 3 是肺静脉D. 血管 2、4 中的血液是动脉血【答案】A【解析】解:A、若乙位于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变多,A 正确;B、血液循
21、环路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 错误;C、血管 1 是肺静脉,血管 3 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C 错误;D、血管 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D 错误。故选:A。10(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1 肺静脉、2 肺动脉、3 上下腔静脉、4 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
22、,乙是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和正确识图。12.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若 A 型血患者输入 B 型血后,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解: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图中为红细胞的是故选:D。ABO 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图中的是血浆,是白细胞,是血小板,是红细胞,据此回答要熟记输血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 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A. 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B. 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C. 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D. 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