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干预中风后肩 手综合征 30 例效果观察 李成英 王国香 朱海平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艾灸法, 观察2 组治疗前后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FMA) 、肩手综合征评分 (SHS) , 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2 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 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 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并结合CT或MRI 影像学结果, 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 死。参照1996年中风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4, 同时参考 Kozin标准5。其诊断要点为:患者有脑血管病史, 出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常伴指、 腕关节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 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伴有手 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功能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 疼痛加重, 局部无外伤、感染, 无周围血管病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 Kozin 评分
3、8分;年龄75 岁, 病程 在6个月内;意识清楚, 能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无脑血管病史, 其他疾病导致肩部、手部疼痛者, 如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痴呆、意识不清, 不能配合治疗;并发心血管、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孕妇及 哺乳期妇女;有针灸禁忌证。 2 治疗与护理方法 2.1 一般治疗 2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治疗期间不服用止痛药物。 2.2 对照组 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以及艾灸疗法。艾灸具体操作为:取普通艾条, 对患 侧肢体的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施灸, 艾条距离穴位处皮肤约 23cm, 灸至局部皮肤潮红而无灼热感为宜, 施灸过程约 3040
4、min, 1次/d, 1 周5次, 治疗4 周为 1个疗程。 2.3 观察组 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并结合隔附子饼灸。 (1) 康复护理 措施: (1) 良肢位的摆放。患者无论处于何种体位, 都应重视肢体位置的摆放, 始终保持患肢处于背屈位。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 要求患者家属掌握肢体位置的摆放方法。 (2) 按摩疗法及运动训练指导。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的同时进 行被动运动及辅助运动, 帮助患者进行上肢各个关节的运动, 包括肩部内收、 外 展, 肘、 腕关节的屈伸, 腕关节旋前旋后, 各个手指关节的屈伸及手指精细运动, 被动运动及辅助运动 2次/d, 每次30min。鼓励患者
5、进行自主运动训练, 指导患 者进行Bobath握手运动疗法, 依靠健侧手带动患侧进行运动训练。 (3) 冰水浸 泡。 准备温度为10的冷水, 将患肢浸泡15min, 1 次/d, 可缓解患肢肿胀。 (4) 心理干预。 患者常因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对治疗的信心, 因此在与患者 的交流中, 应注重心理疏导,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 意的要点, 配合治疗, 重拾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2) 隔附子饼灸方法:将附子切 细磨粉后用黄酒调和成直径为 2cm、厚度为 0.5cm大小的饼状, 中间用针插孔, 放置于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上, 再用大艾柱 (直径2cm, 高2cm
6、) 点 燃放置于附子饼上施灸, 灸至局部皮肤微微潮红不起泡为度, 1次/d, 1 周治疗 5次。治疗4周为1 个疗程。 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效果观察 3.1 观察指标 (1) 简化 Fugl-Meyer 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 (FMA) ; (2) 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 (SHS) 评定。 3.2 疗效标准 根据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4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 治愈:关节疼痛、 肿胀消失, 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无痛感, 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显效:关节疼痛 减轻, 肿胀基本消失,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有效:关节 疼痛稍好转, 仍有肿胀, 关节活动受限明显,
7、 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 状无改善, 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治疗前, 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 采用x 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 Radit分析。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及护理结果 3.4.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33%, 对照组为80.00%, 2 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n) 下载原表 3.4.2 2 组治疗前后 FMA 评分及 SHS
8、 评分比较 2组FMA评分及SH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 FMA评分及SHS评分比较 s, 分) 下载原表 4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最早可出现在中风后 13个 月, 也有中风后 2年才出现症状者, 肩手综合征早期局部疼痛及肿胀明显, 随 着病程进展, 可出现患肢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畸形, 因此在发病早期控制疾病 进展尤为重要。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介入治疗具有可逆性, 因此早期预防及治疗极 为重要, 综合康复护理中良肢位的摆放能防止患肢挛缩畸形, 按摩结合运动训 练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冰水
9、浸泡能缓解疼痛、 肿胀症状, 心理干预能增加患 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信心, 对恢复健康抱有希望, 从而能更好地配合治 疗。 中医学并无肩手综合征病名, 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偏枯”“痿证”“痹 证”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患者久卧床, 经脉受阻, 气血不通, 凝滞于局部, 为“不通则痛”;其次中风病的根本在于肝肾亏虚, 气血逆乱, 不能濡养经脉, 为“不荣则痛”;经脉长期失养, 则肌肉瘦削, 肢体萎废不得用, 因此本病病属 本虚标实。艾灸的温热刺激通过针刺传递到腧穴深层6, 加强针感, 起到温经 通络, 通行气血的目的, 同时也能降低神经兴奋性, 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 镇痛的作用7。
10、附子属于辛温大热之品, 结合艾柱燃烧的温热刺激, 能补虚助 阳, 起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康复护理结合隔附子饼灸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 者的患肢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道新, 马得旅, 王楠, 等.肩手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 :47-49. 2王茂斌.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80.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 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4鸿石, 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149-150. 5Kozin F, Ryan L, Carerra G, et al.The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 (RSDS) J.Am J Med, 1991 (70) :23-30. 6程珂, 丁轶文, 沈雪勇, 等.温针灸的传热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2007 (8) :32-36. 7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制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6)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