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题来源一】 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 2 第 30 题【母题原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 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试题解析】【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
2、以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考试方向】本题以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设置情境材料,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战争结束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 可以得知,国民政府旨在推行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管理,而不仅仅是轻纺工业,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来源:Zxxk.Com【母题来源二】 2016 年江苏第 11 题【母题原题】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
3、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A【试题解析】【考点定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作用【命题意图】本题以国民政府时期统制经济切入点,深入考查了抗战时期政府对民族经济的统制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 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考试方向】本题以国民政府时期统制经济切入点,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
4、政策的理解,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得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是“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 , 结合题干时间 1938年可以判断出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即可选出正确答案。来源:学科网1 (2016 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1929 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 备 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答
5、案】B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国民政府的政策2 (2016 届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下第二次六校联考文综历史卷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材料反映了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C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 D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答案】
6、D【解析】试题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民政府统治,故 A 项错误;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说明传统“银本位”制遭到放弃,故 D 项正确;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 (2016 届陕西咸阳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1937 年 8 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
7、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答案】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企业的内迁4 ( 2016届东北名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1935 年 11 月,作为对美 国实施购银法案的一种应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 定,但作用和意义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向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B.中国
8、近代长期以来货币混乱的情况难以改变C.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D.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为了保持法币的汇率稳定,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不得不在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因此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故 A 项正确。法币改革结束了近代以来长期货币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故 B 项错误。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不符合材料“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 ,故 C 项错误。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币制改革5
9、(2016 届河北沧州市一中高三下期质检文综历史试卷)19351937 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来源:学|科|网 Z|X|X|K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答案】D来源:学,科,网 Z,X,X,K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6 (2016 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 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 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
10、度而雇 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A 项“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开始”材料中没有体现;由题干可知是 30 年代的,国民政府的做法增强政府的控制,可以为抗战胜利积聚力量,故本题答案选 C 项。D 项错误,是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政府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7 (2016 届福建连江县尚德中学高三
11、 3月模拟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争论。材料一 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受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摘编自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
12、,殆无由迭其目的也。获得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 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竞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 ,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运用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论证你所认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 (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史论结合,理由充分)【答案】 (1)认同采用
13、(实行)统制经济(或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计划经济) 。 (如只答“赞同张素民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一中的第一种模式” ,不给分)(2)时代背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 。 (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6 分)(3)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
14、的弊端。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 4 分)参考答案二:(1)认 同采用(实行)个人 主义的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 (如只答“赞同唐庆增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二中的第二种模式” ,不给分)(2)时代背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 。 (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 6 分)(3)理由:“获得” (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人民获利多,才
15、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 (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 4 分)参考答案三:(1)认同将统制经济(或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相结合。时代背景和理由:结合参考答案一、二的时代背景和理由(10 分)【解析】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