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昭侠产业贸易理论教程 产业贸易布局,学习重点,产业布局中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区位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区域产业布局“分散聚集分散”的趋势,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重要性取决于区域化程度以及它的流动性程度。 区域化程度是指经济活动与设施资源在区位上的集中程度或集中要求,如高等教育机构、科研中心、高技能劳动力、稀缺的资源等,加工生产能力等,一般表现为集中。 流动性涉及到货物或生产要素运输上的可能性和成本。土地房产、基础设施或者企业的固定设备归为不可流动性的区位因素。流动性差表现在体积大、笨重、易腐等的货物上。信息、易运的货物、原材料等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一般认为较高的集中
2、与非流动性或较少流动性的组合,对于区位具有高度重要性。 重要的区位的推移,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变相联系。,决定区位重要性的因素,一、农业区位理论,1、杜能的孤立国假设条件,在大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它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在这平原之外,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称之为孤立国。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中心城市是唯一农产品贩卖中心,也是工矿品唯一供应者。运输费用同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正比,运输费用由农业生产者负担。农民的动力是获得最大区位地租。市场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固定不变。,杜能认为农业的布局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
3、最大利润的问题。利润( P ) 是由生产成本(E)、产品市场价格()和运费()所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P=V-(E+T) 应用这个公式,杜能设计了孤立国农作圈的六个圈层。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圈,主要生产蔬菜、牛奶等鲜活产品;第二圈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作为城市能源;第三圈是轮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是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和畜产品,以谷物生产为主;第五圈是三圃式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和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第六圈是畜牧圈,第六圈以外是荒野。,2、杜能的农业圈,土地租金,距 离,城郊精细农业(蔬菜),乳品业,混合农业区(林业、种植业),畜牧业,精细农业,乳制品,混合农业区,市中心
4、,O,杜能的农业圈,精细城郊农业林业种植业混合农业畜牧业,因通航河流改变了的杜能圈,二、工业区位理论,1、龙哈德的“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M1,M2,M3,P,1885年德国学者龙哈德提出工业企业布局因素中的“重量三角形”模型。 在这样的三角形中,2个顶点代表原材料产地,第3个顶点代表产品销售市场。P点是最优区位,位于3个顶点的直线相交点而吨公里数又最小。,M,K,d,q,“价格漏斗”反映了运费与销售距离关系的漏斗式的价格关系。M为最优区位,销售距离越远,运费越高,增加成本。,“价格漏斗”,2、韦伯的最低成本工业区位模型,德国经济学家阿韦伯1909年提出的最小成本工业区位模型,是工业区位
5、理论发展历史最早、影响最广泛的理论流派。 该模型有以下前提条件的假设:工业原料的供给地的分布是已知的。工业产品的消费地和规模是已知的。劳动力供给是已知的,劳动费用一定,且供给量无限。运费与运距成正比。,(1)最低成本工业区位模型的前提条件,(2)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子,区位因子,就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的地点或者一般在某特定类型的地点进行时,能得到的利益或费用的节约。 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前者如运费、劳动费和地租等,与所有工业均有关。后者指只与特定的工业有关的区位因子。 地域因子和集聚因子。前者使工业指向于特定地点的区位因子,如受到运费的影响,工业的生产就会吸引到特定的地点。地域因子是决定
6、区位的主要因子。集聚因子是指由于集中而使公共成本降低,生产联系更紧密的区位。,在各种区位因子中,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最为重要。,遍在原料:指到处都存在的原料。 地方原料:指在特定的场所才能得到的原料,如铁矿石和煤炭。后者对区位的影响大。 纯原料:指在转化为产品过程中,重量没有损耗,完全转化成产品的原料。 减重原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一部分或大量重量的原料。,(3)运输费用影响区位选择,相关的原料概念,区位重量=(地方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 制成品重量 =1+原料指数,原料指数,原料指数=地方原料重量 / 制成品重量Im = Wm / WpIm-原料指数Wm-地方原料重量Wp-制
7、成品重量,区位重量,Lw = ( Wm + Wp) / Wp =1+Im,Lw-区位重量Wm-地方原料重量Wp-制成品重量Im-原料指数,C,M1,M2,P,P,M2,M1,C,C=Consumption point(market)(消费地或市场),M1M2=Raw materials 原料地P=Optimum location 最优区位,2T,1T,2T,1T,1T,失重工业的区位: 原料比产成品重,生产区位选择靠近原料地,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如钢铁业,它要耗费大量的原料。,增重工业的区位: 产成品比原料重的企业,生产区位靠近市场。如饮料业,产品由于增加了遍在性的原料,如水而增重。,P,高热
8、值煤,耐火材料,劣质煤,锌精矿,M,原料指数比1小,区位重量比2小时,遍在原料重量小于产品重量,区位为指向消费地。原料指数比1大,区位重量大于2,区位为指向原料地。原料指数为1,区位选择余地大。,(4)劳动力费用影响区位选择,等费用曲线,等费用曲线是韦伯首先提出的概念。 假定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费用与劳动力居住地到工厂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运输费用也存在等费用曲线。,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设在单一市场N和单一原料M下,运输一个单位重量的原料,每千米需1个单位货币;而运输一个单位的产品,每千米只需12个单位货币;这样表示相同运输费用线将分别围绕N,M呈同心圆状。同心圆的一个货币
9、单位的间隔就N而言,则为2km;对M而言,则为1km。这种呈同心圆状的线为等费用线。而综合等费用线则为全部运费相等地点的连线,图中ABCDEF各点的连线,就是运费为7个货币单位的综合等费用线。A点是原料地M的2个单位,市场N的5个单位的等费用线的交点;而B点是原料地M的3个单位,市场N的4个单位的等费用线的交点,依次推。,图中离中心点Sr1距离每增加一圈,运费增加1元;,离中心点Sr2的距离每增加一圈,劳动费增加2元。当工厂布局在X点时,其运费增加2元,劳动费增加10元,总计多支出12元;当工厂移到Y点时,其运费增加3元,劳动费却节约6元,总支出反而降为9元。,当节省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
10、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劳动力费用对运费作用的修正,劳动费指数,Iw = Cw / Wp,Iw - 劳动费指数 Cw-劳动费Wp-制成品重量 Cp-产品价值,劳动指数越大,说明单位重量产品中耗用的劳动越多寻求劳动费最低点的意义就越大。反之亦然。 两个公式中后者将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结合,统一了计算口径。,Iw = Cw / Cp,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而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企业聚集区,(5)聚集效应影响区位选择,聚集效应主要通过分享公用基础设施和通讯信息而节省成本,通过企业间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集中管理等方法来实现。,聚集效
11、应,内部效应,外部效应,局部化效应,城市化效应,聚集效应的系统划分,内部效应: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产生的聚集效应。如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经济主体(企业、居民户、公共机构)之间形成的聚集效应。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局域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局域化效应是指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的效应。如专门配件商的普遍化、专业化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研发机构等。城市化效应是在一个区域内各种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及不同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表现了总体环境对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力。如共用基础设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专业化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等。,聚集的发展阶段,工业的聚集可分为三个阶段。聚集效益的增加呈现倒U形曲线
12、。低级阶段仅仅表现为单个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级阶段表现为各类工厂由于不同因素的作用而向某一地域集中;高级阶段则表现为第三产业与工业在特定区域的聚集,聚集效应,聚集程度,倒U,聚集效应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果某一点上聚集效益引起的生产成本降低,超过了运费和劳动费增加之和,更多的企业将向聚集地点集中。即:E - (T+L) 0E-生产成本降低量T-运费增加量L-劳动费增加量,义乌纺织行业是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袜机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以饰品、装饰、相框为优势的工艺品行业,从业人员7万余人,生产装备日趋现代,款式新潮,风靡世界。拉链产量占
13、全国的四分之一,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强。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行业共有大小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毛纺行业则是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立足于发挥市场优势,浙江义乌逐步构筑起“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服装、针织、饰品、彩印、拉链等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义乌的小商品产业聚集,案例,思考:,尽管城市商业闹市区地租很贵,为什么商家都喜欢在闹市区开店?,3、运输费用学派,(1)胡佛的运输费用结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胡佛1948年提出了运输费用结构理论。将运输费用分为装卸费用和线路营运
14、费用。 他提出,线路营运费用与营运里程成正比。而包括仓库、码头、营业机构、维修开支等装卸费用则不受运输里程的影响,装卸次数越多,费用越高。因此,应尽可能减少运输途中的中转装卸。 这一理论较好地被用来说明,交通枢纽中心往往会成为产业聚集的中心。各种运输费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运输费用递减现象。,P,公路,铁路,航空,D,各种运输工具的费用曲线,水路,O,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运费结构分析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分析,(一)运费结构,韦伯的运费理论只考虑了线路运营费用;而胡佛则把运费分为站场作业费和线路运输费两部分;站场作业费与距离的变化无关,它包括装卸费、仓库费、码头占用费等;运输距离越
15、远,单位距离分摊的站场作业费就越少。,线路运输费与距离成正比,包括线路维修费、燃料消耗费、保险费、运输工人工资等。因此,每千米平均运输费用与距离的增加不是按等比例增加,而是呈递减趋势。即边际运费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是以同一比例变化,总运费是一条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二)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胡佛发现,由于运输方式不同,线路运行费不同,分摊到运输距离上的运费也不同,即运费率也不同;当站场作业费用低、而线路运营费用高时,适合于短途运输;当站场作业费用高、而线路运营费用低时,适合于长途运输。,胡佛对40年代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水运、铁路、公路运输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各种运输工具的
16、费用曲线,运费,公路,水运,铁路,56,608,距离,(三)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一、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运输费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强调了在区位布局中,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二、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给出了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通过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来降低运费等等。,3、市场区位学派,(1)断裂点,最低成本学派理论假定“市场销售已经解决”,产品价格固定,市场需求无限制。为克服这一缺陷,市场区位提出应通过市场利润最大化来寻找合适的企业区位。 1878年,夏佛尔提出了一种预期两个中心市场之间的市场区位划分的“断裂点(break point)”模式。之后,费特又在192
17、4年分析了不同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组合情况下的市场边界。,两个采购地与一个销售地条件下的等费用曲线,(2)廖什的市场区理论,理论假设,工业中心周围是农业区域,其居民是工业品的购买者;这些居民偏好相同,他们有相同个人需求曲线。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以工业所在地为中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越多。假定没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地区,那么工业区位主要由对它的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工业如果设在它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它就能获得利润,否则,它就不能获利,而不能获利的地点,它就不适宜成为工业所
18、在地。,廖什主张区位选择的最大利润原则。在平均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厂要增加总利润量,必须使销售量增加或总成本减少。 近代西欧的工业区位正是按产品需求量的大小而逐步形成的,每一个新出现的工业点都离不开它周围的消费者。,决定企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价格高低需求强度市场半径单位距离的产品运输成本。,单个企业产品的市场区,廖什景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在工业生产三角形布局和六边形市场区基础上形成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模型,被称为“廖什景观”。,三、中心地理论,1、市场区边界,中心地理论是关于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等级、规模、职能间相互关系及其空间结构规律性的学说。由德国区域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
19、istaller)创立。代表性著作有南部德国的中心地等20多部著作。,一个具有经济活动的区域都有自己的核心城镇。城镇具有商业、娱乐、教育、文化等多种服务职能,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经济力。这些城镇被称为中心地。处于中心地的企业,市场区的上、下边界是其获得利润的空间。,A,生产地(居民点),市场区下边界,市场区上边界,利,润,区,最佳市场区的形成,A,B,C,在图A中,各个市场取得上边界正好相接,相互之间存在市场空隙,其他生产者将进入市场; 在图B中,各个市场区互相交叉,位于交叉区的生产者达不到市场的最低市场需求量,因亏损而退出市场; 图C中每个生产者正好供给他的最低需求量,从而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
20、2、中心地体系的形成,中心地体系的特征,一个产品的市场区下边界越大,其中心地等级越高;每个中心地都提供按其中心地等级确定的产品,并向低一级中心地提供所有产品;每个中心地都由中心地所在市场区和低一等级的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构成一个封闭的市场体系。另一同级中心地的产品不能穿过市场区边界;一个中心地等级内的所有产地都提供相同的供给,不存在专业化分工。,四、影响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1、自然因素,(1)自然环境,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因素。降水、气温、日照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工业土地、地质、地貌、用水、光照、沙尘、风向等。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布局影响。城市用地、气温、用水、地质等。,(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
21、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布局不论是地区组合还是企业规模,都受到地区资源禀赋的制约。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必须与自然资源完全一致。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土地资源,矿业取决于矿山资源的分布。第二产业的产品间接来自于自然资源。传统工业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地,就近取的所需燃料和原料。钢铁产业布局“移铁就煤”就是典型。,现代资源约束的减弱,现代条件下,资源因素对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约束力在减弱。 第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成本不断下降,使得产业布局的自由度加大。 第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对下降。,该公司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原材料消耗巨
22、大,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日益稀少。 在先进战斗机上的用量上,钛合金在机体材料中的用量高居首位(41),树脂基复合材料位居其次(24),铝合金和钢的用量分别降至第三位(15)和第四位(5)。 中国是世界钛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资源量占世界的50以上,钛加工业总产量占世界10。,案例,美国抢购钛和铝,前不久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透露,已授权斥资1200万美元,购买未来生产F-35战斗机时所需的特种原材料。,2、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需求量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决定市场容量大小。市场需求规模低于盈亏平衡点,企业就无法进行规模生产。由于距离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农业和工业影响最大
23、因素。市场因素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2)资金,资金来源:内部积累与外部投入。资金投入的结构: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资金投入量:资金投入总量与在地区各产业间分配量。资金投入效率:投资回报率;盈亏平衡点分析;净现值分析。,(3)运输,在传统产业中,运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运费往往构成产品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距离因素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先进交通运输技术、生产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距离因素的作用将大大减弱。 但是,目前运费在产品成本中仍然很重要。运费的高低、运输线路的构成和走向、站场的布局和运输快捷便利程度等,还是吸引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4)人口和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是产
24、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一个地区工业化地实现,必须具备最低数量的自由流动的劳动力。称为“门槛数量”。 劳动力的质量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对某些产业则是限制性影响。 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科技人员比例为45,而 高新技术产业则必须达到1520,或者更高。,信息使用能力,信息的数量和质,(5)企业竞争,弱,强,少、劣,多、优,利润,亏损,亏损,成本曲线,收入曲线,收入或成本,最优区位,满意的、次优的区位,仍然有利润,可能有其他优越条件的吸引。,企业区位的满意决策,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指向与规模,一、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产业布局,在各种因素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大范围区域的产业布局往往具有
25、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趋势,称为产业布局指向。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往往是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种种限制因素。产业布局研究就是要利用一个地区最有利的条件,克服不利条件,节约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响产业布局指向的通常有原料指数、劳动费指数和聚集效益。,1、资源指向型,这类部门包括火电站,铝、镁、铜等有色金属冶炼,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以及石油化工这类产业。另外,重型机械制造、水泥、玻璃、造纸业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属于燃料动力指向性产业。 在这类部门中,燃料、动力一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在35-60%。能源的供应量、价格和潜在的保证程度是决定布局的重要因素。,(1)燃料、动力指
26、向,“十一.五”期间,香港南玻集团即将在宜昌开发区投资建设的高纯多晶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两个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一、二、三期工程统一规划布局,总规模年产4500吨高纯多晶硅、45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约100亿元人民币。这个项目已被列入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由于这一项目属于高耗能行业,电能供应及价格成为企业区域定位的关键。因此在这一项目洽谈过程中,葛洲坝集团和湖北省电力公司参与了电能供应及价格优惠问题谈判签约。,南玻集团在宜投资,案例,(2)原料地指向,原料地指向产业一般是原料或产成品运量大或可运性小的部门。如采掘工业、化纤、人造树脂
27、、塑料、水电、钢铁、建材、森林工业、制糖、罐头、肉类加工、水产加工和茶、棉、毛皮等粗加工部门。 原料地指向性产业大都是物耗高的部门,一般要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采年限,还要考虑运输的能力。,杉杉集团的困境,湖北宜昌市五峰杉杉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加工木地板。在森林禁伐令下达后,原料来源无法保证,长期陷于停产状态。最终还必须依靠省政府协调原材料供应问题。,(3)劳动力指向,在这类产业中,劳动力费用的支出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仪器制造、纺织、缝纫、制鞋、制药、塑料制品以及工艺美术品等。劳动力指向性产业的布局,必须考虑劳动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浙江遭遇“民工荒”,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调研
28、报告显示,2004年18月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统计的单位需求数为28.3万人,登记介绍数为23.2万人,民工缺口占比为18.28%;目前浙江省劳动力短缺约50万人,占劳动力总需求量的35%。纺织服装、饮食服务、电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仍较为严重。缺工原因主要在于大量的岗位工资偏低,工作条件差,女性劳动力少。 民工荒迫使企业提高工资。目前在浙江,农民工月工资800元以上成为主流。,(4)技术指向,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要求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研发能力强、设备先进、劳动力素质高。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更多倾向于技术密集的地区,对技术发展的条件、
29、高等学校的数量和高水平研究机构数量等条件的要求比较高。,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光谷”等,都必须依托当地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2、市场竞争指向,这一类行业对资源要求不高,但是行业内激烈竞争。企业千方百计通过区位选择来增强竞争实力,压迫竞争对手。,(1)市场布点指向,市场产品需求量比较大,又有能力进行企业扩张的企业,往往通过跨地区布局,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对国内或者国际市场的空间控制。,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最初只是深圳华侨农场 建立的一家来件组装的彩电生产的小企业,在 全国彩电行业属于中小企业。 1992年,康佳集团进入东北,投资1800万元资金
30、,取得了牡丹江电视机厂60的股权。原牡丹江电视机厂用部分厂房、场地和设备等实物作股40,所欠债务由分离后的原厂和牡丹江市政府承担。 “牡康”开业后,全面推行康佳的管理制度,采用康佳的品牌、技术和市场营销体系。新生的“牡康” 1993年生产了 7万台彩电,销售收入11.3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1994年生产彩电19万台,销售收入21.5亿元,占黑龙江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40,利税超过5000万元。用同样的方法,1995年5月和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组成了“陕康”,1997年和安徽滁县电视机厂组成了“安康”。 康佳在中国彩电业的排名很快上升到仅次于第一名“长虹”,成为深交所发行的A、B股的上市公司
31、之一。,康佳的规模扩张,案 例,A,B,O,A,B,价格线,a.企业靠近,空间市场结构不稳定,b.企业距离太远,中间失去市场,结构不稳定,c.企业距离适中,空间市场结构稳定,A,B,(2)交通运输枢纽指向,交通枢纽指向兼有原料燃料指向和消费地指向的优点。对布局条件要求不严格的部门,其布局多指向交通运输枢纽。产品耐运性强、运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的部门,也属于此列。,思考:,为什么海岸线与大江大河交汇处,或是铁路交汇点,往往都是工业发达的大城市所在地?,(3)消费地指向,为当地消费服务的部门,以及产品易腐变质,不耐用、不易储存的部门。如重型机械、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的制造、建筑构件制造、面包、
32、饮料、糖果以及各类副食品生产、缝纫行业等。,安琪集团的全国布局,湖北宜昌市安琪集团,是以酵母生物制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从2000年起,安琪集团先后在山东滨州、新疆伊犁、内蒙赤峰、河南睢县等地开设企业,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40。,3、无差异指向,主要是指那些布局指向不很明显的部门,特点是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具备发展条件,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对技术、劳动力素质等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普遍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布局在任何一个地方,效益基本相似。 这些产业的布局主要受到企业扩张覆盖更大市场的内在动力影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就是典型。,(1)地域的产
33、业聚集,产业聚集形成的工业生产中的联合化,对于天然资源和原材料、燃料的全面综合利用,对于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对于城市建设等都有着重大意义,在经济、技术上有明显的优越性,从而对区域产业布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产业在特定地域的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地域产业聚集,二、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社会分工与协作,市场的空间集中形成功能性聚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必然的互相联系。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时又向其他企业提供自己的产品,做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这些企业聚集在同一地域,可以减少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增强生产过程中的联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共同使用基础设施
34、,基础设施系统一般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众多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地域的基础设施系统,既可以大大节省企业自身的非生产性开支,又可以促进区域的基础设施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水平,降低服务价格。,区域产业综合体,工业生产的联合化,意味着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向大型综合性联合企业演进。 地区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必然促进地区工业生产综合体的形成。这将形成地区工业经济的特色,提高地区对外商品输出的比例,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分工特色。,例如,东北地区的冶金、重型机械生产;天津塘沽地区的化工生产;长三角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珠三角的家电和装饰材料生产;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
35、矿山采掘等都已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环境,地域产业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独特的局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这一环境下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人员之间形成非正式的准家族式的的社会联系。 例如,产业聚集有利于企业间信息的传递,先进技术的普及,企业之间协调,促进行业竞争和行业合作,促进人员的流动等。这将使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美国硅谷:“你遇到了难题了吗?去马车轮咖啡店转转吧!”,工业生产中的联合化就是把彼此有联系的各种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联合在一个企业里进行,构成一个生产的整体。联合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产品连续加工阶段相结合的联合。如黑色冶金联合厂包括炼铁、炼钢和轧钢,纺织联合厂包
36、括纺纱、织布和印染;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联合。如冶金工业与水泥生产的联合;综合利用原料的基础上的联合。如焦化工业基础与黑色冶金联合。,(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企业的联合化,联合的大型企业的优越性,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原料消耗,扩大废料的利用,降低费用,加速生产过程;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储备量,并且可以节省基建投资。减少上下游之间原材料和零部件产品交换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外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多种经营,促使地区工业生产综合体的形成。引起城市工业区企业配置的变化,出现以联合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a点以前的,c点以后的为规模不经济阶段。
37、为规模经济递增阶段;为规模效益递减阶段。,生产规模超过一定点以后就会形成规模经济。 但是,单个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特定地域承载的产业规模也有一定限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形成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大的” 并非一定是美好的,美国财富杂志排名的全球企业500强中,1991年服务业有52家亏损,制造业有73家亏损;1992年仅服务业就有62家亏损,制造业情况更糟;1993年制造业100强中有24家亏损;1994年服务业和制造业共有46家亏损;1995年前100强中就有14家亏损;1996年前100强中就有9家亏损。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大并不等于强。 另一方面,由于聚集过分产生的大城市病,聚
38、集过度带来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销售困难、劳动I力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过高等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必然加大生产成本,造成外部不经济。 目前西方企业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普遍观点是“小的是美好的”,因为中小企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应变能力较强,更能适应生命周期缩短的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知I识经济时代具有更大的空间灵活性,服务全球化,分散的市场,需要产业布局的适当分散。,案例,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单项设备的经济合理规模。通常以企业工人人数、固定资产价值和产品产量来衡量。联合企业的合理规模。把彼此有联系的各种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联合在一起,可以降低基本建设总的投资量
39、,减少原材料的储备和消耗,降低运输费用,加速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合理规模,2、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1)地域的环境容量,地域产业的合理规模取决于地域的环境容量。地域环境容量又取决于三个要素。,资源要素:包括区域内各类资源数量质量的限制,以及从区域外可以获得的资源的限制。基础设施要素:交通、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所能容纳的企业和人口有一定限度。专业化协作联合生产对基础设施的使用节约不是无穷尽的。管理要素: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半径。企业聚集规模超过管理者的能力,就会增加成本。,(2)地域产业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地区产业结构优劣社会
40、效益,(3)“分散聚集分散”,聚集和分散是区域产业布局发展过程中的两 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在不同时期又表现为不 同侧重点。 在地区工业化的早期,企业自发布局于某个 区域,但是数量少而且分散,形不成气候。 随着企业盈利的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逐渐形成产业规模,企业不断追求“做大做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日益深化,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区域的聚集效应。 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超出管理人员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成本、内部交易费用将日益上升。区域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超出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承载能力,就会使得外部交易成本上升,迫使企业将生产经营分散。 现代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为产业分散提供了技术条件。,附录,产业布局效果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是区域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结果。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可以从区域经济结构整体演变的角度研究产业布局的效果,并对区域产业布局效果进行评价。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评价的依据是HS帕洛夫提出的产业转移分析理论。该理论对工业结构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概括。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客观存在两种不同转移因素的作用。一是比例转移;二是差异转移;二者之和是总体转移。这两种因素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模式、经济增长的特点及模式。,(1)区域结构变动模式分析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