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乡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材料(二).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414565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材料(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材料(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材料(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乡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大家好。 乡年建乡,行政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县唯一的汉族乡。全乡共个行政村,总人口户,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贯穿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去,推动富民、强民、安民工程进一步走向深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注重在创新工作载体、探索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大胆探索综治工作新途径,使农村治安防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建全制度,夯实基础,为综合治理创建工作平台 乡党委始终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全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行政村、派出所、武装部、治安联防队、基干民兵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每月、村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工作会议,开展一次乡村不稳定因素滚动式大排查,建立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包到底的首问工作责任制。并将全乡的综治工作与包村领导、站所、各行政村乃至每个农户层层签定责任书,实现综治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本资料权属严禁复制剽窃动”的责任网络。实行承包责任制、干部绩效责任制,同干部工资、年终考核挂钩。同时,为保证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经常开展,乡党委定期划拨专项经费,提供经费保障,用于订购法律宣传材料、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加强法制工作硬件建设。 二、优化宣传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3、我们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综合治理工作中,把教育人、服务人提高到重要位置,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宣传工作做到经常化、生动化。通过举办各类法规法律培训班、大型宣传活动、知识答卷、人口与综治知识竞赛、演讲赛、图片展、播放电教片等活泼生动的系列化活动,强化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并在各种宣传活动中,注意吸收群众的共同参与,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借助乡百人工作团深入农户进行经常的宣传教育,并充分利用村级每月一次召开“三会”的契机,进行法制宣讲,特别是做好信教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耐心宣传宗教政策和宗教活动管理,真正使基督教达到“三定”的管理目标;为中心学校聘请兼职法制

4、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办法,开展创建“零犯罪校园”活动;是建立固定宣传阵地,利用板报,搞好静态宣传;经常化、生动化的宣传,使全乡广大农牧民了解了更多的现行法律政策,提高了他们的知法、守法意识,达到了自我约束、自觉执行政策、法规的目的。 三、点、线、面结合,构筑农村社会治安网络化管理体系 实行农村社会治安网络化管理,是搞好社会综合治理的基础。为此我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人、物、技”三防配套,“打、防、控”一体化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一)、在点上,抓好农村治保会建设。每个村级治保会不少人,治保会主任由村委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主任担任。治保会成员白

5、天协助村两委做好本村的矛盾化解,做到“四到户”即邻里纠纷调解到户;签订治安防范协议到户;对重点人员帮教到户;对流动人口服务到户。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同时采取加强治安联防“封住边”,加强公路巡防“控住线”,加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管理“守住点”,加强安全文明单位、村创建“管住块”,加强农户院落管理“护住院”,加强单位内部治安管理“看住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控制目标。截止目前,全乡个行政村中个村为安全文明村、覆盖率达,安全文明单位个,覆盖率。与此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员管理档案,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清查,建立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管理合同

6、、暂住人口通知书、流动人口登记表等管理形式,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在线上,坚持“人、物、技”防相结合,形成治安防范网络,成立了由乡机关干部组成的基干民兵连、各村成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对全乡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路段实行小时巡逻、执勤。做到“八个清”即全乡辖区自然情况清;居民群众情况清;暂住人口情况清、外出人口情况清;房屋出租情况清;帮教对象情况清;重点人口情况清;矛盾纠纷情况清。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打、本资料权属严禁复制剽窃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将调解委员会工作深入到最基层,使调解会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方便桥梁,调解室成为化解民间矛

7、盾纠纷的阵地。“打、防、控”一体化网络建设使全乡社会治安呈现了如下变化:各类案件发案率下降,各类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矛盾得到及时调处化解;民力弥补了警力的不足,增强了对农村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打、防、控”的积极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三)、在面上,抓好了以“一办两中心”(即综治办、法律服务中心、司法调解中心)为主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组织。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排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各类矛盾激化升级。完善了村级调解机制,形成了苗头性问题及时办,热点问题成块办,疑难问题联合办的工作

8、模式。 四、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实现“五化”。管理制度化。制定出台乡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使之长抓不懈。法制教育组织网络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党委领导,宣传、综治、派出所、文化及工、青、妇等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采取“四长同治”跟踪教育的办法,成立由学校校长、家长代表、驻地村委会主任、驻地派出所所长“四长”组成的帮教协会,根据正在被帮教的违法青少年每阶段的表现,实施校长包校、家长包家、村委主任包片、所长包重点对象的“四包”责任制

9、,工作中做到环环相扣,有针对性的共同做好青少年帮教工作。注重道德育人。做到“三同三挂钩”,三同:目标同立(在校长的责任状中既有升学指标,又有学生违法犯罪控制指标),计划同安排,成效同考核;三挂钩: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挂钩,与班主任奖金挂钩,与校长晋级晋职挂钩。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评比竞赛活动,设立“教书育人”园丁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计划程序化。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列为课堂教育的必读课,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备一名兼职法制副校长,负责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每学期至少为中小学生上四次法制课。教育阵地的社会化。以学校为教育阵地主战场,形

10、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齐抓共管的格局;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阵地,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创建“零犯罪校园”和“远离不良行为,争当文明学生”大讨论活动。开展“百名学生做优秀学生”“预防违法犯罪,做世纪好少年”和百名中小学生签名活动。抓好校园治安和周边环境整治,开展“五星”(尊纪、敬老、友谊、自理、节约)教育;学前军训、普法宣传月、模拟法庭、团委授书、青少年维权岗和家长学校等活动,形成关爱和维护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学校把普法、依法治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注重落实依法治校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四结合”,即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法和守法用法相结合,把知识的传授和法纪教育融为一体。 经济发展到那里,治安保障就跟进到那里、治安热点在那里;防范工作就跟进到那里、群众需要在那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那里。今后,我们要将此标准作为我乡综合治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加快富民兴乡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