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教学流程:一、 猜谜,激趣导入。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写一个字,板书“谜” ,读一读。大家猜过谜吗?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屏幕
2、出示:“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崖绝壁扎下跟。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 ”(打一树)生猜谜。师:我们再来猜一个,提高一些难度。屏幕显示:“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打一字)生猜谜。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引出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画出方位图示。大家能听懂吗?师:我们知道,谜语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刚才老师说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的部分叫谜底。相机板书“底” 。这节课咱们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猜一个谜、解一个谜,这是一个“山谷中的谜” 。板书“山谷中的” ,生齐读课题。你们有信心揭开这个谜的谜底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我们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下面,我找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屏幕显示:女贞 帐
3、篷 魁北克 柘 枝丫 摧毁 富有弹性 反弹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这位同学读的对不对,好,谁再来读一读?三,学习 1、2 自然段,揭开谜面下面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个山谷中的谜它的谜面是什么,用横线标出。找到的同学举手。生回答。大家和他找的一样吗?松比较常见,那柏、柘、女贞长什么样子呢?看屏幕。屏幕出示谜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谜面呢?生回答。师画出南北走向的山,两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叫什么?(山谷) 。这条山谷的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师标画出。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这条山谷早就存在,而这一奇异的景观也早就存在,这样的一个谜容易解开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
4、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始终”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个景象一直是个谜,一直没有人能解开。)抓住了“始终”这个词来谈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来补充?(从“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中我想到,肯定有许多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大费脑筋,可都无济于世,看来这个谜真的很难解呀。) 谁能读好这句话。齐读。四、精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探究“谜底”。1、这么难解的一个谜,最终被谁给解开了?(两个旅行者)仔细地默读课文,看看这两个旅行者找出的谜底究竟是什么,请用“”画出来。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3、读后交流,揭示“谜底”指名读找到的写“谜底”的句子,(课件出示: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
5、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4、自由地读一读,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山谷有了这样奇异的景观的?找找关键词,看你能不能解释清楚。(1)我找到了“东坡雪大”和“西坡雪小”, “雪大”和“雪小”这个谜的关键。(2)东坡的雪大,所以一些东坡杂树的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的雪小,树枝根本就压不断,所以西坡的杂树就存活了下来。5、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是围绕着雪大、雪小来谈自己的理解的,读到这里,你们想问什么问题?为什么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课件显示:这是一个山谷示意图,寒流自西北席卷而来,首先侵袭的是东坡,所以东坡
6、的雪会比西坡的雪大。在黑板上用箭头标出山谷中的“风向”,懂得造成“东坡雪大,西坡雪小”的地理成因。6、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为什么东坡雪大,其它的树木都丧失了生机,而雪松却安然无恙呢?)是呀,为什么东坡只有雪松,雪松的这个本领是什么呢?请大家再去读读第三自然段,仔细琢磨琢磨雪松的这个本领究竟是什么?7、交流,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生从书中读出,投影出示后,再找生读,会读书的
7、孩子一定要学会抓关键词,下面大家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雪松的“本领”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弯曲 反弹)雪松既会弯曲,又会(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 师: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呀?生:是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弯曲的。师:“一定的程度”是指什么程度?生:雪积了厚厚的,雪松实在吃不消了,顶不住了!师:对呀!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所以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雪松是强者,更是智者!逞匹夫之勇,不讲策略的一味蛮干,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C、如果承受得了,雪松会如何做?陈毅将军曾经写过一首诗青松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屏幕显示。D、在这样的重压下
8、,雪松向下弯曲,这是雪松像风雪低头的表现吗?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雪松的弯曲为的什么,反弹又是为的什么? (指名读)。师: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雪松的本领呢?(指名读,齐读)8、(出示,引读)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师:认真读读这句话,扣住关键词句,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1)“反复地积”说明大雪一次又一次地压在了雪松的身上,从“反复地弯”、“反复地弹”中我体会到一雪松一次又一次地施展出它的本领,战胜了暴风雪,成为了胜利者。(2)从四个反复让我感受到了面临暴风雪,雪松是那样地坚忍不拔。(3)我仿佛看到了雪松日复一日,
9、年复一年地与风雪抗争的情景。(4)雪松与暴风雪的斗争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它是长年累月地在与暴风雪进行着抗争。大雪堆积在它的身上,它就先弯下树枝,等到积雪滑落时,又立即反弹回来。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它始终是这样不屈不挠地与暴风雪进行着斗争。师:(创设情景)冬天的一个早上,寒风又起,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不一会儿,雪松的身上便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见雪松-(生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很快,雪在雪松的身上越积越厚,只见雪松-(生读);临近中午,雪丝毫没有停的迹象,山谷中不断传出树枝折断的声音,柏树倒下了,柘树也倒下了,只有雪松-(生读),再接着读“就这样,雪松反复地
10、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师:看着这傲立于风雪之中,依旧苍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三、引领感悟,品味哲理过渡:你们说得真好!两位旅行者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因而揭开了谜底,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 我们继续学习 4 至 6 自然段。1自由读 4-6 自然段,想想这两位旅行者得到了什么启示?2指名答后出示。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联系课文内容或
11、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4汇报交流。5、出示句子: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读着“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 (可以是人或事,可以是词语或句子)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能屈能伸 以屈求伸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6、小练笔:以“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为开头,写下你的理解。可以联系课文中的雪松,联系刚才的故事,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老师把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作为书签送给大家,希望这句话能时刻激励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