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规划原理,主要讲课内容,第一章 旅游规划的发展第二章 旅游规划的基础第三章 旅游规划的技术第四章 旅游规划的编制,前 言,课程简介学习方法开课目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旅游规划,马耀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旅游规划教程,赵黎明黄安民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月主要参考书:3.旅游规划教程,陈秋华、张建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4.旅游规划原理,张伟强、陈文君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5.旅游规划原理,吴国清主编,旅游 教育出版社6.旅游规划原理(第一版),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11月7.旅游规划,黄羊山 王建萍 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6
2、月8.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吴承照 编著,青岛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9.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5月10.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世界旅游组织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11.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八版),查尔斯. R. 戈尔德耐等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12.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13.城市旅游规划原理14.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15.旅游规划案例16、国家各种旅游规范,第一章 旅游规划概述,第一节 国内外旅游规划的进展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对象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作用第四节 问题与对策,第一节 国内外旅游规划的
3、进展,一、旅游规划简史二、旅游规划的进展与趋势,一、旅游规划简史,我国古人早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规划思想。二次大战后,旅游进入以大众化、洲际化为标志的现代旅游阶段。世界上一些地区开始形成了具有稳定的功能、一定的规模、重复运行的现代旅游系统。,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旅游被政府意识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会带来不良影响时,一些国家、地区的规划中开始涉及旅游。其中,具有较完整的旅游规划形态的是1959年的夏威夷洲规划 (State Plan of Hawaii),可被看作是现代旅游规划的先驱。旅游规划,第一次成为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0年代后,法国、英国相继推出了正式的旅游规划。随后
4、,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斐济、波利尼西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均兴起了旅游规划。如法国郎济道海岸、印度尼西亚巴厘、澳洲中部地区的旅游规划等等。,70年代,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旅游需要规划,这两点开始被各国及国际组织所重视和认同,如EEC(欧共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UNDP(联合国发展计划,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等等, UNDP的执行机构WTO(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于70年代末颁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目录,书中汇集了对118个国家(地区)的旅游规划
5、调查结果。,80年代起,旅游规划普及到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在发达国家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还出现了规划修编(Revision and Updating),如夏威夷洲旅游规划(1980)、奴萨坦格拉旅游发展规划(印尼,1981)等等。,中国的现代旅游,起步于1979年。开放政策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开始涉及旅游。同时,大量出现了各类旅游地、风景区规划。,1986年,中国政府将旅游业正式确认为一个产业部门,并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同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制定了中国旅游发展计划,标志着中国旅游规划的正式确立。在此期间,各类风景旅游区规划,如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风景旅
6、游城市规划等等,在规划方法上、规划内容上,也日趋走向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相互整合。,二、旅游规划的进展与趋势,1、旅游规划的进展2、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1、旅游规划的进展与趋势,第一,旅游需要规划。第二,对旅游实施规划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以社会经济为主的旅游发展规划(经济类)和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类)两大方面。第三,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接受资源承受力反馈和社会承受力的反馈。第四,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着许多障碍。第五,现代旅游及旅游规划在短短四十年中的发展十分迅速。,2、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第一,从部门规划走向合成规划(由产业规划向系统规划发展)。第二,从规划文本走向实施过程。第
7、三,走向知识与价值的社会参与。由领导规划、专家规划向参与性规划发展。第四,旅游规划由实体规划向形象规划发展。第五,旅游规划由规划文本向发展纲要发展。第六,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发展。,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对象,一、从旅游到旅游系统二、旅游规划的对象三、旅游系统的功能四、旅游系统的问题,一、从旅游到旅游系统,(一)旅游的内涵(二)旅游系统的形成(三)旅游系统的性质,(一)旅游的内涵,1、旅游的内涵2、旅游者3、旅游目的地4、旅游企事业,1、旅游的内涵,旅游是为非基本生存需要所作的旅行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总和。为休闲、观光、宗教、交往、集会、采风、健身、求知、猎奇、购物、探险、特殊爱好等目的,
8、去异地他乡的活动现象属于旅游,但为执行国家公务而前往异地、移居等现象除外。,2、旅游的内涵,(1)旅游者(2)旅游者的特征(3)旅游者的变量,(1)旅游者,旅游者是暂离居住地到他处旅行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199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对“旅游者”定义如下: “海外旅游者,指来华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旅游者,指在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
9、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2)旅游者的特征,异地性享受性消费性自主性地域性,(3)旅游者的变量,社会变量旅行变量经济变量需求变量,社会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职业、家庭构成、旅行结伴构成;旅行变量:日期、目的地停留时间、始发地点、交通工具、住宿类型;经济变量:家庭收入、旅游开支、消费结构;需求变量:旅游动机、旅游偏爱、信息来源、旅游期望、质量价格态度。,3、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出游和接纳旅游活动的地域环境。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对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是旅游者的旅行目标;为旅游者提供活动条件;具有一定的地域环境范围。,4、旅游企事业,旅游业是以提供旅
10、游设施与服务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物质与精神的组织现象之总合。有些企业属于“纯旅游业”,而另一些企业则只在部分程度上具有旅游企业的性质。,(二)旅游系统的形成,1、旅游者要素集2、旅游目的地要素集3、旅游企事业要素集,1、旅游者要素集,旅游系统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事业三大要素构成。旅游者要素集:包括收入、距离、休闲时间、偏爱、年龄、教育水平等因子,构成旅游者子系统并汇成旅游动机。,2、旅游目的地要素集,旅游目的地要素集:包括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项目设施、符号系统等,构成旅游目的地子系统,并汇成旅游吸引力。,3、旅游企事业要素集,旅游企事业要素集包括从事信息、交通、服务
11、、保护、开发、经营的事业机构及企业法人,构成旅游企事业子系统,并汇成旅游连结力。三大方面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支持,整合成为旅游系统。,(三)旅游系统的性质,1、本土性2、开放性3、整体性4、竞争性,1、本土性,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均具有地域特性,接待地社会经济环境也是较难改变的。这种地方特殊性,汇成了特定地域的旅游吸引力。本土性是维持持久吸引力的源泉。,2、开放性,现代旅游,是在人流及价值流的注入、信息流的输出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旅游系统一旦失去开放性,就难以生存和发展。,3、整体性,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看,旅游者花费时间和货币,购买的是一次旅游经历。这一整体“游历”,是具有特
12、殊功能与市场价格的一种新型商品。,4、竞争性,旅游系统从游憩系统中分离出来以后,从域外争取市场,获取人流和价值流,以维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二、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要素的连结(二)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三)旅游系统的功能,(一)旅游系统要素的连结,旅游系统结构,通过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事业三大要素之间的吸引力需求键,消费生产键,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键连接成为整体。,旅游者要素集,内部的就业状况(职业、环境、强度)、个性特征、生活状况、受教育水平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闲暇时间消费状况偏爱结构。它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旅游需求的基础,也决定了旅游者的时间空间经济门槛,从而直接影响旅游的地域及
13、规模。,旅游目的地要素集,包括自然要素(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社会文化要素(环境符号、语言文字、生活风俗、社会规范与信仰),基础设施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旅游项目系统。这些要素组合成自然吸引物文化吸引物实体支持结构。它是旅游目的地对旅游市场产生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产业开发管理的客体。,旅游企事业要素集,包括交通、食宿、供应、信息服务、医疗保险、卫生、治安、防灾、环境保护、科教、文化、娱乐、游憩、体育、健身等。这些要素组合成为社会、经济、环境的特色产品及经营管理体系。它是使资源区转变为旅游区并产生旅游吸引力的生产者,是介绍、吸引、接纳游客的服务者,是旅游系统的管理者。,(二)旅游系统的
14、层次结构,旅游系统日趋细密复杂,表现为逐渐形成分工明确的层次结构,表现为系统整体自控制能力的增强。第一层次: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层次,起主导作用。第二层次:是旅游系统的产业、市政设施和社会的管理层次,它们是保障旅游系统合目的运行的中间环节。,第三层次:是旅游协调运行的微观基础。如旅行社、淡水生态系统、旅游开发商、旅游者人群、劳动力、接待地社区等等,它们是旅游系统的微观基础和利益主体,是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旅游系统各要素之间的随机动因很多,运行与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方向、多结果的非平衡、非线形的运行方式。,(三)旅游系统的环境结构,区域范畴的系统结构,就是该系统的环境结构。区域的资源比较特征、区位关
15、系、外部交通条件、市场特性与规模、竞争环境、资金技术环境、体制与政策条件等,这些因素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及其一定的作用力影响该旅游系统,成为它们的环境结构。,环境结构中的资金、旅游者的流入量,构成了该系统的基本生存条件;生存与技术环境决定该系统因素相互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旅游系统的环境结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旅游系统的性质、状况、结构、层次、职能、发展速度和道路。,三、旅游系统的功能,(一)旅游系统的运转功能(二)旅游系统的竞争功能(三)旅游系统的价值增值功能,(一)旅游系统的运转功能,1、人流2、信息流3、物质流4、能量流5、价值流,1、人流,与旅游系统相关的人流,主要为旅游客流、旅
16、游就业人流两大部分。,2、信息流,信息流,以物质流和能量流为载体,通过物流、能流、人流和价值流来实现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传递和转化,从而形成旅游系统的信息流。分为自然信息流和文化信息流两大类。,3、物质流,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质流,4、能量流,自然能量流经济能流废弃能量流,5、价值流,经济价值流环境价值流社会价值流,(二)旅游系统的竞争功能,旅游系统的竞争功能要素包括:特色、区位、竞争环境、资金、技术、管理、内在质量和效率、发展时机八大部分,它们在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四各方面,通过旅游系统的
17、生存与发展状态显现其性质、时空的强弱变化(SWOT分析法)。,四、旅游系统的问题,(一)发展问题(二)功能问题(三)结构问题(四)问题的核心,(一)发展问题,1、旅游发展的本质2、旅游发展的问题,1、旅游发展的本质,以旅游系统结构为基础,以功能运转为内容,内含价值判断的系统变迁。它是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系统的生存和进化的过程。旅游发展的核心变量,是时间和进化。,2、旅游发展问题,启动失灵症高速发展综合症方向紊乱症衰退症竞争失败症发展波动症发展延滞症,(二)功能问题,1、功能问题的定义2、功能问题,(二)功能问题,1、功能问题的定义2、功能问题,1、功能问题的定义,指旅游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和时间、经
18、济文化环境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能力,或是内部机能的对抗、冲突削弱了系统的整体功能。,2、功能问题,旅游系统各因子的发展失衡或对抗,导致系统“五流”的运行障碍,甚至内部冲突引起自然、社会、经济灾害,使旅游系统的功能衰退乃至系统崩溃。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得到保护或发展,但旅游企业或事业的发展滞后,影响社会、经济价值功能的发展。,先天条件较好的地区,自然、文化资源得到开发,但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和社会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导致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下降(是发展中国家极为普遍的问题)。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五流”功能运行状态良好,平衡协调发展,达到了相得益彰的功能状态。但是其整体功能与外部环境相类同、冲突
19、和竞争,或者是外部环境支持力不足(时空、经济、信息距离过大),导致固有的功能不能发挥,或竞争失败,使功能发挥受到抑制。,(三)结构问题,1、结构问题的概念2、结构问题,1、结构问题的概念,旅游系统各要素所汇成的时空结构由于其自身的规模、配置、比例、排列次序不当,或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系统局部要素超越了一定的阀值,使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失调,即称为结构问题。,2、结构问题,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冗余或失调部分。系统结构缺乏辐射力、吸引力和自组织能力。缺乏抗风险能力及环境适应性。缺乏整体结构的预见性、程序性、方向性,无法把握发展机遇,无法应付风险和挑战。缺乏灵敏、高效的反馈结构,不能有效地实施
20、反馈调节功能。,(四)问题的核心,1、发展问题、功能问题和结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2、判断旅游系统是否健康的标准发展的方向是否符合社会目的,或者既定的发展方向是否能通过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实现,是判断某个旅游系统是否合理、健康的根本依据。,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作用,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二、旅游规划的作用,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损耗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消失,是旅游发展的世界通病。1980年,马尼拉国际旅游会议通过了马尼拉宣言,宣言强调:“自然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的动力”。1990年,加拿大温哥华“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织行动策划委员会会议”提出了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主要观点如下:,
21、目的:保护环境,维护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公共关系。目标:让人们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效益,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经历;保护上述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1995年,在西班牙兰沙罗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它们充分阐述了以下三个原则:旅游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必须克服短期行为,放眼未来;可持续发展要与经济、文化等其它领域相结合。综上所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保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环境系统和文化系统完整性为前提,即在保持和增加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条件下,实现现时的旅游发展。
22、,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内化于旅游规划体系之中。旅游可持续发展,已经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而是21世纪人类普遍的发展哲学。所谓制定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具体地取决于对规划技术的抉择。,二、旅游规划的作用,1、吸取教训2、确定目标3、促进整合4、修正偏离5、维护稳定,1、吸取教训,旅游规划为新发展区或落后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避免重蹈粗放型、随机型、破坏性发展的历史覆辙。,2、确定目标,在充分研究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市场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理想、可达的系统发展目标。,3、促进整合,旅游涉及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业、餐饮业、文化产业、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正是
23、它们在共同创造旅游产品(即游历)。旅游产品的多部门整合特征、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客观上要求通过旅游规划,使多层次、多部门、分散营运的各类相关部门加速实现整合,使这一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边缘组合系统,走向资源合理配置、供需匹配,在市场竞争中更为有利、系统结构和谐高效地运行。,4、修正偏离,建立、改进或强化规划反馈与实施监管系统,使旅游的实际发展能够不断地缩小与目标的距离以及方向偏差。,5、维护稳定,主动、及时地调节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旅游系统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补充动力和资源条件。,第四节 问题与对策,一、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二、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三、主要的对策,一、目前面临
24、的主要课题,旅游规划的对象是什么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内容是什么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问题如何认识旅游规划如何划分旅游规划的类型如何建构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等方法论问题旅游规划的主要技术体系是什么如何规范旅游规划如何实施旅游规划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性和规范性问题,二、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旅游规划的性质旅游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业开发建设条件的分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编制单位学术结构,三、主要的对策,以旅游规划的认识论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旅游规划在旅游发展中的贡献率为方向,对旅游规划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展开探索,通过对旅游规划的发展、旅游规划的概念、
25、旅游规划的技术、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规划的实施五大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探索性地建构起“旅游规划原理”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旅游规划基础,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旅游规划的性质和类型第五节 旅游规划的组织与工作程序第六节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一、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二、旅游系统的规划控制,一、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1、旅游发展规划2、旅游区3、旅游区规划4、旅游客源市场5、旅游资源6、旅游产品7、旅游容量,1、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
26、展条件下对旅游要素所做的安排。,2、旅游区,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地域。,3、旅游区规划,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4、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6、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和建设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可分为自然、人文和综合三大类。,7、旅游容量,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二
27、、旅游系统的规划控制,(一)旅游系统的进化与退化(二)旅游系统控制原理,(一)旅游系统的进化与退化,1、旅游系统的进化即旅游现象的内部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性演化。两大主要标志:第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一致;第二,系统内部的丰富性、组织性、功能整合性的提高。,2、旅游系统的退化由于旅游系统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发展风险,加上周边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影响很大,旅游系统退化与消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二)旅游系统控制原理,正反馈、副反馈,构成了刺激反馈机制。旅游系统的动态发展,本质上是由一种系统状态向另一种系统状态的过渡。,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二、旅游规划
28、理论体系的性质与特征三、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结构四、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功能,一、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旅游经济学与市场学理论(二)旅游心理学理论(三)闲暇与游憩学理论(四)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五)旅游政策研究(六)旅游地理学理论(七)旅游生态环境学理论(八)旅游区位论(九)区域形象理论(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十一)利益主体理论,(一)旅游经济学与市场学理论,国外旅游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特征、旅游商品、需求与供给、市场与价格、旅游消费与需求、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经济效益、旅游投资决策、旅游经济结构等。,旅游市场学特别关注旅游商品的特征无形性、不可储
29、存性、就地消费性、产品潜在性、季节波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旅游商品的一系列市场营销问题。如:目标市场定位及交通条件,旅游者的内在需求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旅游路线,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产品替代威胁等。以便优化广告、渠道、旅游项目、服务项目、可接受的价格、行业合作、旅游经济效应和社会宏观经济效应等等。,(二)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范畴包括:旅游者心理品质、心理活动及相应的旅游行为,还涉及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从旅游知觉、旅游偏爱、满意度等等角度,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规律。,(三)闲暇与游憩学理论,“闲暇”偏时间含义,“游憩”偏闲暇时间中的活动,“旅游”则偏指以“旅”的手段所达成的游憩活动
30、。几个观点:闲暇史是与人类伴生的历史,并且具有美好的发展趋势;闲暇与游憩是维持人类生理、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具游憩潜力的事物是一种资源;闲暇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现代产业;闲暇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政府介入;闲暇类型具有地域、文化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闲暇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四)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主要研究范畴包括:旅游者本身及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者与接待地社会的关系;旅游的社会影响(如旅游与宗教、道德、伦理、语言、治安、保健的关系)。,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差别旅游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旅游者的动机与行为,及接待地居民对旅游者的相关反应规律;旅游人类学则较
31、多地侧重于关注主客文化碰撞及其后果,如接待地文化的改变与文化价值取向的矛盾,文化群落的衰退等等,调查研究选题也较多地集中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地区和少数民族。,(五)旅游政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政策史、旅游政策的制定的程序、旅游政策影响评价、旅游政策的作用预测、旅游政策的形式类型、旅游政策比较与国际间的接轨、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机制。,(六)旅游地理学理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从土地利用、资源评价、发展到地理经济分析,后期又引进了多学科成果进行交叉研究,如旅游者休闲游憩行为的地理学关系、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旅游目的地的促销特点、旅游发展对自然和经济乃至社会文化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
32、七)旅游生态环境学理论,旅游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多用于政策、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实用目的。生态旅游,(八)旅游区位论,区位论在旅游规划中主要是市场区位,旅游资源的开发、项目的布局都要选择区位条件好的区域。区位条件主要与距离、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九)区域形象理论,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部分组成,通过客源市场大众识别、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大众广告传媒、市场行销渠道、社会公关等活动途径,为旅游点导入形象战略,实现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具有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重游期望以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和名牌。,(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旅游系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可持
33、续发展理论主要应用在三个层次:旅游规划、旅游服务、旅游功能区分区和旅游项目的设置等方面。,(十一)利益主体理论,在旅游产品开发、景区管理、旅游政策、旅游教育、旅游环境保护等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上都存在旅游主体的问题。,二、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性质与特征,1、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性质2、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特征,1、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性质,旅游规划理论,是在旅游系统及其规划范畴,以概念、原理等抽象形式进行普遍的、系统化的理论认识。,旅游规划理论体系,不是旅游与规划两者理论的相加,而是至少同时需要旅游学、规划学、系统学三种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来研究、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旅游规划理论的性质是应用性交叉学
34、科理论,是对于旅游系统在规划范畴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二、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特征,综合性规范性历史逻辑性概率性,三、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结构,(一)形式结构(二)环境结构(三)内容结构(四)横向板块结构(五)纵向板块结构,(一)形式结构,概念变量与公式Tij = GPiAj / DiJ2 其中:G = 目的地对客源地旅游者的吸引力;Pi = 客源地人口、收入、嗜好度;Aj = 目的地旅游项目及接待力;Dij = 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原理与公理旅游规划理论中的实证性理论,通过变量公式等抽象形式可以描述对象的细微的数量变化,或概率强弱(如旅游规模、目的地物质环境变化等)。而其更多的是规范性理论
35、,提供诸如 区位关系、市场需求、概率正反等。,(二)环境结构,人类理论成果的众多方面,构成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环境结构:管理学工学农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三)内容结构,旅游规划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的元素旅游规划理论的结构旅游规划理论的功能旅游规划理论的类型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旅游规划理论的发展,(四)横向板块结构,经济板块环境板块人文板块规划板块,(五)纵向转换板块,1、旅游规划理论的哲学层面旅游规划认识论旅游规划价值论旅游规划实践论,2、旅游规划理论的科学层面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3、旅游规划理论
36、体系的技术理论层面,四、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功能,(一)整合功能(二)预见功能(三)发展功能(四)管理功能,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旅游规划的能力二、旅游规划的内容分析三、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旅游规划的能力,旅游规划,是为实现既定的旅游发展目标而预先谋划的行动部署。旅游规划本质上是一种规划实现的过程,它的能力受到社会经济现实可能性的强力制约。旅游规划的认识能力、决策能力、规划实施的管理能力,与旅游系统全面控制的理想要求相比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十分有限。,二、旅游规划的内容分析,1、364要素分析2、直接管理的约束性内容3、委托(或联合)管理的约束性内容4、引导性内容,1、3
37、64要素分析,三大基础要素:资源+市场+背景六大活动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四大支撑要素:体制+环境+人员+资金,2、直接管理的约束性内容,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指标体系劳动教育科技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容量规划与旅游调节,3、委托(或联合)管理的约束性内容,旅游区区划与调整土地利用关系(土地局、规划局)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规划(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局、社会事业发展局)形象与营销(宣传、城建、旅游),4、引导性内容,产业政策、竞争战略等旅游产品(经历)体系规划(游览观光项目、娱乐项目、旅游接待、购物、游览线组织)区位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三、旅游规划的主要内
38、容,1、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2、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与市场条件分析3、制定区域发展战略4、实体布局,1、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时代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发展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旅游业内部结构,2、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与市场条件分析,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质量水平、层次结构、旅游地性质、规模容量、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开发条件)市场调查分析(客源市场、产品市场)确定主题形象(区域旅游发展主题形象),3、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旅游发展的区域战略规划指导思想市场定位产品战略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实体布局,总体布局旅游产业要素规划旅游产品设计项目规划时空布局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投入产出分析旅
39、游保障体系规划,第四节 旅游规划的性质和类型,一、旅游规划的性质二、旅游规划的特征三、旅游规划的类型,一、旅游规划的性质,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系统合理发展的结构性筹划过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应发展成为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指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信息与宣传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旅游系统合理发展”,指积极影响最大、消极影响最小、持续稳定的发展。“结构性筹划”,指主要控制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模式、基本内容框架及战略重点等,而不是对旅游系统事无巨细
40、的安排。,二、旅游规划的特征,1、层次性2、整合性3、公益性,1、层次性,层次性特征:国家区域市域、县域旅游目的地具体项目,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转化。,2、整合性,整合性特征:交通运输、宣传、规划城建、文化、园林、农、林、环保、水利、工商、公安、司法、海关、边境等众多部门,围绕旅游而形成功能耦合关系。,3、公益性,不同用途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在权衡综合效益时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综合平衡的中心。,三、旅游规划的类型,(一)几种旅游规划的分类介绍(二)旅游规划的分类,(一)几种旅游规划的分类介绍,1、因斯基普观点2、冈恩观点3、我国学者的观点,1、因斯基普的观点,因斯基普(E.Inskeep,199
41、1)提出旅游规划类型结构:国际旅游规划国内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度假区以及其它旅游地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观点:以空间层次为主要划分标准,这有利于旅游规划的控制作用从宏观到微观涵盖与旅游有关的全部空间范围,2、冈恩的观点,冈恩(C.A.Gunn,1979,1988,1994),认为旅游规划的类型结构: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总体规划)场址规划(详细规划),(二)旅游规划的分类,1 、旅游规划的分类2、 旅游规划分类的特点,1、旅游规划的分类,(1)旅游发展规划(2)旅游区总体规划(3)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1)旅游发展规划,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省
42、级、地市级和县级),(2)旅游区总体规划,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3)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4)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2、旅游规划分类的特点,(1)促进旅游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整合(2)推动关于旅游系统的各种科学知识的整合(3)经济与建设的联合(4)能与其它各类规划相衔接,第五节 旅游规划的组织与工
43、作程序,一、旅游规划的组织二、旅游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三、旅游规划报批、修编与实施,一、旅游规划的组织,1、规划领导小组2、规划顾问小组3、规划编制小组,二、旅游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一)任务确定阶段(二)前期准备阶段(三)规划编制阶段(四)规划评审(五)提交正式成果,(一)任务确定阶段,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2、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二)前期准备阶段,1、制定规划研究的逻辑线路2、政策法规研究3、旅游资源调查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5、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三)规划编制阶段,1、进点考察、研讨2、形成初步成果(包括文本、图件和附件)3、中期评估4、形成成果评审稿,(四)规划评审,1
44、、旅游规划评审的方式2、评审专家组人员与素质要求3、评审原则及内容要求,(五)提交正式成果,根据评审会的评审意见,对规划评审稿进行修改后形成正式成果,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交规划委托单位。,三、旅游规划报批、修编与实施,1、旅游规划的报批程序与修编2、旅游规划的实施,旅游规划的实施,旅游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跨省级区域的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国家重点的旅游线路、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地方所辖的旅游规划,由地方政府批复实施。,第六节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二、与区域规划的关系三、与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四、与项目开发规划的关系,一、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5、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旅游规划具有指令性的作用,是制定旅游规划的依据。旅游规划是制定同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础。旅游规划在中观、微观层次上不仅要研究目标、预测、战略,还要以其他技术手段揭示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的整合与营销、容量可承受性等方面的问题。,二、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旅游规划同其他专项规划一样,是对区域规划的充实和深化。旅游规划,一方面借助区域规划在水利、农林业、交通、城镇布局方面所创造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区域旅游资源利用的论证与综合安排,为区域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三、与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总的关系是:兼收并蓄,从分立走向携手。在总体规划层次上,需要进一步开拓规划内
46、容,发展完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该地区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整合。,四、与项目开发规划的关系,旅游规划在项目规划层次上,要求在旅游行为心理、旅游市场竞争、项目策划、旅游地形象、旅游组织、文化艺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诸方面加强“系统整合”。,第三章 旅游规划的技术,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资料工作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依据、原则和目标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第四节 区域区位分析第五节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第六节 目标制定与战略部署第七节 总体布局与项目策划第八节 旅游产品规划第九节 旅游商品的开发第十节 旅游形象策划与推广第十一节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十二节 旅游交通规划第十三节 旅游环境
47、规划第十四节 旅游保障体系规划,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资料工作,一、旅游规划资料的主要内容二、旅游资料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三、资料调查收集的表格四、旅游规划资料的整理及其分析,一、旅游规划资料的主要内容,1、旅游部门资料2、相关部门资料3、有关自然条件资料4、有关社会经济和历史资料5、有关背景资料6、有关政策法规资料7、有关地图资料,1、旅游部门资料,资源、景点、统计、建设投资、规划、年度工作报告或计划、管理机构、企业、节庆、宣传促销等资料。,2、相关部门资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环保现状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交通规
48、划、文化娱乐规划、旅游教育规划;名、优、特、产品、特色小吃、工艺品、纪念品等有关资料。,3、有关自然条件资料,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及气候资料,4、有关社会经济和历史资料,地方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俗资料区位与交通条件邮电通讯、医疗网点、电力供应资料商业网点资料,5、有关背景资料,地方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地方交通规划500公里范围内城市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本省或周边相似旅游景点背景材料,6、有关政策法规资料,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材料省、市、县有关的政策和法规材料,7、有关地图资料,规划区域行政区划图规划区域地形图重点景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全省旅游景点分布图省交通图省市旅游线路图旅游资源分布图和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