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40631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8.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探讨基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案例导入,坤叔团队难”转正” 集合1300多名助学者,资助2600多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经费数百万元“坤叔助学团队”一对一助学模式,从广东拓展到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广受赞誉。 可是,寻求合法身份之路,却障碍重重:有制度困境民间助学团体没有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行业归属,没人管,就没法登记;还有种种顾虑“坤叔”们希望使用的“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这个名称,呼吁大家拿出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但在管理部门看来,却担心是在硬摊派。,主要内容,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先后进行了6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分别是

2、 1982 年、1988 年、1993 年、1998 年、2003 年、2008年的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1982 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 通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包括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 100 个精简到 61 个;人员编制从 5.1 万人减少为 3 万人,缩减约 25%,领导职数减少 67%,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取消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 64 岁减到 60 岁,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

3、体制改革回顾,1988 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并且此次按照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以及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为目标进行改革,并着手建立公务员制度。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从 45 个精简为 41 个,直属机构从 22 个减为 19 个,非常设机构从 75 个减为 44 个,机构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际人数减少 19.2%。,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1993 年,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的职能重

4、新进行界定,并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综合管理,而且还强调了政府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1998 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它不仅从总体上提出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而且要求将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来。,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2003 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5、明确提出政府职能应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还在政府权力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廉政建设、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2008 年,此次改革被称为大部制改革,与以往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政府机构实行职能的有机组合,综合设置政府部门,实行“大行业”、“大产业”管理模式,加强跨机构与跨部门间的管理,建立适应服务型政府目标的现代政府结构。大部制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各级政府

6、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是大部制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所在。,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明确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2013年两会期间,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日听取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所作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

7、管理机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不难看出,后几次行政改革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尤其是大部制改革,改革中己经体现了改善政府社会治理手段的理念,这不仅符合了国际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而且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一)与“全能政府”相伴随的是机构偏多、人员偏多、政府效能偏低,与社会关系失调;(二)人、财、物的过度集中和政府垄断,容易滋生官僚作风和政治腐败;(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社会的行政负担过重;(四)政府职能混乱,公信力下降。,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一)与“全能政府”相伴随的是机构偏多、人员偏多、政府效能偏低,与社会关系失调 由

8、于政府几乎完全代替和剥夺了社会的自治功能,承揽了所有的社会事务,导致社会对政府过度依赖,“政府责任”无限扩张,以“单位”为载体的个体生老病死和福利最终都转嫁为政府责任,个体利益的政府兑现最终必然刺激政府规模的无限扩张,其结果是倾全社会之力办政府,而不是倾政府全力办社会,这种“曲线救民”的政府模式必然带来行政过程的高消耗、低效率,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弱化和矮化。,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二)人、财、物的过度集中和政府垄断,容易滋生官僚作风和政治腐败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使政府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社会资源,政府缺乏竞争对手,“独家垄断经营”必然导致整个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偏移,社会竞争

9、的重点不再是直接的社会财富创造和生产,反而转向社会利益的政治杠杆化竞争,以行政竞争代替了社会竞争,由此导致社会资源的直接生产和供给越来越少;而资源的减少又加速了政治杠杆化竞争,由此必然导致政治杠杆的直接生产,政治的杠杆化和杠杆化的过度生产本身就是直接的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的原始形态。,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社会的行政负担过重 “全能政府”必然导致“巨型政府”,政府的“巨型化”必然导致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而公共行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要国家花钱购买的,因此“巨型政府”必然导致“巨额财政支出”,庞大的财政供养最终依靠社会不断“输血”,其直接后果就是加重了社会负担,削弱了

10、社会“造血”功能,导致生产普遍短缺。,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四)政府职能混乱,公信力下降 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政府角色错位,职能模糊,政府行为脱离公共行政运行规律,过多依从社会自发逻辑牵引,侧重微观管理而忽视宏观调控,直接纠缠于具体利益,与民争利,由此丧失了超脱性和公共性,变“裁判”为“运动员”,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根基,公信力自然就大大下降。,二、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可以看出,在传统行政体制下形成的行政体制存在很多的内在弊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定位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到 20 世纪 80 年代,当中国改革由“国家崇拜

11、”向“市场崇拜”转变之后,中国的政治改革也转为追求建构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然而,对于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说,国家正是启动和推进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削弱国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削弱推了进现代化的动力。 这一矛盾又催生了另一模式的出台,即“强政府强社会”模式,这一模式跳出了以往仅仅对行政人员数量和政府规模进行改革的误区,强调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变,主张政府“小而能、 小而强”,社会“大且能、大且强”,即“双强模式”。,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5,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一)政府应该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 我国的各级政府应该

12、切实落实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政府不能闭目塞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想当然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把群众所需和实惠带给群众。,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二)政府应该从无限责任型向有限责任型转变,构建有限政府 一是对政府行政管理内容的再认识; 二是向政府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三)改变以往政府与社会不分的现象,使二者各行其能、各司其职 政府逐渐从社会、经济、文化等非政府活动领域中抽身退出,让社会行为主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改革主要

13、是行政审批权限的部分下放。,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四)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 培育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随着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转型,各种社会组织不再是依附于政府的准政府组织,而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控制之外的社会行为主体,这些独立的社会组织将承担起多样的治理责任。只有独立社会组织的存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够实现,多元化主体之间的权利依赖与合作伙伴关系在运行机制上才能最终形成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从而能够实现有效共治。,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一)政府应该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二)政府应该从无限责任型向有限责任型转变,构建有限政府(三)改变以往政

14、府与社会不分的现象,使二者各行其能、各司其职(四)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五)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五)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政府与社会要以合作治理面对发展中的各种挑战,而要达到合作治理,必须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也就是说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制度化的服务、沟通和互动机制,为政府和社会交换信息、谈判目标、共享资源、减少分歧、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提供保障,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促成一个“双强体系”的形成。,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方向,(一)政府应该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二)政府应该从无限责任型向有限责任型转变,构建有限政府

15、(三)改变以往政府与社会不分的现象,使二者各行其能、各司其职(四)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五)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东莞推动社会管理的政策手段,案例回放: 因为省委书记的批示,20多年默默致力于慈善助学的广东东莞民间团体“坤叔助学团队”终于“转正”,以“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名字,注册入籍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成为中国民办非企业队伍中的一员。此时,距“坤叔助学团队”递交注册申请已近5年,东莞推动社会管理的政策手段,中共东莞市委办公室、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建设“活力东莞”营造生机勃发体制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到,到2015年,初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建设活力东

16、莞的体制机制。为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放得下,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好的职能加快转移,加大政府职能授权和转移管理力度,制定出台向社会组织放权目录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推进政府行业管理、社会微观事务管理等职能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转移。,东莞推动社会管理的政策手段,一、政府出台专项资金 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据了解,为了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 二、政府出办法 孵化社会组织 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着力打造东莞市培育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和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的基地,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参考文献,1张德信,薄利贵,李军鹏. 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 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3薄贵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4曹鹏飞.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转型及其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0(9).,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