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0278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及的几个焦点问题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思考,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总结改革开放30年,看到农村的“四个贡献”(经济体制;经济成长;社会稳定;理论创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经济全局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本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政策设计的核心团队继承了老一辈农业领导人的正确思想。“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究竟“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研究“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主要是一个短期问题,其中的长期性因素目前还看不透。“三农

2、”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一个涉及我国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文件。,“决定”指出的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以农村资源作为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城市经济的实力增强,国家支援农业的能力大大提升。农业GDP占总GDP的比重显著降低。,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传统农业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道路。为什么是“关键时刻”?转变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而社会经济体制还不能适应。,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二、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发展战略上有重大调整 农村经济基本制度的认识上有重大转变 土地管理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一)对过去农村30年改革做了科学总结全会决定系统回顾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对全局的“四大贡献”(经济体制;经济成长;社会稳定;理论创新)和积累的“五条经验”,冷静剖析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明确作出了我国总体上“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 5个“坚持”。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

4、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大成绩,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

5、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定义了“解放思想”,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三)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方向,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

6、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1000亿斤粮食,能管大约20年的需求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四)决定对未来中国农村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整体

7、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概括地说,有利于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发展;是否有利于增产粮食不确定;很快终结“土地红利”,提高建设成本,影响经济全局;,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及的几个焦点问题,决定的主题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对“集体经济”作出新的解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劳动体制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支农投入,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

8、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

9、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二)重新解释“集体经济”,对“双层经营”的解释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

10、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两条线:继续强调“两个坚持”,基本经济体制的低线不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两个关键突破:使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民是什么态度?原则: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16字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四)深化劳动体制改革,统筹城乡

11、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五)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

12、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改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

13、、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直接选举到什么层次?,(七)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政策亮点:首次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明确提出5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八、改革社会

14、管理体制,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九)加强支农投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明确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四项制度”。提出“三个大幅度”的要求,即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明确国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一项长期政策,要求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

15、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强调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理顺比价关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没有提及“省以下的分税制”改革问题,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和数量)安全,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除重申的政策措施外,又有很多突破和新的要求。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农机3大关键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强调要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

16、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四、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思考,(一)如何实行城乡经济一体化决定没有讲目标也没有讲时间。目标:私人生活的提高与公共生活的进步5大原则之一: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

17、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主要困难:巨大的投入需求无法满足。办法:以积极的城市化政策为导向,实行配套改革。,(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究竟哪一种好?“适度”规模经营究竟如何理解?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是不是采用不同的征用或使用方法?如何完善补偿机制,实现合理补偿?村庄整理多余出来的地究竟能不能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国办07-71文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只能折抵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不得折抵为建设用地指标,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严格控制

18、在国家已经批准的试点范围内。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必须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不减少。不得以试点为名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强制搬迁,侵害农民权益。)“决定”: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土地金融如何发展(抵押问题)?宅基地向城市居民的流转问题?小产权、大产权问题如何解决?国有建设用地以后如何扩大?城镇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的所有权是不是只能单一归国家?这个决定还是没有突破:“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

19、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原来规定:城镇建设用地归于国家,这里还是维持原来的意见)要防止的一些倾向:强迫搞规模经营、搞变相倒退;借股份制等方式,使农民破产;城市资本利用土地搞投机,土地被撂荒。,(三)关于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能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出路。,(四)关于农业投入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省以下分税制改革。投入方式的转变。与其他改革措施配套衔接。,(五)关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邓小平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扩大党内民主;避免议会民主的缺陷;时间预期。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我的有广泛影响的观点,所有权的观点:公共品的公有制加上私人品的私有制。土地上的观点:放开产权、管住规划;统一化、长期化、商品化民主政治观点:民主政治需求规律与不平衡性社会稳定观点:提高社会组织程度的观点;领袖的观点结构转型观点: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农民收入增长的观点:农民收入与劳动时间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