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3994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年)(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全面发展(两晋五代,265960 年)(上) 收稿日期:2017-01-20Received: 2017-01-20从两晋到五代,既有战争不断、分裂动荡的南北朝和五代,也有全国统一、政权集中、社会相对稳定的隋唐两朝。特别是唐朝,更是我国君主专制社会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造纸术的普及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更是直接促进了文化的总结与传播。医学方面,也进入一个系统整理医药学理论的时期。脉经针灸甲乙经对秦汉以来的脉学、针灸学文献作了分类整理编纂。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则对药物学作了承前启后的总结补充工作。杨上善、王冰对素问和内经的注释以及病源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的问世

2、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继承、汇集和编著方书的风气,产生了近二百种方书。葛洪的肘后救急方、陈延之的小品方、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等,代表了当时临证医学的发展水平和方剂学形成初期的概貌。唐朝时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编撰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东亚、东南亚海路的利用,中外医学交流日趋频繁。促进了中医的对外传播,同时也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王叔和与脉经咏王叔和(七律)魏宫书館典藏多,天助遨遊济世河。遍览岐黄稀世籍,谱成杏苑脉经歌。拾遗补就伤寒论,推动形成热病科。仲景名标医圣榜,王君功绩首扬波。(张发荣)咏王叔和(五古)生平享天兆,趣广

3、多通晓。偶遇杏林人,时移熏染了。广览众先贤,师承各家妙。苦研历代医,究寻百病貌。挂职佐曹操,随军战刘表。博取众家长,独树一方道。整编理伤寒,脉经最深造。呕心三十年,著传宏篇稿。(黄河银)王叔和(对联)勤求古训,尊古并非泥古,师古标新树楷模,功垂医史。博采经方,读经得以创经,著经论脉成圭臬,誉满杏林。(程立家)王叔和(201280 年),名熙,西晋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王叔和博通经方,深究病源,虚怀若谷,医术精妙,名噪一时。32岁那年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因战事频繁,时局动荡,张仲景几十年前才撰写完成的伤寒论也散落佚失或残缺不全了。作为太医令的王叔和深知这

4、部医学著作的伟大价值,于是他到各地寻找该书的原本,终于得到了全本的伤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和修复,将其保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伤寒论。王叔和还根据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古代医家有关脉学论述,并加上自己的临床体会和见解,撰写出了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脉经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 24种,确立了三部九候、寸口脉等,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皇甫谧咏皇甫谧(七律)大器晚成惊世人,屡辞皇诏做平民。发扬文史多高见,撰写诗书数匠心。甲乙针经心血铸,功名医学古今闻。身残岂囿志千里,稀世奇才睿智神。(张发荣)临江仙赞针灸甲乙经西晋名医皇甫谧,先贤著述齐拎。

5、明堂素问与针经。钩沉兼发展,腧穴共相承。自古临床尊必读,流芳远越沧瀛。行针灸艾显峥嵘。其功称独特,华夏一明星。(萧炬)皇甫谧(215282),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今甘肃灵台县)人。皇甫谧自幼贪玩不思上进,后在叔母的劝导下改弦易辙,发愤读书,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史学名篇。42 岁时因患风痹而开始悉心攻读医书。为学好医学,多次拒诏不仕,还向皇帝借书一车,被世人称为“书淫”。通过对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书的综合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对后世影响很大,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使晋以前

6、业已佚失的针灸文献亦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建立了规范。其后宋、明、清的重要针灸著作无不参考此书,在日本、朝鲜均被列为学习中医学的必修教材。葛洪咏葛洪(七律)天才勤奋放光芒,抱朴宏篇四海扬。拓展仙丹精炼术,制成顽疾扫除方。情倾杏苑救生集,意醉道家延寿章。传染病源先导者,惊人成就启洪荒。(张发荣)葛洪(对联)道术深玄,小小神丹,让诗仙抱愧。医方简妙,区区蒿草,助诺奖生辉。(程立家)葛洪(约 283343),字稚川,别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是晋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和博物学家,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地位。他 13岁丧父,家境贫寒,性清寡欲,不

7、好荣利,穷览典籍,研习丹术,尤好神仙导养之法。葛洪深受道教影响,又以儒学知名。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炼丹和医学,既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论家,又是一位从事炼丹和医疗活动的医学家。著有肘后救卒方3 卷,记录临床常见病、急病及其治疗等,以应临床急救检索之需,所以此书堪称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陶弘景咏陶弘景(七律)无疆大爱效神农,博学多才朝政通。世外奇人文哲士,山中宰相杏林翁。本经集注医宗宝,药苑添栽福寿松。文化传承功德著,千秋万代受尊崇。(张发荣)陶弘景(对联)文韬武略,归隐弃官,悉军情,谙国务,实乃山中宰相。道厚医精,著书传世,修本草,论养生,堪称天下奇才。(程立家)陶弘景(456536),字

8、通明,南朝梁国人,著名医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名山,访求仙药。他深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隐居山中,但梁武帝每有国家大事都首先向他咨询,当时被人们称为“山中宰相”。就医学而言,陶弘景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 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是古本草由于年代久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加上个人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 730种。该书使我国本草学成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博物学,是

9、本草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龚庆宣咏龚庆宣(七律)魏晋人多尚老庄,凭空传下鬼遗方。师称黄父渺无迹,书赖宣公志有藏。从此恩波扫疮毒,至今惠泽到戎行。华佗虽谓长奇技,到底无书只自伤。(王敦)龚庆宣(对联)治疮去毒,疗伤止痛,鬼遗方自有灵方妙术。综古融今,析义解疑,龚编著永留宏著芳名。(程立家)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刘涓子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刘涓子鬼遗方由南齐医家龚庆宣(479502)整理,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由于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南北分裂时期,战乱频多,故书中还涉及金

10、疮、内伤、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本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晋以前的外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雷敩与雷公炮炙论咏雷公炮炙论(七律)医到南朝著述频,雷公炮炙惜淹沦。劣优入眼同冰炭,假赝于今判伪真。品种收藏合诗数,验方配伍尽奇珍。劫灰过后伤亡佚,怅望千秋意未申。(王敦)雷敩(对联)雷公鼎鼎一名,誉为制剂开山祖;炮炙洋洋三卷,实乃药家指路书。(程立家)雷敩,南北朝刘宋时人,生平里居未详,其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雷氏对药物炮制多有研究,撰雷公炮炙论三卷,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原书已佚,其中大量内容被收入证类本草,今有多种辑佚本刊世。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

11、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专著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设置医学,以广教授赞太医署(七律)奉置医斋广育人,尊师重教意理真。仁皇准奏开医署,上手筹谋诲学臣。教授分科针药辟,修研总试晋辞频。黉门训导行嚆矢,历代绵延总是春。(杨殿兴)中国最早设立中医教育机构约在公元 5世纪。据唐六典记载,“宋元嘉二十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太医令秦承祖,南北朝时刘宋医家,精通针灸及医药,医术高明

12、,被誉为“上手”,在朝廷中享有威望。秦承祖于元嘉二十年(443)奏置医学,以广教授,可能是中国最早提出创办医学教育和从事医学教学实践的人。太医署是隋唐时代的一种医疗保健机构,这个机构内分设医学各科,除作为医疗保健外,也兼管医学教育。宋代把这种机构改称“太医局”,明、清则改为“太医院”。隋代正式设立太医署,作为医学教育机构,下设医、咒禁及按摩三科。唐代,宫廷的医学组织已比较完善,公元 624年成立的太医署设有医、药两个部分,并附设药园。医学部分又分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及咒禁,而以医科的规模为最大。太医署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各科教授的博士每月要进行有关的月考,太医令在每季会对太医署内的学生进行

13、季考,太常寺则会在年终进行总试。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晋升,有机会成为医师,甚至进入宫中做御医。一旦学业不精,随时都可能被淘汰。学生的学习年限 37年不等。唐代的太医署是当时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的医学校。宋代改太医署为太医局,负责医学教育,从翰林院挑选教师。除太医局外,各府、州、县也设立了相应的医学校。元代设太医院,负责宫廷的医疗保健,另设医学提举司,掌管医学教育的行政事务。明清时代仍设太医院,培养医学学生。巢元方咏巢元方(七律)杰出医官博学郎,主编巨著展辉煌。条分染疾成因说,昭示强身健体章。倡导按摩通络法,宣扬切割治痍方。宏篇千古杏坛仰,救死仁心世代扬。(张发荣)巢元方(对联

14、)太医官志远艺高,殚精竭虑,索古融今,考误析疑,尽显真知灼见,功垂青史。源候论义明文畅,究理溯因,钩玄探隐,分门别类,兼收实例异征,德泽杏林。(程立家)巢元方(550630),隋代著名医学家,曾任隋太医令。巢元方医术高明,精通医理,对疾病病因、病源和证候的研究尤为精深,临床经验也很丰富。610 年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50 卷。全书系统地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疾病的病因与症候,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导引按摩、外科手术等,也有不少精辟论述。书中关于肠吻合术、人工流产、拔牙等手术的记载,都是世界外科史的首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外科手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此书分类及所论病源,较内经更有条理而切实用,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也是第一部由朝廷组织集体撰作的医学理论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