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喀秋莎一首军旅情歌的传奇史 2015年5月4日夜,莫斯科,阅兵式彩排,应邀前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伴着军乐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正步走过红场。现场俄罗斯观众边拍照,边欢呼、喝彩,有人甚至动情流泪。中国军人在红场放歌喀秋莎,拨动了俄国人的心弦,只因为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苏联歌曲,而是一首有着特殊由来的情歌,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军旅情歌。 开创苏联抒情作品创作新路 起初,喀秋莎的歌词,只是几行未完成诗,1938年由苏联著名的诗人和歌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所写,作曲则是布兰德尔,二位均为斯大林奖金获得者。 伊萨科夫斯基在回忆喀秋莎创作的时候说,他写了八行就写不下去了,不知道接下去该
2、写什么。恰在此时,布兰德尔来找伊萨科夫斯基,向他要歌词谱曲,伊萨科夫斯基对他说:“歌词我倒有,名为喀秋莎,就是没写完,你看怎么办?”说罢,就把未完成稿交给了布兰德尔。此后,伊萨科夫斯基由于各种原因,彻底忘记了他和布兰德尔的这次谈话,他想,一份没有写完的歌词,作曲家也不会谱出什么好曲子吧。 但是,布兰德尔却从伊萨科夫斯基的歌词中看出了门道,他觉得,尽管歌词只有八行,但修辞美妙,音调婉转,特别是诗行重音很特别,可谓标新立异。于是,布兰德尔立即投入喀秋莎的作曲,一口气写下多个草案。布兰德尔把他谱曲的事告诉了伊萨科夫斯基,不久,后者即将歌词写完,交给布兰德尔。 伊萨科夫斯基多年后谈到喀秋莎时说,他和布
3、兰德尔似乎预感到战争将临,因为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西班牙内战正酣,世界反法西斯运动如火如荼,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已在他们心中点燃。因此,创作一首保卫祖国的抒情歌曲,是时代的要求。所以,喀秋莎刚一发表,即成为军旅文艺作品的典范。 不少红军战士 给“喀秋莎”写情书 此歌在苏联唱红之后,一些著名歌唱家,如维诺格拉多夫、鲁斯兰洛娃及克拉索维斯卡亚等纷纷翻唱,使这首歌曲流传更广。 据苏联文学报报道,1939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的民众迎接苏联红军的时候,唱的就是这首歌。1940年,苏联人在家庭聚会时,都要唱喀秋莎,真可谓既走进了艺术殿堂,也流行于千家万户,成为苏联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
4、间,歌中少女“喀秋莎”,是广义“爱情”的意象。不少红军战士听完这首歌,竟然给“喀秋莎”写起了情书。“喀秋莎”逐渐成为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官兵的精神支柱,难怪莫斯科文学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段当年文艺界对喀秋莎的评价,其中写道:“我们都爱喀秋莎宝贝,我们爱听她唱歌,她让敌人闻之丧胆,朋友勇气倍添。” 也有一些红军女兵,听完喀秋莎,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作“喀秋莎”。 从军旅情歌演变为和平之歌 喀秋莎词作者伊萨科夫斯基老家的文化馆里,开了一家“喀秋莎博物馆”,里面保存着世界各地用不同语言翻译和出版的喀秋莎歌篇。有趣的是,世界各地所翻译的喀秋莎尽管曲调无异,而歌名却大相径庭。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喀秋莎穿越时空,从一首单纯的苏联军旅情歌,演变为国际流行的和平之歌。 喀秋莎作为苏联著名军旅情歌,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历次伟大卫国战争纪念活动的指定歌曲,从战后一直沿袭到今日。 (摘自今晚报)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