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直性脊柱炎,1895年-类风湿关节炎 1958类风湿性脊柱炎.“中枢性类风湿”、“中心型类风湿”、“变型性脊柱炎”、“骨化性骨盆部脊柱炎”、“青春期脊柱炎”等。发现类风湿因子后,“血清阴性关节炎”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废弃了“类风湿脊柱炎”病名而选用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名称。1982年希氏内科学正式提出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独立性的疾病。,为什么要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出来,肌腱附着处骨化关节囊骨化关节内软骨内骨化,骨化的进展,椎体角的骨炎 反应性的硬化 (shiny corners) 进一步侵蚀 椎体方形变, 骨桥形成,韧带骨赘的进展,骨桥形成,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没有误诊的
2、类风湿,没有不误诊的强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率,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1984年修订),临床标准: 1. 下腰部疼痛至少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 休息后不 消失 2. 腰椎活动受限(矢状面与额状面) 3. 扩胸度较同年龄与性别的正常人减小肯定AS: 至少1条临床标准 + 3级以上单侧骶髂关节炎或双侧 2级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0级,正常1级,可疑骶髂关节炎2级,局限侵蚀、硬化3级,侵蚀硬化狭窄局限强直4级,骶髂关节完全强直,早期硬化与侵蚀,纤维连接关节和滑膜关节均出现侵蚀病变,功能检查与评价,骶髂关节按压试验,指地试验正常,各方向运动均受限,Macraes m
3、odification of Schobers test. 维纳斯的酒窝更有意义,骶髂关节炎的检查挤压及牵伸试验,4字试验与侧向挤压试验,早期的病情评价是治疗的关键,What is the headache高度的异质性,预后各有不同前脊柱炎期往往有5-10年平均诊断延误时间为8.9年没有公认的病情评价标准,改善病情药:甲氨蝶呤(MTX),目前还缺乏证据支持将MTX用于AS治疗,帕米膦酸盐,阻断TNF and IL- 6途径只有开放研究报道,结果不一致。最好的证据是III级重症活动性对AS中轴关节疼痛和功能有明显改善,尚未见对外周关节有效的报告不良反应常见,包括有困倦,眩晕,头痛,便秘,恶心(1
4、5%),且有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报道,其他治疗方法,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放射治疗白细胞清除术干细胞移植,外科治疗全髋关节置换(THR),脊柱矫正手术,腰间盘突出症,定义,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变。简称“腰突症”。 发病部位以腰椎4-5之间最常见,腰5骶1间次之。,解剖生理,解剖生理,病因,椎间盘缺乏血运,修复能力极弱,腰部所遭受的挤压和劳损较大,尤以下腰部为甚。内因:椎间盘本身退变(髓核脱水、韧带松弛)。,病因,外因:1
5、.损伤(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100%坐位则为150%站立前屈为210%坐位前屈为270%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病因,2.风寒侵袭:长期受寒冷的刺激,使腰背肌肉、血管痉挛、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炎性刺激,造成椎间盘及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害。,病因,3.其他:长期震动、过度负荷、妊娠、糖尿病、吸烟。,分型,分型,临床表现,1.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由臀部开始,放射至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或足趾。 2.行走、站立、咳嗽、喷嚏和用力大小便时疼痛加重。 3.病程久者,多伴有小腿或足的麻木感。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 4.腰部活动受限,保护性扶腰侧
6、弯行走。,诊断,1 临床表现。2 脊柱侧凸,多向患侧凸。3 腰椎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最大。 4 压痛和放射痛。5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6 腱反射异常。7 相应区域皮感减弱,肌力减弱。8 X-ray、腰椎CT、腰椎MRI、脊髓造影,诊断,神经系统表现,诊断,直腿抬高试验,诊断,屈颈试验,治疗,1.平卧硬板床2.药物治疗3.推拿4.理疗: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5.牵引:减少间盘压力,增加椎间隙和椎管容量6.针灸治疗7.骶管封闭: 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粘连。8.围腰保护9.腰背肌锻炼:“自身支具”,治疗,10.手术 (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超过半年,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2)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为著,病人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处于屈髋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3)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麻痹; (4)患者中年,病史较长,影响工作和生活; (5)椎间盘突出并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腰椎椎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