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强联合”咋得势不得胜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关键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2010年,某炮兵团组织信息化条件下“红”、“蓝”对抗演练,“蓝军”在装备居于劣势的情况下,竟然打败了拥有新型突击炮、先进雷达等信息化装备的“红军”。这一典型训例警示我们:如果形成不了体系作战能力,即使单项能力再强,也无法赢得未来战争。 强势“红军”输给弱势“蓝军” 去年深秋,成吉思汗横刀立马的古战场烽烟再起。某炮兵团“红”、“蓝”对抗演练在千里瀚海拉开战幕。 战斗刚一打响,拥有新型突击炮、先进雷达、侦测指挥车等信息化装备的“红军”战斗群穿沟越壑,旋风般向“蓝军”阵地发起攻击。 在众人眼中,这是一场“猫捉老
2、鼠”的战斗,“红军”官兵胜券在握。论主战装备:“红军”新型突击炮具有先进的火控系统、优越的机动越野性能,善于运用“闪电战”对目标发起突然攻击;而“蓝军”配备的则是上世纪生产的老式牵引火炮,其火力射程、机动性能和射击精度都难以望其项背。论配套设备,“蓝军”更是逊色不少,“红军”不仅拥有新型矩阵雷达和侦测指挥车,而且配发了多部大功率电台和卫星通信装置。“红军”官兵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神射手” 可没想到,就在许多官兵认为演习胜负已成定局时,战斗结局却出人意料:在“红军”快速穿插包围中,“蓝军”冒着密集的弹雨,巧妙避其锋芒,伺机对“红军”雷达站、通信站等要素进行精确打击,使“红军”很快成了聋子和瞎子,
3、反被“蓝军”包了“饺子”。 面对这一结局,不少官兵目瞪口呆,大家都不明白:处于劣势的“蓝军”凭啥打败了优势“红军”? 赢在集成,败在分散 硝烟刚刚散尽,“红”、“蓝”双方就带着疑问走到了一起,通过复盘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 瘫痪节点,破击体系。“打掉了红军一个接力站和两台通信车,我们就开始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蓝军”特战分队队长邓壮一语道破天机:“现代战争,各系统之间互相依赖越强,其结合部往往也是薄弱之处。只要找准位置实施体系破击,就能一下子打在七寸上。” 战斗打响不久,“蓝军”很快发现了红军战斗力链条上的两个薄弱点:一是前沿战斗群与“中军帐”沟通联络的两台通信指挥车;二是连接后勤、装备物
4、资补充的接力站。趁“红军”突击炮分队一路猛攻之际,“蓝军”特战小分队悄然出动,炸毁了这几个重要节点,“红军”指挥体系一下子就陷入了瘫痪。 “蓝军”不仅偷袭重要节点,而且实施电磁干扰和网络攻击。回忆“战事”,“红军”通信参谋曹金直拍大腿: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修好被毁的通信台站,刚一开机联络,耳机里就传来电磁干扰声。紧接着,计算机系统瘫痪,连鼠标、键盘都失灵了。这样,我们空有好装备,却像老牛陷在泥潭里有劲使不上。 信息主导、火力主战,也是这次取胜的关键。“炮手前台显威,系统幕后建功。”“蓝军”指挥员、一营营长龚振彪一针见血地说:“现代战争已进入体系对抗的崭新阶段,每个人、每件装备都是系统的一个节
5、点,任何一场战斗都要靠系统取胜。” “红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忽视了各要素系统集成,没有攥指成拳。”该团参谋长包代勤分析后认为,对抗中,“红军”没有发挥整体装备的功能,而是单凭突击炮优越性能对“蓝军”围追堵截。反观“蓝军”,虽然火炮性能较差,炮阵地也相对分散,但指挥员将各种作战力量、各个作战单元、各类作战要素合理调配,整体联动,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拳头”。炮弹一打一个准,几发炮弹就给“红军”造成了致命伤。 新的战争形态,使精确打击和体系破击变得更加迫切。“红”、“蓝”指挥员一致感到:只有不断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信息与火力的高度融合,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攻坚克难。 攥指成拳提升体系
6、作战能力 弄清了败北原因,就找准了练兵方向。一场以信息平台融合、单元要素集成、系统一体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体系作战针对性训练,在该团拉开序幕。 突出信息系统一体化联合训练。该团以集成训练为抓手,以指挥自动化网、办公训练网等为平台,开展信息系统联调联试,为全团主战装备一体联动创造条件。针对软件不兼容、系统不互联等问题,他们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依托,开发出“野战炮兵综合数据接收器”,运用无线网桥等传输设备和情报采集终端,将视频信息系统接入群团指挥系统,使指挥平台向各作战单元延伸,确保战场信息实时共享。 强化单元要素合成训练。他们按照大纲要求制订各要素演练方案,细化各要素演练考评标准和考评职责权限,使要素
7、演练更加科学规范。训练中,部队采取先单项后综合、先单要素后多要素的方法,开展纵向联通和横向融合训练,有效提高了各要素互联互通能力。 单元要素攥指成拳,信息系统一体联动,使部队综合作战能力突飞猛进。经过几个月的苦练,“红”、“蓝”双方“战场”再相逢。记者在演兵场看到,“红军”吸取上次败北教训,战斗中通过初级战术互联网,借助卫星、移动集群等通信手段,使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打得“蓝军”节节败退。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刻不容缓 某炮兵团团长陆岳:当前,随着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向军事领域的全面渗透,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与战斗力生成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变化是,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从增量转向求质,即
8、更加强调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未来军事对抗,没有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即使单项能力再强,也无法在以体系对抗为基本特征的战场上赢得主动。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在信息链接融合下生成的一种全新作战模式,它不是作战力量的机械组合,更不是作战效能的物理叠加,而是通过指挥信息系统这个纽带,把各作战力量、各作战要素联结起来,以“信息能”结合“机械能”,最终实现作战力量和作战效能的高效聚合。 因此,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要强化全体官兵的信息意识。首先是强化信息主导制胜观念。体系对抗,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战斗力。各级应广泛组织官兵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分发和应用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战场信息的同
9、步互联互通共享能力,实现作战效能的大幅提升。 其次,要构建训练保障平台。各级在依托一体化训练平台的基础上,应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包括各类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战场态势生成系统,以及接口规范、信息共享的信息应用平台,对现有指挥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网和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改造,进一步完善系统结构,拓展系统功能,推广系统应用,形成一体化训练技术支撑平台的信息传输通道。 第三,要组织要素集成综合训练。当前,我军作战体系建设“短板”不少,制约着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放长眼光,盯住最新动向,组织官兵练精练强侦察、情报、指控、火力、保障等作战子系统,通过提高单个系统能力,强化体系作战结构,从而不断巩固和提高体系破击能力,促进体系作战能力的飞跃。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