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TNBC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中铂 类治疗临床研究 曾志文 余微微 王红 林华 南昌市第三医院肿瘤科 南昌市卫生学校教导处 摘 要: 目的 对mTNBC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应用铂类化疗, 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 有效分析。方法 收集来本院诊治的 68例mTNBC 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患者, 随 机平分配成两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组34例,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检 测BRCA 基因, 治疗组采用铂类,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 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及不良反应。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52.9%, 治疗组为76.5%, 两组治疗 方式产生的治疗效果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
2、学意义 (P0.05)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采用铂类化疗手段对乳腺癌病患进 行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与传统式给药方式相比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有效降低不 良反应, 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 关键词: mTNBC乳腺癌; 卡铂类; BRCA基因突变; 化疗; 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林华, E-mail: 基金:南昌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洪科发计字【2016】223号) 项目编号:第 18项 三阴乳腺癌亚型简称 TNBC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 及亚型Her2 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大量研究表明乳腺肿瘤与雌激素、多种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具 有一定相
3、关性, 其 5%10%比例的乳腺癌和遗传易感性存在直接联系, 其目前最 常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为 BRCA, 此基因作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抑癌基因之一1。 与一般乳腺癌相比 BRCA的乳腺癌与组织分化差、疾病进展快、淋巴易发生转移、 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 PR的阴性率较高。 目前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进行分 裂及癌细胞的增殖进行控制。 而放射化疗及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可有效提高生 存率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致病患耐受程度低, 化疗产生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 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 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抵触化疗, 以致中断治疗, 影响 最终疗效2-3。 目前铂类药物在治疗三阴性乳腺肿瘤中作为一线药物,
4、 铂类药为细胞周期的非 特异性药, 当进入细胞后与 DNA进行不断结合可阻碍基因复制, 发挥抗癌疗效, 铂类药物的抗癌机制差异, 从多个环节途径发挥其治疗效果4。因此, 本文在 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顺铂应用治疗, 探究对三阴性乳腺癌 BRCA基因的临床治疗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依据临床资料确定为m TNBC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者, 入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经病理科对其组织病理类型证实, 经筛选后纳入女 68例, 患者年龄 4870岁, 平均年龄 (58.17.3) 岁, 经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 每组34 例。 所有患 者经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批, 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字
5、。 对两组数据对比研究, 在年 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5-6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传统给药化疗。对治疗组病患因给药顺铂 75 mg/m 每3 周静脉内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给药, 共4个周期。 若在使用中为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时可立即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西咪替丁进行预处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 行分析评价, 在治疗进程中应时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并同时及时给 予抗过敏及止吐等药物。 1.3 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WHO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分为四级分别为完全缓解示为可见部位 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表示病灶已有所缩小;病情稳定;疾病进展:
6、病灶部位未 变甚至有新病灶出现。有效率 (%) =完全缓解率 (%) +部分缓解率 (%) , 无效 率=病情稳定 (%) +病情进展 (%) 。对其主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所得的结果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 采 用t检验方法适用于计量资料用 计数资料采用c检验用率即 (%) 表 示。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通过治疗后对照组所有患者 18 例为有效作用, 16例患者显示无效作用, 通过计 算总有效率至52.9%;治疗组治疗后其中26 例患者显示有效作用, 8 例无效, 计 算后总效率达7
7、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数据结果可知采用 顺铂化疗应用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与对照组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较为 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均无死亡病例的出现, 见表 2。 3 讨论 随乳腺癌发病率呈大幅上升趋势, 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不断发展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技术对乳腺癌的有关发病机理研究已取得进 展, 特别在分子遗传学中已对乳腺癌发生机理已逐渐深入的研究。据调查对 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
8、达到 40%85%, 而在普通人群中患乳腺癌 的风险率仅达到13%7-8。当 BRCA基因发生突变时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且 具有发病进展快的特点, 携带基因突变时患癌危险率可达到 80%以上。但目前有 效的筛选治疗手段不够完善, 其在几年内年生存率仍旧很低, 其中局部复发和 远处转移作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若能够进行早期发现、诊断及早期治疗, 有利 于显著性的延长癌患者的生存期9。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n) 下载原表 表2 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n) 下载原表 这种乳腺癌不再从内分泌液治疗及赫塞汀靶向治疗进程中收益, 恶性程度较高 且易复发, 转移率较高。 较多的研究资料表明TNBC因缺乏
9、DNA损伤修复机理, 这 种乳腺癌病变对烷化剂及铂类药物相对较为敏感。 依据不同的肿瘤细胞形态, 免 疫组化及基因表达不同产物10-11。因此, 本研究通过应用铂类药物进行一系 列的研究。 在临床治疗中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52.9%, 治疗组患者 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 76.5%,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 治疗效果更加 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降低;说明采用铂类药物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达到治疗目的简便快速。进一 步表明此结合方式可更快地控制症状, 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毛晓韵, 刘崇, 王欢,
10、 等.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 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 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2) :284-288. 2王瑞芳, 邓淼, 冯艳洁, 等.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 学, 2013, 19 (23) :1-3. 3解云涛.家族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2013, 33 (3) :233-235. 4巴再华, 朱嵩, 徐超, 等.C35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 (6) :51-54. 5江飞云, 吴名彩, 倪观太.乳腺癌患者 BRCA 基因突变检测及P53 蛋白表
11、达分 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 12 (1) :79-83. 6高润芳.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J.中国药物与临 床, 2013, 13 (1) :65-68. 7赵妍, 孙雅丽, 聂鑫.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蛋白表达特点及病理、影像学表 现J.现代肿瘤医学, 2016, 24 (16) :2651-2655. 8Dumay A, Feugeas JP, Wittmer E, et al.Distinct TP53 mutants in breast cancers subgroupsJ.Int J Cancer, 2013, 132 (5) :1227-1231
12、. 9郜莹莹, 刘艳, 杨爱梅, 等.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MRI动态 增强特征及ADC值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 30 (4) :606-609. 10Pogoda K, Niwiska A, Murawska M, et al.Analysis of pattern, time and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recurrenc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Med Oncol, 2013, 30 (1) :388. 11周婕, 饶南燕, 李顺荣, 等.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 BRCA1 基因突变 的相关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 (2) :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