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都地区项目专题研究 (导引性报告),学科课程建设与 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思考 研究的思路与重点 北京师大裴娣娜 (2013.12-10),2,一.研讨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会议议题:学习力与学科建设研究研究问题 (1) 学科基本现状分析 (2) 学科学习力基本要素结构 (3)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 (4)学科提升学习力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举措,3,会议内容 1.导引性报告(打开话题)。2各校就学科课程建设纲要(讨论稿)进行交流研讨。(共同点和差异点)3就主要学科学习力的要素结构进行初步碰撞。4商议下一步学科组的研讨工作。,4,开好会议的条件,呈交学科论证方案4校共13份 语文(4)
2、英语(3) 数学(4) 科学(2),5,(二) 研究定位及任务,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三个层次) 决策力-区域性推进战略策划的基本要素(ESD ) 校长领导力 学生学习力(power of learning) (项目研究将在以上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6,7,研究任务 不同类型学校学科学习力的提升,(1)形成学生学习力要素结构的分析框架 不是建指标体系。思考的问题:高中三年,我们应给予学生什么?(2)学生学科学习力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3)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指导纲要。主要不是运用于评价,而是通过期望指标的构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及学校教育质量,8,学习力内涵及结构要素的
3、初步构想,学习力-学生的生长力(活力,能量) 区别于学科学习能力 不是把学生当被动物来进行规训、塑造,9,学习力三层次六要素结构释义,第一层次:人的基本素质(三要素) 知识与经验 策略与反思 意志与进取第二层次:对实现人的发展两个基本路径的把握 实践 与活动 协作与交往(目前信息化条件下的“青春期早熟”) 第三层次:人发展的最高境界 批判与创新,10,(平面图),11,批判与创新,意志与进取,知识与经验,策略与反思,实践与活动,协作与交往,12,(McGettrick 2002),知识、技能、理解,态度, 价值观, 情感, 性格,动机,Learning Power,Double helix o
4、f learning,13,(三).四大类学科学习力结构的构想,九个学科归为四个大类: (1) 语言文字(语文、英语) (2) 数学 (3) 科学与技术(理、化、生、地等) (4) 人文与社会(政、史、哲等),14,语言学科(语文、英语),四个维度:语言的认知能力(语言工具-形式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语音、语法、修辞)语言实践能力(交流与表达-社会、个体生活经验)语言文化能力(中西文化,文化的理解力,理解文化的内涵,感悟)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思维品质的核心- 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对内) 批判性思维(对外),15,科学与技术学科三个维度,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整合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主动构
5、建知识的能力)科学思想与思维科学实验与方法,16,人文与社会三个维度,知识与经验(学科意识,思想,方法)视角与方法(时空观,综合、整体、动态、和谐的观点,理性的思维)社会适应性(自我,社会责任,历史与进取),17,(四) 研究运作方式各学科组研究任务及工作步骤,1.学习力研究视野下学科发展的文献与现状调研;2.学科学习力发展目标的确定;3.基于典型个案调查的学科学习力生成方式研究4.清理和分析课标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5.构建学科学习力的要素及结构;6.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7.完成提升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8.在2014年上半年学术研讨会上交流(会议由河南大学和郑州二七区联
6、合主办),18,已进行的研究工作,4月17-18日北京会议;北京地区:两所初中、四所小学研讨会分科座谈会浙江地区:6月15日杭州会议10月22至11月15日分别召开九个学科研讨会,19,二、学科课程建设纲要文本的规范,一、学科基本现状分析二、学科课程理念与总目标(凝聚有重点、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1学科坚守的教育理念重基础、层次化、生成性、2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学生现有基础和发展需求:对课标的校本化解读)三、学科课程开发1学科拓展(其中包括大学先修课程)2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3编写校本教材4学科特色建设,20,四、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国家课标的校本化解读) 1知识模块的设计,重点难点的安排 2
7、教学内容实践性、文化性及人文性渗透 3教学内容层次性与选择性五、课堂教学(以科研为先导,构建发展性课堂)1多样课型(实质:教学进程结构的探讨)2学习情境(语言情境)的创设3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4清晰的教学思路及发展性教学策略,21,六、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学习资源系统的建设七、学科质量保障 1学科建设阶段质量标准 2学习任务的量化要求 3学科建设的制度与管理教学管理; 形成合作、对话、反思的教学文化; 形成“学习-研究-实施”一体化的工作模式,22,八、队伍建设,1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术称号结构分析(与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的高学历的学术研究团队构建目标的差距)2教师发展
8、需求调查: 一定级别的职称, 一定级别的教育教学竞赛获奖, 一定级别的公开课、研究课, 公开发表论文,参与一定级别的课题研究3教师成长目标与规划 教研组长和首席教师提升目标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优秀教师典型4实施措施,途径方法,23,三、如何做好学科课程顶层设计,() 基本现状分析 (1)校情分析 (2)学科基本现状分析 (3)学生学习水平分析,24,(二)学科性质、理念与目标,语文学科成师附小组建思路:内容-五大领域: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综合实践,以单元进行分解和梳理,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层次积累、了解、感觉、感悟、理解、分析、解释、评价、鉴赏、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能力,25,成师
9、附小,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自主地学语言、用语言将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活动化,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魅力,学会语言运用的方法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迁移运用,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内化方法强调综合运用,根据表达需求进行创生性运用,提升语文素养,26,学科培养目标,国际文凭课程的十大培养目标(效实中学): Inquirers探究者、 Thinkers思考者、Communicators交流者、 Risk takers敢于冒险的人、 Knowledgeable知识渊博的人、 Principled有原则的人、Caring有爱心的人、Open-minded心胸宽广的人、 Well-balanced全面发展
10、的人、 Reflective善于反思的人。,27,成师附小:学科课程建设目标,28,成师附小“大阅读、大表达”,大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单元核心目标选择合理课外阅读资源,形成每个单元的课外阅读资源库 资源分类:支持性资源巩固性资源运用性资源,29,成师附小华润分校,学科坚守的教育理念传承文化 启迪智慧 润泽生命培养学生对言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言语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0,娇子小学课程建设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生成知识,凸显语言学习的过程(3)推进自主与交往的学习方式,31,学科课程开发,(一)学科拓展三味书屋 内容拓展:各年
11、级“本土滋养”、“异域视界”、“中外对话”三大板块拓展阅读内容 学法拓展:进行过程性阅读指导及推进 表达拓展:组织多元交流、表达(二)学科特色建设 大单元整体性教学(定位?),32,33,数学学科课程建设目标,成师附小:以“数”和“形”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充分体会情境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感受到生活的即是数学的。 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推导和演变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积淀形成思维模式。 充分关注数学思想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并学会思考和数学的表达方式。,34,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目标(1)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想思、会思、善思,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2)创设
12、思维灵动的课堂。,35,成师附小万科分校(数学),学会思考,敢于实践,大胆创新学会思考: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具有问题意识并会用一些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敢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尝试、猜测、观察、实验、归纳、概括,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36,研究重点:A学科课程的整体设计,总体思路:分层分类设计推进三个层次 基础类课程 拓展类课程(分层教学、提优补差) 兴趣特长类课程 三类不同办学条件学校,37,课程的实施 教学内
13、容的设计与选择,1知识模块的设计,重点难点的安排2教学内容实践性、文化性及人文性渗透3教学内容层次性与选择性调整的不同思路(1)工具前移;难点分散;知识连贯;轻重搭配 (2)低起点、重双基、知识连贯、难点分散的螺旋式上升 (3)从学习与理解、运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个维度梳理课程的核心能力点和方法点,38,成师附小:长程链式教材解读,基础知识链(明链) 思想方法链 (暗链) 经验链(辅链)校本课程开发 社团活动 课前三分钟 数学节,39,娇子小学,40,成师附小华润分校 : “在活动中学习”,41,B.重新认识学科性质 价值功能的思考,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三种不同理解第一种: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
14、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 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断提出問题、分析問题、解決問题的过程,是他们自身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析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42,思维能力及载体结构,思维能力 文 数 图 实 日 字 学 形 物 常 符 符 符 操 问 号 号 号 作 题,43,CMP课程代数概念之间及与现实情境之间的关系 (蔡金发),44,第二种:关注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心,把数学和生活实际问题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回归生活的数字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理解社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并获
15、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第三种:强调创造性数学是最普遍、最深刻、最富于创造力的学科,数学创新是科学创新的主动力。,45,从数学哲学方法论角度的共识,(1)立足数学本原(2)突出数学过程(3)体现数学文化(4)强调数学应用 体现对数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孕育中国学派的形成,46,对语文学科性质及语言生成方式,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语文学科性质理解的启示:语言三维度:工具性、思想本体性、诗性。工具性研究形式(如何表达事物)。形式语言学、技术语言学对语音、语法、文字、修辞的研究。诗性:语文味,47,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知识如何生成?,生成方式:积累一运用一感悟(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语法与词汇知识的过程
16、)*是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48,C、重新建构学科的教学过程与策略,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三个基本命题的形成 “回到生活” “创设情境” “活动体验” 正是“生活、”、“情境”、“活动”,恢复了语言学习的本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机械释义、分析、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从而实现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49,活动与交往,其价值功能的再认识,语文教学: 语言思维品质(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
17、生成) 语言实践能力(观察、发现、理解、表达、交际与创造能力) ,50,语文学科科学、艺术两种言语特色的形成,一是阅读理解二是交往活动 “直观形象”的交往活动 基于“情”的交往活动(生活经验、音乐欣赏) 基于“思”(理性思维)的交往活动。主要表现为内在“还原”(发现文本对象自身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和外在比较三是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现实话动与意识活动的转化),51,成师附小万科分校,编写校本教材(1)综合实践活动。(2)培优课程。(3)小初衔接课程。,52,D:学生学习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学习特点,案例:三年级学生分数初步认识学习过程 (王笑晖) 三年级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测试
18、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测试目的 :1.了解学生是否能用分数表示半个苹果。2.感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3,54,测试结果及访谈,对半个苹果的表示方法 , 7人, 26.9%0.5, 4人, 15.4%“半个”或“一半”, 7人, 26.9%“2/0” “5/0” “1/1”, 4人, 15.4%0, 2人, 7.7%分别用6、4、2、1来表示, 2人, 7.7%,55,评析,42.3%的学生知道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半个物体。(这些知识有家长前期的讲解,有学生自己从书上看到的或奥数课上学到的)。 26.9%的学生认识水平停留在文字描述上。15.4%的学生试图用分数表示,但是没有找到正确
19、的表达方法。最后一种方法,学生的回答:“如果把半个苹果看成1,那么一个苹果就是2,两个苹果就是4,三个苹果就是6。”学生通过对整个题目的分析选定了“标准”,学生是有思想的!,56,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目前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以阅读为中心,偏重阅读理解,一味进行“内容分析”,忽视表达运用,忽视语文能力的整合化和学科内容的综合化。 教学中的误区:创设情境、体验、合作学习,57,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知识如何生成?,生成方式:积累一运用一感悟(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语法与词汇知识的过程)*是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
20、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58,阅读的实质,个体依靠头脑中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获取信息,从文字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北师大舒华教授),知识经验,书面文字,意义建构,字词识别,59,听写中各种错误的比率,阅读困难学生: 笔画错误: 15% 部件错误: 67% 别字错误: 8%正常学生: 笔画错误: 2% 部件错误: 5% 别字错误: 50%,60,阅读中的思维与讨论,批判性阅读、思维;阅读两难的故事;提出问题,对自己的观点提出理由和证据,有不同意见时进行争论。目的不是达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也不是谁对谁错,重要的是合作对两难问题寻求一个更好的解决。,61,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率
21、,通过听觉达到的学习效率:20%通过视觉达到的学习效率:30%同时通过视觉与听觉达到的学习效率:50%通过讨论达到的学习效率:70%北京一中学例:看图说话,62,学生学习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学习特点,建构性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先前经验 主动构建活动 经验系统变化学习群体,63,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是一种体验性学习 是一种反思性学习经历、感受、体验、探索,64,E:教学进程结构的设计(自主选择),进程设计不同思路的不同教育价值功能历史审视:教学的五个环节(五十年代) 教学模式(八十年代)从教师系统讲授 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
22、质培养.,65,重新建构学科的教学过程与策略 重新认识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突破点三个基本命题的形成 1.“回到生活” 2.“创设情境” 3.“活动体验” 正是“生活、”、“情境”、“活动”,恢复了语言学习的本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机械释义、分析、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从而实现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66,67,*对课堂活动的再认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自己去研究),68,余论:作为智慧型教师的研究方法论思考,*承认差异,差异发展*角色、身份、责任: 反思和超越自我成为智慧型教师 用“心”做教育*智慧、方法和素养,69,研究的难题,1面向真实的教育生活的困难。2理论提升的困难。3研究方法突破的困难。读懂学生、读懂学科、读懂课程改革的变革性实践,70,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