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诗圣,杜甫,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简介,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杜甫草堂简介,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
2、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者简介,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杜甫的诗歌分类:,青年时期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安乱时期,“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歌分类:,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成都时期,老年时期,背景简介,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
3、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岱宗 ( ),di,决眦 (),烽火 ( ),簪 (),石壕吏 ( ),逾 ( ),z,邺 ( ),凌 ( ),搔 ( ),戍 ( ),老妪 (),泣幽咽 ( ),lng,fng,y,zn,ho,y,sh,y,y,so,望岳,泰山风景,栏目导航,泰山风景,栏目导航,泰山风景,栏目导航,听名家朗诵录音,初步感知诗歌魅力,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di) 了(lio) 曾(通“层”) 眦(z),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作者远望所见。,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眦:,眼眶,这两句是写要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层层云升
5、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2.理清文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泰山参天耸立,近望泰山高大秀美,细望泰山情由景生,望中所感抒怀言志,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借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望岳,全诗中最让
6、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岳中心:,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描写近望泰山
7、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春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读一读,so,zn,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别离妻儿孤身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半途被俘,押解长安,叛军铁蹄下的诗人,幸运的未遭囚禁。这时的京城长安已
8、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诗人在满目疮痍,欲哭无泪之际,将满腔悲愤凝聚为一首绝唱。,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侓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花感时而流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对
9、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表现作者忧愁、悲伤的内心世界,整体把握: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主题,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用对偶,移情于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用对偶,表现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10、小结:,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主题:,辨析两首诗的风格,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1、下列红色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决眦入归鸟(眼角),C,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
11、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尾联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B,谢谢,石 壕 吏,杜甫,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
12、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作品简介,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
13、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首诗写了个什么故事?请你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开 端(1):发展、高潮(2-3):结 局(4):,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
14、捉。,暮投石壕村,有 吏 夜 捉人。老翁 逾 墙 走, 老妇出门看。,傍晚,投宿,差役,抓壮丁,吏 呼 一何 怒,妇 啼 一何 苦,喊,叫嚷,多么,哭,悲苦,凄苦,越过,跑,逃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疏通文意,预示有一场灾难性降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写故
15、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安吏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吏的残暴和妇的悲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偶句,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上前,儿子,防守,捎信回来,新近,刚刚,幸存的,活着的,苟且的活着,永远的完结,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
16、之惨烈。,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 战争之惨烈,老妇的悲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一家已为战争做出剧大的牺牲,丧子的悲痛。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情,高抬贵手。,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指男人,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妇,跟从,应征,兵役,还能够,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
17、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差吏并不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逼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指夜深,好像,低声的哭泣,指向前赶路,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
18、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独与老翁别表明老妇人已被抓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 )的老妇是( )的战争是( )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作者对战争是( )的,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憎恶,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3、
19、为什么 “捉人”在“夜晚”?,时间:晚上 ,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老妇人和官吏。,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4、最终抓到人没有?、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有吏夜捉人,全文的提纲,石壕吏中心
20、:,既歌颂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石壕吏中心:,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望岳中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中1、表现诗人感时恨别,触景生情的诗句是:2、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中1、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含悲度日的诗句是:2、形象写出“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3、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4、能概括全诗内容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