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市 2008 年初中毕业会考试卷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分析一、试卷与命题(一)试卷1、题型、题量及分值(1)选择题 103=30 分 (2)填空题 15 空2=30 分(3)实验探究题 4 个共 20 分(4)综合应用题 3 个共 20 分(简答题、力学计算题、电路计算题各 1 个),总题量 24 个。2、知识结构及占分比例力学 35 分,电学 37 分,热学 12 分,光学 8 分,其它 8 分。3、知识层次及技能要求占分比例A 层次 45%,B 层次 38%,C 层次 17%(二)试题1、试题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以汶川地震、南方冰灾、北京奥运会等事件为背景提取素材,给学生亲切感
2、,提高了解题的积极性。2、试题联系实际,关注生产和生活及现代科技,如微波炉、超导材料及应用、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羽绒衣和学生身高体重跳远成绩、安全用电、剪刀、放大镜看字等身边的熟悉事例。3、试题紧扣教材,突出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特别是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考查,题量和难度比往年都有所提高。4、试题还体现了地方人文特色。如浏阳大围山的四季景观、宁乡丁字湾盛石产麻等为题材展现物理知识。(三)命题1、试题凸显学科特点,探究性强。今年将作图与实验题改为实验探究题,实验题在选择、填空题中都有体现,且作为压轴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难度略有提升,主要考查实验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与
3、结论,实验在拓展与创新方面都有体现。2、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课程理念,围绕“三维目标”设置试题。体现了评价促发展的功能。3、试题信息量大,有区分度,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二、答题与评卷(一)学生答题1、整体情况(1)学生答题体现出很大的差异,区分度大。(2)选择题 19、21、24、25 小题,填空题 29、30、32 小题,实验探究题 33、34、35、36 小题,计算题 39 小题,学生答题情况不理想,得分低。(3)实验题和计算题的答题情况也不如人意。(4)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如规定填一种的填了多种,要求填写规定文字的却用自己语言表达。2、具体情况16 题:中下水
4、平学生错选 C 较多,说明分不清光、声在真空中传播的差异。17 题:错选 B、D 较多,表明学生将凝华和凝固、凝华和液化混淆。18 题:答题较好,说明学生较关心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19 题:D 答案明显错误,但大部分错选 C,得分率低,可以看出学生在解题时过于急切,未看完试题,匆匆作答,而对握力经验把握不准,联想到体重 500N 左右后,便判断为 400N 的握力,导致失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粗心,这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选择题的解题指导。20 题:有很多同学选错,反应学生对教材不熟悉,阅读不深入,其实人类探究磁现象、电磁现象的历史隐含在教材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物理学史的教学。21
5、题:错误的原因是对超导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不熟悉。同时对电流的热效应理解不透彻,产生的条件:电阻不能为零。22 题:答题较好,说明学生的实践经验较丰富。23 题:得分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好。24 题:很多同学选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试题的综合性强涉及浮力、二力平衡条件、物体浮沉条件、力与运动的关系、流速与压强等知识,二是由于审题不清对缓慢注入把握不透彻。25 题:学生把它当成难题,的确试题涉及到计算和实验。从计算角度分析,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后才能求挂 170N 的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从实验角度分析,要求平时我
6、们开展拓展性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学生积累了经验,问题便迎刃而解,同时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了。26 题:第二空错误较多,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教材,要向学生明确指出:透镜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特殊器材,透镜对光的发散、汇聚和成像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的特殊效果,是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深入研究。27 题:第二空错误原因,部分学生填了两个答案,还填写电热器类的用电器。28、第一空表达不准确,说明学生未建立形变概念,如出现填弯曲、变形等答案。29、第一空失分多,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质量和压强的计算也不理想,错误原因主要有:没用化单位、体积面积计算错误、记错密度压强公式等。30 题:失分原因主要有:不能
7、熟练掌握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热量计算不熟练。31 题:得分率高,表明学生很关注生活,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32 题:答题情况说明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机会。33 题:主要考查实验器材的选择。学生答非所问或表述不清,将蜡烛 1 的像和蜡烛 2 混淆,填写等距、同一直线、重合等答案。34 题:第一问表现为作图不规范、错把摩擦力画成重力等问题。第二问失分率高,这是一道实验改进创新试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如凭经验可能会错选第一种装置。提示老师要加强实验研究,将实验的拓展与创新作为教学内容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35 题:学生对吸热和放热
8、公式掌握不好,计算出错。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不强,对规律的表述也不清。36 题:答题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捕获实验信息的能力要加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训练,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7 题:学生对撒盐的目的不理解,表达含混不清,导致失分。38 题:学生感觉较容易,但也有记错公式、运算错误的现象。39 题:对公式、规律的运用不熟练,在开关闭合、滑片移动过程中,对电路的特征把握不够,缺乏方法指导,是学生出错的直接原因。变化的电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平时要进行专题训练,重点突破。(二)教师评卷评卷老师,能克服困难,坚持工作,讲究质量,关爱学生,做到了以下几点:1、坚持标准,公正公平。2、
9、细心评分,用心总分。3、严守纪律,杜绝差错。三、教与学建议(一)加强教学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情感。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物理课堂没有亲和力、感染力,学生不想上物理课,那么物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1、指导学生有效地预习和复习。布置内容、设计简单问题。2、课堂对预习和复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提问,激励并巩固效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上尝到甜头:“原来我上课也可以听懂老师的讲解,原来我也可以回答出老师的提问” 。3、变生硬陈述为生动描述。可采取物理课堂上的朗诵比赛、默写比赛等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用生动的实验代替老师的讲述。通过设疑提问、引导描述实验现象、启迪思维探究规律
10、等策略展开教学。5、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从问题的设计到启发引导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参与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为。6、指导学生有效地检测。分层检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分层作业也可以试一试,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要编制梯度练习。7、加强课堂调控,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二)重视实验教学,凸显学科特色,在实验过程中展现物理知识和规律。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的创新,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1、让“情景教学法”走进物理课堂,活化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其中包括实验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为有效学习创设可能性。2、改进实验教学的着眼点。在明确
11、实验目标、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基础上把握下面几个方面。A、加入实验器材选择的探究过程,传统做法都是提供现成的实验器材做实验,实验中可设计器材挑选、改经、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B、讨论实验方案,对教材或老师提供的方案进行讨论,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创新方案。C、增加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的活动,突出学生的参与,培养表达能力。D、设计实验故障,引导学生探寻问题根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经历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过程,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方法。3、提供实践机会,开展学生实验。(三)加强教学策略研究,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1、确立“重学精
12、教”的理念。每位实验教师要摒弃重教轻学的落后思想,不能让课堂成为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生是学生的主人,是演员,老师是导演,是服务者。精教还体现在,老师要始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条件、情境,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2、让备课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每位实验教师要摒弃备课写教案的落后做法,让备课成为教师激活情感、凸显个性、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让备课伴随每个教师的成长。备课是教学策略预设的过程,因此要突出五点:A、备课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要努力搜索、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已有资源,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拿来采用。B、要把备课转变为设
13、计教学的过程,运用“重学精教”的教学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C、教案要突出个性化:问题的设计要留有余地,讲究动态生成;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互动合作显个性。练习设计形式上力求活泼新颖,内容上力求个性化、自主化和快乐化。D、备课要经历“设计实践反思完善”几个环节。E、实施三维一体的备课方式:学生参与同行帮助自我,3、构建“重学精教”新课堂,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让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和体验性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特征的教学策略的运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选择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方法,突现学生主体性,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重视学生潜能开发。同时科学而理性地给予认真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评价中树立学生自信,张扬个性,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浏阳市中考物理阅卷组2008 年 6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