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瑰宝放异彩广西打造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历代防治重大疾病、疫病中,屡建奇功。广西作为中草药资源大省(区),全区中草药物种达 4634 种,占全国已知药用资源的 1/3,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全国 400 多种常用中药原料中有 70 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等产量更是占全国的 90%以上。与此同时,我区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积累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医药,为中药资源的利用和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壮医药、瑶医药是我区中医药民族医药的
2、杰出代表。近几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视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列入医改实施项目医改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民群众“ 防得了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后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自身财力有限,而中医药壮瑶医药具有“ 简、便、 验、廉”的显著特征和优势,这恰恰符2合我区区情。近年来,自治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结合广西实际,在国家医改 5 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 3 项广西特色项目,中医药壮瑶医药被列入医改特色项目进行总体部
3、署。记者了解到,在医改实施过程中,我区出台了使用中医民族医技术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 10%等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倾斜政策,而且,中央和自治区对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建设、专科专病、人才培养等均给予重大专项支持。据统计 ,目前,全区共有各 类中医民族医医 疗机构 1800 多个,三级和二级甲等中医民族医医院分别为 13 家和 44 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分别为 57 个和 124 个,8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设了中医壮瑶医科或提供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涵盖自治区、市、 县、乡、村的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老百姓“ 看病难
4、、看病 贵”问题。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培养独具特色,成效显著。今年 3 月,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成为西部省区第二所中医药大学,综合实 力和办学水平走在了西部同类院校的前列,标志着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的传承培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我区还培养了一批以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为代表的中医药壮瑶医药高级人才,一大批中医药壮瑶医药技术骨干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老百姓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区目前有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桂派中医大师等名医名家 170 名,广西乡村名中医 109 名,有 2 万多名基层医务人员掌握 10 种左右中医药壮瑶医药适宜技术和健康养生方法并在农村3和社区广泛推广应用
5、。驶入发展“快车道”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一系列重大决策措施相继发布实施,为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记者了解到,近几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 5 项涉及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的重大项目,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广西药用植物园升级改造项目协议、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项目等一批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我区的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正式列入国家和相关部委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2009 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发展条例,为我区中医药壮
6、瑶医药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1 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 壮瑶医药振兴计划 (2011-2020 年)、 中医药民族医 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 年)等文件。此外, 为 扎实推进壮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还颁布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真正驶入了“快车道 ”。据统计,我区现有经审核登记备案的药品研究机构 25 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6 家,还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研发水平的专业机构如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等。目前,我区已4经建立了与中医药研发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
7、中心两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 3 个,并且还承担了“973 计划”重大课题,填补了广西空白。而且,广西 药用植物园已获批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区正以此为依托,利用柔性引进的国内外院士专家人才资源优势,结合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凸显差异性的竞争优势。此外,我区注重中医药壮瑶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 70 多项,为美国、英国、新加坡等 50 多个国家培养中医药留学生 1500 多名。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 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 发表了 中国-东盟传统
8、医药南宁宣言 ,中国与东盟确定了全面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提升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在东盟的桥头堡地位和作用,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打造西部中医药强区目前,全区有中药生产企业 129 家,年总产值近 200 亿元,有200 多家企业通过国家 GMP 认证。按照规划,到 2015 年,我区医药工业将实现产业化发展,可实现销售收入 320 亿元,增加值达 128 亿元,实现利税 32 亿元。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作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中恒梧州制药、桂林三金等年产值均超 10 亿元,跻身全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南宁、东兴、凭祥5和龙邦等中药材一类国际贸易口岸年
9、贸易量持续增长,其中凭祥口岸中药材出口跃居全国第一。针对我区中医药工业的产业优势,同时为推进国家中药基地建设,我区还将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提取物,适当发展中药饮片,加 强药材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积极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及基地建设。日前,自治区作出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重大部署,从 2011 年起,我区计划用 10 年时间,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即形成特色优势突出、在全国及东盟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疗、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三大体系,一个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和一个千亿元产业,使广西成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从中药材资源大省转变为产业大省,打造我国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广西新闻网记者 董文锋;通讯员 梁启成 韦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