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北平,老 舍,学习目标,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的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老舍,老舍,北京人,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 非我、等。出生贫民家庭。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所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作者和作品,老舍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人民艺术家”,北京故宫,北京紫禁城,北京天坛,北京圆明园,北京颐和园,北京的四
2、合院,北京天安门城楼,北京胡同,北京居民的生活,北京北海公园,北京八达岭长城,老北京的街道,现在的北京,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写作背景,讨教(to jio) 什(sh)刹(ch)海 苇(wi)叶 辜(g)负菜圃(p) 廿(nin) 粘(nin)合 粘(zhn)贴 湍(tun)流 揣(chui)测 揣(chui)在怀里,重要字词,结 构,第1段 交代写北平的视角-只能写”我的北平”。,第4-7段 写北平的特点和对北平的爱。(对比),第8段 写自己复杂的情感(北平在日寇的铁蹄下)。,第2-3段 写对北平的特殊的
3、爱。(比喻),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了北平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者红酸枣的老城墙,复杂但又安排得不挤也不空旷的胡同和院子,墙边的花,院里的新鲜蔬菜,以及带霜的水果。 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挚、真诚、纯净的爱与思念.,2、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1)作者出身贫寒,更加熟悉这一切,也有更深的感情。(2)作者具有平民意识。(3)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所爱的是真实的北平,不是假大空的北平。也反映了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她的血肉肌肤之中。,3、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对北平的爱
4、的?写出了“我”与北平怎样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首先直抒胸臆,“我真的爱北平”。然后把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却极妙(相似点:“独自微微地笑着”、“欲落泪”)。,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用意:让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表明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4、第二、三段为什么连用四个“说不出”?,1、“我不是诗人,不能把一切好听好看的词都浸在心血里,像杜鹃那样啼出。”2、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表达我对北京的爱。,、作者真没能力讲出吗?,不是。他不愿意用通常的写法去写,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语
5、言,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把北京与巴黎 伦敦 罗马进行了具体的比较,文中说北京具体好在哪里?,巴黎 对比 北平,太热闹太旷,太挤了;布置不够匀调。,动中有静;布置合理;物产丰富、贴近自然,、请你说说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对北京城的看法,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可以说是科学的预言,具有很大的超前意识。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轨迹几乎都在文中得到了印证。“处处留空”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而“使人更接近自然”已成为当今世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首要指导思想。,8、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与前文“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相照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一位深爱北平和祖国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老舍论语言,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9、本文语言特色,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寓情于景,笔笔到位,如同天成。冰心称赞看了老舍的散文“就如同听到他的茶余酒后的谈话那样亲切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