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地勘企业矿业权成本价格重置 目前,我国地勘行业的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各地勘单位正在逐步适应企业体制,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都处于积极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求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经营地勘企业的管理体制。地质勘查行业的主业是找矿,其转企后主要的经营方式仍以地质勘查投入与矿业权产业为主,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现状,这也就决定了当前管理工作的两个重点。 一是对地质勘查投入的管理,即如何有效控制投入,客观全面地核算投入成本; 二是对已经形成的矿业权市场价格进行测定。 一、矿业权成本的重置 矿业权的特点是工作周期长,成功率低,同时也决定了其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工作周期长,在矿业
2、权成本核算中就要考虑货币的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到货币的时间成本;成功率低,在矿业权的成本核算中同样要对无效地质勘查工作投入成本进行分担。因此,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对已形成矿业权的地质项目成本要进行价格重置及分担方面的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勘单位在一定工作期内,产生有社会价值的矿业权的真实成本。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产出。重置的含义很清楚,就是重新置办的意思,就像一个设备通过财务核算中折旧的方法回收该设备的投入以期报废后重新购置。考虑到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对勘查投入的成本价格进行重置核算,即利息重置法和现行价格重置法。 利息重置法就是通
3、过参照银行业一段时间的贷款平均利息核算;现行价格重置法则是以已完工地勘工作量为基础,按现行市场各类工程的价格重新进行核算,为方便理解,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分别说明。例 1:某公司拥有矿业权一项,矿种为金矿,地质报告结论,勘探级别为 332.333,金属总量为 6 吨,矿石平均品位为 5 克/ 吨,矿床开采具有良好的条件和效益前景。该矿床从开始工作到结束历时 5 年时间,其中钻探工作量为 26000m,坑探工作量 10000 米,槽探 20000 米,物化探测绘 5 平方公里,各类工程价格均于 5 年前签订并据此结算,总成本支出为 2660 万元。公司财务部门对该矿业权的历史成本分别用利息重置法和
4、现行成本法进行了重置成本。 1、利息重置法 近 5 年银行贷款的平均利率为 8%,根据 s=b(1+i)n,其中 S 为重置成本,b 为历史勘查费用支出总额,i 为银行贷款 5 年平均利率,n 为年数。2660Y1+8%Y5=3908 万元利息重置法计算得出该矿业权现行成本价格应为 3908 万元人民币。采用该方法也可按照银行贷款不同年份利率变化分别测算,主要是针对那些历史工作量数据丢失时所采用的。 2、现行价格重置法 按现行价格重置法计算得出现行价格为 4260 万元人民币。需要说明的是,在现行价格重置过程中,各类难以细究的项目费用可参照人工费的上涨额度测算即可。如果是国外项目,不仅要考虑价
5、格变化,而且要考虑汇率的变化,详细反映投资期内由汇率变化而导致的损益。 二、无成果地质勘查支出成本的分担 转企后的地勘单位,对已经形成的矿业权,不仅要考虑成本重置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那些无成果地质工作成果项目的成本核销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分摊到已经形成矿业权的地质项目中去。这里所指的矿业权与无成果地质项目,仅限于单位自营的地质项目。同时,对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无成果地质项目支出成本也要进行重置核算。下面通过举例来具体说明。 地质勘查集团公司已转企 10 年,10 年内共完成 55 个地质勘查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 5 个,地方政府级项目 10 个,其他企业委托地质项目 18 个,33 个项目中总收入
6、62500 万元,总成本支出 60000 万元,盈利2500 万元。自营地质勘查项目 22 个,其中有两个项目已经形成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矿业权。第一项矿业权为金矿,是例 1 所举的矿床。第二项矿业权为铅锌矿床,其铅金属储量为 40 万吨,平均铅品位 4.2kg/t;锌金属储量 30 万吨,平均品位 3.8kg/t,综合铅锌品位8kg/t。地质报告级别为 332 加 331 级。历史成本金矿床 2660 万元,铅锌矿床 5740 万元,重置价格金矿 4260 万元,锌铅矿床 8660 万元。其余 20 个地质项目没有成果,可以确定为无效成果支出,历史成本总支出 8400 万元,下面首先对无成果地
7、质项目价格进行重置核算。核算结果,无效果地质项目重置价格为 11060 万元。下面就对无效果地质项目支出成本进行分摊。 第一,确定分摊比例。根据金矿矿业权和铅锌矿矿业权两项重置额 12920 万元与各矿业权所占份额计算出比例,金矿业权占 33%(4260 万元/12920 万元),铅锌矿业权占 67%(8660 万元/12920 万元)。 第二,对无效果地质项目 11060 万元按上述比例分摊,得出结果为金矿业权摊入 3650 万元,铅锌矿业权摊入 7410 万元。 第三,确定两个矿业权的重置成本。金矿矿业权重置成本:4260 万元+3650 万元=7910 万元;铅锌矿矿业权重置成本:866
8、0 万元+7410 万元 =16070 万元; 两项矿业权的重置价格为 23970 万元,与历史账面价格 8400 万元相比差了15570 万元。本文如此强调重置成本的意义,在于如果该企业在下一个工作循环期内完成同样的工作量,这就是该企业最低需要支付的费用。这个数额与两项矿业权的市场价格没有关系,仅仅反应的是重置成本,作为管理决策的一种依据。从上述情况又可以看到,地勘行业自营矿业项目,只有具备一定规模与实力,才能降低风险,因此这也是地勘企业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重置成本的意义 强调重置成本的概念,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地勘单位转企业以后,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主营业
9、务没变,但经营准则却必须随之改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也更应进一步贯穿整个经营的过程。由于地勘单位主营业务的特点,必须考虑矿权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保证一个公司的产出高于投入,而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因此需要清晰地建立一套符合地勘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理念。由于地勘单位投入的风险较大,而降低这种风险不仅是决策问题,还需要科学的财务方法辅助完成,因此建立一套重置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第二,我国现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连续的通货膨胀,其结果就是劳动力和原材料及各类社会服务成本不断上升。而地勘单位欲保证正常运营,完成相同实物工作量用历史上的货币量
10、是绝对办不到的,这样只能越来越萎缩,甚至走向没落。客观地说,即使用重置成本,能否完成同样工作量,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地勘单位找矿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随着国家保护法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通过对地勘单位的实地了解,这方面的开支呈几何级增长。第四,地勘单位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找矿手段和方法在近年来不断发展,但成功率越来越低。客观来讲,地勘行业持续经营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个期间更需要企业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创造经营方法,提高经营手段,而矿业权成本重置的想法就是在这样一种思考中产生的。以上所述是初步的概念想法,文中所涉及的例题也只是简单的模型,提出
11、这个概念的目的在于共同探讨和改进地勘单位改制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的企业化。一、杜威哲学: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消解哲学上的二元论 近代哲学自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即我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罗素曾写道,从严格的哲学观点看,杜威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对传统的真理概念的批评,这个批评表现在他称之为工具主义的理论中。其中,罗素还提到杜威不是把真理和知识作为逻辑的要素,而是把探究作为逻辑的要素。罗素提到的探究,也就是经验,也是杜威用以反对传统的二元论,即身体和精神、经验和自然、感性和理性、心灵和物质的工具。杜威的哲学思想受到实用主义者皮尔士和詹姆斯的影响
12、,同时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对他们的思想又有改造。杜威反对传统的经验主义,认为传统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分离,而我们的一切认识都离不开自然和经验。杜威说,经验到达了自然的内部,它具有了深度,它也有宽度而且可扩展到一个有无限伸缩性的范围。它伸展着,这种伸展便组成了推论。 在哲学的认识上,尼采曾试图用酒神和日神,即非理性和理性统一于自然的方式建构其回归酒神精神的前苏格拉底时代的纯粹的自然哲学,也就是人的认识的经验和理性的统一,而这种回归是为了人类免于整体性的毁灭。杜威和尼采一样,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力图用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者自然的经验主义将经验和自然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认识论上的统一和民主社会的
13、构建。这种观点贯穿于杜威的哲学观点和教育思想中。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之内的。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和电力等。由此看来,元青在杜威与中国中提出的观点是恰当的,即所谓哲学的本体既不是物质和存在,也不是观念和精神,而是他们的统一体经验。在杜威的哲学中,杜威用经验替代了以往哲学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把经验作为世界的本体论认识,经验是人类不断向前的唯一确定性的道路,这如同康德的绝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他们皆以此来打破和消解哲学认识上的二元对立。而在杜威的哲学中,经验也预示着一种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和人类不断的探究精神,这也正是杜威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之所在
14、。因此,杜威哲学中的经验是认识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统一,是科学活动和思维过程的统一,是知和行的统一。 二、杜威教育哲学:经验是感性主义和实验主义的统一 关于感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杜威认为,感觉主义忽视了感觉性质在探究中的功能作用和假设地位,同样,理性主义把概念在指导探究去解决特殊问题中的作用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和独立存在的东西。杜威的教育哲学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致,强调认识活动中经验和自然的统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这是探究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对于杜威的这种教育哲学观点,在教育领域中,杜威反对教育上的劳动与闲暇、理论与实践、身体与精神、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使得杜威在对
15、传统教育的批判和继承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经验教育哲学。杜威说,在全部不确定的情况中,有一种永久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或者说,新教育哲学专心致志地寄希望于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 在杜威的经验教育哲学中,杜威所说的经验的基本定义是: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杜威在这里所讲的经验的两个因素,即尝试和承受,在尝试和承受之间,思维将二者结合了起来,通过经验的不断更新,思维的尝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生长。从某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每一步骤,用术语来表示,便是思想的一个词,而每个词都为下一个
16、词留下可资利用的成分。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关于经验的阐述,蒋雅俊将其归纳为六个方面:经验在自然之内,也是关于自然的;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经验就是生活;经验就是生命活动;经验是内在的联系着的;经验是指向未来的,它蕴含着自我生长和自我更新的力量。李长伟也指出,教育在经验之中并为着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反思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才具有教育的意义。进一步说,教育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践。 三、我们对杜威儿童的经验的误解之处 在现代儿童教育中,我们谈儿童,势必谈到他们的经验,我们谈儿童教育,更要谈到儿童教育是依据儿童的经验而进行的。而这个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看不
17、到,也猜不到,如果联系到杜威,有时候我们也说不上来。对于杜威儿童的经验的理解,以下几点是我们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 1.教育是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 杜威说,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的,这并不表明一切经验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样的教育性质。不能把经验和教育直接地彼此等同起来 248。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杜威解释有些经验具有错误的教育作用,因为这些经验对经验本身的生长有一种阻碍和歪曲作用,因此,这是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的一点,既不能简单地把教育和经验等同起来,也要注意儿童所感受和经历的简单经验,即儿童没有对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反应,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没有一个承受的结果,这样的经验也不
18、是我们所说的有益的教育经验。 在教育活动中,即使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情景,如果儿童没有去尝试进行主动的行动或者没有从经验情景中得到新的经验,并与以前的经验结合促使原有经验的再生长,这样的经验是一种静态的无效经验,是一种镜面的经验,不能对儿童的生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只能成为一种摆设。经验是儿童新经验获得和旧经验改造的一个生长点,而这个生长点需要儿童作为内外参与者,这样儿童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2.一切经验皆是发展的终点和积极性的 教育的过程在于提供材料以及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允许和阻止,以便他的受理智控制的表达得以选择,且在形式上和感情上都具有社会性的正常方向。我们在讲经验,在一些教
19、育活动中,会把这个活动的儿童的经验的获得作为一个教育历程的终点,而下一个阶段的行动则不予考虑甚至脱离儿童已经获得的生长经验,显然,认为经验是发展的终点的看法是不合适的。在杜威的经验中,经验永远都处于一种未完成和向前的状态,经验没有终点。 除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消极的对于儿童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经验从教育活动中祛除,因为这是保证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前提下所施加或者建构的消极的经验材料,而这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并不是有害的,它保证了儿童在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中,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即保持生长的有序进行和对社会行为进行有理智的控制。 四、回到儿童的经验:陈鹤琴和张雪门的贡献杜威在 1919年
20、来华讲学,除了谈政治,还谈教育。在谈到学校教育时他说,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14。如果我们据此就强调杜威是一个儿童中心论者就会导致我们曲解杜威的整个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杜威大量的教育著作中,如上关于论述儿童自身发展方面的观点很多,如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课程及教育信条等,但是,杜威在重视儿童心理方面的同时,也重视社会方面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杜威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社会本位的,他甚至是一个社会中心论者。在杜威那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真正实现了协调。笔者以为,在杜威那里,不仅儿童和社会
21、实现了协调,且成人和儿童也实现了协调,如果我们不把未成熟看作缺失,不把成熟的成人看作终点的话。 回到儿童的经验,也就是回到儿童的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回到杜威所一直提倡的生长的过程中去,回到教育本身的过程,即目的中去。在今天,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应该停下匆匆的脚步,对儿童这个教育的起点做重新的反思,今天的各种教育实践是离儿童远了还是近了?儿童喜欢还是厌烦? 从本质上说,36 岁幼儿的学习就是做事,让幼儿做符合自己需要的事,做适合他们天性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以及能感受挑战的事 做事的核心是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今天,我们究竟有没有给予儿童经验的生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在多大程度上在一直持续,并最终使儿童获得有益的经验,对儿童的生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杜威哲学中经验一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