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论文摘 要: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点的阐述,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进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 一、认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
2、、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文化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简言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就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正气,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为什么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已敲开 21 世纪的大门,并将以迅猛之势,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知识经济的巨大
3、威力只有在既有优秀企业文化,又能够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企业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企业文化较量的实体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来自于比较完善的企业用人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 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 “先进科技”、 “员工素质”“ 人才”、 “技术力量” 都被人所重视、认可。慢慢的人们发现拥有
4、这些要素的公司却不一定发展起来,先进的科技也会落伍,技术会被淘汰,人才会流动,企业的优势最终可以会失去。一个企业的客观存在优势再多,却难以发挥出来,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优秀的企业文化克服了企业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使企业自身具备的优势发挥作用。国有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的“软件” 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可以感受出来的。企业有没有良好的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员工在状态是文化,不在状态可能就有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
5、形成一种气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这种氛围比制度的管理可能更有效。 3.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能经营一百多年而经久不衰,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个凝聚力源于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个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能在世界上第一流汽车公司工作是他们的骄傲,干活就必须力争干得最好,而且必须用心来干活,因为公司对社会的承诺不允许他们偷懒或干活不负责任。一个企业和教化能达到这一步,复乎何求?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是决定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发展企业
6、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文化管理认为,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人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 “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 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 “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让每位员工都有受培训和获得发展的机会,确保公司拥有最能干、最讲究工作效率的劳动力;尊重资深员工的劳动;以工资、福利、物质鼓励对员工的劳动作出相应的回报;以能力为依据;贯彻普遍公认的向员工提供均等发展机
7、会的政策”。(二)使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与企业的群体价值达成统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群体价值观。不同行业的人们有些什么不同的价值观。军人的价值观就是用青春筑就血肉长城、保家卫国;石油工人的价值观是让自己的汗水化为石油,让祖国能像雄鹰一样腾飞;像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就是英雄人物就是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那么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其群体的价值是什么呢?应该是创造财富,服务社会。人的行为无不受观念和感情的驱使,只有员工群体协调一致的努力,企业才会赢得成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依赖于共同信守的价值观的培育。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创造奇迹的关键所在。 (三)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协
8、调一致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来讲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它与内在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群体价值观是否一致,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确立和文化管理的观念。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制度强化了不同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强化“平庸”和“懒汉”的价值观。按劳报酬的分配制度强化了“进取”和“ 劳动”的价值观,真是泾渭分明。 (四)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导入 CIS 企业形象识别体系(简称)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战略和新动力。CIS 首先是通过理念识别来对企业精神进行塑造,它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和起点。然后是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行为的物化过程,企业理念需要通过企业的行为传播出
9、去,才能使企业的形象得以树立。CIS 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整合把噪乱纷杂的声音精炼提纯,使企业原本模糊的特点鲜明的展现出来,企业经营理念贯穿其中,产生共性的意识形态,在逐步的积累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形成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 (五)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假如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命体,那企业文化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建设企业文化不要加以模仿,否则就像影子一样显现不出来,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不同的价值观
10、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它要有高瞻远瞩的设计者,还要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要具有制定的合理性、理解的广泛性并结合现实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誉为20 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家韦尔奇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 10 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只可以提高一时的公司生产力,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姜奇平、王俊秀、刘韧. 知本家风暴. 中
11、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09. 2 德 沃尔夫冈.辛茨.管理 5 要素_SELIK 企业管理中人的要素.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06. 3杨帆.中国企业文化之根基.中人网,2004.4. 4尚水利.团队精神.时事出版社,2001.03. 5温世仁. 企业的未来.三联书店,1999.02. 完善各项制度 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在继续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同时,还必须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企业廉政建设工作。 关
12、键词:国有企业;反腐败;廉政建设;监管机制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同时,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在继续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同时,还必须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企业廉政建设工作。而加强企业廉政建设工作,就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改革改制等工作实际,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完善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都应明白,不重视或者不认真抓党风廉政建设和
13、反腐败工作就是严重的失职。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企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领导责任。因此,企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又要对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经营管理者,像抓生产经营一样认真考核和奖惩。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廉政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用责任制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廉政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同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
14、干部抓廉政建设的责任制。纪检监察部门要研究制定加强廉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并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一同总结。要紧紧围绕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廉洁从政等一系列制度。同时要根据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制度创新,建立管用有效、有约束力、操作性强的新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落实措施,逐步形成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实际工作中,要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为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责权
15、建设,努力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 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约,防止权力行使失范。还要特别注意并切实抓好“三重一大”制度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集体研究讨论,绝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 二、不断完善财务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是防止腐败、防范企业风险的一道闸门。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完善企业财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预算控制企业的支出;明确各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部门的授权范围,绝不允许超越授权的事项和超越授权额度的支出。要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的审
16、批程序,违反程序的支付要求,财务部门有权拒绝。 严格执行会计法,坚决杜绝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支、转移资产等会计失真的违法行为。 要加强对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加强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审计”,还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以期早发现企业的隐患和风险。 三、领导干部要自我约束,为人表率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担负着保证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使命。因此,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廉洁自律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狠抓不放。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
17、作人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企业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并切实体现在具体工作和学习上,努力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始终不渝地忠于党的领导,做到政治方向无偏差、理想信念不动摇。 2.努力加强学习,提高本领。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习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着力提高理论研究、政策、法规、制度等工作能力。要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做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通过多学、广学、学深、学透,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工作需要。 3.增强自律意识,率先垂范。
18、企业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执行党纪国法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经常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来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要克服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时刻将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慎独、慎微、慎权,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注重品德修养,确立健康的生活情趣,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4.牢记党的宗旨,要把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利的宗旨体现在企业领导工作之中。真抓实干,取信于民,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
19、际、深入群众,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自觉树立正派做人、公道处事的良好形象,时刻做到对党、对人民负责,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心、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企业领导干部工作的标准。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企业领导干部可亲、可信、可敬,无愧于“企业的带头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的称号。 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以良好的思想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自律意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还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
20、进行党课教育,先进典型的正面教育,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特别是对新任职的企业领导干部,必须与他们进行任职廉政谈话,早提醒,早预防。 四、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不规范、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是滋生各种腐败现象和不廉洁问题的土壤和条件。因此,企业廉政建设必须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一要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管理又是保证企业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为此,必须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各个事项、各个环节的管理之中,融入到对领导干部和有业务管理权、岗位处置权的各类人员及其行为的管理之中,加强对生产
21、经营活动的效能监察,向管理要廉洁、要效益。 二要与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必须能够体现反腐倡廉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治企,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与深化改革结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务必要将落脚点放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上。为此,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发展中权力制约、行为规范、依法治企等深层次问题,从源头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总之,加强企业廉政建设除了做好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22、建设以及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约束企业领导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行为,达到预防腐败和各类违法行为发生的目的。 新世纪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一、 企业经营管理者将由非职业化向职业化的企业家转变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法人财产权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于是,需要有一支具备专门经营管理技能的企业管理者队伍。这些管理者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一种职业,靠企业的发展来获得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这就是职业化的企业家。但从目前我国实际状况看,最重要且十分稀缺的资源正是企业家。因为在企业中诸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和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企业能否按照
23、市场经济要求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使之产生最大效益、激发企业活力,较好地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经营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企业家对企业乃至于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就是企业家经济,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故而,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加强和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保证。二、 企业经营管理重点将由以物为本的管理向以人本管理转变伴随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是人的事业,人是企业的灵魂”。现代企业要从以
24、物为本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而以人为本就是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作用,强调员工的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团结互助、整体协调的精神,实施全员动员,增强忧患意识,群策群力,共同承担企业的风险,努力使企业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开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员工的潜能,并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增强竞争力,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企业要加速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转变,以有效地满足企业全体员工多层次的社会需要为基点,设计多样化、分层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每一层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参与管理,尽可能多地使员工分享决策权,使员工有一种“企业是自己的
25、感觉”。此外,要注重人才的筹集、教育与培训,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三、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将由模仿经营向创新经营转变美国创新者与企业革命2000 年的总经理与企业家一书中就断言:从八十年代后期起,我们将迎来创新的时代,即进行有效的创新已成为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根据创新理论的鼻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丁熊彼特(S chumpeter)的见解:创新包括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原料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五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企业创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了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开发、设计、生产、供应、销售的系统知识,也包括组织、管理等科学知识。如果运用创新管理理论考察我国企业,不难发现,改革开放
26、以来,不断创新正成为企业普遍的行为和为企业家所共识。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创新对企业而言仍将是永恒的主题,它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因此,我国企业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必须逐步摈弃原来主要采取产品、工艺、技术,甚至体制和管理上的模仿战略,转而实施创新战略,加强科技开发力量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拓新的市场,建立新的购销网络和营销体系,树立创新营销理念,抓好企业组织体制的创新与规范,努力探索适应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的管理方式、手段,从而确保企业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始终能领先一步。四、 企业经营管理
27、模式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是以完成生产计划为目的,其管理模式为生产型;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企业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目的,其管理模式为生产经营型;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强调的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其经营管理模式又逐步向资本经营型发展。因此,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被称为“第三次跳跃”。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从总体上看,尚未实现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企业仍是以产品生产、实物平衡为中心,以行政纽带为依托。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
28、新形势,必须实现“第三次跳跃”。况且,资本这种重要资源对我国来说,无论是其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都比较稀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不珍惜资本的经营思想提出了挑战。因此,企业要转向确立以资本为中心的导向机制,要从单纯的产品品种、数量拓展转向产业领域开拓,并要深入到资本品种、形态的重组领域,以及营运资本增量的多种策略,从事资本经营活动。资本经营要求要有严格的资本成本观念,对任何一笔资本的运作都要反复比较机会成本的大小,要杜绝任何资本的闲置、呆滞、沉没等现象的出现。资本经营还比较侧重对产权的运作,它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重组方式进
29、行有效运营,促进资本组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增值。五、企业竞争方式将由低水平过渡竞争,向分层竞争、跨层协作转变在市场发育的初期,普遍存在着在同一市场上低水平过渡竞争,重复建设的现象。比如近些年的“洗衣机大战”、“电冰箱大战”、“彩电大战”、“空调大战”以及“VCD 大战”等等。 这种竞争方式造成了大量的物资和资本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在同一市场中低水平过渡竞争的现象将被分层竞争、跨层协作所取代。这样就可以大大促使一部分企业迅速发展,尽快形成规模经营的优势,并使这些在某一市场中占有优势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联合、租赁中小
30、企业,进行分层协作,形成集团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者通过向前、向后的纵向一体化以及横向多样化经营,提高经济规模水平。此外,还可以围绕优势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用名牌产品带动企业发展,再由明星企业带动行业发展,通过名牌战略工程来启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才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希望。六、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将由封闭落后向开放智能化转变现代社会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化,科学的决策也需要准确的信息。因此,信息管理越来越得到经营者的重视,管理过程本身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科学决策依赖于准确的信息已成为可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
31、杜拉克(F.Drucker )在经济权力的转移一文中就认为: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围绕着商品和资金流动组织起来,而现在则变为围绕着信息的流动组织起来。在未来的信息时代中,对世界经济制高点的竞争将集中在对信息占有的竞争上。同样,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信息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谁能快捷地取得信息的主控权,谁就会得到明显的增长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企业原有的那种落后、封闭式的信息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激烈的市场。对此,企业应建立起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将自己的系统与国内、国际的网络融为一体,让外部信息带动企业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经营的全面发展。当然,要建立企业管理信
32、息系统,不仅仅是技术手段上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方法、人才素质和管理体制的革命。这就要把建立一支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去认真加以建设。研究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 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不少误解误读现象。对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人性化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问题 1.将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部分国有企业的一些管理者把人性化管理简单地等同于弱化企业控制监管职能,片面地把人性化管理理解为一团和气、没
33、有等级制度、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手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的错误轻描淡写。 2.人性化向物质主义方向滑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国有企业对人性化激励管理的理解主要定位于纯粹的物质层面,并且一味关注于提升劳动者 (尤其是操作层劳动者)的福利或报酬而忽视良好组织环境的培育,缺少人文关怀,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导致大多数员工在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满足。长此以往,一是会逐渐腐蚀企业的整体价值观 ,扭曲员工队伍的价值取向 ;二是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压力不断攀升,削弱企业整体竞争力;三是会诱发企业内部各功能层面间的相互对立 ,削弱企业整体凝聚力。 3.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对立。企业在加强制
34、度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时, 会有人认为太死板,不近人情,完全违背了人性化管理。此时人性化管理似乎成了一些不严格遵章守纪的员工的挡箭牌。不少国有企业认为冲突永远是负面和消极的东西,人性化就必须抹杀一切冲突 ,这无疑是片面的。无原则地放松制度,一味地跟下属打成一片,放任自流,这种由于员工人性化诉求的压力而使管理者被动选择的管理模式,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基本生存秩序。 4.人性化管理集中表现为人治化管理。部分国有企业在推行人性化管理时,彻底歪曲了人性化管理的本意,为一些决策者大搞人治化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某些既得利益的垄断企业, 往往以此为托词解释其员工超高报酬的问题。这些管理者在决策时缺乏民主
35、机制,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随意性很大或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可以因人而异。 二、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1.澄清国有企业基本角色定位。国有企业是具备特殊优势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其特殊优势主要体现在先天的政治动员与政治保障能力,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其优越性 ,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回馈社会与公众,承担国有经济的政治职能。 2.建立和谐组织。良好工作氛围的塑造,有利于激发团队的潜力和创造力, 提升业绩。这种氛围不仅仅是指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的心理契合度 ,即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充分信任和合作。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人与组织的协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一种和谐机
36、制 ,便于随时反省影响人与组织和谐的因素,调整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这种和谐组织既有自己的理念和业务发展目标, 又会积极强调组织中个体自身能动性的发挥。 3.采用适合本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要把握情感策略、宽容适度策略、激励策略与个性设计策略,结合其它企业的成功人性化管理策略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去粗取精,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三、结语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相对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管理方式而言,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 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它注重对人进行深切的关注,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
37、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束缚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性化管理方式理应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 1 龚一萍.人性化管理理论层面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6,(4). 2 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新华文摘,2007,(2). 3 张彦明.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误区及化解策略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4 研究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问题严重。民营企业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工作年限相对缩短。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普遍的主要障碍。本文试探讨民营
38、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并对此提出在体制、管理、文化等方面相应的对策。1、问题的现状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优势的经济成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和观念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关键人才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 30%以上,一些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 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 年,最长的也不过 5 年。许多民营企业叫喊着人才难求、人才难留。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的症结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
39、究2、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对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以及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员工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还有些民营企业由于事业高速发展,企业天天在变,经营的目标是如何做好和做大生意上,至于内部企业管理,能用就先用着,因此导致很多制度还来不及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许多事主要还是人治,缺少成文的制度规范。或者即使有了部分规范,但实际上大家都不重视,做事情一味过
40、于讲求简单直接,工作还是以前小规模时的老习惯,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距离有点远。尤其是企业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关键人才价值的体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实行原始的家族式管理,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家族成员总比外人要高,尽管这些人的管理、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业绩都不如外人。而现代企业的明显标志就是制度完善,但由于民营企业管理上存在上述原因,这些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导致了企业关键人才由于得不到承认而跳槽,从而表现出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2.2 企业家精神不能随企业的发展而建立,民营企业家不能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依然保持在创业时的那种工作习惯和作风。企业家精神的首要标志就是有创新精神,但把自己企业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自己个人或家族的贡献,认为企业之所以有今天,全部是自己一手拼出来的,把与其一起创业的员工置之度外,这决不是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体现。那种认为他人只是为我打工,至于说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回报,一切免谈的民营企业迟早会被竞争所淘汰。这样一来,关键人才的个人才能和个人贡献被一笔抹杀,关键人才无法找到 “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并且在家长式的领导下工作,人才的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能得到学习新技能和新经验的机会,人才流失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