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是指人们对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的接受、认同与习得。第二语言的习得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成效被许多因素所影响,中既包括了习得者的年龄、所处环境、动机和态度等。怎么样才算是习得一种语言呢?这存在着度和量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致从两个层次去理解它:一是能听懂,但不会说;二是既能听懂,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本文站在后者来看待和理解“语言习得” ,并以此来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要因素。我们现在常说的第二语言,是区别于母语之后进行学习的第二门沟通交流语言,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工作
2、、学习过程中自然、广泛运用,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任务和应付工作它的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年龄与环境是外因;动机和态度等人们自身的心理因素是内因。年龄其实并不是影响人们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环境对人们的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最要的原因。真正对语言习得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们自身的心理条件,准确地说,是兴趣和需要这两大心理条件在制约着人们对母语以外语言的接受与认同,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效果。在新疆师范大学于2011 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学能调查研究”中,调查人员通过对师范
3、大学内开展了汉语课程学习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学能调查,调研材料中清晰地揭示了该校大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其因为兴趣、需要因素而导致的学习能力提升的事实。在测试开始前,测试者对本研究以及测试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做简短的说明,以便学生了解研究者的意图以及如何正确地完成该测试。测试过程严格按照问卷规则的要求进行,测试的时间持续约 60 分钟。由具备双语交际能力的教师在测试现场协助。得到影响汉语学习因素的测试成绩后,再分别对被试的语言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1、兴趣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对人们的语言习得产生影
4、响的原因有外因与内因两大方面。我们在文中重点讨论的需要和兴趣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影响,应该归结为内因。诚然,外部社会环境将会对人们对语言工作的掌握程度产生一定量的影响,但是内因产生的动力和支配力是具有决定性的。笔者有一校友,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却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利用体息时间去看英语书刊,听英语带子,看美国影片,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着英语,还经常参加外语系学生的“英语角”活动。最后,在别的同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通过四级英语的时候,他却不但轻轻松松地过了六级,还能用英语与外语系聘来的外教天南地北地侃个不停,令人惊叹不已。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外的先进文化、技术、理
5、念、思潮开始不断地进入国内,深刻的影响了新一代公民的各方面,而上述内容目前还缺乏较为理想的翻译和传播途径,从而导致了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这些先进文化。由于互联网等很多工具的特熟性质,目前通过网络来主动学习英语、认识英语,进而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产生了一大批因为兴趣而主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群。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并未从事于外语有关的职业或工作,但是他们完全凭借对这门语言以及它所承载的信息的热爱,才在没有外力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将第二语言学好。在新疆师范大学于 2011 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学能调查研究”中,调查人员通过对师范大学内开展了汉语课程学习的
6、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学能调查,调研材料中清晰地揭示了该校大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其因为兴趣因素而导致的学习能力提升的事实。通过采用 Oxford ( 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并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原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使少数民族被试学生更清楚明白地理解量表各个项目的含义。该问对维吾尔族大学生以及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比研究结果来看,蒙古族和维吾尔族被试学生在情感策略上有差异,数据表明,维吾尔族被试学生使用情感策略频率为 3.9842,而蒙古族被试学生使用情感策略的频率为 3.6783,二者均为使用高频值,但是维吾尔族被试学生使用频率明显高十蒙古族学生。我们可以发现:蒙古族
7、被试学生语感较强,能够更好的融入汉文化环境,对汉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这可能使蒙古族学生主观上对汉语学习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语言的文化层面更加感兴趣,但是忽略了一些书面汉语及汉语语法规律学习。相反,大部分维吾尔族被试学生,使用汉语与别人沟通没有蒙古族学生顺畅,维吾尔族学生从情感上想学好学习汉语,又因为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使用的是较为传统的翻译法,注重汉语的语法学习。所以,维吾尔族学生,注重语法规律的学习,遵循语法规律反复练习,逐渐熟练,到运用自如,比蒙古族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传统,对汉语中承载的文化因素兴趣点较低。因此,维吾尔族被试学生比蒙古族被试学生的语法敏感度
8、能力强。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汉族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其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点不同,也就形成了维吾尔族学生通过语法深入汉语的学习,而蒙古族学生通过相近的文化共同点入手进行汉语学习的不同情况。2、需要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需要与兴趣相比,虽然都是主动接触,但是与之相比,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热情中还是夹杂了部分被动因素,因为人们对第二语言的需要其中是夹杂着对语言所承担资源的索取。经过对目前学习第二语言需要的统计,我们把目前大多数人学习第二语言的需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学习第一语言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日的语国家
9、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情况,从而满足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2).渴望学习知识的需要。第一语言本身是一种知识系统,学习第一语言可以丰富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由于目前先进科技、高等文化较为集中的存在于欧美发达国家,而我国翻译事业还远未达到群众获取知识的要求,从而使很多需要专业技能知识的人群自然而然的对第二语言进行相应的学习。目前,广泛存在于外国大学中的预科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新进入的留学生尽快适应外国语言环境,帮助其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第二语言,而预科班的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是不需要催促的,身处异乡,只有尽快掌握第二语言,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适应留学生活,从而展开自己的求学
10、生涯。(3).提高自我能力的需要。学习第一语言有助于学习者打一大自己的交际圈,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能力。(4).通过各种考试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第一语言学习环境下,许多学习者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需要,那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获取多种证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如大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获得学士、硕士学位,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出国留学以及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来获得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的机会等。通过新疆师范大学于 2011 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学能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得到以下结论:在参加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所有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目的都较为集中的表现出以上四种需要,无论是维吾尔族学生还是蒙古族学生,亦或其他族群的学生,其主动进行汉语学习的动机,都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国家的主流文化圈,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接触空间和发展的上升空间。这种对于语言承载物的需求,导致了相关大学生产生了对第二语言的主动学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