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与建筑空间【摘要】本文从照明、空间、艺术、精神四个层次说明光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提倡建筑师关注光并利用光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关键字】建筑 光 空间 艺术 精神【Abstract】From the lighting, space, art, spirit that light and building the four level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and attention, advocate the architects created by light pleasant living environment.【Keywor
2、ds】Architecture Light Space Arts Spirit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容器”,她的发展与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埃及的“阿蒙神殿”(GreatTemple。fAmmon)、古希腊的“帕狄农神殿”(Parthenon)、古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这一个个不朽的建筑杰作是古人对光与建筑的诠释;现代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埃(LeCorbusier)这样赞叹光对建筑设计和造型的重要作用,“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卓越的处理。”他和路易斯康(LouisKahn)等,师法前人用光的技巧,设计出如“郎香教堂”(RonehampChapel)及“金贝尔美术馆
3、”(KimbellArtMuseum)等旷世巨作,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一系列建筑如“光之教堂”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堪称是一位用光的大师。光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当 19 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从此便打破了人类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律。人类的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纪元,人造光填满了入夜之后的世界,延长了人的活动时间,拓展了人的活动空间,显著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率,增添了建筑新的光彩商场的灯光衬托出商品的琳琅满目,夜晚多彩的建筑投射灯透射出建筑或清雅或辉煌的优美轮廓从公元初年(125 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 8.9 米)到 20 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
4、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 40 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现代城市不夜的灯光灿烂,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技术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师对光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认识层次也不断提高。概括起来,建筑师对光的认识有几个层次:一、照明光;二、空间光;三、艺术光;四、精神层次的光等。照明光是建筑利用光的自然属性,空间光是建筑利用光塑造空间,这属于光在建筑中固有的内涵;艺术光是利用光表现和提升建筑及环境的艺术性,精神
5、层次的光涉及精神、宗教,体现人精神上对自然和灵性的诉求,这是光在建筑中的外延涵义。这几个层次都在建筑设计中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应用的好就成为建筑设计中的积极元素,而且是最物美价廉、得天独厚的一种积极元素。一、建筑与照明光我国很早对建筑与光的关系已有文献记载,班固西都赋所谓“上反宇以盖载,激日景而纳光”。高山太室石阔,将近角瓦陇微提高,是翘角以接纳阳光的最古实例。中国北方的四合院为了充分接纳明媚的阳光,通常做得比较旷达;南方为了遮阳并快速通风,而设置了天井,这些建筑空间构成元素都是因为顺应自然光而形成。西欧中世纪哥特建筑为了中厅的大面积采光出现了飞券,用来代替侧廊半拱顶并成为新的艺术形式。中古伊斯
6、兰清真寺内建有数量不等的光塔,成为外形体量构图的重要因素。实用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说明了当时建筑达到的成就。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幸铭曾经说过:“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现代建筑立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基本的就是要提供舒适的声光热等物理居住环境。美国的盲人协会曾经做过研究,人的知觉有 7/8 以上来自视觉,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光气候分区、采光标准、日照间距、窗地面积比等,对采光质量也做了规定:照度均匀、控制眩光、注意光线的方向性、亮度分布平衡以及避免阴影干扰和采用绿色光源等。但是采光的同时,也要兼顾遮阳,利用隔栅遮阳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建筑艺术效果。这里对
7、“自然光”和“绿色光源”加以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来维持的建筑室内环境,不仅没有真正给人带来舒适、健康的生活,而且造成了生存环境的日益破坏。在“可持续发展”为建筑界所关注的今天,利用自然光达到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是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光是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自然光和绿色光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是现代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自然光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日、月、地球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体验到一种触动更深层的情感和遭遇外部自然界的感觉。今天,当技术的扩张使建筑照明变得轻易
8、,人们却再也领悟不到场所的独特性及精神内涵,大量使用人造光以后,人们甚至无法领略人和自然的关系了,所以建筑师应该领悟光在建筑中产生的精神意义,节制地使用人造光。二、建筑与空间光空间是建筑的实质,而光是建筑空间的灵魂。路易康把光作为一砖一瓦来使用,他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在一次“光与建筑”的展览会上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安藤同样认为,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一特定的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其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人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必须有光的参与,
9、光为建筑空间带来照明和活力。可以说,光是空间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是建筑空间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从科学意义上讲,我们看到的是光在实体上的反射,而非实体本身,我们视觉感知的空间是光与实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光与实体存在着对应性。两者互为基础,相互补充。光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看”的需求,实体造型也并不是要构筑孤立的视觉刺激,二者由于共同的指向塑造空间的氛围,而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整体的构筑中达到了一种互动的关系通过共同的作用从而表达最佳的空间意象。光与空间一体化的关系倡导光与空间双向的互动的设计模式,塑造满足人们视觉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建筑及环境空间。利用光塑造建筑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点:(
10、l)调整和引导空间秩序,塑造空间气氛。光可以突出重点空间,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例如,博物馆用光来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到某一特定的局部展览空间,突出艺术品;舞台中间布光强,四周偏暗以突出主要的表演空间;用大起大落的光线明暗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空间效果。利用采光和照明作为建筑空间的一种序列导向,指引交通路线,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使整个建筑环境具有连贯的整体感。光能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灯光闪烁的舞厅让人体会的是各种活跃而运动着的空间;光线匀布的阅览室展现的是安静平和。(2)塑造空间层次。光比实体的墙柱具有更多灵活性、可变性和给人带来更大的震撼力和遐想
11、。在表演空间中,舞台区灯光明亮,灯光强调了演员这一中心效果;而相反,观众坐席则隐蔽在黑暗处,明与暗明确地界定了同一空间环境中表演区与观众区的空间界限,但又不妨碍双方在视线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巧妙的利用明暗进行不同建筑空间划分,以取得隔而不死的良好效果,使各区域之间形成既分又合的空间整体,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3)调整空间尺度感。建筑空间的明与暗,造成人对物体的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光强的部位视觉感受清晰,而弱的部位视觉感受模糊。这与距离远近的视感变化相似,故空间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伊东本雄的“风之塔”(Windtower)的两种外观灯光设计就利用了这一点使同一建筑产生迪异效果。总之
12、,空间光除了依照技术要求确定照度水平外,也要确定光在建筑功能和空间知觉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并使之能形成动态协调的关系。三、建筑与艺术光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光影就是律动的篇章,斑驳的光影在建筑的墙面、地面上留下灵动的印记,给空间以活力。西方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设计就是对光中隐含着色彩的典型运用,同样的日光在透过不同的界面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最有力的设计手段。利用光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氛围,就以中西园林不同的光氛围为例加以说明。宁静致远是中国园林的主旋律,园林利用假山叠水树木来丰富光影变化效果。皇家园林多植松柏等高大树木,江南园林多植乔木,小桥流水,如诗入画,寺庙园林多植松
13、、樟、银杏等,姿态挺拔,枝繁叶茂,庄严肃穆,丰富了建筑的立面效果。中国园林均以高大乔木为主,所以光影丰富,以“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为原则,建筑掩映于树木之中,若隐若现,形成一种静谧、内敛、修身养性、顺应自然的意境之美。西方园林常利用修剪整齐的矮小灌木和喷泉创造出几何规整、边界明确的空间,轴线高处起点上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园林作为陪衬,只是建筑物的扩大和延伸,低矮的园林植物使阳光充分照射,一览无余,开阔壮丽,展示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氛。古代建筑利用光己达到一定成就,现代建筑在阳光下的表现更是越来越多样,阳光与建筑结合的设计正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所青睐。将新的光伏技术应用到建筑围护结构、
14、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材料中,并根据它们在建筑物中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的艺术表情。人造光是现代超越古代的用光手段,现代建筑师利用人造光做出了不少优秀作品。ADPi 建筑事务所的保罗安德鲁和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设计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就是利用光充分展示建筑艺术美感的例子。每当夜幕降临一朵绚丽的“蝴蝶兰”含苞怒放,伸展出在夜空中熠熠发光的五片“花瓣”东方音乐厅、东方歌剧院、东方演奏厅以及含有餐厅和多媒体艺术图书馆的展览厅和正厅。利用光的载体一灯具也是增加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艺术性和整体感的一种有效手段。有的建筑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自己充当起灯具设计师的角色,譬如贝幸铭先
15、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贝先生就亲自设计和监制了一组特制吊灯,造型和材质与整个建筑一脉相承,由于其特殊造型以及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成为参观的焦点,光的载体与建筑相映成辉。四、光在建筑中产生的精神意义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光环境可以是一种意义的象征。让我们回到本源看问题,中西都有光的起源之说。在西方人看来,光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光是一种善的隐喻,一种归于上帝的荣耀。西方教堂创造一种与上帝交流的心灵空间,是人们寻找心灵慰籍的庇护所,一种指引天国的象征,就不可避免要与光结缘。教堂的光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使其趋向神性,光行使了一种反映特定精神内涵的象征功能。建筑被当成了光的容器,光代表着神,占
16、据着空间的主导地位,人,作为祈祷者在空间里的位置是次要的。哥特教堂中,阳光照耀在彩色玻璃上,顺着笔直耸立的线条从高窗流淌下来,丝丝缕缕好似来自天国的神的召唤。9.n 事件后人们在世贸大厦的旧址上向天空打出两束巨大的蓝色光束,造出虚拟的空间以寄托世人对在天堂的人们的哀思。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的古代传说,盘古在漆黑的宇宙中沉睡,醒来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盘古不能忍受,他奋力挥舞,于是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清新透明。由此可见,中国古人认为,光是本身存在的物质,只要分开混沌,光就自然出现了,光是人健康生活所必需的,是营造生活的一种手段。“光”在东西方智慧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认知方式的差异对
17、建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即采光和用光的不同。西方的建筑是竖向式的,期盼着上帝的光芒,神性的光芒。中国的建筑是横向式的,依存于大地,有一种踏实自足的感觉,更贴近日常生活。在中国庭院中,“光”由开敞式的纳入逐渐转向半封闭式和封闭式的渗透,潜入自然亦透过庭院的延伸,沁入了室内的每一个角落。空间内的几案桌、字画由于柔和的光沁入,显示出一种柔柔的装饰美,或许正是这种隔断牵引的界面,呈现出了中国建筑的“诗性空间”。中国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榭因光影作用,明暗相间、悠曲相和。传统建筑的漏窗、雕栏、花格、挂落都在地上或墙上留下生动的影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月移花影上栏杆”,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月影、花影、水影
18、都曾作为演绎光的道具,使人浮想联翩。我们常说的“曲径通幽”就是利用光产生的一种深远精神意境。这些都是光在建筑中谱写的优雅篇章,带来生活的诗情画意。中国宫殿、寺庙、住宅建筑群主要利用院落接纳光量的多少形成或明阔或狭暗的过渡空间,通常经过一个长长的狭暗过道然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序列高潮,经过几次小的序列高潮然后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一下子完全展现在阳光下,使人眼前一亮,此时达到序列最高潮,这是光在建筑中谱写的一首宏伟篇章,给人精神上的震撼难以明状。光作用于西方建筑上的精神意义主要体现于宗教建筑,而在中国建筑中,光在精神层次上是多面的、丰富的,涵盖于建筑与环境的每一个细节,更贴近于生活。五、结
19、语光是一种建筑语言,述说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设计工具,也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编绘理想,展示才华。光在物理意义上带来建筑明亮、舒适;在空间意义上融合建筑及环境空间;在艺术意义上提升建筑感染力;在精神意义上挖掘建筑深层次的价值,在每个层次上建筑师都能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优化自己的创作,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当主动地了解光,体察光,运用光,积极参与光环境的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完成,全过程地把光融人到自己的规划和创作之中,为城市和建筑增“光”添“彩”。参考文献:1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鲍鼎、刘敦祯、梁思成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二期2古建园林技术2007.01 总 94 期3 建筑创作2007.054 照明设计2007.03/045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西方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