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doc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2788269 上传时间:2022-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完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方案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211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关于救助对象和定点医疗机构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按通知规定确定。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患病时,持本人身份证和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按就近治疗的原则,由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包括区

2、县精神病防治机构)承担医治工作;有关具体实施工作由区县民政部门商同级卫生等部门研究确定。 二、关于农村医疗减免政策 (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区县政府资助。并按当地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减免优惠政策、报销相关医疗费用。 (二)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享受减收基本手术费和ct、核磁共振大型设备检查费20%、普通住院床位费(需留院观察时)50%等优惠和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有关减免政策。 (三)农村五保对象患病就医,除享受各项医疗减免优惠政策外,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的其它个人负担部分,享受实报实销待遇。 (四)民政部门管理

3、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除享受各项医疗减免优惠政策外,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的其它个人负担部分,继续按原有政策规定享受医疗报销待遇,即报销后的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不超过个人年度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三、关于农村医疗救助政策 (一)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患病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享受以上医疗减免优惠政策后,其它诊疗和医药费用按50%比例支付,其余50%的门诊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按每年不低于当地当年农村低保标准50%的比例垫付,具体垫付额度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超出区县规定垫付额度的门诊医疗费用,由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承担。 (二)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患危重病住院治疗,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待遇

4、后,年度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累计超过500元的(不含本市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自费项目),还可以申请享受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额度按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500元以上部分)的50%支付,全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 (三)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享受以上待遇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仍然过重,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可申请享受一次性临时救助。特别是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并需长期服药治疗的医疗救助对象,年度内个人负担500元医疗费用确有困难的,可加大救助比例。 农村低保范围以外的相对困难家庭成员因患恶性肿瘤、尿毒症等特殊病种,在享受现有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后,个人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生活的,可持就医证明和医药费单据,向户口所在地乡镇(街

5、道)医疗救助经办机构,书面提出申请享受一次性临时救助。 (四)以上待遇均不含本市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自费项目。 四、关于医疗救助待遇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按照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有关规定,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按户籍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集中办理外,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申请医疗救助,可直接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或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填写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见附件1),同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农村医疗救助申请书; 2.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查验); 3.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查验)或生活困难补助证

6、明等特困证明; 4.当地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以及区县精神病防治机构)出具的正式医疗收费单据、处方(或复印件),必要时应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复印件); 5.已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待遇的,需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医疗费用的详细单据或证明; 6.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二)受理及审核。乡镇(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或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负责医疗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登记工作。 1.告知长期人户分离的救助对象应尽快将户口迁入定居地,并及时办理低保或生活困难补助迁移手续。 2.审核申请人的救助资格。验收申请人提交的医疗救助申请及证明材料和医疗费用单据;填写北

7、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同时登记备案(填写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 3.核定医疗救助金额,填报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按季度汇总本地区申请材料,撰写“关于申请审批医疗救助待遇的请示”(见附件3)后,上报区县民政局主管部门。 4.每季度末,审核汇总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的相关材料,并上报区(县)民政局主管部门审批。 5.根据区县民政局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向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及向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转交垫付50%的医疗费用,并认真履行签发手续,备案存档。 (三)审批。各区县民政局负责本地区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的审批工作;会同同

8、级卫生部门审批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为医疗救助对象垫付门诊医疗费用的相关材料。 1.审核乡镇(街道)上报的申请材料和救助金额,签署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填写审批意见;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员要写明理由,与原始材料一并退回乡镇(街道)经办机构。 2.根据审批结果,填写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登记表,编写“关于申请医疗救助待遇的批复”(见附件4),与有关原始材料一起返回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存档。 3.按季度进行医疗救助情况统计,填报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情况统计表(见附件5)。 4.按季度会同同级卫生部门审批乡镇(街道)转报的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为医疗救助对象垫付门诊医疗

9、费用的相关材料,及时通过原渠道向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其为医疗救助对象垫付的门诊费用。同时,汇总填报北京市区(县)民政部门拨付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统计表(见附件6),并作好医疗救助资料、信息的归档备案工作。 五、关于定点医疗机构职责 (一)承担医疗救助任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参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要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就医出具就医诊断证明、全部医疗费用支出明细及收费单据;并做好病历档案管理等有关工作。 (二)定点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承担的本地区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任务,建立健全减免费用结算等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10、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每季度(或半年)凭汇总的为医疗救助对象垫付门诊医疗费用的记录和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垫支单据(见附件7),到就医对象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办理本单位为当地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垫付50%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结算手续。 (三)区县在制定实施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政策的具体办法和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定点医疗机构为医疗救助对象垫付的50%门诊医疗费用与其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金额之和,不应超过医疗救助对象门诊费用支出的总和。 (四)定点医疗机构在医治过程中,如遇到专业性较强的疑难杂症需请上级医院会诊或转院时,应及时通知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医疗救助经办机构

11、,依据病情确定转诊事宜。经过转诊治疗病情稳定后,原则上应回到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六、关于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区县各部门要在政府统筹规划下,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切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完善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政策的具体办法,抓好各项基础建设工作,明确职责,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加强管理和业务培训,扩大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规范医疗救助工作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各项农村医疗救助政策。 (三)区县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或同级医疗机构(包括区县精神病防治机

12、构)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范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救助政策及医疗优惠项目的贯彻实施。并积极配合同级民政部门,每季度共同认真作好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报销所垫付医疗费用相关材料的审批工作。 (四)区县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按时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预决算,实行医疗救助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及时拨付和支出渠道的畅通,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五)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确保资金安全。 (六)各区县要根据此办法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 本办法试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