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一必修)!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式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教学构想】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媒体设计】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成长历程中,你们的喜怒哀乐一定曾幻化成晶莹的泪珠。那是在什么时候?假如让你把它流泻于笔端,你会怎么写?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
2、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甸。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2.介绍:(多媒体投影)二、整体感知课文:1.古人云:“题者,额也。”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2.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
3、献身的感恩之泪。(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三、自主探究: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解说】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2、在“生活泪”几节里,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呢?【解说】如果“生活泪”主要着眼于人间亲情,那么“感恩泪”和“慈悲泪”则着眼于人生境界,使文意由前文的“一己之泪”升华为“人类之泪”。这些泪可以分为
4、小我的泪和大我的泪两种;眼泪由实转虚,境界由低到高,也反映了对“眼泪“认识的逐步提高。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解说】这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 70 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可否把文题
5、改为“ 泪珠“或“珍珠与泪珠”?如果不可以,那么“泪珠和珍珠“到底是什么关系?【解说】本文以泪珠为物线,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为思想红线,这种“彩线窜珠“ 的结构使全文“散得开、收得拢”。本文除了思乡怀人之外,还蕴含着老人忧患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人生财富的人生哲理。标题中的“泪珠“ 和“ 珍珠 “的关系应当是比喻关系:那种饱和着人生体悟的纯真而博大的泪珠才是晶莹剔透的珍珠。琦君正是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四、拓展延伸1、照片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下面的照片,你能读懂哪个泪水中的情感?哪张照片可以唤起你记忆中尘封的往事?(每张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泪?并说说我们能从这个泪中悟出什么呢?)五、仿写式默写演练: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无不以“泪”抒己心,洗人心。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流下了叹惋之泪以自勉:“出师未捷身先死,_。”李商隐在无题中则流下了爱情之泪以诉衷肠:“春蚕到死丝方尽,_。“宋代词人柳永在与心上人别离之际,流下了爱情之泪以传情:“_,竟无语凝咽。”白居易则在琵琶行中流下了同情泪以自勉:“_,江州司马青衫湿。”现代诗人艾青在烽火连天的岁月,流下了爱国之泪以砺志:“_?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琦君女士在虞美人里写道:“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受,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她流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