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968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会议通知会议时间:2006 年 9 月 23 日25 日(9 月 22 日星期五报到)会议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台湾中央大学台湾大学支持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一、会议背景1995 年在美籍华人地质学家周诚林教授的倡导下,涂光炽院士、孙枢院士、欧阳自 远院士大力支持,由在台湾中坜 的中央大学和在贵阳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成功地在台湾中坜的中央大学举办了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两

2、岸同行首次欢聚一堂,报 告各自的研究成果,积极探寻开展合作的机会。会议达成共识,将 1995 年的会议作为第一届会议,此后每两年一届,分别由海峡两岸的研究机构或大学主办此会议。 1997 年、2001年由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主持了第二、第四届会议,1999 年、 2003 年由在台湾中坜的中央大学主持了第三、第五届会议。参加会 议的代表扩 大到海外工作和定居的华裔地球科学工作者。连续 成功举办的这一会 议成为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工作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鉴于有三个重要的国际地球科学会议将于 2006 年 9 月在北京举行,经两岸学者协商后,破例将第六届会议延后一年,于 2006 年 9 月 2

3、3-25 日在北京举行。二、会议主题2会议将就资源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及资源与环境领域内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展开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代表可参考下列主题提交论文摘要。 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地球化学记录(Geochemical Record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y ) 矿产开发与环境(Mining Environments) 煤炭使用与环境(Coal Use and Environment) 地球化学与健康(Geochemistry and Health) 环境污染与修复(Environmental Con

4、tamination and remediation) 水资源与水环境(Water Resources and Aquatic Environments) 地球化学与生态脆弱地区(Geochemistry and Vulnerable Habitats) 环境中的持续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Environment) 地学环境管理与绿色食品产品(Geo-environments Management and Green Food Production) 陆相源岩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Organic petrology a

5、nd geochemistry of non-marine sourse rocks) 煤成烃(煤成油、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勘探与开发(Coal-derived hydrocarbons (derived oil,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煤岩学、煤系沉积学及煤中有害元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Coal petrology, coal-measure sedimentology and the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relat

6、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有机岩石学在煤矿安全(煤矿火灾和瓦斯爆炸)及煤炭的加工利用中的应用(Organic petrology in the coalmine security and coal utilization: mine fire, gas burst, coal slurry (CWM) and other less-conventional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新技术(New Technologyin organic petrology/geochemistry) 资源与环

7、境材料的现代分析技术(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terials) 微区和原位分析技术(Microprobe and in situ analytical techniques)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Isotopic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techniques) 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Data quality control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勘查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填图中的分析技术(Role of geoan

8、alysis in geochemical mapping and exploration) 原位分析技术及仪器(Techniques for on-site analysis and instrumentation) 样品制备技术(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s) 绿色实验室和分析技术(Green laboratory and technology)三、会议前后在北京的国际地球科学会议3会议前后将有三个重要的相关国际地球科学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这三个会议的代表可以同时参加本会议。需要了解这三个会议的更多资料请访问它们的网页:(参加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

9、会的代表,如果希望参加如下三个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但提交论文和注册时间已经延误的,请立刻与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筹备委员会联系,我们可以协助予以安排。 )1.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24-27 September 2006 Beijing, China.Website: http:/ 2. 2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Organic Petrology15-22 September 2006 Beijing, China.Websit

10、e: http:/ 3.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18-21, September 2006 Beijing, ChinaWebsite: http:/ 三、会议日程2006 年 9 月 22 日 9:00-12:00 14:00-18:00 会议报到 18:00 招待会2006 年 9 月 23 日 9:00-10:00 会议开幕式 10:20-12:00 会议报告12:00-14:30 自助午餐 午间休息 14:30-17:30 会议报告20

11、06 年 9 月 24 日 9:00-12:00 会议报告 12:00-14:30 自助午餐 午间休息14:30-17:30 会议报告18:00 会议闭幕式 会议宴会2006 年 9 月 25 日 9:00-17:30 地质旅行2006 年 9 月 26 日 离会四、报名与论文提交办法本次会议面向海内外环境与资源地球科学工作者。欲参加者,请填写参会报名表(见附件),于 2006 年 6 月 30 日前通 过电子邮件、 传 真或信件发送到会议联络处。4提交论文摘要:请于 2005 年 7 月 31 日前用电子邮件、传真或信件发送到会议联络处。要求每篇论文摘要字数在 400600 字之间,包括论文

12、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学 习)单位、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会议将印刷出版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可以用英文或中文(简体、繁体均可)五、会议费用及食宿安排台湾及海外代表会务费为 800 元人民币(或 100 美元), (费用包括参会许可、会议资料、 纪念品、招待会、宴会、会议 期间用餐、会间茶点、地质旅行及 9 月 22 日-26 日晨的住宿费用);大陆代表会务费为 400 元/人(参会许可、会议资料、 纪念品、宴会、会 议期间用餐、会间茶点等,住宿费用自理,可选择在中国地质大学招待所和中国矿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参加过以前历届会议的代表,年龄在 35 岁以下的代表减半收费。会议陪同人

13、员 250 元/人(宴会、会议期间用餐)。学生、研究生旁听会议,免费提供午餐。 (目前汇率:1 美元= 8.0 元人民币)会务费在报到时交纳。六、会议期间地质旅行与会前会后观光事宜地质旅行内容初定为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希望组织其它地质旅行路线的学者,会 议前后希望在北京或外地做观光旅行的学者,会议将协助安排。七、会议组织机构会议名誉主席涂光炽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前所长)欧阳自远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前所长)孙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常务副主任)於崇文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5张本仁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戴金星院士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4、)瞿光明院士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韩德馨院士 (中国矿业大学)会议主席周诚林教授 (美国伊里诺伊地质调查所 研究员)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淦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校长蔡龙贻 台湾中央大学 教授刘丛桂 台湾大学 教授成员:郑宝山 杨忠芳 雷新华 吴丰昌 肖唐付 李社红 八、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组织委员会联系人:郑宝山 贵州省贵阳观水路 46 号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550002 电话:86-851-5891373 传真: 86-851-5891609电子信箱: 刘大锰 北京市学院路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86-10-8232-1836电子信箱: 6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筹备委员会2005 年 5 月 1 日第六届海峡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回 执姓 名 性别 民族 职称是否参加过 1-5 届会议单位及职务电 话 传 真 E-mail通 信 地 址 邮 编论 文 题 目是 否 报 告 准 备作报告 只提交论文,不作报 告是否参加宴会 是 否对地质旅行的建议备 注注:为作好会议安排和各项筹备工作,请务必将回执于 7 月 31 日前以传真、信件或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到会议组织委员会联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