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将突破 50%中国品牌洞察报告 (2022版 )易车研究院2022年 1月 14日团队成员周丽君 高 英院长 /首席分析师 行业分析师蒋若薇见习分析师 /市场专员序 言2018-2020年,青年首购用户的大幅减少等,导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双双遭遇销量大幅下滑的严峻挑战。其中中国品牌下滑幅度更大,直接跌破 700万辆。但 2021年,中国品牌率先触底反弹,销量突破 800万辆,市占率突破 40%,期间海外品牌持续下滑。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持续扩大并突破 50%?销量能否持续提升并突破 1000万辆?2023-2025年,海外品牌会如何积极调整,中国品牌该如何积极
2、应对?本报告基于上述思考,进行了简单梳理与探究,不足之处大家多指点与批评。0%5%10%15%20%25%30%35%40%45%020040060080010002000-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 市场 销量 与市占率 走势 (万辆 )市场销量 市占率21世纪前 20年,中国品牌经历三轮增长期,目前进入第四轮,2021年触底反弹, 2022年市占率能否一鼓作气突破 50%? 第一轮为 2000-2006年,其中 2003-2006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突破 100万辆大关,市占率超过 30%; 第二轮为 2007-2011年,其中 2009-2010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
3、突破 300万辆大关,但海外品牌更出色,中国品牌市占率跌破 25%; 第三轮为 2012-2017年,其中 2013-2016年加速发力,中国品牌市场销量突破 800万辆大关,市占率逼近 40%; 2018年起,进入第四轮增长期,中国品牌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出现了近 20年第一次的销量与市占率的双下滑。 2021年,中国品牌触底反弹,销量重回 800万辆大关,市占率升至 40%。 2022年,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一鼓作气突破 50%?终端销量能否突破 1000万辆? 随着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彻底取消, 2023-2025年,谁能领导中国品牌有效抵御海外品牌的战略性反击?中国品牌市占率能否守住 50%
4、?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进行中 )数据说明:终端销量2000-2006年,准入门槛降低,中国品牌主打海外品牌主动放弃的 5万元以内价区,市占率突破 30%,奇瑞引领第一轮增长 1997年,奇瑞、吉利等新势力,不约而同进入汽车行业,但都没有生产资质,都是偷偷摸摸造车、卖车,有点像目前的低速山寨电动车企业;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老亚市仰天长叹,恳求上天给次失败的机会!这把老天爷吓了一跳,只见过祈求升官发财,没见过这么想不开的。可能是好奇,最后成全了,以中国加入 WTO的 2001年底为契机,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等纷纷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造车、卖车
5、,当然,还有修车; 李书福旋即喊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车跑遍全球“等新台词,吉利快速投放豪情、优利欧、美日三款 5万元以内的低价车,要以豪放之情,造出优于夏利超过赛欧的产品,取得打败美日车企的效果!奇瑞调整更果断,一边抓紧与“干爹”上汽“分手”,一边争分夺秒推出超低价重磅车型 QQ,且快速上量,助力奇瑞一跃成为中国品牌领头羊, 2006年销量逼近 30万辆,领先本田、丰田,位居大盘第二。再加夏利表现坚挺, 2000-2006年,奇瑞、夏利、吉利组成了中国品牌第一阵营; 在第一轮增长期,除华晨,绝大多数中国品牌都聚焦 5万元以内价区,该价区属于绝大多数海外品牌主动放弃的细分车市。按照当
6、时海外品牌严谨的造车标准, 5万元以内根本造不出车,更别提造出好车,但中国品牌硬是在 5万元以内价区,造出了一堆低价车,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2000-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 市场 销量 与市占率 走势 (万辆 )市场销量 市占率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61.50 29.60 28.11 27.86 26.65 24.01 16.05 15.83 13.71 12.48 大众奇瑞本田丰田别克现代夏利铃木日产吉利200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 TOP10(万辆 )29.60 16.05 12.48 8.00 6.54 6.07
7、 5.41 3.67 3.44 3.42 奇瑞夏利吉利海马哈飞中华比亚迪一汽江淮长城2006年中国品牌销量 TOP10(万辆 )第一轮2001-2007年部分中国品牌获得 (轿车 )生产资质与进入乘用车20022003200420052006 海马单飞 吉利 奇瑞 比亚迪 华晨 吉利重组华普 一汽重组夏利 长城推赛弗,进入乘用车2001 力帆2007 长城 众泰数据说明:终端销量2002-2008年,海外品牌不仅获批大量合资项目,而且抓住了青年结婚购车潮,快速上量并将中国品牌市占率稀释至 22% 中国品牌只是沾了点中国加入 WTO的光,获利最多的还是海外品牌, 2002-2006年,获批了北京
8、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本田、华晨宝马、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北京奔驰等一大堆新合资车企,快速投放新车,且快速上量, 2006-2009年,涌现了凯越、福克斯、速腾、思域、伊兰特、赛拉图、花冠等一大堆走量合资车; 2000-2006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前者聚焦 5万元以内价区,后者聚焦 10-30万元价区。 2007-2008年,青年结婚购车用户快速涌现,紧凑型轿车市场跃跃欲试,海外品牌率先受益,将中国品牌的市占率稀释至 22%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21年中国品牌 与海外品牌市场 销量 与中
9、国品牌市占率 走势 (万辆 )中国品牌销量 海外品牌销量 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2002-2006年部分合资车企成立进度20022003200420052006 一汽马自达 北京奔驰 上汽雪佛兰 长安马自达 上汽斯柯达 一汽奥迪 (销售 ) 北京现代 东风悦达起亚 东风标致 东风日产 广汽丰田 东风本田 华晨宝马0204060802000-2007年部分海外品牌在华销量走势 (万辆 )2000 2001 2002 20032004 2005 2006 2007数据说明:终端销量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2000-2021年中国乘用
10、车市场中国品牌 市场 销量 与市占率 走势 (万辆 )市场销量 市占率2007-2011年,中国品牌突袭海外品牌前沿阵地 5-10万元入门家用车市,市占率逼近 28%,比亚迪引领第二轮增长 看着海外品牌大口吃肉,躲在“井冈山”里的中国品牌一边流口水,一边卧薪尝胆,预谋 5-10万元入门家用车市:比亚迪一不做二不休, 2005年逆向花冠推出 F3,售价仅有后者一半,瞬间爆款, 2009年销量超 20万辆,并快速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产品阵营,比亚迪一跃成为中国品牌第二轮增长的带头大哥;吉利积极调兵谴将,甚至搬来了韩国外援, 2005-2007年,快速将豪情、美日、优利欧之老三样,切换至自由舰、金刚、远
11、景之新三样,销量扶摇直上;奔腾 B50、福美来、荣威 550、菱悦、悦翔等各路豪杰前赴后继涌入,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口号响彻中国车市; 2007-2011年,中国品牌成功突袭海外品牌前沿阵地 5-10万元的入门家用车市,销量由 100多万辆飙升至 300多万辆,市占率由 20%多点逼近 28%,主力价区由 5万元以内升至 5-10万元162.00 78.40 74.31 69.98 61.45 53.06 48.69 40.42 37.93 37.49 大众丰田日产现代别克本田雪佛兰起亚比亚迪奇瑞2011年中国乘用车销量 TOP10(万辆 )37.93 37.49 33.16 24.12 20.4
12、3 18.82 18.73 12.84 12.54 10.09 比亚迪奇瑞吉利汽车一汽五菱长安乘用车长城海马江淮奔腾2011年中国品牌销量 TOP10(万辆 )0 10 20 30比亚迪 F6比亚迪 F3比亚迪 F3R比亚迪 F0远景金刚自由舰奇瑞 A5奇瑞 A3奔腾 B70奔腾 B50力帆 620力帆 520福美来荣威 550菱悦同悦悦翔2007-2011年部分 中国 品牌 车型销量 (万辆 )20072008200920102011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数据说明:终端销量2010-2013年,海外品牌积极围剿,全面下探至 10万元以内,盲目推进多品牌战略的中国品牌溃不成军,市占率跌
13、破 25% 中国品牌集中 5万元以内价区,对海外品牌几乎没威胁,但把价区升至 5-10万元后,等于摸了一把海外品牌这只老虎的屁股,结果人家很生气,全面围剿中国品牌:2008-2009年,海外品牌投放晶锐、悦动、锋范、世嘉、福瑞达等,下探至 10万元上下,试探下中国品牌实力; 2010-2013年,德系、日系、韩系等兵分多路,加速下探,全面围剿中国品牌,赛欧、瑞纳、玛驰、起亚、阳光、爱唯欧、新桑塔纳、新捷达、新锐等纷纷杀入 5-10万元价区,准备把中国品牌一锅端; 2008-2009年,中国品牌在技术不强,主要依靠价格战,在 5-10万元入门车市初战告捷后,理应集中资源,巩固阵地,但在相关洋智囊
14、的“左倾冒险建议”下,中国品牌制定了“夺取大城市”的激进战略 多品牌 /多品类 /多渠道: 2008年,吉利发布多品牌战略,打造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产品体系; 2008年,比亚迪启动分网计划; 2009年,奇瑞发布多品牌战略,打造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体系; 2010年长城也发布了多品类战略,打造哈弗 SUV、腾翼轿车、风骏皮卡三大品类 面对飞机加大炮的海外品牌的全面围剿,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品牌选择了全面出击,主打多品牌战略,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中国品牌溃不成军,市占率跌破 25%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
15、21年中国品牌 与海外品牌市场 销量 与中国品牌市占率 走势 (万辆 )中国品牌销量 海外品牌销量 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中国品牌多品牌战略海外品牌加速下探奇瑞放弃多品牌战略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吉利发布多品牌战略,打造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产品体系吉利放弃多品牌战略,回归一个吉利比亚迪启动分网 比亚迪经销商大规模退网奇瑞发布多品牌战略,打造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体系长城放弃多品类战略聚焦哈弗 SUV放弃腾翼轿车长城发布多品类战略,打造哈弗 SUV、腾翼轿车、风骏皮卡三大品类晶锐8.19-11.79悦动9.98-12.
16、98锋范9.68-14.98世嘉10.88-16.18赛欧5.68-7.58瑞纳7.39-10.69玛驰6.69-8.75福瑞迪9.88-13.98起亚 K27.29-9.99阳光8.28-11.28爱唯欧8.18-11.18新桑塔纳8.49-12.38新捷达8.28-11.93昕锐7.99-11.69起亚 K310.28-14.98数据说明:终端销量2012-2017年,哈弗引领中国品牌转战 SUV,吸引了大量海外品牌 10-15万元家庭用户,市占率近 40%,开创第三轮增长期 2010-2013年,中国品牌在 5-10万元价区被海外品牌暴揍一顿: 2010-2011年比亚迪经销商大规模退网
17、,被迫收编渠道; 2012年奇瑞被迫放弃多品牌战略; 2012年长城被迫放弃多品类战略; 2014年吉利被迫放弃多品牌战略 幸亏中国车市幅员辽阔,中国品牌开始了“长征”,翻雪山过草地,退守“贫瘠”的 SUV车市。 2011年长城投放哈弗 H6, 2013年长城宣布哈弗独立,聚焦 SUV车市; 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品牌卧薪尝胆,硬是把紧凑型 SUV的均价从 20多万元干到了 10万元上下,而且配置全面超越海外品牌,取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人效果,涌现了哈弗 H6、荣威 RX5、长安 CS75、传祺 GS4、吉利博越等一大堆高度走量的 SUV,不仅吸引了大量入门家庭用户,而且有效包抄了朗逸、轩
18、逸、英朗、悦动等一大堆合资紧凑型轿车的“后路”。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品牌把海外品牌屡试不爽的“多代同堂”牌坊砸了个稀巴烂; 2012-2017年,哈弗领导中国品牌积极转战 SUV车市,开创了中国品牌第三轮增长期,销量由不足 400万辆翻倍至 800万辆以上,市占率由不足 25%逼近 40%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2000-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中国品牌 市场 销量 与市占率 走势 (万辆 )市场销量 市占率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315.74 142.89 123.23 118.20 116.33 111.14 100.49 84.79 83.
19、03 79.67 大众本田丰田吉利别克日产宝骏福特哈弗现代2017年中国乘用车 品牌市场 销量 TOP10(万辆 )118.20 100.49 83.03 69.75 48.47 39.48 37.26 33.66 29.29 29.20 吉利宝骏哈弗五菱广汽传祺长安乘用车荣威比亚迪奇瑞长安欧尚2017年中国 品牌市场 销量TOP10(万辆 )数据说明:终端销量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21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市场销量与 中国品牌市占率 走势 (万辆 )中国品牌销量 海外品牌销量 中国品牌市占率小结:在前三轮增长期
20、,中国品牌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在不断挑战海外品牌中历练自己,市占率由不足 25%逼近 40%第一轮增长期,中国品牌选择海外品牌最薄弱的 5万元以内价区切入,硬是在海外品牌无法生存的 5万元以内价区立足脚跟,培育了 QQ等爆款车;第二轮增长期,中国品牌把战火烧至海外品牌的前沿阵地 5-10万元,硬是把海外品牌的紧凑型轿车拉进 10万元以内价区,虽然后期被海外品牌暴揍一顿,但至少说明老虎的屁股也是可以摸一摸的;第三轮增长期,中国品牌转战 SUV车市,硬是把紧凑型 SUV的均价从 20多万元干到了 10万元上下,把“贫瘠”的 SUV车市建设成“好江南”,涌现了一大堆走量 SUV,疯狂掠夺了海外品牌
21、10-15万元紧凑型轿车用户,导致不少合资车企销量断崖式下滑,说明海外品牌不见得都是真老虎;前三轮增长期, 初生牛犊的中国品牌,积极进取,在海外品牌主导的中国车市,发动一轮轮价格战,演绎了一幕幕虎口夺食的传奇 ,市占率由不足 25%逼近 40%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进行中 ) 中国品牌突袭入门轿车市场,成功挺进 5-10万元价区 很快犯了战略冒进的严重错误,推出多品牌战略 海外品牌强化本土化低价策略 全面下探,扼杀中国品牌轿车攻势 中国品牌另辟蹊径,反战 SUV攻势,吊打海外品牌紧凑型轿车 奇瑞、吉利、长城等大量中国品牌涌入 以 QQ、豪情等低价微型轿车为主 发起第一轮轿车攻势 北
22、京现代、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合资车企大量组建、快速上量 虽与中国品牌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间接稀释了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数据说明:终端销量进入第四轮增长期,中国品牌依旧斗志昂扬,加速推进燃油车高端化攻势,向海外品牌主力阵地 15-25万元价区挺进 在中国品牌通过 SUV战略取得第三轮高速增长之际,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长安等主张稳扎稳打,夯实 10-15万元价区,做强母品牌;长城等主张乘胜追击,不仅要深入海外品牌腹地 15万元以上价区,还要打入国际市场; 不少中国品牌采取了更激进举措,纷纷推出燃油车高端化战略: 2016年底,长城汽车正式发布豪华 SUV品牌 WEY,宣告进军国内豪华 SUV市场,
23、董事长魏建军认为,哈弗已攻占 10万 -15万元的经济型 SUV市场, 15万 20万元的中高端 SUV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挑战 Jeep与路虎;同在2016年底,吉利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领克品牌, 2017年 4月,领克在中国正式亮相;进入 2017上半年,红旗加速转型升级,之后快速推出 H5、H7、 HS5、 HS7等一系列高端新车; 2018年底,奇瑞紧随其后发布高端品牌星途 中国品牌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取得一定成绩, 2021年红旗 30万辆,领克突破 20万辆,但整体上并未取得理想预期051015202530352017-2021年主流中国品牌高端品牌销量走势 (万辆 )WEY领克星
24、途新红旗01530456075部分中国品牌高端车型指导价 (万元 )数据说明:易车报价,采集时间 2022年 1月 3日0%20%40%60%80%100%2017-2021年中国品牌阵营各价区销量占比走势15万元以上15万元及以内数据说明:终端销量海外品牌快速跟进燃油车 SUV战略,不仅夯实了 15万元以上价区,而且有效狙击了中国品牌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 中国品牌主打紧凑型 SUV,取得 SUV大捷后,让海外品牌挺怕怕的,又马不停蹄推进燃油车高端化战略,更让海外品牌提心吊胆。但事与愿违,中国品牌挺进 15万元以上价区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并未取得理想预期,这与海外品牌快速跟进 SUV战略密切相关
25、; 2017-2021年,海外品牌纷纷加码 SUV车市:大众高频率投放途昂、途观 L、途岳等一大堆全新 SUV; 2018-2021年,别克、雪佛兰、福特等纷纷跟进 SUV战略; 2020-2021年,丰田全面布局 SUV车市 海外品牌的 SUV战略,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推动品类重心由轿车向 SUV转移, 2021年 SUV对海外品牌的销量贡献超过 40%;推动价区重心由 15万元以下向 15万元及以上转移, 2021年 15万元及以上价区对海外品牌的销量贡献逼近 70%;顺道有效狙击了中国品牌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21
26、年海外品牌三大品类销量占比走势轿车SUVMPV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21年海外品牌阵营各价区销量占比走势15万元以上15万元及以内05101520252017-2021年部分海外品牌高端SUV销量走势 (万辆 )途观 L皓影Model Y宝马 X3奥迪 Q5L威兰达探岳奔驰 GLB凯迪拉克 XT4冒险家途昂01530456075途观 L途岳途昂探岳揽境威兰达汉兰达荣放陆放凌放C-HR 奕泽昂科威昂科威 PULS昂科威 S昂科旗昂科拉 GX探界者开拓者创界部分海外品牌 SUV车型指导价 (万元 )数据说明:易车报价,采集时间 2022年
27、1月 3日 数据说明:终端销量 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主导的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想突出技术层面的差异化,尤其是优势,是很难的,注定了中国品牌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会举步维艰。但在中国车市经历了二十多年战争岁月的洗礼,中国品牌对战略节奏拿捏得游刃有余; 2017-2021年,在燃油车高端化战略受阻之际,中国品牌避实击虚,深入敌后,猛攻新能源车市,开辟“冀鲁豫”、“皖江”等新根据地。不仅推出了埃安、蔚来、欧拉、小鹏、威马、理想、零跑、几何、极狐、飞凡、塞力斯、爱驰、高合、极氪、岚图等一系列新能源品牌,而且构建起新能源产品矩阵,吉利有几何、枫叶、极氪、极星等,长城有欧拉、沙龙等,发动了场声势浩大的“
28、百团大战”; 新能源核心技术在电池、电控、电机等,对比海外品牌,中国品牌和中国产业链倒反有一定优势。 2017-2021年,新能源产品对中国品牌的销量贡献快速由 5.51%逼近30%,还强化了中国品牌新能源高端化战略:理想、蔚来直接从 30万元以上价区切入, 2021年销量逼近 10万辆,当年底,理想 ONE一款干翻大众五款同级别 SUV;比亚迪汉在专车市场一枝独秀,演绎了一枝梨花压垮天籁、雅阁、凯美瑞、帕萨特、迈腾五朵海棠的新传奇, 2021年销量近 12万辆;岚图、极氪等含苞欲放; 2022年沙龙、智己、 M品牌等跃跃欲试燃油车高端化战略受阻之际,中国品牌突然猛攻新能源车市,发动新能源高端
29、化战略,直击海外品牌布局软肋0%20%40%60%80%100%2017-2021年前 11月中国品牌各能源销量占比走势燃油车 节能车 新能源2017-2021年中国品牌独立新能源品牌纷纷开始上量20172018201920202021主流中国品牌新能源布局车企 独立新能 源品牌 2025年预期目 标吉利 几何、枫叶、 极氪、极星 新能源占比超 40%长城 欧拉、沙龙 新能源占比超 80%比亚迪 比亚迪、腾势、 某高端品牌 2021年底新能源占比接近 100%上汽 飞凡、智己 新能源占比超 32%长安 长安新能源、 阿维塔 长安品牌新能源占比 35%东风 东风新能源、岚图、 M品牌 新能源占比
30、 20% 广汽 埃安、合创 广汽集团新能源占比 20,自主超 36理想 理想 160万辆0%5%10%15%20%2017-2021年前 11月理想ONE与大众在中大型 SUV市占率走势途昂 途昂 X途锐 ID.6 CROZZID.6 X 理想 ONE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21年中国品牌 与海外品牌市场 销量 与中国品牌市占率 走势 (万辆 )中国品牌销量 海外品牌销量 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2017-2021年,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围绕 SUV、新能源斗智斗勇之际,都遭遇了人口红利消失的巨
31、大打击,双双销量下滑 2012-2017年,中国品牌基于大规模的 SUV战略,把海外品牌 10-15万元的入门家用车市,砸了个稀巴烂。接着乘胜追击,积极推进燃油车的高端化战略。不过海外品牌快速跟进 SUV战略,不仅夯实了 15-25万元主流家用车市,而且有效狙击了中国品牌的燃油车高端化战略; 中国品牌灵活应当,强化新能源车市,尤其是新能源高端化战略,瞬间在海外品牌由燃油车 SUV战略构建起的玛奇若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人算不如天算,在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围绕 SUV、新能源,玩得不亦乐乎之际,中国车市的人口红利突然消失, 2017年后开始大规模涌入车市的首购主体 90后的出生人口持续大幅下
32、滑,直接导致以紧凑型 SUV为主的中国品牌与以紧凑型轿车为主的海外品牌,双双遭遇销量的急转直下; 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给中外双方都构成了挑战,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外双方的竞争,迫使中国品牌由价格战主导向技术战主导转型升级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49-2021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 走势图 (万人 )统计局 公安部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00后 10后双双销量下滑之际, 2021年,比亚迪率先发力,基于 DM-i等技术优势,回马一枪再战海外品牌主流车市 10-25万元价区 理想、蔚来等虽然在 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车市,取得不错成绩,五菱 MINI
33、 EV也在低价区异军突起,但 中国品牌想快速上量,想抵御人口红利消失的冲击,想彻底围歼海外品牌的主力,势必要在 10-25万元价区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决战” ; 十多年的卧薪尝胆,比亚迪新能源产品不仅升级到了第三代产品,而且在综合成本等关键领域取得质的突破, 2017款至 2021款,比亚迪秦 PHEV的主力价区由 20万元降至 12万元; 2021年,基于技术优势,比亚迪回马一枪再战海外品牌主导的 10-25万元价区,秦 DM-i、宋 DM-i、汉 EV三箭齐发,全线出击 10-15万元、 15-20万元、 20-25万元三大细分车市,瞬间颠覆快车、专车等细分领域的传统竞争格局,并加速向私家
34、车领域渗透。 2021年,比亚迪销售 730093辆,同增 75.4%一、计算周期为 5年;选取车型以低配版 (网约车以价格更低的低配版为主 )为主二、私家车按一年 2万公里路程计算,油费按 7元 /L计算,电费按 0.6元 /KWh计算;综合成本 =车价 + + + + -车辆税费:燃油车购置税 10%,新能源车系暂无购置税;保险费用:按 3000元 /年计算;保养费用:燃油 /混动按 300元 /次,半个月一次;电动车按 150元 /次, 1个月 1次;插混按 300元 /次, 1个月 1次;能耗费用:比亚迪秦 Pro按 8.5L油 /百公里计算;卡罗拉按 7L油 /百公里计算;卡罗拉 H
35、EV按 4.2L油 /百公里计算;比亚迪秦PLUS DM-i按 6万公里纯电 +4万公里燃油与 14度电 /百公里计算 +5L油 /百公里计算;比亚迪秦 PLUS EV按 14度电 /百公里计算;车辆残值:比亚迪秦 Pro残值按 20%计算;卡罗拉残值按 35%计算;卡罗拉 HEV残值按 30%计算;比亚迪秦 PLUS DM-i残值按 15%计算;比亚迪秦 PLUS EV残值按 10%计算;三、优势值以比亚迪燃油车秦 Pro为基数;敏感值 =能耗 /指导价 (100%非常敏感、 100%30%比较敏感、 10%30%不太敏感、 10%非常不敏感 )10-15万元价区部分网约车五年综合成本比较分
36、析车型 车型配置 能源形 式 车辆属性 指导 价 购置税 保险 保养 油 /电耗 残值 综合成本 优势值 敏感值比亚迪秦 Pro 20款 超越版1.5TI 手动豪华型 传统燃油 车 网约车 79800 7980 15000 36000 297500 15960 420320 0 372.81%卡罗拉 21款 1.5L 手动先锋版 传统燃油 车 网约车 109800 10980 15000 36000 245000 38430 378350 -41970 223.13%卡罗拉 HEV 21款 1.8L E-CVT 先锋版 HEV 网约车 135800 13580 15000 36000 1470
37、00 40740 306640 -113680 108.25%比亚迪秦 PLUS EV21款 EV 500KM 豪华型 EV 网约车 139800 0 15000 9000 42000 13980 191820 -228500 30.04%2017款秦 PHEV PHEV 网约车 200000 0 15000 18000 121800 20000 334800 -85520 60.90%2019款秦 PHEV PHEV 网约车 150000 0 15000 18000 108500 15000 276500 -143820 72.33%比亚迪秦 PLUS DM-i21款 DM-i 120KM
38、尊贵型 PHEV 网约车 129800 0 15000 18000 95200 19470 238530 -181790 73.34%012345672021年前 11月主流紧凑型轿车终端销量走势 (万辆 )秦帝豪朗逸轩逸卡罗拉0510152025比亚迪秦 PHEV与卡罗拉 HEV厂商指导价走势 (万元 )0510152025比亚迪秦 PHEV与卡罗拉 HEV厂商指导价走势 (万元 )卡罗拉 HEV秦 PHEV数据说明:易车车型数据库 数据说明:终端销量0%10%20%30%40%5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021年中国品牌 与海外品牌市场 销量
39、 与中国品牌市占率 走势 (万辆 )中国品牌销量 海外品牌销量 中国品牌市占率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0%20%40%60%80%100%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2021年前 11月中国品牌各能源形式 销量分布走势燃油车 节能车 新能源0%10%20%30%40%50%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月2019-2021年前 11月中国品牌市占率走势2021 2020 20192021年,基于强大与全面的新能源攻势,中国品牌率先触底反弹,销量重回 800万辆以上,市占率升至 40% 20
40、21年,中国品牌发动的一场强大、全面的新能源攻势:理想、蔚来、小鹏等在高价区持续发力;五菱 MINI EV、长安 E-Star等在低价区持续发力;比亚迪、埃安等在中间价区持续发力; 2020-2021年,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由 100多万辆升至 300多万辆, 2021年,新能源对中国品牌的销量贡献,由年初的 13%升至年底的 40%。同期中国品牌的市占率逐月强势提升,年底升至 45%,全年升至 40%; 2021年,基于强大、全面的新能源攻势,中国品牌率先触底反弹,销量重回 800万辆以上水平,同期,海外品牌销量持续下滑,并跌破 1300万辆数据说明:终端销量第四轮0%5%10%15%20%2
41、5%30%2017-2021年前 11月海外品牌新能源 整体市占率 走势0%10%20%30%40%50%60%2017-2021年前 11月 特斯拉占 海外品牌新能源 销量 走势目前,海外品牌新能源仅有特斯拉异军突起, 2021年底,丰田、大众等海外品牌仓促加码新能源战略 丰田、大众等主流海外品牌,较早就提出了新能源战略,但表现欠佳,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2017-2020年,海外品牌占中国新能源销量的比例虽有提升,但仅有 20%多点,且特斯拉一家就占了海外品牌新能源销量的半壁江山; 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全面爆发,以及中国品牌从高中低三大领域全面抢夺新能源机遇,进一步压缩了海外品牌原
42、本就不高的新能源份额,全面拉响了红色警报,迫使大众、丰田等海外品牌纷纷强化新能源战略: 2021年 5月,丰田宣布 2030年纯电和燃料车销量 200万辆,当年 12月提升至 350万辆; 2021年 7月,大众集团发布“ 2030 NEW AUTO”战略, 2030年纯电占比提升至 50%, 2021年至 2025年技术拨款 730亿欧元,占总投资 50%,当年 12月,用于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相关技术的投资追加至 890亿欧元,占 56%中国车市是海外品牌新能源战略的布局重点丰田新能源战略不断升级大众新能源战略不断升级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6年 6月,大
43、众集团发布“ TOGETHER Strategy 2025”战略,未来十年推出超过 30款纯电动,纯电动销量 200至 300万辆 ,占比 20%-25%2017年 9月,大众集团发布“ Roadmap E”计划,2025年推出 80款全新电动车, 50款纯电 30款插混,电动车产销 300万辆2019年 11月,大众集团发布新 10年规划, 2029年推出 75款纯电动车、 60款混合动力2021年 7月,大众集团发布“ 2030 NEW AUTO”战略, 2030年纯电动占比提升至 50%, 2021年至 2025年技术拨款 730亿欧元,占总投资 50%2021年 12月,大众集团在第
44、70轮规划的框架下,计划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 1590亿欧元, 890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相关技术,占 56%,预计 2026年纯电销量占 25%, 2030年 50%。 2025年大众在华推40款新能源,销量超 150万辆2015年 10月,丰田发布“丰田环境挑战 2050”的战略, 2020年起,以中国为开端加速导入纯电车型。2025年前全球纯电动数量扩大到 10种以上, 2030年,纯电和燃料车销量 100万辆2017年 12月,丰田发布“面向 2020年到 2030年的挑战规划”,宣布 2025年停止制造只有发动机的汽车,2020-2025年全球推出 10款以上纯电动汽车, 203
45、0年,纯电和燃料车销量 100万辆2021年 5月,丰田宣布, 2030年,纯电和燃料车销量200万辆2021年 12月,丰田汽车发布新电动车战略, 2030年之前推 30款电动车,雷克萨斯转型为纯电品牌。 2025年推 15款 bZ系列车型, 2030年 30款, 2030年前新能源投入 700亿美元研发,一半用于纯电动, 2030年纯电和燃料车销量 350万辆2022年,主打 DHT技术,中国品牌将集体发力混动节能车市,对海外品牌主导的 10-25万元价区!发起战略性总攻! 2021年, 10-25万元价区的销量占比近六成,其中海外品牌占六七成。十四五期间,中国品牌想称雄中国车市,势必要拿
46、下 10-25万元价区; 2021年,比亚迪的初尝胜果,坚定了广大中国品牌基于 DHT技术强攻 10-25万元主流车市的决心。 2022年,吉利、长城、奇瑞等将携节能与新能源产品,共同发力 10-25万元价区, WEY全系混动,哈弗、奇瑞、吉利、长安等的当家车型 H6、瑞虎 8、星越 L、 UNI-K等都将推出混动版; 2022年,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主流中国品牌,都制定了 150200万辆的高目标,都对基于 DHT等技术优势角逐主流车市寄予厚望0501001502002021官方销量 2022官方目标2021-2022年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主流中国品牌实际官方销量与预期官方目标比
47、亚迪奇瑞长城吉利2022年比亚迪新车规划 (民间版 )网络 系列 车型 品类 级别 定价 (万元 ) 上市时间海洋网生物系 海鸥 轿车 AOO 68 2022Q2海豚 轿车 AO 912 已上市海豹 轿车 A 1520 2022Q1海狮 SUV B 2025 2022Q3军舰系 驱逐舰 05 轿车 A 1215 2022Q1驱逐舰 07 轿车 B 1520 2022Q4巡洋舰 05 SUV A 1316 2022Q1巡洋舰 07 SUV B 1520 2022Q4登陆舰 05 MPV A 1520 2023Q1登陆舰 07 MPV B 2030 2022Q3王朝网秦家族 秦 Plus EV 轿
48、车 A 1216 已上市秦 Plus DM-i 轿车 A 1015 已上市宋家族 宋 Plus EV SUV A 1216 已上市宋 Plus DM-i SUV A 1520 已上市宋 MAX MPV A 已上市宋 MAX DM-i MPV A 1418 2022Q2元家族 元 pro EV SUV AO 914 已上市元 Plus EV SUV AO 1316 2022Q1汉家族 汉 EV 轿车 C 2027 已上市汉 DM 轿车 C 2124 已上市汉 DM-i 轿车 C 2025 2022Q2新汉 EV 轿车 C 2230 2022Q2唐家族 唐 EV SUV B 2732 已上市唐 D
49、M-i SUV B 1822 已上市新唐 EV SUV B 2035 2022Q2明家族 明 EV MPV C明 DM-i MPV C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说明: 2021年为官方销量, 2022年为官方目标,其中比亚迪为调研数据,最终以官方正式消息为准2021年中国车市各价区销量占比25万元 2万元、 5-10万元以内价区 3万元、 10-15万元以内价区 4万元、 15-25万元以内价区 5万元、 25万元以上价区 7万元2 3 4 5 705010015020025030035020142022年丰田、大众 在华 销量走势 预判 (万辆 )丰田 大众2019-2021年丰田新车攻势2
50、019 2020 2021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亚洲龙卡罗拉 E+雷凌 E+威兰达奕泽 EC-HR双擎亚洲狮凌尚陆放新汉兰达荣放 E+凌放锋兰达塞那威飒2023-2025年,海外品牌将全面优化竞争体系,积极反攻2023-2025海外品牌全面优化竞争体系新技术新制度新市场新产品新业务新领袖2022年 1月 1日,合资股比彻底放开,全面优化海外品牌竞争环境强化新能源研发投入加速节能车普及投放更多个性、运动、越野等新车型做大进口车业务做强控股、独资板块技术战主导的丰田,替代价格战主导的大众,领导海外品牌,特斯拉强劲崛起,也可能成为新领导品牌开拓跑车、越野、皮卡、大型 SUV等更多细分车市 目前,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