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淇滨高中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2.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 实质是( )A近
2、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3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 25 所,手工业会馆 26 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 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 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4.18671913 年,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等 15 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主要
3、进口商品。由此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重视商业发展 B农产品商品化 C小农经济解体 D卷入世界市场5.1908 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 2 -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 A “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6.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
4、制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7.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8.万里同志曾说:“中国农村改革,没有邓小平的支持是搞不成的,1980 年春夏之交的斗争,没有邓小平的那番谈话,安徽燃起的包产到户之火,还可能会被扑灭。
5、光我们给包产到户上了户口管什么用,没有邓小平的支持,上了户口还可能被注销的。 ”万里这番话主要表明( )A1 980 年农村经济改革尚不到时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充满波折C安徽农村包产到户具有探索意义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多次反复9.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 4 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3
6、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1862 年 6 月 26 日, 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1.辛亥革命后, “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 ”这主要反映出( )A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进行了彻底的改造B当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C “中西合璧”已成为当时婚俗的普遍特征D婚俗的变化折
7、射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近代申报通讯员描述初次乘坐一交通工具的感受:“俄闻放气声,在旁之西人亦吹口号,即摇摇前行。初犹迟,嗣即逐渐迅疾,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厉,而人已如电掣飚驰。 ”该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13、在 1904 年印行的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中已有马路章程17 条,其中规定:行车一律靠左边道路;超车必须从右边向前;车辆转弯须慢行,驾驶员必须伸手示意;车辆不得疾驶等。这主要说明( )A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C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D临时政府注重交通文明培养14、1882 年康有为到上海,第一次接触到万国公报 ,第二年开始订阅,
8、成为该报的热心读者。经过对这些书刊的潜心攻读,他的思想遂“日新大进” 。后来他在万木草堂又把西国近事汇编 万国公报作为弟子的自学材料。(注:万国公报 ,1868 年 9 月 5日在上海创刊,早期为周刊,主办人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由此可见( )A西方报刊是康有为成为维新变法领导人的主要因素B西方报刊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工具C康有为利用西方报刊推进百日维新D西方报刊对康有为思想的转变有相当的影响15.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 4 -“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 。对
9、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16.梁启超在祖国大 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
10、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18.1600 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 “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A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C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19、1663 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 ,其中规定:凡在
11、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5 -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20、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说: “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 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 ”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21.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 “(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
12、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 。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C它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2.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23.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 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 15.7%,到 1867 年,0.07%的家
13、庭就取得 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 年,收入最多的 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 2/5,1867 年则超过 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24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 “人定胜天” 、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25.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
14、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6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26.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罗斯福( )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 B限制资本家无序竞争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27.1979 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改革措施,从 1983 年起英国经济状
15、况好转,到 1988 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28.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希腊的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 3%的上限。下列因素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A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高福利政策 D企业国有化29.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中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
16、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C消除了劳资之间的对立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30.1991 年后的十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政府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B美国政府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C美国政府减少政府干预,削减政府开 D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二、非选择题(共两道题,第 31 题 16 分,第 32 题 24 分,共计 40 分)31近 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
17、列材料: - 7 -材料一 1913 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 公司保息条例 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 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 , “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 。 “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 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19982002 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
18、业产值比较表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年份 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 1998 2 083 3.90 33 621 62.90 17 750 33.21 1999 3 245 5.62 35 571 61.57 18 954 32.81 2000 5 520 7.94 40 554 58.32 23 465 33.74 2001 8 761 11.18 42 408 54.10 27 221 34.73 2002 12 951 14.30 45 179 49.87 32 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
19、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 19982002 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8 分)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胡佛政府虽然迫不得已也曾“干预”经济,但他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 8 -跌入谷底,广大人民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32 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 32 任总统。而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实
20、用主义哲学思潮、一战期间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等” ,它们都“成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条件下,一方面高度社会化的现代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资金不仅数量多、周期长,而且见效慢、风险大,垄断组织往往无力单独承担;,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为争夺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更加突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使军备竞赛有增无减,这成为推动因素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是全球改革的年代,在西方,撒切尔和里根以激 进变革的方式结束了英美
21、国家对市场的严格管制,政府撤出了管理经济的制高点,从此,以竞争和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主导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家的制高点。摘编自丹尼尔耶尔金制高点(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调整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12 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共同原因和启示。(12 分)- 9 -史五月份月考答案1-5: CADDB 6-10:CBBDC11-15 :BAADD 16-20: BBBCB 21-25 :DCCAB 26-30: BBCDD31.答案:(1)主张: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 ;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计民生
22、)。(6 分) 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的春天” 。(2 分) (2)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4 分) 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 分)32.答案:(1)第一次调整发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特点: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 分)作用: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2 分)第二次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特点: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经济体制越来越趋向社会化。(2 分)作用: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 分)第三次调整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特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 分)- 10 -作用:使经济回升并增长。(2 分)(2)原因:资本主义弊端不断暴露;与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危机相联系;旧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6 分)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根据条件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体制需不断调整和创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要两者兼顾;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6 分)